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抓住细节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抓住细节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3 09:5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作文范文抓住细节
写作指导:
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拥进怀中便是温暖,写在笔端便是精彩。我们用双眼发现细节,用心灵感悟细节,用文字展现细节,让作文中的人与事如生活中一般,于细处见情,于微处见妙。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在文学写作中,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进故事情节、深化作品主题、创设环境氛围等都离不开细节描写。
1.仔细观察生活,描写真实细节。
叙生活中的细节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睁大双眼,就会发现细节无处不在。只有用心观察,才会有细节描写,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2.表现人物性格,紧扣典型细节。
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一点一点展现出来,这样较为真切自然,打动人心。
3.详写中心内容,突出核心细节。
一篇文章的细微之处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对这些细微之处进行筛选,选择对表达文章中心最有帮助的材料,抓住所描写的人、景、物的最突出的特征,写出他(它)的独特之处。
①调动多种感官来写景。景物细节若要突出,并能很好地为抒发人物情感服务,调动多种感官至关重要。
②巧设伏笔与铺垫来安排事件细节。在写事件时,能够在细节方面巧妙埋下伏笔,为后文做好铺垫,便能后文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中心更加突出。③妙用修辞绘细节。描写细节时,要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细节更生动。
④锤炼词语描摹细节。精心锤炼词语可以对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准确生动的修饰和限制,同时以少胜多,以字传神。作、语言显细节。富有个性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也是细节描写的主要方法。
作文范文:
那一次,我重新认识了他
我的哥哥,虽是家人,对我来说却如同一位陌生人,我很少与他交流。但有一件事,让我重新认识了他。
一个如墨般的夜晚,走在路上,总有一种隐隐的不安,仔细一想,大事不妙:我的作业落学校了。我对哥哥做了简单的解释,将书包扔给哥哥后,就如一支离弦的箭,冲向学校。
我回教室拿到书后,便马不停蹄地跑出校园,站在校门口,双手叉腰,大口喘着气。还没等我缓过神来,哥哥他一步三里,两条腿成“八字型”,迈着如柳条般细长的腿,不一会儿便来到我身边。他跑到我面前时,只是小口小口地慢慢喘气,看着十分轻松。我便好奇地问道:“你为什么跑这么轻松?”他只是轻描淡说道:“我这还是略微出手呢,不过这样的表现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我这只是简简单单“五分配”而已。”他似乎打开了话匣子,给我讲了一大堆长跑专业术语。听了他绘声绘色的讲解,我似乎也对长跑有点兴趣了。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我都求着哥哥带我练长跑。这似乎是我们第一次如此亲近,似乎两人有了共同的爱好和话题。
一上田径场,我们似乎有了快乐的源泉,一次次超越自我。我好像重新认识了他,从以前的漠不在意,到现在的知己,就像伯牙遇上了他的知音一样,相识恨晚。他不再只是哥哥,更像一位老友。
逐渐地,我们的话题不再限制在长跑技巧上,还有跑鞋,跑步手表,跑步耳机.....聊不完的天。
每次跑步比赛,“拉爆”也成了我们的共同词,也寓意着我们每一次的突破与技术的改进。
感谢他,让我接触到了长跑。因为长跑,也让我重新认识了他。
那一次,我重新认识了他
父亲,就像一本书,书里的语音索然无味,其实是我读不懂那份深沉和伟大。
我上小学时,父亲为了多赚些钱,去了外地工作。车马劳顿,再加上工作的劳累,父亲每次回到家都显得十分疲惫。每次当我想找他玩时,他总是在睡觉。每个月回来一次,睡了几天后,又走了。那时的我觉得,父亲是不是太喜欢我们?带着这份怀疑,我与父亲的关系算不上亲近。
但去年,父亲居然决定不再出差,在家附近工作,我和父亲的交往也多了起来。
那一次,我认识到了父亲本真的善良。
父亲曾带我去过一个大城市旅游,那里灯火通明,犹如仙境。但在一盏灯光下,却有一个乞丐在乞讨,真是扫了游客的兴。我快步向前走去,可却感到身后一沉,父亲拉住了我,递给我一枚硬币。我一头雾水,但一抬头便看见了超市。我以为父亲是要带我去前面的超市买糖,高兴得不得了。正要往那边去,父亲却叫住了我:“我不是从小就教你‘人之初,性本善’吗?遇见有困难的人,假如你不去帮助他们,自己需要帮助时又怎么办呢?”我心中顿时明白。在路中停下,瞬间我们成为了全场焦点,但父亲却毫不在意,目送我把硬币放进了那个铁质的、残破不堪的碗中。
那一次,我认识到了父亲对我的期望。
我要上中学了,父亲觉得我不能留在小城里接受教育,便把我和母亲接到了省城里。我不理解:“在家乡上学,学费不高,认识的人也多,何必要到省城里来呢?”见我不愿,父亲却告诉我:“人不能鼠目寸光,你沉迷于眼前的安逸与快乐,却想不到自己的未来。作为一个男子汉,应该有远大的志向,而不是为了一时享乐就把理想埋没了。”我一时语塞,但心中也觉得他说的似乎很有道理。
那一次,我重新认识了父亲。
父亲,您就像一本书,书里的语言五味杂陈,我只能像品咖啡一样,慢慢细品其中的奥妙。
那一次,我重新认识了他
在小学的一天上午,我结识了他。窗外明媚异常,万里天云,阳光柔和地撒在我身上。完成这一天的课程后,我与他一同走在路上,我追逐着他,他回头一笑,伴着黄昏中下落的太阳,我们就此结缘。
他或许大方,也偶尔幼稚,但不管怎样,我与他永远统一战线。在太阳当头时,我与他用碗各接了一杯白开水。他眼神犀利,认真,腰板挺的笔直,搭上那肥胖的体型,难以言语的滑稽但又郑重。在太阳的见证下,我俩以水代酒,完成了结义,虽不像刘、关、张三人在硕大的桃园里,仪式庄重,但我们还是非常天真、满足地笑着。太阳光似乎变得更加热烈,像是在为我们欢乐着。
不知何时开始,他渐渐地变得成熟、稳重,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冷静应对,面对老师还会标准地敬礼,成绩突飞猛进。
这是我认识的他吗?我开始害怕着,我比不上他,怕自己不配当他的兄弟。我开始努力,但意外,还是发生了......它来的是那么快。
他渐渐与我疏远,他上升的速度是那么快,我远追不上他。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开心地玩笑过了,而且他身边出现了其他人。没想到这天,他在走廊找到我。一开始我还心怀期待,结果,“你现在远不及我,你不配当我的朋友。”这句冷酷之极的话摧毁了我所有的幻想和希望。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我呆愣原地,听着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不知何时回到了坐位上,就那么呆坐着,眼睛里失去了光。
以前的欢乐不假,现在的冷漠也是真的。那一次,我重新认识了他。原来一个人总会改变,即使你用尽所有力气,也阻止不了别人离开的脚步。
那一次,我重新认识了他
与人交往,往往会经历从初识到相识到相知的过程。交往了一段时间过后,我们会发现,会对以往默认的印象产生全新的认识。
在一个艳阳高照的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我走在路上,挑选着吃饭的地方。这时我看见了一旁的饭店,之前就在那吃过,味道还不错,只是老板似乎脾气不怎么好。我正想进去时,突然看见有好几个环卫工人在店门口,喃喃说些什么。那时的我想,肯定是怕糟蹋店里的环境,难道是老板......
当我揣着疑惑走进店里,眼前的一幕让我震惊了!店里居然全是环卫工人,且工人们有说有笑。路过他们身边时,听见有的在夸这家店的老板好,有的人在感叹自己真幸运,有的人.......当我走向前台点餐时,我看见墙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进店可免费喝一瓶冰水,享受一小时免费空调。”
我走上前去,要了一份牛肉面,可是那位老板只是点点头却没有说话,反而是用笔写下了“不要大声说话,这里有几个人在睡觉”的字,我顿时感到敬佩与感动。我坐下吃饭时,老板又小声地提示道:“小同学,麻烦你吃面时小点声,感谢配合哦。”
用完餐后,我走出店里,抬头看了看店名,“爱心面馆”。是啊,店如其名,老板看似冷漠实则充满爱心,有贡献精神。如今,社会上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少,而冷漠无情之刃越来越多。
想起之前看到老板时那不苟言笑的模样,与他现在对环卫工人的所作所为简直判若两人,这一发现不禁让我打心眼里感到震惊与敬佩。“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永远不要以第一印象来判断一个人。
那一次,我重新认识了他
窗外的栀子花又开了,跟随着清风飘进了窗,不禁让我想起那段回忆。
港口的老墙头最懂收藏夕阳,斑驳的砖缝里蓄着淡色的光,谁家晾在竹竿上的杯子轻轻摇晃,把最后几缕日光筛成细碎金沙。正当我沉浸在这美景之时,一丝“唰”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原来我的轮胎被扎破了。
我无奈地探了探头,扫了一眼学校门口旁的那家修车店,不禁想到,同学曾说过这位修车人不知因为什么事,意外丢失了两只手指。这......修车技术能行吗?我不禁摇了摇头。
但现已至此,别无他法。我站在原地犹豫了一番,决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自行车缓缓推去。那位老爷爷也注意到了我,只见他站起了身,把那把遮阳伞往外移了移,阴凉随着伞的晃动而晃动,晃动间便遮到了我。看向我时,他那眼神里透露着慈祥,像光不会消逝。
随后,他坐下问了问:“你是不是车坏了?”我点了点头。但我不经意的一撇,竟望到了他的三根手指。正当我要问他手指的来历,他却主动开口:“曾经我是一名消防员。可有一次我出任务,意外重伤,医生告诉我,我再当不了消防员了,并且我的两根手指因重伤还必须切除。”就算过了这么多年,他再次讲述时,眼睛里还时不时泛着水花,不停地吞着口水舒缓情绪。我才知道这消失的二指,不是任人随意消遣的工具,而是他英勇奉献的证据。
这一次车胎破了,却让我感觉很值。因为我在这期间重新认识了一个人。他不再只是一位修车人了......
正当我要问价格多少时,他淡淡地说了一句“学生不要钱!”就转过头去继续修车。他的背影被夕阳拉长,甚是伟岸,让我永存,永念。
此后,我每次放学都会往这个修车处看。那位爷爷依旧没变,总是默默地修车或摆弄着摊位上的东西。那个背影似乎要与夕阳余晖永恒。曾经是人民战士,保卫人民的安全;现在是修车大爷,保卫人民车辆的安全。却始终默默无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看了看手中的栀子花,不由地笑了笑。愿“世间永无偏见”。
那一次,我重新认识了他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认识一个人,需要一秒;了解一个人,却可能需要很久,甚至一辈子。那段时间中,我重新认识了他。
第一次认识他是开学的第一天,一位中年男人面带一丝几乎看不见的笑容走上讲台,环顾了坐在下面的我们。大家看见讲台上站了一个人,面面相觑。“我姓刘,以后就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了。希望同学们能跟随我的脚步,提高自己的专注,学好数学!”他“面无表情”地做完自我介绍。
我觉得他是一位正经、不苟言笑的老师。
数学课上,他在讲台上讲着课,但底下总有一两位同学在说话。一位男同学恰巧被发现,撞在枪口上。杀鸡儆猴的时刻来了!这位同学说话时,他拿出了戒尺,重重地打在了同学手上。掌心疼痛,外加老师那严厉的眼神吓得这位同学不敢说话。第一节课他就来了一个下马威,果然震慑住了大家。从那以后,我不敢正视他的眼睛,也不敢与他说话。更过分的是,他上数学课还总是拖堂,把下课铃当成耳旁风。刚上半学期,我便在心底深深地怨恨着他。
但相处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也有幽默的一面,对待上课充满热情,而且知识面丰富。课堂上,他总会引用一些诙谐有趣的故事向我们讲解数学题,惹得我们捧腹大笑的同时又能记得住知识点。而且,他在讲课投入时,双臂总会不受控制地挥舞起来,像一个驯服四肢的机器人,引得同学发笑。但面对大家的反应,他总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我们在笑什么,依然充满激情地讲着。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并不是呆板,不苟言笑,他有他的幽默,有他的热情。
在他的教育下,我们的教学成绩,突飞猛进。我才意识到他的拖堂只是想教我们更多的知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对我们的关爱,对学习负责,对每一个家庭负责。
我重新认识了他!
照片里的故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题记
那天,我在老家收拾东西时,无意间看见一张照片,照片里的我站在阳光下,手举着金牌,自信灿烂地笑。顿时,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那是个冬天,雪从天而降。冷冽的寒风,水冷的天气,无一不在刺激着我的神经。看着着灰蒙蒙的天,我感觉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当时我正在练跳绳,我的死对头小王因为得了第二名,拿了个银牌,便在我面前炫耀。“切,不过就是个银牌!这次比赛,我一定得个金牌回来闪瞎你的眼!”我不服气地说。“行啊,那就拭目以待咯!”
于是,我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开始疯狂地跳绳。休息时,我搓了搓冻的发红的手,擦了擦头上的冷汗,爬起来继续跳。
又跳了几次,成绩越来越好了,我开心起来:“原来,得第一也没有那么难嘛。”我又爬起来,准备记录一下我傲人的成绩。可是,我跳了第一次,不理想。第二次,不理想;第三次.....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无力地发泄着自己的情绪。
发泄够了,我抬起头来,看见墙角里的枝尖开放着几朵花,仔细一看,原来是梅花。它们不惧严寒,逆风生长,它们在这冰雪中绽放,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我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放弃。
我又开始练,早晨到夜晚,公园到路灯,哪哪都有我的身影。终于,我成功跳出了最好成绩,也终于到了比赛那天。
拿到跳绳,我闭上眼睛,享受着比赛的热情,开始发挥。
再次睁眼,已经站在领奖台上了。脖子上突然重了一块,原来,已经被挂上了金牌,又抬头看了看台下,小王在底下拿着幸运奖咬牙切齿地望着我,我挑了挑眉,好似在嘲笑他的无能。
阳光洒落在树叶上,照出斑驳的影子,现在的我早就不是昔日的我了,金牌也从一块变成了两块、三块......不过唯一不变的是,我们都有一腔热爱得第一的心。
照片里的故事
瞬间即是永恒。
风不断地刮着树,好像是要把自己不悦的心情生气全撒在了树上。屋里,一位学生坐在书桌前与作业战斗。“怎么办,我题还没弄懂。”试图向父亲寻求帮助,但同往常一样,一无所获的我再也忍不住爆发了,埋在书堆里崩溃大哭。
父母的学历都不高,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我身上,但上了初中后,我原本引以为傲的数学却掉入了深谷。随着我的奔溃,父母眉头也越发紧皱。再加上明天考试,不会做题的父亲,在一旁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深夜,我一边与数学深入“谈话”,一边不知所措。“你在干嘛!”半夜起夜上卫生间的父亲看到我屋还开着灯,瞪大了眼睛。哈欠只来得及打到了一半,他便急忙出去,令人一头雾水。接着一双温暖的大手轻轻地落在了我的肩上,一杯温牛奶出现在我面前。
“咱不学了,睡觉!”见执着的我,不肯睡觉,一心只想要弄懂数学题。父亲无奈,竟拿了一支笔坐在我旁边。“哪道题不会?”父亲与我共同大战数学题。虽然他只是抓抓头发,看着笔杆,并没有起到有效的帮助,但我的心底却多了一份踏实,不知从何而来的暖流在我的血液里流淌,熨帖着我。
其实从父亲刚才推眼镜,抓头发,挠耳朵,在试卷上画圈,就可以看出他的无措。在时光的催促下,他头顶的头发愈发稀少,眼皮也开始变松,出现鱼尾纹。我知道,父亲学历有限,这么多年没拿“枪”上过“战场”了,怎么会打仗?他所做得这一切,其实只是想在旁边陪伴着他的女儿,给她温暖的陪伴。
当时母亲起来上卫生间,偶然看见这一温馨的画面,便偷偷地拍了下来。直至这次,我在整理相册时,才发现这张照片。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真正美好的照片,总是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中拍下的,便成为了永恒。
照片里的故事
那天,我第一次来到云台山,山上大雾朦胧,太阳于大雾后,光散在了我的身上。爬到山顶,我满头大汗却笑容依旧。“咔嚓”,画面被定格了下来。
从院前搬去了平山,在整理家中旧物的时候翻出了这张照片。“大宝,来看看你第一次登上云台山的样子!”我妈的手轻轻地抚摸着那张照片,“嗯。”我走了到她的身边,看向她手中的照片。
记忆回到了二零二三年,那时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在家里待得都快长蘑菇的我连忙拉着父母去景区转转。
第一站:云台山!
“哇!这山怎么......这么高啊!”爬到山的三分之一,我就忍不住抱怨。因为长时间呆在家中,我的四肢已经开始退化了。
“别抱怨了,山上风景很美的,而且爬到山顶很有成就感,不是吗?”“是的!”“你难道不想自己完成一项大工程吗?”“我想!”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干劲十足。
但是,这个状态没有持续多久。爬了没半小时,我的疲惫感又一股脑涌了上来,脚步变慢,步子变小。我觉得我的腿像灌了铅一样,“实在走不动了。”“我们休息一下吧!”“行!”
三十分钟后,我的状态补满了,于是一鼓作气冲上了顶。“哇!”“这就是山顶吗?好美啊!”看着壮丽的风景,看着脚下的高山,我自豪极了。那一瞬间觉得之前所有的累都是值得的。正当我沉浸在这份喜悦仲,“来,乖,看镜头!”“三、二、一”“咔嚓。”
从回忆中抽出,看着照片,我从我妈的手里抽出了照片,放入相框当中。
那是我第一次登山,也是我第一次坚持不懈地完成一件事。
照片里的故事
倘若时间有颜色,那定是你打破了夕阳的调色板。我怎么会想到,在印象中最向往、最热闹的除夕时节,我却只能孤独地坐在一旁,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心中不禁又一丝落寞,那些灯火无疑成了千家万户共同拥有的一盏灯。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魂。直到了我看到了那张照片......
已入深冬,风已经硬了,落日已尽,空中雪花缓缓降落,不久,雪花就用它独特的水墨,为我们点染了一幅送给即将到来的除夕夜的水墨画。
门外已亮起万家灯火,灯火阑珊,好似提醒人们尽快回家的钟声。我呼着热气,一路小跑回家,整栋公寓楼都亮了。我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屋的年货与亲戚。那些亲戚坐在沙发上热情地交流着,忙于倾诉着一年的事情。整个屋中布满了热气,也充满来自人们的热情。
时钟滴答滴答地走,餐桌上的菜品也越来越多。直到八点整的钟声响起,一大家围坐餐桌旁,开始享用起这一年中最欢乐的时光,开始聊着家常。虽是家常,却饱含了一年的思念。
那绝对是我度过最欢乐的一年除夕了。虽是普通的家常,却是温暖彼此最好的慰藉。却不知是谁偷偷拿出相机留下了这温馨的画面,令人回味,感概万千。
如今茫茫人世,有多少人会在除夕夜特意聚在一起?家中的烟火气正慢慢消散。那时的时光都是彩色的,而我也在为这消逝的烟火气而深深惆怅。
照片里的故事
我相信,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样珍贵的东西,或许是一本厚厚的书,可能是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也可能是一封包含情感的信。而让我铭记,又让我无比珍惜的那个东西是一张照片。
照片里,一棵老树与我一同站在村口的道路上。这是我老家的一棵树,高大而粗壮,树下的阴影如同一父亲的怀抱,稳重踏实,使人们永远享受着清凉。夏天回老家时,时常能看见一群老头老太在树下打牌或打麻将。可自从我离开墟沟到新浦上学后,就很少再回来,更别说再见到这棵老树了。
今年我回老家时,惊奇地发现路上的石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沥青路;老树也不见了,留下的只有一个土坑;就连村口的老头老太也不见了,站在那的是一个个建筑工人。
自从老树离开了我的生活,我也被作业压得喘不上气来,时常对着窗外发呆,看着土坑。看着,想着,这棵老树可能已经变成了家具,也可能早已进入了火堆,不知所踪。正想着,一点新绿映入了我的眼帘。在原来老坑的位置,有一棵新鲜柔嫩的绿芽正破土而出。这意外的发现让我十分惊喜,虽然我知道这不是那棵老树,但我依旧把它当作老树。因为那棵记忆中的老树承载了我的青春时光。
李白曾说:“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青春自然也是这样,转瞬即逝,但不变的是深刻在脑海的回忆。
照片里的故事
这张照片拍摄于2024年5日,那时候我正在上小学,当时学校举办运动会,老师在操场拍下了这一幕精彩的画面。
思绪回到那年春,那场运动会作为我们小学生涯最后一场运动赛,我们班参赛选手都非常兴奋和认真,我们班的“小苏”也是其中一员。而他却给我们带来那个春天最美好的回忆。
小苏是体育生,一位短跑选手。每当有时间在体育课上训练时,他常常将提前准备的衣服穿上,然后将鞋子换成上好的钉鞋,平时不比赛也会穿“水果鞋”。对于他而言,运动能给他最好的感觉。即使骨瘦如柴,也依旧阻挡不了他超越博尔特的梦想。
小苏平常也会陪着我跑步,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努力”二字。从白天到夜里,从春季到冬季,他风雨无阻,只为实现心中的体育梦。
如今,他要证明自己,实力才是说话的资本!
学校举办运动会,这本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现在小苏只想在这最后一次“战役”仲取得自己的荣耀,让他人刮目相看。预选赛很简单,作为学校第一组的选手,“拉爆”对手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又经历了半决赛,虽然没有预选赛的轻松,但是对于小苏来说,也是手拿把掐,毫无悬念地进入决赛。
小苏又一次站在了跑道上,似乎回想起去年的运动会。当时他被第一名“拉爆”,如今他要在此一血前耻。随着裁判的预备声一响,他头上冒出了豆粒大的汗珠,滴落在赛道上。发令枪声一响,他便以雷霆之势飞一般的速度冲了出去,与旁边选手互不相让。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小苏开启了“狂暴模式”,疯狂超越对手,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冲进了终点。
此刻,快门按下,这个画面便定格在那。这张照片便保存了下来,他成为了毕业之际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线。
照片里的故事
照片中,一位秀丽的豆蔻女子站在那里,面容似笑非笑,似乎有什么苦衷,想说却难以说出,这就是我的奶奶。
我奶奶年轻的时候,眉毛是弯弯的柳叶眉,嘴唇很薄,明亮的眼睛中透露出无奈和忧愁。更特别的是,她眉心中间有一颗似小爱心一样的痣,很好看。让人过目不忘。
照片中,那眼中的无奈与忧愁,既是学习不好的害怕,也是对重男轻女的敢怒不敢言。因为年纪轻轻,父母便让她辍学,在家干活。
“喂!饭好了没有!快帮我书包拿一下”只见那年幼的小姑娘手里搓着衣服,边擦汗,边说“等会儿,马上就去。”弟弟则用不耐烦地说:“你整天在家干嘛了?怎么现在才洗啊!”少女刚想反驳,她们的父母闻声而来,指着女孩不分青红皂白地大骂道:“没听见啊,是不是聋!还不快去!”女孩不敢作声,只能照做。
做饭时,她的眼眶泛起了泪花,眼睛瞬间红了,用勺子搅动稀饭时,一颗豆大的泪珠落入锅中,她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为他们而哭。
听到这里,我看着奶奶,她的嘴角止不住抽搐。我连忙上去安慰她:“奶奶,别伤心了,现在一切都好,不会再有人会欺负你了。”
别在回忆中找记忆,都已经过期了。但身上的阴影是永远过期不了,它是埋在人心中最深处的地方,是最轻的,也是最重的。
照片里的故事
在冬季,纯白的雪花给予我们无比的清冷。可我有一张珍藏的照片,雪花虽覆盖了半层,但我却感到了无比的温暖。
那晚,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雪下的很大,路几乎消失不见,脚甚至都难从雪中拔出。就在这万籁俱寂的世界里,却传了些老妇女的声音。她喊着些幼稚的名字,可能是在寻找自己的孩子或者宠物吧,真是可怜。可我能隐约地感受到她四溢的笑容。
疑惑之际,草丛里竟窜出几只黑影,那是——八只小猫。它们像是约好一样,在小亭子下相聚。老妇女热情地拿出一大袋猫粮,那双充满纵横交错的深沟的手在雪中格外明显。
猫咪如潮水般涌入老妇人的脚下,她迫不及待地将大堆的猫粮倒在地上,在小猫进食时,轻轻抚摸着它们,时不时从口袋中扬出几条小鱼给它们加餐。
我最爱的照片就这样诞生了,五色的猫咪在白色的雪地当中如彩虹一般,它们各个都将头埋在猫粮中,贪婪地享受这寒冬的温暖。那老妇女半蹲着,两只手似乎不再够用,一边拿着吃的,一边抚摸着它们。她的眼中满是慈爱。这些小猫在此刻成为了她的全部。
我好奇地去询问这问老妇女:“您在这喂猫多久了呢?”她似乎对我的到来感到惊讶,刚才的她已将全部身心投入小猫咪,丝毫不在意周围的情况。“不久,四五年吧。”“天啊,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啊!”我对她顿时充满了敬佩。看似年迈的老妇女却有着直挺的腰杆。
每到冬季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张照片,那照片的人时刻温暖着我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