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二学期
质量检测模拟试卷一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共6题)
1.(3分)字音字形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狡黠(xiá) 心无旁骛 锋芒毕露
B. 龟(jūn)裂 人情世故 无精打彩
C. 锃(zèng)亮 纷至沓来 坦荡如砥
D. 炽(zhì)热 雕梁画栋 不屑置辨
2.(2分)成语运用
根据语境,补全成语:
①面对困境,他始终________(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②这座古桥虽历经千年,仍________(形容完好无损)。
3.(4分)古诗文默写
①李商隐《无题》中表达无私奉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辛弃疾《破阵子》中描写战争激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论语》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民族气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分)对联应用
为“茶文化展览馆”选择下联:上联“一盏清茶知雅韵”,下联是( )
A. 半窗梅影见精神 B. 千年古卷品春秋
C. 满园竹雨润诗心
5.(4分)病句修改
修改语段中的两处错误:
“通过观看纪录片《非遗密码》,使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保护非遗,而且还要必须传承它们。”
6.(5分)综合实践
班级开展“汉字之美”活动,请从“信”“和”中任选一字,结合字形演变和现实意义写一段解说词(80字左右)。
二、阅读与鉴赏(45分,共16题)
(一)古诗阅读(4分)
【甲】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乙】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7.(2分) 两首诗均写“自然与心境”,甲诗侧重________,乙诗侧重________。
8.(2分) 甲诗中“潭影空人心”的“空”字有何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12分,课外选文)
【丙】铁杵成针(节选)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太白见其白发苍苍,躬身磨石,甚异之,问曰:“媪欲何为?”媪曰:“欲作针。”太白笑曰:“铁杵成针,岂非妄言?”媪停杵拭汗,徐答:“滴水穿石,功到自成。”
太白嗤之,欲行。媪忽朗声诵曰:“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太白驻足,见媪复俯身磨杵,日影渐斜,杵尖已见微凹。溪水潺潺,映其坚毅之色。太白赧然,长揖谢曰:“小子受教。”遂返山中,昼夜苦读。越三年,文思泉涌,终成一代诗仙。
9.(4分)解释加点词
(1)未成,弃去( )
(2)逢老媪方磨铁杵( )
(3)欲作针( )
(4)还卒业( )
10.(2分)翻译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1.(4分)内容理解
(1)老媪“磨铁杵”的目的是什么?
(2)李白为何“还卒业”?
12.(2分)启示应用
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Ⅰ(14分,课外选文)
警惕“点赞”时代的思维钝化
在算法编织的信息茧房中,我们正滑向一场集体无意识的认知危机。短视频平台的“点赞”按钮,社交媒体的“转发”热榜,购物软件的“猜你喜欢”——这些看似便利的功能,实则悄然将人类驯化成数据的提线木偶。
神经科学研究证实,当人们快速滑动屏幕并机械性点赞时,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几乎处于休眠状态。这意味着我们正在用条件反射代替深度思考,用情绪共鸣置换理性判断。某高校调查显示,每天浏览短视频超过2小时的学生,其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得分平均下降14%。这不禁令人担忧:当“点赞”成为思维快捷键,我们是否正在丧失质疑与反思的能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算法催生的“信息偏食”。一位历史教师发现,班上70%的学生通过短视频获取历史知识,其中将“秦始皇焚书坑儒”解读为“职场清理门户”的荒谬视频获赞百万。当严肃的思辨沦为娱乐化消遣,当知识体系被切割成信息碎片,文明的基因链正在发生可怕变异。
然而,技术本身并非洪水猛兽。敦煌研究院的“数字供养人”计划提供了启示:通过游戏化互动,青少年在修复虚拟壁画时,主动查阅了超百万字的敦煌文献。这证明,只要为技术注入人文导向,算法亦可成为文明传承的桥梁。关键在于重建“慢思考”的仪式感——正如茶叶需沸水舒展,思想亦需时间的浸润。
在点赞与刷新的狂欢中,或许我们该重拾那个古老的智慧:真正的阅读不是眼球的运动,而是灵魂的攀岩。唯有在信息的洪流中守住精神的锚点,才能避免沦为数字旷野里的流浪者。
13.(3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4.(3分) 赏析画线句“算法催生的‘信息偏食’”的修辞效果。
15.(4分) 文中提到“敦煌研究院‘数字供养人’计划”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16.(4分) 有人认为“算法推荐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请结合文章观点反驳这一看法。
(四)现代文阅读Ⅱ(15分,课外选文)
母亲的针线匣
母亲的针线匣是枣木打的,巴掌大的匣子,四角包着磨出铜绿的铁片。掀开盖子,顶针、线团、剪子挤挤挨挨,每件工具都裹着一层薄灰,却仍闪着钝钝的光,像被岁月盘出包浆的老玉。
匣底压着一张泛黄的《少年报》,日期停在1987年6月——那是我出生前三个月。父亲说,母亲当年挺着大肚子,每晚就着15瓦的灯泡缝尿布,针脚细密得能藏住月光。剪子豁了口,她拿砂纸磨了又磨:“磨的是铁,熬的是日子。”
我十岁那年,牛仔裤膝盖磨出洞,非要买新的。母亲从匣子里抽出块碎花布:“补丁要剪成云朵形,贴着肉才软和。”我不依,扯着嗓子喊:“同学都笑我!”她捏针的手顿了顿,顶针在灯下一晃:“笑你的人,不懂针线比人听话。”
二十二岁去外地工作,行李箱塞满新衣。母亲默默把针线匣压在最底层:“带着吧,万一扣子掉了……”我嫌累赘,偷偷取出搁在衣柜顶上。直到某日开会,西装纽扣滚落,我蹲在卫生间手忙脚乱,忽然想起匣子里有颗备用扣——用白线缠着,贴着小纸条:“左袖第三颗”。
去年搬家,在旧衣柜顶找到针线匣。灰尘扑簌簌落下,露出匣盖内壁的刻痕:一道浅,两道深,歪歪扭扭排到第十九道。父亲说,那是我每年生日,母亲偷偷刻的。最底下压着张糖纸,包着颗褪色纽扣,糖纸背面铅笔字晕开了:“小宝今天摔了一跤,纽扣崩了,哭得凶。”
窗外的雨淅沥沥下,我摩挲着顶针上的凹痕。那些藏在线团里的旧时光,忽然“叮咚”一声,全滚了出来。
17.(3分) 分析标题“母亲的针线匣” 的象征意义。
18.(3分) 赏析画线句“磨的是铁,熬的是日子 ”的语言特色。
19.(4分)文中“1987年6月的《少年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20.(5分)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结尾“那些藏在线团里的旧时光,忽然‘叮咚’一声,全滚了出来”的理解。
(五)名著阅读(10分)
【丁】《骆驼祥子·暴雨拉车》(节选)
祥子在暴雨中拉着车,水没过了脚踝。雨砸在背上像鞭子抽,眼睛被糊得睁不开,胶皮轮碾过水洼,泥浆溅了一身,汗衫早湿透了,黏在脊梁上像块揭不掉的膏药。
“这鬼天!”他咬着牙骂,声音却被雨声吞了。车把上的铜铃早哑了,只剩胶皮轮“咯吱咯吱”地响,活像条瘸腿老狗在哼。路过西四牌楼时,一道闪电劈下来,青白的光里,他瞥见自己的影子——佝偻着背,活像只被淋透的虾蟆。
虎妞的脸突然在雨幕里晃了一下。上个月她叉着腰骂:“你当自己是铁打的?”这会儿她若瞧见自己这副模样,准得把铜盆敲得震天响。祥子抹了把脸,分不清是雨是汗,裤腰里那包洋钱却火炭似的烫着肉——那是虎妞的买命钱,得攒够了才能娶她。
雨更疯了,天和地连成灰蒙蒙的帐子。祥子一脚踩进暗沟,车猛地歪向路边。他死死攥住车把,指甲抠进木头缝里,指甲盖掀了半片,血混着雨水往下淌。
“人得活成个车轱辘!”他啐了口血沫子,弓着腰继续往前拱。
【戊】《西游记·大闹天宫》(节选)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过丈余,如何跳不出去?”即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掌心,却道:“我已到天尽头,今留此记号作证!”拔根毫毛,变作浓墨笔,在佛祖中指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又于第一根指根撒了泡猴尿。
翻筋斗欲出时,忽见五根肉柱冲天,撑住青天。大圣暗惊:“莫非撞了天柱?”却听半空传来佛音:“泼猴低头!”猛抬头,佛祖五指已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轰然压下。大圣急使缩地法,却见那山随形就势,越缩越紧,直将他压得三尸神炸,七窍喷火。
山脚处,土地神颤巍巍贴了张六字金帖,上书“唵嘛呢叭咪吽”。大圣左臂挣出,掀翻半坡顽石,嘶吼道:“如来老儿!待俺出来,定掀翻你的雷音宝刹!”一只紫藤从石缝钻出,缠住他手腕开了朵野花。五百年后,牧童骑牛过山,唱着童谣:“五行山下猴爷爷,吃铁丸,喝铜汁,眼巴巴等着和尚来……”
21.(3分) 分析《暴雨拉车》中暴雨描写的作用。
22.(3分) 《大闹天宫》中“五指化山”情节有何象征意义?
23.(4分) 对比祥子与孙悟空的“反抗”,分析作者不同的创作意图。
三、表达与交流(55分,共2题)
24.(5分)微写作
以“灯”为意象,写一首小诗(至少4行),体现温暖或希望的主题。
25.(50分)作文
题目:成长的礼物
要求:
(1)围绕“成长”主题,结合具体事件;
(2)情感真挚,细节生动;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A 2. ①矢志不渝 ②完好如初
2.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C
4.修改:“通过观看纪录片《非遗密码》,我深刻认识到……”;删去“而且还要必须”。
5.示例:选“信”,甲骨文像“人”与“言”结合,意为言行一致;今义指诚信,是立身之本。
二、阅读与鉴赏
(一)古诗阅读
7.自然中的禅意;哲理思考
8.“空”字既写潭水清澈,又暗示心境空明,体现物我两忘的禅境。
(二)文言文阅读
9.(1)离开 (2)正在 (3)想要 (4)完成
10.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11.(1)老媪欲将铁杵磨成针;(2)李白被老媪的坚持精神感动。
12.示例:学习需持之以恒,如攻克数学难题需反复练习。
(三)现代文阅读Ⅰ
13.中心论点(2分):警惕算法时代“点赞”行为导致的思维钝化,呼吁重建深度思考能力。
14.比喻论证:将“片面接受信息”比作“偏食”,生动揭示算法导致认知失衡的危害。
15.作为正面案例,证明技术可通过人文导向助力文明传承(与前文“历史知识娱乐化”形成对比)
16.算法推荐虽快,但导致信息茧房和思维惰性(如“逻辑能力下降14%”); “效率”不等于“质量”,碎片化信息无法替代系统化知识建构;“效率”不等于“质量”,碎片化信息无法替代系统化知识建构。
(四)现代文阅读Ⅱ
17.表层象征(2分):
指母亲装针线工具的容器,承载缝补衣物的实用功能。
深层象征(3分):
亲情记忆:匣中物件(备用纽扣、生日刻痕)记录“我”的成长细节,象征母爱无声的守护;
时代印记:1987年的报纸、15瓦灯泡等细节,反映物质匮乏年代普通家庭的生活智慧;
传统价值:针线修补的不仅是衣物,更是对“物尽其用”美德的坚守。。
18.细对仗与双关(2分):
磨铁”与“熬日”形成工整对仗;“磨”既指物理打磨,也隐喻生活磨难;“熬”既指时间流逝,也暗示坚韧态度。
19.点明母亲孕期缝补的背景,为后文“我”的出生与成长叙事奠定基础。
20.“线团”象征母亲收藏的旧时光(备用纽扣、生日刻痕等);“叮咚”以声写情,喻指记忆突然苏醒。 表达“我”在重拾针线匣后,对母爱的顿悟与愧疚,以及对流逝时光的怀念。
(五)名著阅读
21.暴雨象征社会压迫,烘托祥子生存的艰难;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人物悲剧命运)。
22.象征封建强权的压制,体现个人力量对抗体制的无力感。
23.祥子反抗:批判社会不公,揭示底层人民的绝望挣扎;悟空反抗:歌颂自由精神,反叛封建秩序,体现浪漫主义理想。
三、表达与交流
24.示例:
灯是夜的眼睛/在黑暗里写下光的诗句/当影子蜷缩成团时/它把温暖缝进风的缝隙
25.作文略(评分要点:事件具体、细节生动、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