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共1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共1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1 21:2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成功的探索
1、“一五计划”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3、三大改造
4、中共八大
二、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
2、出现三年困难时期的原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成功的探索
1、“一五计划”(1953——1957)
(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2)基本任务:(一个重点,两个相应)
重点发展重工业; 相应地培养人才;
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及商业,
(3)成就
①工业方面:
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
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B、形成东北工业基地、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在华北和西
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②交通运输业方面:武汉长建大桥、川藏、新藏、青藏公路
(4)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工业化开始起步。巩固
了国防,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1、“一五计划”
(1953——1957)(2)基本任务:(一个重点,两个相应)
重点发展重工业; 相应地培养人才;
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及商业。(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交通两个相应 (4)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工业化开始起步。巩固了国防,促进
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3)成就武汉长建大桥、川藏、
新藏、青藏公路 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第一个飞机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一个重点工业 B、形成东北工业基地、
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
在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串联串联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颁布:1954.9第一届全国人大
(2)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意义: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反映人民利益。
(4)制定《宪法》的意义:巩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及建国
后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保证,
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2)(3)(4)3、三大改造 1953——1956底 3、三大改造
1953——1956底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问题: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备注: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赎买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私公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农业改造背景:农民缺乏工具、资金、牲畜,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机械化工具,影响生产发展和工业化的需要。农业改造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中共八大 1956
(1)中共八大召开背景:
①(国内)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如何建设社
会主义的新任务
②(国际)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的潮流。
(2)中共八大内容(正确指导思想):
①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
力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3)中共八大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中共八大后时间的建设成就:
① 主要工业产品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② 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
品全部自给)
③ 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
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艰苦创业精神、坚强意志)、“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和“人民的好战士”雷锋。4、中共八大 1956
(1)中共八大召开背景:
①(国内)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如何建设社
会主义的新任务
②(国际)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的潮流。
①②经济与科技(2)中共八大内容(正确指导思想):
①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
力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内容物质文化需求意 义(3)中共八大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背景建设成就(4)中共八大后的建设成就:
① 主要工业产品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② 大庆油田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
品全部自给)
③ 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二、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1) 背景: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着。
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
(2)“大跃进”表现在工业和农业上。
存在的问题是: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人力物力巨
大浪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 人民公社运动存在的问题: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
主义的积极性,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
“左”的错误是指过分激进,脱离实际。
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4)评价:
①(积极)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
②(消极)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少经
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错误思想指导发动了“大
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出现三年困难时期的原因: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错误发动
② 自然灾害
③ 苏联背信弃义。二、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1) 背景: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着。
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1) (2)“大跃进”表现在工业和农业上。
存在的问题是: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盲目蛮干,造成人力物力巨
大浪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3) 人民公社运动存在的问题: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
主义的积极性,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
“左”的错误是指过分激进,脱离实际。
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3)(4)评价:
①(积极)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
②(消极)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错误思想指导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积极消极2、出现三年困难时期的原因: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错误发动
② 自然灾害
③ 苏联背信弃义。出现三年困难时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