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出台过程:首先由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拟宪法初稿,然后经过北京五百多名高级干部、各地区单位八千多人和占全国人口约三分之一的一亿五千万人三个月的讨论,最后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通过。材料反映了这部宪法的制定( )
A.为土地改革提供了依据 B.建立起政治协商制度
C.保障了人民的选举权利 D.充分发扬了人民民主
2.建国初期,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该言论相关的史事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掀起了“大跃进”
3.图1和图2所示的科技成果( )
A.先后发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B.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核垄断
C.表明我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4.1954年,“初教-5”飞机试飞成功,这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由修理阶段进入到制造阶段;1956年9月,国产B2-34中型坦克发动机问世,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坦克发动机的历史。对上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B.“一五”计划,工业起步
C.抗美援朝,空军发展 D.援助他国,共同发展
5.“宝成铁路通车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沟通了大西北和大西南,让蜀道不再难、秦岭不再险,让川陕交通换了新天”。这件“大事”的完成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西部大开发
6.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思维导图。它反映了( )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C.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7.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和美国同时经历了经济发展的时期。如表为1953-1957年中国与美国工农业产值增长速度的比较。由此可知( )
工业 农业
中国 19.6% 4.8%
美国 4% 1.8%
A.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超越美国 B.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C.美苏冷战加速美国经济发展 D.这一时期中国重点发展重工业
8.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38%—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6%。这一状况应出现在(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大革命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9.1953年春,河南安阳的建国村村支部书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不吃饭,也要带领大家把“社”办下去,决不向困难低头。”他所说的“社”是指( )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信用社 D.人民公社
10.在三大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确立生产资料私有制 D.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11.我国在1953--1957时期所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④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1954年9月20日,某部文献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的办法。下午执行主席根据计票人和监票人的报告,宣布表决的结果:投票数共1197张,同意票1197张。这时,全场起立,掌声和欢呼声持续五分钟。这部“文献”( )
A.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 B.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C.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D.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棉布的销售量在1950年是5 647万匹,到1956年达到了17 700万匹,同时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经济恢复时期增加了163%。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A.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践行了稳步前进的方针
C.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4.“他率领1205钻井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打出了大庆石油会战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记录,”“他”被称为( )
A.解放军好战士 B.“铁人”
C.党的好干部 D.“最可爱的人”
15.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成为良好的开端。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A.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制定并实施了《共同纲领》
C.决定建立武汉长江大桥 D.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16.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1952—1957年,城市职工的人数从1603万增加到3101万当时东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上述人口流动( )
A.加快了农业集体化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支援了工业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7.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翻译工程技术,其中翻译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分别只占到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18.如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推进
B.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发生“大跃进”运动
D.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二、材料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材料二:
材料三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厖1954年9月,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摘编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53》
(1)材料中“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材料二的时间轴中B段“变革”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在C和D这两个时间段内,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3)材料三中的“大会”是指哪次会议?指出该《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0.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材料一 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城市,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已经经历大回合……使党不能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1954年,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向国家递交了公私合营申请。在国家的扶持下,同仁堂彻底摆脱了手工作坊式的生产规模,简单的手工操作逐渐被机械化、半机械化的设备所替代。北京同仁堂成药在公私合营后连续几次降价,成为质高价廉的产品,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摘编自《新中国经济70年。公私合营》
材料三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一九五六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完成以后,对于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根据材料一,阐述1953年左右我国社会生活出现的矛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针对这些矛盾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同仁堂发生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三大改造?谈谈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的原则。
21.自从开国大典以来,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观察下列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请你写出年代尺上的时间①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2)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哪一不合理制度?消灭哪一个剥削阶级?
(3)时间③所指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列举这次事件中的一位英雄人物。
(4)时间④所指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2.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成就瞩目】
材料二 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工业基地,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材料三 1954年,在某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表明我国为改变落后面貌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联系所学,列举写出这一时期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的大桥是哪一座桥?请再举一例在工业方面所取得的一项建设成就。
(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在材料三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请问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4)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一五计划的意义?
三、综合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二 计划制定后,人民群众投入了极大的劳动热情。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绝大部分指标超额完成。我国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器、发电设备、冶金和矿山设备、精密仪表、新式机床等。我国中部地区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钢铁、煤炭、电力、机械、有色金属、化工和军工企业,构成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框架。“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陈夕总主编《中国共产党与156项工程》
材料三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全国又有1.5亿人参加了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过程充分发扬民主,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
——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我国在工业方面面临的状况。
(2)历历同学认为,“一五”期间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并概括它颁布的意义。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页,共7页
第7页,共7页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提升训练》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B C A D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B A B D C D C
1.D
2.C
3.D
4.B
5.C
6.A
7.D
8.C
9.B
10.D
11.C
12.B
13.A
14.B
15.D
16.C
17.D
18.C
19.(1)标志:新中国的成立。理解: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获得自由,成为国家的主人,当家作主。
(2)影响:使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失误:社会主义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写到其中两个即可)
(3)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1)矛盾: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发展需要;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限制和反限制斗争。
措施:农业合作化;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2)变化:企业性质发生变化;生产机械化半机械化;产品质高价廉。
(3)评价: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
21.(1)历史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
(2)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
阶级:地主阶级。
(3)事件:抗美援朝胜利;
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答对一个即可)
(4)
意义: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1)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
(2)武汉长江大桥。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任选一个即可。)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 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3.(1)状况: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特别是重工业薄弱。
(2)同意。
理由:1953年~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通过设定奋斗目标,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力量,动员全党上下、社会各方为实现目标而共同奋斗,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1957年底,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意义:确立了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基础。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