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二战后的世界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十三 二战后的世界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2 20:1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三 二战后的世界(1945-至今)
【阶段特征】
时段特征: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整体世界不断发展。
政治 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过渡。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不结盟运动等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伴随着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殖民体系于90年代最终崩溃。
经济 两种模式借鉴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经济迅速发展,迎来第二个“黄金时代”,70年代陷入“滞胀”困境,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缓慢复苏;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苏联改革未能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增强。
思想 文化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0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社会生活与文化交流 随着科技的进步,交通医疗金融等一系列条件的改善,以及人口、商品、贸易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多种文明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共同推动世界进步。
【习题训练】
1.1947年3月起,美国要求联合国讨论希腊局势,被苏联否决。9月份,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份决议,暂不受理希腊问题。如图是针对这一事件的漫画,作者力图说明( )
A.欧洲急需美国进行大规模经济援助
B.希腊问题需要由国际社会集体协商解决
C.冷战已使国际秩序陷于崩溃的状态
D.美苏对峙影响联合国对重大问题的解决
2.欧共体在1993年1月出台了关于政府采购商品的法令,要求欧共体成员国在进行政府采购时优先采购欧共体自身生产的产品。针对这项规定,美国政府对欧共体实行贸易制裁。最终美欧双方于1993年4月达成了关于机电设备市场开放一致的协议。这反映出当时( )
A.西欧已经摆脱美国的控制 B.美国霸权主义行为受到抵制
C.经济全球化进程陷入停滞 D.区域集团化增强了西欧实力
3.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先后成立,它们在保持国际汇率的稳定、实现货币的可兑换性以及多边贸易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组织的成立( )
A.消除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危害 B.导致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阵营
C.加强了国际经济的协调和治理 D.推动了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
4.1961—1964年,纽约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将近20万套,此后保障性住房年均增长量可达3.5万套左右:70年代后,新建公共住房数量逐渐下降,公共住房政策逐渐停止。这一转变( )
A.反映了美国经济进入战后黄金时代 B.有利于保持社会总体稳定
C.体现了政府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D.延缓了经济危机爆发周期
5.赫鲁晓夫在1962年11月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指出:“利润问题作为企业活动效果的经济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计算利润就不能确定企业经营是在什么水平上进行的,它对全民基金作出了什么贡献。”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
A.废弃了部门管理的传统模式 B.推动了单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C.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 D.利用经济手段调动生产积极性
6.在1982年波兰实行军管后,美国政府要求国际金融组织严格控制对波兰的贷款,阻挠波兰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迫使苏联为稳定波兰局势买单。同时,美国政府还利用苏东阵营内部的问题,推动“自由化”。美国这些做法( )
A.削弱了东欧国家的发展潜力 B.造成苏联失去了对东欧国家的管控
C.说明美苏转变冷战斗争策略 D.为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7.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国家;到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到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 )
A.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赖
B.推动了拉美国家的迅速现代化
C.迥异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反映了拉美地区经济合作成效显著
8.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美国大量低价玉米免税进入墨西哥,挤垮墨西哥玉米生产者,成百上千被迫放弃土地的农民进入本已拥挤的城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的当天,在墨西哥南部最贫困的恰帕斯州突然举行武装起义。墨西哥的发展遭遇说明( )
A.全球化需要提升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B.贸易自由化不利于墨西哥发展
C.拉丁美洲现代化努力再次宣告失败 D.农民问题是墨西哥发展的焦点
9.下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995—2023年七国集团(G7)及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国(BRICS)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图(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材料可说明此时期( )
A.美苏阵营对立的加剧 B.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
C.南北国家的互利共赢 D.国际经济秩序的革新
10.2022年11月,G20领导人峰会召开,美、日、中、英等国通过《巴厘岛峰会宣言》,计划在未来关注海洋经济可持续增长,涉及蓝碳、水产、海洋健康主题,以及解决塑料污染、气候变化等多领域的问题。该宣言的发表说明( )
A.环境问题成为各国共识 B.海洋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关键点
C.全球治理体系有所发展 D.区域集团化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1947年3月起,美国要求联合国讨论希腊局势,被苏联否决”并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丘吉尔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之间冷战的序幕,再者,联合国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漫画中反映了美苏冷战对联合国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对欧洲援助的相关信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苏冷战对峙影响联合国对重大问题的解决,A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美苏在联合国关于希腊问题的争执,而不是体现国际社会对希腊问题的态度,排除B项;“崩溃”一词过于夸大,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欧共体出台关于政府采购商品的法令,影响了美国商品在欧洲市场的倾销,遭到美国的贸易制裁,通过协商,最终欧美达成关于机电设备市场开放一致的协议,说明欧洲一体化增强了西欧的实力,要求摆脱美国控制,D项正确;A项错在“已经摆脱”,排除A项;材料反映欧共体出台关于政府采购商品的法令,遭到美国的贸易制裁,并非美国推行霸权主义遭到欧共体抵制,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停滞”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组织的成立是为了构建二战后新的经济体制,上述组织的建立有助于加强国际经济的协调和治理,C项正确;A项夸大了上述组织的作用,排除A项;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阵营是由于美苏等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导致的,排除B项;关贸总协定是关于关税与贸易的国际组织,不是对战后欧洲进行经济援助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概括可知:1961—1964年期间纽约市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反映出政府对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的介入。然而,70年代后新建公共住房数量下降,说明政府逐渐减少在经济尤其是住房领域的干预,且逐步停止了相关政策。这种变化与政府减少经济干预的政策倾向相符,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而非经济发展的状况,“美国经济进入战后黄金时代”的说法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经济政策变化的本质,而非保障房政策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危机爆发周期的问题,且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为了解决经济危机而非延缓经济危机的爆发周期,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D
解析:选择D:依据材料“利润问题作为企业活动效果的经济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可知,赫鲁晓夫肯定了利润在经济生产发展中的作用,这说明赫鲁晓夫利用经济手段去调动生产积极性。排除A:材料主要肯定了利润的作用,并没有涉及部门管理的传统模式。排除B:强调利润的作用并不意味着要改变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排除C:赫鲁晓夫只利用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进行改革,而未利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经济。
6.答案:B
解析:选择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美国大力支持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反政府组织和力量,利用苏东阵营内部的问题,推动“自由化”,颠覆东欧社会主义政权。美国这些做法最终导致苏联失去了对东欧国家的管控。排除A:材料中美国的做法是为了促使东欧国家摆脱苏联控制,以搞垮苏联,客观上不一定会削弱东欧国家的发展潜力。排除C:材料只能体现美国的斗争策略,但不能体现苏联的斗争策略是否转变。排除D:结合所学可知,东欧剧变后,部分东欧国家逐渐走向欧洲联盟,加强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但这不是材料中美国做法的主要目的,当时美国的首要目的是战胜苏联,赢得冷战的胜利。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拉美国家的外资企业控制着拉美国家的经济命脉,没收外资企业有利于减少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A项正确;现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仅靠没收外资企业是不能迅速实现拉美现代化的,排除B项;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建立国有企业,排除C项;材料与拉美地区经济合作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美国廉价的玉米免税进入墨西哥市场,冲击了墨西哥本土玉米生产,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面对发达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墨西哥政府应该积极采取合理措施应对美国玉米的大量进口,保护本国农民的权益,防止产生社会矛盾,因此墨西哥的发展遭遇说明在全球化发展下需要提升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A项正确;“不利于”说法绝对,贸易自由化有利有弊,需要墨西哥政府积极合理应对挑战,排除B项;材料是墨西哥的发展遭遇,不能代表拉丁美洲现代化,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了墨西哥国内农民问题,不能得出这是墨西哥的焦点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95年至2023年,七国集团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但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例呈现出增加趋势,反映了新兴市场国家的不断发展,B项正确;1991年,苏联已经解体,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七国集团和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金砖国家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没有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排除C项;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G20领导人峰会关注多领域的全球问题,并且通过了共同的宣言,有利于全球共同发展,表明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C项正确;“各国共识”说法绝对,材料只是G20的国家,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海洋经济,但不能得出海洋经济是经济增长的最关键点,排除B项;G20国际组织不属于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D项。故选C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