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5届九师联盟核心模拟卷(下)(样卷)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2025届九师联盟核心模拟卷(下)(样卷)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3 11:29:15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下)
历史(一)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
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宇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題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
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th
.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有学者对《史记》诸本纪和世家进行梳理,重建了春秋时期周、秦、鲁、齐、宋、卫、晋、楚、郑等国的世系,
发现其中兄终弟及比率与每世的平均年数呈线性关系;而这一发现与《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较为接
近。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史记》所载更为可信
B.传世文献必须经考古材料的证明
C.历史事实应多方印证
D.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2.董仲舒认为夷夏之别以礼义为标准,无论是夷还是夏,当其行为违背礼义时,就“夷狄之”,当其行为符
合礼义时,就“中国之”,并指出真正的王者要“爱及四夷”,以建立王者一统的社会。董仲舒这一思想
A.强调文化认同高于种族差异
B.折射出汉朝治国理念发生质变
.
C.彻底摒弃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D.意在构建以汉族为中心的秩序
3.下面是嘉峪关新城魏晋南北朝时期慕葬中的画像砖描绘的羌人耱地(见图1)及龟兹人采桑(见图2)的
画面。这反映出当时

图1
图2
A.南方社会的经济较为活跃
B.民族融合促进农业文明扩展
C.均田制实施缺乏社会基础
D.社会上奢靡腐化之风的盛行
4.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刺桐城(泉州),城甚大…印度一切船舶运载香料及其他一切贵重货物咸莅
此港。…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所以大汗在
此港征收税课,为额极巨。”这反映出元朝
A.外贸税收日益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B.行省运作兼顾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提高
C.国家治理取向与现实需要间的矛盾
D.大一统政局为海上贸易提供了一定保障
【高三核心模拟卷(下)·历史(一)第1页(共6页)】
WH
5.18世纪,清朝派驻藏大臣直接管理西藏事务,又给予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统治地方的特权,并允
许其直接向西藏人民征收赋税。新疆统一以后,清朝废除伯克世袭制度的同时,又令其署理维吾尔地
区的各项民政事务,并禁止宗教干预行政。这些举措
A.表明清朝政府治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B.继承历代政教合一传统
C.反映了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意图
D.实现了各民族间的平等
6.鸦片战争后的一段时间内,清政府与列强只通商不建交。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此后又设立
了洋务局、外务部、领事馆等;1877年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郭嵩焘抵达伦敦。清政府的转变
A.从根本上维护了中国社会秩序的稳定
B.适应了世界新形势发展需要
C,致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7.下表所示为民国初期一些知识分子的思想。他们的思想主张
代表
主要思想
梁启超
吾将讲求人之所以为人者而与吾人商榷之;吾将讲求国民之所以为国民者而与吾国民商榷之
陈独秀
中国大多数国民“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口一张,手一仲,不知不觉都带有君主专制臭味”
胡适
从根本下手,为祖国造不能亡之因…一张苦口,一支秃笔…以为百年树人之计
中国至于今日,诚已瀕于绝境,但一息尚存…须本自由意志之理,进而努力,发展向上,以易其境,俾得适
李大钊
于所志
A.从根本上为中国人指明了出路
B.目的在于批判儒家伦理观念
C.将人的解放与国家振兴相联系
D.主张先个性解放后改造社会
8.1842年,在中国常年输人物品总值中,鸦片占55.2%,棉花占20%,棉制品占8.4%。1867年,鸦片占
46%,棉制品占21%:到1885年,棉制品以35.7%超过鸦片(28.8%)而占据进口贸易的第一位,且棉
纱增长的速度又远远超过棉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这
一时期中国
A.家庭手工业生产转型成功
B.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C.民族工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D.逐渐卷人国际经济体系
9.下表是1940年9月晋冀豫边区颁布的《晋冀豫边区田房税契暂行办法草案》,买契税率已降至8%,典
契税率降至4%。这些举措



华民国
原带
原契张教
无凭立


未情
交各无异说白
上下金石土木





契为证
名下言明时价洋
厘东至

1


一并相连
西







契人



面承当与买主无干恐
有亲族邻估争执
合情愿出







A.反映出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
B.表明中国共产党践行全面抗战路线
C.巩固并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D.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的转移
【高三核心模拟卷(下)·历史(一)第2页(共6页)】
WH2024~2025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下)
历史(一)参考答案
1.C考查史学理论。对于春秋时期各国世系这一历史内容,有学者通过对《史记》诸本纪和世家的梳理,发现其与《古本
竹书纪年》记载接近,这说明历史事实不能仅依据单一资料来认定,应当从多方面去证实,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
得出A项结论,故排除;B,D两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
2.A考查汉朝新儒学。董仲舒以礼义来判定夷夏,行为符合礼义就是“中国之”,违背礼义则“夷狄之”,突出了文化认同
在区分群体时的关键作用,相比种族差异更看重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只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没有涉及
其思想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故排除B项:董仲舒只是对夷夏观念做了新的阐释,并非“彻底摒弃”传统夷夏观念,故排除C
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以礼义作为评判标准,而非“构建以汉族为中心的秩序”,故排除D项。
3.B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画像砖展示了羌人耱地以及龟兹人采桑的场景,地是传统农耕生产中土地整
理的重要环节,采桑则与养蚕缫丝等农副业紧密相关。结合史实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在与汉
族长期杂居相处的过程中,各民族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与汉族相互影响,
逐渐接受汉族的文化、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原本具有游牧等不同生产生活方式的少数民族,如羌人、龟兹人,开始从
事典型的中原农业生产活动,这意味若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传播到了少数民族群体当中,使得农业文明的覆盖范围得
到了扩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嘉峪关”属于北方,故排除A项;仅从嘉峪关新城画像砖的这些画面来看,并不能得出
魏晋南北朝时期均田制的实施缺乏社会基础这一结论,故排除C项;图中展示的是各族人民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景,
包括耱地和采桑等。这种民族融合下的生产场景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多元发展和人们对生产的重视,与奢靡腐化
的社会风气毫无关联,故排除D项。
4.D考查元朝的对外贸易。根据材料“大汗在此港征收税课,为额极巨”可知,元朝政府对泉州港具有有效的管理和征税
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大一统的政局使得政府有足够的权力和能力来规范港口的运营,保障贸易秩序,处理贸
易纠纷等,有利于吸引国内外商人前来交易,故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元朝的赋税结构,无法得出A项结论,故排
除:该记载主要侧重于描述泉州的城市规模、贸易繁荣以及税收情况,并未涉及元朝行省制度下中央与地方在权力分配
上的具体运作方式,行政效率涉及地方政府的组织架构、决策流程,信息传递、资源调配等多个方面,而这些在这段记载
中均未提及,故排除B项:元朝政府在海外贸易管理方面的措施与现实需要是相匹配的。泉州港的兴盛使得元朝能够
与海外各国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吸引外国船舶前来贸易,既增加了税收,又丰富了国内物资供应,两者之间并没有明
显的矛盾,故排除C项。
5.C考查清朝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派驻藏大臣直接管理西藏事务,是加强中央对西
藏控制的核心体现。虽然给予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统治地方的特权,但这种特权是在中央政府的严格监管之下。
清朝废除伯克世袭制度,这是打破地方传统世袭权力体系的关键举措,清朝政府能够直接任命和管理地方官员,这是加
强中央集权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清朝在西藏和新疆的治理措施侧重于政治和宗教事务,没有体现出在经
济、文化等其他方面的治理措施及影响,A项表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排除:清朝派驻藏大臣直接管理西藏事务,这休
现了中央集权下的行政管理模式,而非“政教合一”。清朝在新疆废除伯克世袭制度,令伯克署理民政事务,同时禁止宗
教干预行政,这是典型的行政与宗教分离的措施,故排除B项:在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中,民族隔阂和歧视的观念依
【高三核心模拟卷(下)·历史(一)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WH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