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1 北冥有鱼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1.1 北冥有鱼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3 16:0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22 北冥有鱼
《庄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北冥( )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若( )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 )则将徙( )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 )怪者也。
记载
迁徙
海水运动
悬挂在天空的云
好像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同“溟”,海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三千里,抟( )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六月息( )者也。”野马(
)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 )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 )远而无所至极( )邪?其(
)视下也,亦若是( )则已矣。
这样
选择
表示
尽头
表示选择
吹拂
如野马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
气息,这里指风
离开
旋风
盘旋飞翔
击水,拍打水面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名为鲲/有仙则名
B.不知其几千里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上自劳军
D.志怪者也/非淡泊无以明志
B
【解析】A.名字/出名;B.知道;C.飞上/皇帝;D.记载/志向。
3.重点句子翻译题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4.简答题
(1)庄子笔下的“鹏”影响深远,班里的学习小组就“鹏”的形象展开了讨论。
材料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集释》)
材料二:成语“鹏程万里”释义: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根据材料一,概括“鹏”的特点: ,______
;根据材料二可知“鹏”这一形象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寄托了人们对 的憧憬,传达出 的态度。
积极进取
远大前程
高飞
能展翅
体形硕大
【新题速递】(2)中国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取名为“鲲龙”(鲲龙:古代传说中的大鱼、蛟龙),小语同学认为取名“鲲鹏”更好。请你结合《北冥有鱼》,说说取名“鲲鹏”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名“鲲鹏”妙在直接引用了《北冥有鱼》中的神话形象,富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象征意义。这一命名不仅形象地描绘了AG600飞机的庞大体形和强大功能,更寓意着它像鲲鹏一样能在天空和海洋自由翱翔,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强大实力和无限潜力。
【诗文对比】(3)《北冥有鱼》里的“鲲鹏”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寓意。请结合选文和下面材料,简要解说其象征含义。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冥有鱼》里的鲲是一种“水击三千里”的大鱼,化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鹏鸟。鲲鹏御风击水而行,自由翱翔于大海之上,被认为是天地之间最庞大的存在。它充满力量、智慧、勇气,具有奋发、昂扬、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在李白、苏轼、李清照等文人的笔下,鲲鹏成为志趣高远、精神豪迈、追求自由的象征。
5.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大鲲变大鹏后,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天池的壮丽图景。
B.文章先描述鲲鹏的外形,接着写鹏鸟的活动,最后想象大鹏俯瞰大地,感慨天地苍茫。
C.作者善用想象和夸张,“不知其几千里也”“若垂天之云”等,极力渲染鲲鹏硕大无比。
D.作者以“大鹏”自比,抒发自己志存高远、蔑视权贵之志及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的感伤。
D
【解析】有误,“抒发自己志存高远、蔑视权贵之志及现实生活中怀才不遇的感伤”理解错误。本文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甲】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鸲鹆①学舌
[明]庄元臣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②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今文章家窃摹成风,皆鸲鹆之未惭者耳。
【注释】①鸲鹆(qú yù):鸟名,俗称八哥。②罗:捕鸟的网。这里是用网捕、捕捉的意思。
【丙】泊岳阳城下①
[唐]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释】①本诗是杜甫晚年兵荒马乱、流离失所时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所作。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怒而飞/一怒而诸侯惧
B.志怪者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C.能效人言/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D.鸟俯首而惭/友人惭,下车引之
D
【解析】A.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发怒;B.怪异的事物/对……感到奇怪;C.模仿,仿效/功效;D.惭愧。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
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
有一只蝉在庭院里叫,鸲鹆听了便讥笑它。
尽头呢?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
【诗文对比】4.请结合【甲】文,简析【丙】诗末句“鲲鹏”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丙】诗末句“变化有鲲鹏”运用了【甲】文中“鲲鹏”的典故,(1分)鲲化为鹏,由北海徙南冥,表现出其变化无常、志存高远的特点。(1分)杜甫在诗中借以暗示自己的前途虽不可预测,(1分)但自己的远大志向依旧不可阻挡。(1分)
5.【甲】【乙】两文都以鸟类为主要形象,请结合内容,分别说说两文作者借“鹏”“鸲鹆”形象传达的思想内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中鹏必须凭借海水运动和强大的风力才能奋飞而起,到达南冥,(1分)表明了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1分)【乙】文中作者写鸲鹆只是盲目模仿他人而没有自我的特点,(1分)讽刺了现实中那些如同鸲鹆一样,只会抄袭、模仿他人成果,而缺乏自身创造力和独特思想的所谓“文章家”。(1分)
【乙】【参考译文】有一种叫鸲鹆的鸟生长在南方,南方人用网捕捉(它)并教它说话,时间长了,(它)能模仿人说话,但只能模仿几句就停下了,一天到晚所模仿的,只有那几句而已。有一只蝉在庭院里叫,鸲鹆听了便讥笑它。蝉对鸲鹆说:“你能模仿人说话,很好,然而你所说的,不曾有一句是表达自己心意的。哪里像我叫的都是表达自己的心意啊!”鸲鹆惭愧地低下了头,到死也不再模仿人说话了。如今写文章的人剽窃模仿已成风尚,(这些人)都是些不觉得惭愧的鸲鹆罢了。
【丙】【参考译文】南国的江河众多,水程超过千里。岳阳城在巴陵山上,将近百层。湖岸的风翻起晚浪,舟外的雪飘落灯前。留滞他乡,我有才难展;艰危之际,我意气倍增。打算乘风破浪,放舟南下,说不定就像扶摇直上的九天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