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3 07:54: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下16《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作家巴金写的一篇散文。写的是他赴法留学途中,常清晨起身凭栏观看日出。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勾画出一幅隽永绮丽、博大壮阔的画卷,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对光明前程渴求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紧扣这个语文要素,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把整个日出的过程写清楚。
全文共6个自然段,从内容上看,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和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所看到的海上日出的奇观。先写日出前天空景色的变化,再写太阳冲破云霞跳出海面的奇妙而壮观的景色。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第4自然段写云薄时水天一色的日出景观。第5自然段写云厚时太阳光芒不可阻挡的情景,以及太阳终于冲出重围把天地变成光亮的世界的景观。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句赞叹海上日出是奇妙而伟大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思维能力: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日出时景象发生的变化,体会课文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方法,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通过反复品读,借助图片和想象,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的景象,按顺序复述海上日出的景象。
文化自信:通过感悟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切身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日出时景象发生的变化,体会课文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图片导入
【教师课堂行为】
孩子们,你们有人看过海上日出的景象吗?
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随着学生的感受自然导入到新课,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预设:我觉得海上日出的景象太美丽了;我真想亲眼看看海上日出的整个过程。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引入课题,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起学生想要看到海上日出的欲望。
环节二: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
简单介绍作者及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
1.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23年巴金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他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2003年被授予“人民作家”的称号。
2.作品创作背景:本文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本书是巴金1927年年初从上海出发乘海轮去法国留学时的旅途见闻,作为“一部生活的记录”。本文写的是船至红海中作者看到日出时的实际情况。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描写。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通过补充作者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能够走进人物、更好地走进作品。
环节三:初读课文,落实基础知识
那么巴金先生眼中海上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请你出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并指导字词的积累。
1.读准字音,强调易错读音。
刹,多音字,chà 一刹那;shā 刹车
荷,多音字,hé 荷花;hè 重荷
2.指导字形。
“镶”:左窄右宽,注意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右边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
“紫”: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下半部分注意不要多写撇。
“扩”:会意字,表示放大,长大。
3.理解字义。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一刹那”,拓展积累同义词语。
“镶”可借助图片理解。
【设计意图】大部分的生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老师只指导部分难写的生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1.通过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海上日出的景象。请你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段落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可分为几种不同情况的日出?
2.随着学生的交流梳理出课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点明观看日出的时间和位置。
第二部分(2-5)描写海上日出的景象。
第三部分(6)总结感受,表达了对海上日出壮观景象的赞美之情。
3.聚焦感受,读懂文章中心。
①出示句子: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②读出反问的语气。理解奇观的内涵,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意图。一个反问句作结尾,却传递出作者无比强烈的感叹与赞美:这就是伟大的奇观!
③海上日出奇在哪里?通过梳理课文层次我们知道了它奇在景象的变化上。下节课我们来深入体会。
【设计意图】从教材文本出发,紧紧扣住课文知识与学生现有认知经验的联系,让学生边读句子,边体会当时的情景,挖掘学生思维潜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从而把内在的感受表达为外在的语言,使文本与学生思想产生共鸣。
环节五:课后延伸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巴金先生一道领略了海上日出的美丽风景,了解了课文整体结构,下节课我们会随着优美的文字细细欣赏海上日出。
第二课时
环节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巴金先生的《海上日出》,知道了课文内容和结构,聚焦了结尾的一句话体会作者看海上日出的整体感受,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通过反问来赞美海上日出的景象变化之奇。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海上日出(齐读课题),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海上日出过程写出来的。
环节二:感受海上日出的景象,领悟课文的写法
1.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2-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句,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圈画批注。
2.小组探究学习。
3.全班交流,言之有序。
①第2、3自然段。
学生抓住“一片浅蓝“”一道红霞”“红是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有了光彩”,颜色是逐渐变化的,作者通过描写颜色变化才写出日出的景象的。
学生抓住“没有亮光”“越来越亮” “发出夺目的亮光”,想象极短时间内,发出极强光芒的画面,体会光亮的变化。
抓住“出现小半边脸”“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表现太阳位置变化的,想象画面,体会按照太阳变化顺序写日出过程的好处。
②随着交流,梳理顺序。
形状:小半边脸—圆东西
颜色: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
动态: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亮光:没有亮光—夺目的亮光
由此我们看出,作者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③交流按景物变化顺序写的好处。
小结:层次分明,清晰明了,画面感强……
④想象画面,读出变化。
a.出示相关句子: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b.指名交流从这些加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冲”“跳”等动词运用精确,及具体写出了太阳升起的动态美。
这些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让人眼前有画面感。
这些词语很形象地描写了太阳升起时的缓慢和不容易,最后冲破云霄给人一种壮观的印象。
c.把体会放进朗读中,自己练读,合作读。提示:想象画面,读好关键词,体会语气,要读得自然,像说话一样。
d.指名读,启发学生想象:怎样读才能让人觉得太阳是“红得非常可爱”“像负着重荷似的”“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读出变化,读出壮美,读出喜爱。
⑤看着图示或者头脑中想象着画面,按照作者描写的顺序试着复述海上日出的景象。
【设计意图】把指导朗读与激发想象结合在一起,这种日出变化的描写,给学生一种身置其地,静观其景的感觉,入情入境,才能读出感情,这正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环节三:感受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出
1.刚才我们学习了天晴时海上日出的景色。采用了在文中找重点词句体会的方式学习了课文。当太阳走进云堆里时又是什么情景呢?继续往下看。请大家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己默读画批第4、5自然段。
2.全班交流,体会朗读。
重点交流:
①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作者不仅写自己看到的,还写了自己联想到的,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画卷的无比惊奇、赞叹。
②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a.结合句子,品味“镶”字的表达效果,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b.这两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镶”“冲”“染”等动词,既形象地写出了黑云遮不住太阳的奇特景观,也赞美了太阳奋力冲出黑云的重围、势不可挡的上升力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常见的自然常识,从观察的角度、方法等方面展开联想,作者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给学生信息,学生则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感受这些信息,在阅读中感悟和体会,促进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环节四:体会情感
作者为什么能描绘出如此壮观的景象呢?
抓住“常常”“早起”等词语体会作者对于看日出的着迷,从而体会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意图】呼应前面的学习,引导学生品味文字蕴含的情感。
环节五:总结学法,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语言,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了海上日出的壮观美景。虽然我们还没看过真正的海上日出,但读了巴金先生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亲眼看见了大自然的这一伟大奇观。作者为什么能把日出的景象描绘得如此逼真形象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细心观察,用心感受,用词准确,抓住特点,发挥想象,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日出,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课后选做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回顾全文内容,总结智慧的方法,用以打开语言表达和思维想象的大门,鼓励学生将课文创设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受,获得感性认识。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日出前 日出时 日出后
颜色 浅蓝 红霞 深红
伟大的奇观--变化 亮光 没有亮光-夺目的亮光
动态 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赞美 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