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3 10:1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的第3课,在教材位置上占据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它与中国古代史中台湾相关内容呼应,强化历史延续性认知;又与当下国家发展战略相联系,凸显现实意义。教材编排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在古今关联中深化对两岸关系的理解,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历史借鉴。从知识体系来看,教材从历史渊源切入,详述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为理解两岸关系奠定根基。接着,梳理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对台政策的演变,展现政策连续性与灵活性。重点聚焦两岸在经济、文化、人员往来等领域交流现状,构建完整知识脉络,助力学生系统认知。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八年级学生在过往学习中已了解台湾的部分历史,知晓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但对两岸关系的复杂发展历程认知尚浅。在认知能力上,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归纳能力,能够对资料进行简单梳理,不过对于政策背后的深意,还需要教师引导深入剖析。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普遍怀有维护国家统一的朴素情感,对两岸交流的话题兴趣浓厚,这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两岸交往的意义与价值,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国家统一的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教学目标: 1.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变化;掌握两岸关系的发展;知道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和表现。(时空观念) 2.通过对海峡两岸关系演变的讲述和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通过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的感人场景,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梳理清楚从古至今两岸交往的关键史实近现代两岸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
五、教学难点 深入解读不同时期大陆对台政策的制定背景、内涵及调整原因,客观认识两岸关系现状,坚定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分析、小组交流。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出示诗歌朗诵《望大陆》《乡愁》,请全体同学一起朗诵,思考其中蕴含作者的哪些感情?引导学生一同学习第14课,见证《海峡两岸的交往》。 诗朗诵,思考问题,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以诗朗诵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二) 新课讲授 壹·离 愁——台湾问题的由来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引导】出示时间轴,引导学生结合先前所学,合作回答台湾的“三离二回”历程,并请学生结合这些史实得出历史结论。 【回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时间轴梳理台湾的“三离二回”历程,培养史论结合的能力。
台湾问题的由来 【引导】出示三张历史图片。引导学生结合图片交流: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它们有何不同之处? 【回答】港澳问题是外国侵略而产生的,属于外交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属于内政问题。 知道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区别。
贰·召 唤——对台政策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初,明确提出要武装解放台湾 【提问】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新中国成立初的对台政策是什么? 【回答】武力解放。 知道新中国成立初的对台政策。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提问】继续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对台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回答】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理解对台政策发生的变化。
3.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引导】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根据下列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后对台政策的变化。 【回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有了上一节课的铺垫,有助于学生理解该处知识点。
叁·交 往——两岸关系的发展
1.两岸关系的发展 【引导】依次出示课件材料,请学生分组,结合课件材料依次梳理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稍后小组代表依次发言。 【提问】《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的“三通”是什么意思? 【1组】①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美国终止与蒋介石集团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中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马祖等岛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 【回答】通商、通邮、通航。 【2组】②1987年,台湾当 小组交流,合作梳理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提问】三不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讲授】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回答】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3组】③蒋经国政府受到民间日益增加的要求改善两岸关系的压力,1987年11月开放“大陆探亲”,当年就有3万多名台胞来大陆探亲。 【4组】④1990年,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 【5组】⑤1992年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6组】⑥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⑦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⑦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知道“三通”、“三不政策”以及海基会、海协会等内容。 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2.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引导】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结合课本梳理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回答】①开展反分裂、反干涉斗争。十八大以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展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回答】②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 【回答】③中共二十大召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即团结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知道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分析其历史意义,理解方略的合理性。培养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3.日益密切的交往 【提问】依次出示图片和图表,请学生结合以上材料,逐一概括日益密切的交往内容。 【引导】继续出示两则文字材料,请学生根据材料分析,说说哪些因素在阻碍台湾回归? 【引导】继续出示四则文字材料,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分析,讨论哪些因素有利台湾回归祖国? 【引导】出示地图,那青少年能为维护祖国统一做什么?请大家自由讨论并回答。 【回答】①两岸经济贸易日益密切。②两文化交流日益密切。③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 【回答】①外部:反华势力的干涉。②内部:台独势力 【回答】强大的综合国力——根本保证;《反国家分裂法》——法律保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保障;港澳回归——榜样借鉴 【回答】①思想上:认识到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的领土。 ②态度上,坚决反对台独。 ③行为上: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 针、原则和立场,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④其他: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 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 先是理解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进而分析阻碍台湾回归的因素,接着引导学生有利于台湾回归的因素,最后回归个人,请每位同学思考自己能为祖国统一做什么
(三) 课堂小结 《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回顾了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从古至今,台湾与大陆血脉相连,不可分割。虽历经波折,如今两岸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日益频繁。从 “三通” 到各项交流活动,增进了彼此了解与情感。两岸同根同源,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认真听讲并记好笔记。 小结升华,培养家国情怀,知道祖国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九、 随堂练习 4道单项选择(详见配套课件)
十、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