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文言文二则》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8《文言文二则》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3 14:0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训练目标
18 文言文二则
第1课时
第2课时
二篇,二首。
劝学
第1课时
劝 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新课导入
囊萤夜读
《晋书·车胤传》
《晋书》:唐代房玄龄等撰。一百三十卷。纪传体晋代史。修于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至二十年间。修撰者凡二十一人。本书史料甚备,博采杂著,多记异闻。
语文百宝箱
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初读课文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qín
/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初读课文
ɡōnɡ
yān
/
/
/
/
我会写
初读课文






不是“小”
不要漏写点
初读课文

nánɡ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合理布局,避免拥挤。秃宝盖写得宽一些,各部件写紧凑。
上中下

初读课文

ɡōnɡ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下部分是“心”的变体,不是“小”,最后两点是左右点,不是上下点。
上下

初读课文

qín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书写时左部略高,右部略低;左部最后一笔“提”与右部“竖撇”要穿插避让。
左右

品读课文
借助课文注释、插图,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思考:在少年时代,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品读课文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用口袋装
萤火虫
通晓,明白
肃敬
勤勉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品读课文
教材图片中的“书”为什么是竹子做的?
晋朝的时候纸张还没有普及,多数的书都是用竹简做的。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句意:车胤勤勉认真、学习不知疲倦,他
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
从总体上介绍车胤的勤奋学习,博学多才。
品读课文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句意:曾经由于家境贫寒,夜晚没有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夜以继日地学习。
品读课文
通过具体的事例——囊萤夜读,讲车胤是怎样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的。
品读课文
少年时代的车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少年时代的车胤家境贫寒,但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想象车胤“囊萤夜读”是怎样一幅情景,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在萤火虫昏暗的光亮下,车胤忍受着天气的酷热、蚊虫的叮咬,手不释卷,经常读书到深夜……
品读课文
“囊萤夜读”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品读课文
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理解文言文呢?
品读课文
①不理解的地方看看注释,如“恭勤” “通”“练囊”等,也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来理解;②可以将一些字组成词语来理解,如“贫”字可以组词“贫穷”来理解;③利用已知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如“萤火”。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
练囊盛萤
以夜继日
结果
努力学习
自强不息
原因
结构梳理
《囊萤夜读》讲的是车胤在夏天的夜晚利用萤火虫的微光代替油灯勤学苦读,最终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人。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传说李白小时候学习并不认真,十分贪玩,是什么事改变了他呢?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第2课时
铁杵成针
《方舆胜览·眉州》
作品简介
《方舆胜览》:南宋地理总志。祝穆撰。七十卷。略于建置沿革、疆域道里,而详于名胜古迹、诗赋序记,尤重视“四六”一门。于各地风土习俗,采摭丰富,为记载南宋地理的重要著作。
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初读课文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  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fénɡ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被包部分的撇、捺不要写得太长,最后一笔“平捺”要舒展。
半包围

我会写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初读课文

正在
被她的意志感动
用来舂(chōnɡ)
米或捣衣的铁棒
回去完成了学业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句意: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品读课文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句意: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
成学业就放弃了。
离开。
品读课文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句意: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
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
年老的妇人。
品读课文
问之,曰:“欲作针。”
句意: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我要把这根铁棒磨
成针。”
品读课文
上文中的老妇人。
李白可能问老妇人什么问题呢?
品读课文
李白可能会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句意: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意志所
感动,于是就回去勤奋学习,
完成学业。
品读课文
读了“铁杵成针”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只有持之以恒,肯下苦功,才能有所成就。
品读课文
从课文第二句中的“世传”一词,可以看出“铁杵成针”是一个传说。李白在学业上遇到难题,准备放弃的时候,被老妇人坚持不懈的毅力感动,回去继续学习,才有所成就,成为名满天下的伟大诗人。
品读课文
读书未成,弃去
逢老媪方磨铁杵
有毅力
下苦功
感其意,还卒业
结构梳理
《铁杵成针》讲的是李白小时候未完成学业而弃学,离开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李白被老妇人的意志感动,决定发奋读书,最终学有所成。
课堂小结
拓展一
拓展二
拓展延伸
形容刻苦学习的词语:
囊萤映雪 废寝忘食 牛角挂书 昼耕夜诵
闻鸡起舞 凿壁偷光 韦编三绝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焚膏继晷
拓展一
拓展延伸
李密牛角挂书
匡衡凿壁偷光
孔子韦编三绝
拓展延伸
返回
拓展二
李白铁杵磨成针
拓展延伸
返回
一、读拼音,写词语。
( ) ( )( )
( ) ( )
xínɡ nánɡ ɡōnɡ jìnɡ qín láo
měi fénɡ bó xué
行 囊
恭 敬
勤 劳
每 逢
博 学
随堂练习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的意思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李白路过这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正在
那里磨一根铁棒
2.《囊萤夜读》选自《____________》,主
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晋朝人车胤勤奋学习
晋书·车胤传
三、课外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随堂练习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朗读指导: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根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这样有助于正确理解文言文。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朗读示例: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
·
·
·
·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
·
·
·
·
·
·
·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背诵指导: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囊萤夜读》。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参考答案:《囊萤夜读》:车胤勤勉认真、学习不知疲倦,他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曾经由于家境贫寒,夜晚没有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夜以继日地学习。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意志所感动,于是就回去勤奋学习,完成学业。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胤(yìn)恭勤不倦。( )
家贫不常得油。( )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 )
·
·
·
疲倦
贫穷
放弃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老师指导: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意思和白话文是一样的,只不过文言词一般是单音节词(一个字),白话文中的词语以双音节词(两个字)居多。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文言句子中的一些单音节词,用相应的双音节词语去理解,这样就能够读懂文言句子的意思了。
熟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个故事。
课后搜集有关勤学苦读的典故,摘抄好词佳句。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