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一、明
二、清
三、明清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一、明朝的建立二、明太祖加
强君权的措施三、明朝的重大事件 明朝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a.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
b.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狱
c.都指挥使司 (都司) ——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特务统治
锦衣卫成立于洪武年间,由皇帝亲自主持,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侦缉官员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
3、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八股文”。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1368年3、八股—鼓取士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
答题要求: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
文体:“八股文”。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a.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掌民政
b.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掌刑狱
c.都指挥使司 (都司) ——掌军政
(2)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串连记忆2、特务统治
锦衣卫成立于洪武年间,由皇帝亲自主持,负责保卫皇帝安全,侦缉官员和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三、明朝的重大事件
1、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2)明成祖强化君权
①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②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三、明朝的重大事件
1、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2)明成—橙祖强化君权
①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②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成—橙2、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2、郑和—鹤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串连记忆3、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2)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
①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②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4、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①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②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③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
④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3、戚继光抗倭—蜗牛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2)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3)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4)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
①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②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4、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①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②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③1557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
④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地点法记忆部位法记忆清君主集权的强化收复台湾抗击沙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闭关锁国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 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 都城:盛京 (串联)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
2、文字狱
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危害:(1)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军机处
文字狱串联(文字狱危害)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3、清朝设置台湾府(1684年)
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收复台湾抗击沙俄二、雅克萨之战
时间:康熙帝时期 作战对方:沙俄
原因: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结果: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89年)
(1)《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2)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3)中国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的原因是:①康熙决心大,部署周密;②军民众志成城,为正义而战;③人数和武器装备占有优势等。台湾台湾府清朝的疆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台湾清政府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尼布楚条约》台湾府闭关锁国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闭关锁国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串联记忆闭关锁国3、“闭关锁国”的影响
(1)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3)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明清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明清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
6、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串连记忆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串连记忆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
6、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二、明清文化的发展
1、北京故宫和明长城:
北京故宫(紫禁城):北京城是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2、明清古典科技巨著及作者:二、明清文化的发展
1、北京故宫和明长城:
北京故宫(紫禁城):北京城是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的,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2、明清古典科技—鸡巨著及作者:部位法记忆3、古典小说的高峰
四大文学名著及作者3、古典小说的高峰
四大文学名著及作者部位法记忆罗—骆驼部位法记忆施—狮子4、戏剧的繁荣
(1)明朝后期最负成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为《牡丹亭》。
(2)京剧的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5、书画的成就
(1)书法:
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
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徐渭:善于泼墨
“扬州八怪”4、戏剧的繁荣
(1)明朝后期最负成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为《牡丹亭》。
(2)京剧的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串连记忆5、书画的成就
(1)书法:
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绘画
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徐渭:善于泼墨
“扬州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