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短诗三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9《短诗三首》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3 13:4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训练目标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9 短诗三首
第2课时
第1课时
唐代诗人白居易这样评论诗: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女作家、诗人。早期所作“问题小说”具有反封建意义,散文、诗歌讴歌童心和母爱。后期作品以儿童文学为主,反映新社会的生活面貌。
主要作品: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小说集《超人》等。
作者简介
冰心在创作《繁星》时,曾受到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冰心曾自述她创作《繁星》仿用《飞鸟集》的形式,通过这种类似“小杂感一类的东西”,来收集自己“零碎的思想”。《繁星》反映了诗人对童年的回忆、对人生真谛的辛勤探索。
语文百宝箱
自由朗读诗歌,疏通生字词,思考:这三首短诗分别描绘了哪些事物?
《繁星(七一)》
《繁星(一三一)》
《繁星(一五九)》
园中、叶下、膝上
初读诗歌
星、花、波涛
鸟巢、母亲的怀抱
朗读小知识:
“啊”的发音要联系语境,也就是将前一个字韵母中的最后一个字母变为声母,与“ɑ”相拼,例如“大海啊”中的“啊”应该读作“yɑ”,“母亲啊”中的“啊”应该读作“nɑ”。
语文百宝箱
繁星 漫灭 藤萝
膝上 波涛 躲避
繁星 漫灭 藤萝
膝上 波涛 躲避
我会读
tāo
màn
初读诗歌
fán
miè
ténɡ
luó

duǒ
倦鸟归巢










我会写
初读诗歌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繁 灭 藤 萝
漫 膝 涛 躲
左窄右宽
初读诗歌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繁 fán
结构:上下
部首:糸
书写指导:
上半部分“敏”字中的“每”横折钩变成了横折,且不要超出竖折,“攵”第三笔撇要适当收缩,给下半部分留有空间,让布局更紧凑。
初读诗歌
灭 miè
结构:上下
部首:一
书写指导:
横画不宜过长,点、撇的起笔处分别对应横画的起笔和收笔处,撇、捺要舒展,突破横画的覆盖,捺的起笔处接近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叉点。
初读诗歌
涛 tāo
结构:左右
部首:氵
书写指导:
右半边“寿”的四横间距相当,第三横的起笔处位于横中线上,撇画要舒展,贴着竖中线的右侧起笔,向左下格延展,穿插于三点水旁的下方。
初读诗歌
词语解释
藤萝:
思潮:
波涛:
紫藤的通称。
初读诗歌
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大波浪。
反复朗读这三首短诗,思考:从每首短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品读诗歌
繁星
(七一)
品读诗歌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这些事——
幼时与母亲在一起的旧事。
品读诗歌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强调印象十分深刻。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在“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诗人和母亲会做些什么呢?
品读诗歌
我牵着母亲的手,一起在月下散步;坐在藤萝的叶下,和母亲一起乘凉;趴在母亲的膝头,听她讲故事……
品读诗歌
从这首短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童年的深深怀念、对母亲的深情。
品读诗歌
这首短诗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排比
诗人没有正面描写母亲的形象,而是将回忆的场景具体化——“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另一方面又为回忆的内容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和母爱的温馨。
品读诗歌
繁星 漫灭 藤萝
膝上 波涛 躲避
第2课时
复习导入
繁星
(一三一)
品读诗歌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韵脚
xiānɡ
xiǎnɡ
ɡuānɡ
品读诗歌
大海啊!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大海啊!
夜空熠熠生辉
花香沁人心脾
令人陶醉
品读诗歌
诗人对大海的情感就如同星星有光辉、花儿有香气一样,是自然而然、始终如一的。


这首短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抒发感情?
使感情显得格外强烈、深沉。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哪一
哪一
哪一
排比



反问
品读诗歌
反问句比起陈述句来,感情的抒发无疑要有力得多。而排比、反问两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更增强了感情的力度。
品读诗歌
从这首短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品读诗歌
繁星
(一五九)
品读诗歌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想象奇妙,生动贴切。
母亲

怀里
品读诗歌
鸟儿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烦恼、忧愁、苦痛。
“心中的风雨”指什么?
品读诗歌
你经历过“心中的风雨来了”的时刻吗?
对孩子来说,母亲的怀抱是最安全的,“心中的风雨”来临,孩子便会躲进母亲的怀抱里,就像鸟儿躲进鸟巢里一样。
品读诗歌
鸟儿的“巢”和母亲的爱有什么关系?
诗人选取了“巢”这样一个意象,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鸟儿,将母亲的怀抱比作安全的“巢”。这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品读诗歌
从这首短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母亲的依恋与感激之情。
品读诗歌
学习了这三首短诗,你了解了现代诗的哪些特点?
分行排列。不按自然段,而是分行来写,且没有按整齐的格式排列。
品读诗歌
2.格式自由。没有字数和句数的限制。
3.节奏感强。富有鲜明的节奏感,朗朗上口。
4.不拘泥韵律。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星—光
花—香
“我”的思潮—大海的波涛
《繁星(七一)》——回忆
《繁星(一三一)》
《繁星(一五九)》
园中
叶下
膝上
怀念母亲
鸟巢
母亲的怀抱
热爱自然
依恋母亲
结构梳理
本文的三首短诗均出自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繁星》,对母爱、童心和自然的赞美是其永恒的主题。《繁星(七一)》紧扣“回忆”一词展开,体现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和母爱的温馨。《繁星(一三一)》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挚爱之情。《繁星(一五九)》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及对母爱的赞颂。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繁星(二)》
童年呵!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繁星(七五)》
父亲呵!
出来坐在月明里,
我要听你说你的海。
《繁星(一一三)》
父亲呵!
我怎样的爱你,
也怎样爱你的海。
拓展延伸
一、给下列生字组词。
繁( ) 灭( )
藤( ) 萝( )
膝( ) 躲( )
繁星
消灭
藤蔓
藤萝
膝盖
躲藏
随堂练习
二、读一读,说说句子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同。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随堂练习
这句话中“天上的风雨”指的( ),“心中的风雨”指的是( )。
A.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烦恼、困难等
B.一种自然现象,风和雨
B
A
随堂练习
2.用“风雨”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雨过后,仍旧是风和日丽的艳阳天。
灾难过后,全国人民风雨同舟,一定能够重建我们的美好家园。
随堂练习
三、词语积累。
【描写母爱的词语】
含辛茹苦 画荻教子 孟母三迁
断杼择邻 舐犊情深 寸草春晖
随堂练习
朗读指导:朗读《繁星(七一)》,应该用缓慢、深情的语气,表现出深深的怀念。朗读《繁星(一三一)》,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要读得舒缓、深情,句末的“光”“香”“响”形成押韵。朗读《繁星(一五九)》,第一句是深情的呼唤,读得稍慢一点。“风雨”读得稍重,“你的怀里”语速渐慢,语气轻柔,表现出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背诵指导:在反复朗读、理解体悟的基础上,找到适宜的方法,背诵积累这三首短诗。第一首短诗可以边想象画面边背诵,第二首短诗可以借助列举的事物来背诵,第三首短诗可以抓住关键词来背诵。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读了这几句诗,令我不由得联想到与妈妈在一起的一幕幕场景:我牵着妈妈的手在月光下散步,趴在妈妈的膝盖上听她讲故事,抱着妈妈的腿撒娇……这些情景多么甜蜜,多么令人难忘啊!
“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繁星(一三一)》通过大海上星光灿烂、鲜花芬芳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朗读第2首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流。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天上的风雨”指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心中的风雨”则是指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苦难。
第3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搜集一些优美的现代诗,并把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