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2 20:1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十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4-18世纪)
【阶段特征】
时段特征1500-1800 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核心内容。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西方世界政治、经济、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做了重要的准备
阶段特征 政治 王权加强催生了民族国家诞生;欧洲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国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为世界确立了范本;欧洲封建君主的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经济 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初现并迅速发展,各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16-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代到来;新航路开辟后,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封建制度衰落。
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蕴含人文精神的文学艺术逐渐兴起,科技上: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萌发;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科学正式形成,并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
国际关系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国相对隔绝孤立的状态,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殖民扩张和争霸成为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习题训练】
1.古希腊作者狄奥佛拉斯塔所著的《植物探究》只收进500种植物;瑞士植物学家卡斯珀·鲍欣于1596年出版的长篇巨著《植物的剧场》总览了6000种植物;到17世纪80年代,约翰·雷的《一般植物史》列出18000多种植物。这是由于( )
A.食品储备技术的进步 B.世界各地的联系日趋紧密
C.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 D.工业革命助推了物种交流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西欧人不再被扩张中的伊斯兰教围困在欧亚大陆西端。相反,他们已通过赢得对印度洋的控制,从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而俄罗斯人则已通过征服西伯利亚,从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现在一个能以全球规模而不仅仅是以欧亚大陆规模起作用的新的中心已崛起”。这段材料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
A.促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B.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C.引发了宗教战争 D.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3.19世纪后期,英属印度殖民当局鼓励本国军队、传教士及教育家在印度自由地推广英式体育运动,认为“相同的娱乐爱好能确保英印国民在更重大事件上的共识”。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这项倡议意欲( )
A.提升印度国民的体育素质 B.消除印度新旧教派的矛盾
C.确保英印国民的平等地位 D.扩大对印度殖民文化渗透
4.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它管理外汇兑换,铸造硬币,开放提供信用和贷款的支票服务,为存款提供担保,该银行还定期印刷、发布股票市场的股价,各个国家的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向这个银行。此银行的成立( )
A.反映了价格革命的影响 B.助推了荷兰的海外殖民
C.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资金 D.标志着资本原始积累完成
5.15世纪中叶,意大利掀起一股以美第奇府邸为榜样的建筑热。该府邸建筑风格采用了更加注重实用功能的古典主义建筑设计,代替了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设计。这种建筑风格的兴起体现了当时( )
A.艺术创作摆脱了神权束缚 B.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C.实用精神渗透社会各方面 D.世俗生活体现出人文精神
6.1560年瑞士日内瓦议会通过法律来限制人们佩戴奢侈首饰。履行新教的教徒,依旧贯彻加尔文的理念,禁止工匠制作十字架、圣餐杯等宗教物品。与之相反,钟表业却日渐兴盛。这表明当时瑞士( )
A.加尔文教主导地位确立 B.基督教神权统治已动摇
C.宗教改革调节经济结构 D.人文主义精神走向极端
7.1543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同一年,尼德兰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构造论》,论述了人的骨骼、肌肉、血液、神经等7大系统,是解剖史上的里程碑。二者都( )
A.为现代科技革命准备了条件 B.体现了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
C.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 D.用实验方法进行了科学验证
8.1789年7月,法国制宪议会着手制定宪法,1791年9月宪法生效。该宪法概括了制宪议会已发布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由此可见,该宪法的特点是( )
A.满足了人民群众基本要求 B.完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注重捍卫既有的革命成果 D.推动大革命的深入发展
9.美国《独立宣言》第二段段首的初稿和修改后的成稿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这一修改意在( )
(初稿)“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神圣而不可否认的:人人生而平等独立,从这一平等的出身,他们就得到了与生俱来而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的保全、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成稿)“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A.高举民族独立大旗 B.彰显民主平等原则
C.倡导建立共和政体 D.强调人的自然权利
10.在英国,18、19世纪的议会至上原则,随着行政权力的增强实际上已被抛弃了。20世纪以来,已经不是议会至上,而是内阁至上,是内阁控制议会,而不是议会控制内阁。因为议会的大多数动议由内阁提出,对于这些内阁的动议和提案,作为群体的议会,只能表示“是”或“否”。这一局面反映了英国( )
A.君主立宪制仍待完善 B.权力制衡遭到破坏
C.宪政体系下权力重构 D.政党政治受到阻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古希腊作者狄奥佛拉斯塔所著的《植物探究》只收进500种植物”“到17世纪80年代,约翰·雷的《一般植物史》列出18000多种植物”和所学可知,近代以来,关于植物的记载数量显著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为植物研究提供了条件,B项正确;材料与食品储备技术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无关人们的饮食习惯变化,排除C项;工业革命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层面,与物种交流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西欧人不再被扩张中的伊斯兰教围困在欧亚大陆西端。相反,他们已通过赢得对印度洋的控制,从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而俄罗斯人则已通过征服西伯利亚,从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现在一个能以全球规模而不仅仅是以欧亚大陆规模起作用的新的中心已崛起”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使得西欧人找到了一条新的商路,推动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推动了世界格局发生改变,B项正确;材料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促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意在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未涉及宗教战争,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但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D
解析:英属印度殖民当局认为“相同的娱乐爱好能确保英印国民在更重大事件上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殖民当局鼓励本国军队、传教士及教育家在印度自由地推广英式体育运动,由此可知,这一倡议带有明显的文化殖民色彩,D正确;A不是殖民当局的主观目的,排除;殖民当局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对印度殖民而非消除印度新旧教派的矛盾,排除B;英国殖民下的印度,英国和印度两国国民地位不平等,排除C。
4.答案:B
解析:据材料“该银行还定期印刷、发布股票市场的股价,各个国家的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向这个银行”及所学知识可知,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建立有利于吸收各国资本,进而使得荷兰对外扩张有了更加充足的经济条件,所以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建立助推了荷兰的海外殖民,B项正确;价格革命指的是伴随着大量的白银流入欧洲,导致欧洲出现白银贬值、物价上涨的情况,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是1500年前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原始积累并没有“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以美第奇府邸为代表的建筑风格,摒弃了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设计,更加注重实用功能,这体现了世俗生活中人文精神的影响,D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神权的束缚,但并没有完全摆脱,A项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的建筑风格的转变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而非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的建筑风格只是文艺复兴时期世俗生活的一个方面,不能说明实用精神渗透社会各方面,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限制人们佩戴奢侈首饰”“禁止工匠制作十字架、圣餐杯等宗教物品”“钟表业却日渐兴盛”可知,瑞士宗教改革后,首饰行业遭到抑制,钟表业得到迅速发展,体现宗教改革对经济结构的冲击,C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加尔文教主导地位的确立,而且体现了宗教改革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神权统治受动摇的信息,B项结论无法体现,排除B项;宗教改革推动新教教堂广泛建立,教堂需要钟表,促进钟表业发展,与人文主义走向极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B
解析: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维萨留斯发表《人体构造论》,都是近代重要的科学成就,都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取得的,体现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B项正确;现代科技革命一般指的是20世纪以后的科技突破,与材料所述相距时间很长,“为现代科技革命准备了条件”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14世纪末,时间上更早,排除C项;“太阳中心说”要直接验证,应当通过宇宙观测而非实验,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1791年宪法“概括了制宪议会已发布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可知,该宪法概括了各项反封建法令,因此是捍卫了法国大革命反封建的成果,C项正确;概括各项反封建法令并不能说明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排除A项;该宪法仅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不能体现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完善,排除B项;该宪法主要是捍卫了既有的革命成果,并不能体现对大革命深入的推动,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D
解析:选择D:由“从这一平等的出身,他们就得到了与生俱来而不可转让的权利”到“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的改动,强调了《独立宣言》对人的自然权利的尊重。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20世纪以来,已经不是议会至上,而是内阁至上,是内阁控制议会,而不是议会控制内阁”可知,英国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关系发生了变化,内阁的权力得到了增强,而议会的权力相对减弱,这反映了英国宪政体系下权力的重构,C项正确;材料中英国政治权力的重构是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完善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内阁和议会之间权力制衡关系的变化,不能说明权力制衡遭到破坏,排除B项;材料中英国的权力重构是政党政治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