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模拟语文测试题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29分)
(一)语境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天地有大美,山水遇知音”,我们总能从山水诗文中欣赏出别样的美,请根据提示,补全空缺。
内容主题 古诗文 意趣与理趣 作者出处
山水诉经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抒胸臆,点明诗人被贬之地荒僻,被贬时间漫长。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山水寄情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左迁路上阴云笼罩,大雪拥塞,就景抒情。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山水蕴哲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山村风光,后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 陆游《游山西村》
山水抒壮志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在逆境中不屈。 李白《行路难》
山水显品格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抒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的旷达胸襟。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成语运用(4分)
2. 君子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格符号。真正的君子,即使身处逆境也会① ,始终恪守心中的道德标准。他们心胸开阔,被无端指责也能保持 ② ;他们随和谦让,与他人意见相左时,也不会 ③(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他们坚守底线,即使忍饥挨饿,骨瘦如柴,也不愿受 ④ (比喻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1)①②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泰然自若 附庸风雅
B.不动声色 彬彬有礼
C. 泰然自若 彬彬有礼
D.不动声色 附庸风雅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入③④处的成语。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
(三)语境排序(2分)
3.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______;美在神韵,______;美在意趣,______;美在精神内涵,______。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是山水泼墨的浓淡相宜,是行云流水的诗情画意,是天女散花的灵动飘逸。
②她有篆书的行笔圆转,线条匀长,也有隶书的布局疏朗,蚕头雁尾,亦有楷书的厚重饱满,挺拔雄秀。
③书写着先民们的生活足迹和智慧结晶,记录着祖辈们的勤劳智慧,礼义至信,镌刻着中国人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④“家中有女”方为“安”,“三人团结”则是“众”,“日落草丛”可为“暮”,一笔一画,自有意味。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四)对联文化(3分)
4.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至今仍普遍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请仔细品读下面一句对联,将其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对此对联的理解。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 )绝顶我为峰。——林则徐《出老》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境运用(10分)
材料一:
①ChatGPT,是由OpenAI开发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用来理解和生成类似人类的文本,能够回答问题、提供信息、生成创意性的文本,可与人类进行对话。目标是帮助用户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并提供有意义的对话。
②ChatGPT的主要用途是:
③提供信息、回答问题:无论是关于事实或概念,都可以进行解释、提供背景信息,并分享各种领域的知识,提供有用的回答。
④语言翻译、创作文字:可协助进行基本的语言翻译;可帮助写作,比如创作故事、写文章或为其他文本写作提供支持。
⑤一般性对话:可以进行轻松、有趣或深入的对话,分享笑话、故事,或者只是聊天。
⑥请注意,ChatGPT也有一些限制。不能提供实时更新的信息,而且回答可能不总是准确或完整。关于一些具体问题或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有必要在需要时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和研究。
(内容来自ChatGPT)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加快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统筹推进5G、数据中心、卫星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与发展,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水平快速提升。数字技术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深刻改变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生态。前不久,一份网络平台的读书生态数据报告显示,《我与地坛》正成为最受欢迎的名著经典,在一次直播中,仅推荐28分钟,该书便卖出了25.2万本。网络打破了传播界限,让读书学习走进日常、变成习惯,人们利用空隙时间看电子书、听音频课,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2023年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我国当年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5.7亿。
(摘自新华社,2024年5月20日)
材料三:
宁夏首家AI博“悟”馆在银川市开馆。10月26日,工作人员为孩子们讲解计算机装机知识。当天,全区首家AI博“悟”馆在银川市兴庆区世和天玺商务中心C座3层开馆。该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青少年通过动手实践、创意设计以及与AI智能体的互动,可亲身体验AI技术如何从无到有改变世界。
(摘自宁夏新闻网,2024年10月27日)
5. 阅读上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ChatGPT。
(2)结合材料三,请你创意设计一个AI智能体验馆(如AI智能图书馆、AI智能医疗体验中心等)并做简要介绍。
(3)结合三则材料,综述信息技术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6. 学校拟开展“AI时代,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改变”主题活动,负责人想随机采访几位不同行业从业人员,说说他们对AI技术的看法,请你帮忙拟写以下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采访时间:2024年12月25日
采访对象:______________(如教师、医生、警察等)
采访方式:对话访谈
采访目的: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
(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
[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②卑隘:矮小狭窄。③牖(yǒu): 窗户。
7.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画横线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日惟避喧南园内 词语推断法:惟命是听
(2)园去城二余里 查阅字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赴,前往。④表示行为的趋势。(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3)名以“后知轩” 课内迁移法:名之者谁?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
8. 把甲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
9.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3处)
松 止 有 五 计 其 植 日 才 四 十 年 而 已 成 林
10. 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命名为“醉翁”和“后知”,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二)古诗阅读(4分)
春兴
【唐】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11. 下列选项对诗意理解错误的是( )
A. 前两句描绘暮春之景,杨柳成阴、残花流莺,尽显春末的清幽和寂寥,触动诗人羁泊异乡的情怀。
B. 后两句以奇特想象,写春风吹送乡梦归洛城,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极富表现力。
C. 诗中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抽象的客观情思,被形象化了。
D. 这首诗情景交融,借清新自然之景巧妙传达浓郁的思乡情,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之情。
12. 清代黄叔灿点评此诗“旅情黯黯,春梦栩栩,笔致入妙”,请结合这句话对诗歌做简要赏析。
(三)名著阅读(6分)
13. 一部《水浒》显示英雄气概:侠肝义胆;一部《水浒》现出英雄本色:同甘共苦;一部《水浒》写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这本书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都闪耀着精神世界的光辉,也永远给我们带来了关于思想与情感的启迪与力量。请你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
材料一:鲁智深听得金翠莲父女哭声,心中不忍,便问酒保道:“这哭的是甚么人?”酒保道:“是卖唱的父女两人,因为镇关西郑屠霸占了金翠莲,郑屠见金翠莲年轻,便强行霸占,还要她女儿做小老婆。金翠莲父女无法,只得在酒楼卖唱为生。郑大官人便是此间状元桥下卖肉的郑屠,绰号镇关西。鲁智深听了,心中火起,便道:“原来如此,俺便去救他父女出来。”
材料二:武松听罢,呵呵大笑,便问道:“那蒋门神还是几颗头,几条臂膊?”施恩道:“也只是一颗头,两条臂膊,如何有多!”武松笑道:“我只道他三头六臂,有哪吒的本事,我便怕他!原来只是一颗头,两条臂膊。既然没哪吒的模样,却如何怕他?”施恩道:“只是小弟力薄艺疏,便敌他不过。”武松道:“我却不是说嘴,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既是恁地说了,如今却在这里做甚么?有酒时,拿了去路上吃,我如今便和你去。看我把这厮和大虫一般结果他。拳头重时打死了,我自偿命!”
(1)任务1:《水浒传》作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成功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请结合以上节选材料任选一人分析其形象特征。
(2)任务2:《水浒传》又被称为《忠义水浒传》,请结合材料及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分析“义”在这部小说中的体现。
(四)阅读(10分)
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
①剧场里,欣赏传统戏曲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校园里,相声、戏曲等学生社团广受欢迎;电视和网络上,《国乐大典》《角儿来了》《青春京剧社》等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手机APP上,“我要笑出‘国粹范’”“谁说曲艺不抖音”等活动吸引数亿人点赞……近年来,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正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时尚。
②年轻人爱上传统艺术,折射出时代的文化风貌。与“国风”“国潮”的兴起一样,传统艺术在青年群体中走红,体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东方美学”激发出青少年心中强烈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也产生了更强烈的文化自信,成为引人注目的时尚符号。同时,欣赏传统艺术是有门槛的,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和审美水平,这也促使青少年更加注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少孩子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相关部门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也非常重视,不断加大投入,比如持续推进“戏曲进校园”等项目。在这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有着更高的艺术素养,自然能够深入感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③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有着穿越时空的感染力。传统艺术包含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密码,并以高度审美化的方式呈现,成为吸引当代年轻人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一些戏曲在年轻人中特别“火”,比如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等。原因之一便在于,这些剧种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积淀。昆曲被称为“百戏之师”,有600多年的历史;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历史长达800多年,其剧种美学之精致曼妙、表演手段之丰富完善,年轻人一旦了解便容易沉醉其中,古老传统蕴含的精神密码和艺术魅力超越时代,赓续传承,于此可见一斑。
④当然,传统魅力也需要当代表达。创作上,不能一味复古守旧,要在坚守艺术本体的前提下,符合当代审美趋势与价值观。传播上,应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流行文化元素,用年轻人的“语言”与他们沟通。比如,京剧名家尚长荣的代表作之一《曹操与杨修》,突破固有的标签化形象,塑造了一个既有宏图大志、又有人性弱点的戏剧形象,后来还拍成3D电影,以电影的形式传播京剧,很受年轻人欢迎。中国民乐开辟网络秀场,通过演奏流行乐曲以及电影、游戏主题曲等方式,在年轻人心中留下“时尚”“酷”的印象,进而引导他们进音乐会现场,领略民族乐器技艺之精、音色之美。
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要积极主动地拥抱年轻人,创造让年轻人走进传统艺术的契机,从而赢得更多年轻人,也让传统艺术的传承代不乏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4. 下列对选文的相关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作者列举生活中传统艺术深受年轻人欢迎的现象,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第②段画线句中的“一定”表示程度,指欣赏传统艺术不是毫无条件的,需要适当的知识背景和审美水平,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
C. 第③段首先提出“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有着穿越时空的感染力”的观点,然后主要运用道理论证来论证观点。
D. 第④段画线句列举了“中国民乐开辟网络秀场”的事例,证明了“传统魅力也需要当代表达”的观点。
15.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第③段“传统艺术包含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密码”中“密码”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16. 请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17. 结合你的学习生活体验,谈谈你领略传统艺术之美的一段经历和感受。
(五)阅读(14分)
百草园的月色
①后院里,就是那个被先生浓墨重彩描绘过的百草园了。
②灰蓝色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金钩似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 一株高大的树干,浓密的枝叶,辨不清是“高大的皂荚树”,还是缀满“紫红的桑椹”的桑树。草园里的花草,也辨不清哪儿是“碧绿的菜畦”,哪儿有“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的情态,更难以摘食“覆盆子”那“又酸又甜”的“像小珊瑚珠”一样的果实了。
③月色朦胧。我们这一帮从南方和北方聚拢到一起的先生的学生,现在都散立在月色朦胧的百草园里的草地上,听一位据说是鲁(周)家同族后裔的中年人介绍这座故园的今昔。他说一口绍兴的地方话,真是叫北方人大惑莫解,几乎一个字也听不懂。 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
④既然听不懂,我索性不听了,一个人到园子里去转悠。我心里似乎并不迫切要求听到介绍的话,只是想到这儿来走一走、看一看,站那么一会儿,有一次心理感受就满足了。
⑤是啊,百草园,我早就熟悉了,早就背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散文,也就熟知这儿的一切了。“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在我心中印下的这幅动人的百草园的图画,掐指一算,已近三十年了,今天晚上才得以漫步其境了。
⑥时值初夏,夜气温爽,听不到蝉鸣,也听不见蟋蟀的叫声。我漫步在草地上,自然地记起学习这篇课文时的情景。
⑦语文老师是一位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青年,热情极高,甘肃人,一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却把课文朗诵得十分动人……我听着老师的朗读,脑海里却展开了另一幅图画:刚刚收割过麦子的南坡上,田块层叠的坡地上,麦茬儿闪闪发亮,塄坎上和坟地里,野蔷薇红的和白的花儿开得一片灿烂,野葡萄藤蔓一直攀缘到枸杞树梢上去,酸枣棵子是山坡上最大的家族,那绿色或紫色的蚂蚱,总是悄悄地藏躲在酸枣棵子最稠密的枝杈里。我和小伙伴们,头顶艳阳,脚踩枣刺,整晌整晌地捕捉那可爱的生灵,忘了吃饭,忘了时辰,直到渴得舌头搅不动,头上无汗可流,也顾不得到沟底去喝一口泉水……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生活如此富于意趣。
⑧而当我从乡野跑到城市,坐在高楼上明亮的教室里,听陇音普通话朗诵“百草园”的时候,才一下子戳开了记忆的窗户,唤起对我的百草园——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无限丰富有趣的依恋。
⑨读先生的这篇文章的时候,尚在我的少年时期,人生的那个充满幼稚心理的时期,极易与它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
⑩当我漫步在向往了近三十年的百草园中时,已经是个顶秃而须密的中年人了,而心境却一下子返回到了童年……
哦!我的向往中的南国的先生的百草园!
哦!我的遥远的北方家乡的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
(选自陈忠实《我的行走笔记》,有删改)
18.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不同情境下的“百草园” 特点 情感
(1)_________________ 朦胧 (4)_________________
印在“我”心中的百草园 (3)_________________ 向往
(2)_________________ 充满意趣 (5)_________________
19.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灰蓝色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金钩似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20. 读 段时,两位同学展开讨论,请你参与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观点1:第 段多余,删去不影响什么,文章还更加精练呢!
观点2:我觉得它对主旨表达有一定的作用,不可以删!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到了百草园的生活,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两篇文章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三、写作(45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言有尽,意无穷。生活中的无穷之意往往潜藏在一个微笑里、一张照片中、一处风景里、一声鼓励里、一段经历中……无声之处,亦有深味。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立意自定;内容充实,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500字。(不能使用试卷中的材料、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答案
一、积累运用(29分)
(一)语境默写(10分)
1.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成语运用(4分)
2. (1)C
(2)③刚愎自用
④嗟来之食
(三)语境排序(2分)
3. C
(四)对联文化(3分)
4.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理解:上联描绘了大海广阔无边,以天空作为边际的壮阔景象;下联则表达了登上山顶,以自己为山峰的豪迈气概。此联展现出一种宏大的视野和无畏的精神,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勇于攀登、超越自我的勇气 。
(五)语境运用(10分)
5. (1)ChatGPT是由OpenAI开发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理解和生成类似人类的文本,可用于提供信息、回答问题、语言翻译、创作文字、进行一般性对话等,但存在不能提供实时更新信息、回答可能不准确完整的限制。
(2)示例:AI智能图书馆。这是一个运用AI技术的图书馆,读者进入图书馆后,可通过AI智能检索系统快速找到所需书籍的位置。馆内配备智能导览机器人,能为读者提供路线引导。此外,AI还能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推荐相关书籍,实现个性化阅读服务。
(3)信息技术时代带来的便利有:①可借助人工智能工具获取信息、进行语言翻译和创作文字等。②网络打破传播界限,让读书学习更便捷,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数字阅读用户规模扩大。③能通过AI智能体验馆等场所,亲身体验AI技术带来的改变,如青少年可在AI博“悟”馆体验AI技术如何改变世界 。
6. 采访对象:教师
采访目的: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AI技术的应用及看法
采访问题:①您在日常教学中会使用AI技术辅助教学吗?如果使用,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呢?②您认为AI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有哪些积极影响和可能存在的挑战?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7. (1)只
(2)距,距离
(3)命名
(4)居高面下
8. (1)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2)松柏都是在寒冬腊月才凋零的树木,一定要在严寒的季节之后才知道(它们的这种特性)。
9. 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
10. “醉翁”:太守与客来此饮酒,饮少辄醉,且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其寄情山水的心境 。“后知”:松柏是后凋之材,要在岁寒时才体现其特性;轩四面通明,所以命名为“后知轩”,表达了作者对松柏后凋品质的赞美 。
(二)古诗阅读(4分)
11. D(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并非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之情 )
12. “旅情黯黯”指诗人漂泊异乡,心情黯淡,前两句暮春之景,如杨柳阴阴、残花落尽,烘托出这种羁旅的愁苦;“春梦栩栩”则体现在后两句,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让春风吹送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将抽象的思乡之情具象化;“笔致入妙”是说整首诗情景交融,以清新自然之景传达浓郁思乡情,用词精妙,情感表达细腻 。
(三)名著阅读(6分)
13. (1)示例一:鲁智深。从他听闻金翠莲父女遭遇后的反应,能看出他疾恶如仇,听到镇关西的恶行后,立刻要去救金氏父女;同时他也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不忍心金翠莲父女受苦 。
示例二:武松。从他与施恩的对话中,能看出他武艺高强、英勇无畏,面对蒋门神毫无惧色,还主动要求去教训蒋门神;并且他豪爽正直,敢作敢当,声称若打死蒋门神,自己偿命 。
(2)“义”在小说中体现在多个方面。鲁智深救助金翠莲父女,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武松为施恩夺回快活林,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梁山好汉们大多是因为正义之事聚在一起,他们在面对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的恶人时,毫不退缩,用自己的力量去匡扶正义,这种“义”贯穿了整部小说 。
(四)阅读(10分)
14. C(第③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等例子来论证观点 )
15. “密码”指传统艺术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如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美学积淀等,这些内涵以高度审美化的方式呈现,吸引着当代年轻人 。
16. 首先提出“传统魅力也需要当代表达”的观点;接着从创作和传播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创作要符合当代审美趋势与价值观,传播要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流行文化元素;然后通过列举京剧《曹操与杨修》拍成3D电影、中国民乐开辟网络秀场的事例进行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
17. 示例:我学习古筝时领略到了传统艺术之美。一开始觉得指法难学,曲子也不好理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能弹奏出完整的曲目,从《渔舟唱晚》中感受到渔民的欢乐,从《汉宫秋月》里体会到古代宫女的哀怨。弹奏古筝让我静下心来,也让我更加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到传统艺术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
(五)阅读(14分)
18. (1)眼前的百草园
(2)记忆中的“百草园”(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
(3)动人(充满生机)
(4)满足
(5)依恋
19.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比作金钩,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形状,“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营造出朦胧的氛围,为下文描写朦胧的百草园做铺垫 。
(2)“朦朦胧胧”一词多次重复,强调了眼前百草园在月色下模糊不清的状态,也体现出“我”当时对鲁镇地方语言听不懂的朦胧感受,使情感表达更细腻 。
20. 我赞同观点2。第 段提到“我的遥远的北方家乡的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将眼前的百草园与记忆中的家乡南坡相联系,深化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所以不能删去 。
21. 本文通过写在百草园的所见所闻,以及回忆家乡类似百草园的地方,表达了对百草园的向往、满足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百草园这一充满生机与乐趣的地方的喜爱 。
三、写作(45分)
22. 略,根据作文评分标准,从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方面综合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