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课件+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3 11:26:17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彝族
看视频,猜民族
课堂导入
苗族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1.通过研究文献、图片等史料,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内涵、意义;明确它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通过学习国家的民族政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1背景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活动一:同学们思考中国古代史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例子有哪些?
①历史特点: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观察地图分析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
任务二,结合以下材料,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原因
大杂居、小聚居
②现实情况: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任务三:结合书本60页,梳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地位: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确立过程:
确定实行
被载入宪法
1949
1954
198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含义: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最晚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目前我国设立了
三级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5个自治区
30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旗)
三级民族自治机关
任务四:阅读P60第三段和P61地图,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4、实施
5.意义
①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任务五:结合书本61页材料研读,概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保障权利
维护统一
共同繁荣
政治上:制度落后
经济上:生产力低下
文化上:教育落后
交通上:不方便
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生产力低下。
贰·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
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①政治:
②经济上: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意义
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援藏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意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③文化:
彝族古文字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贰·共同繁荣发展
为了实现共同繁荣,党和政府有什么政策?
④政策上:
西部大开发示意图
实行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脱贫攻坚站。
北煤南运
任务六: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总结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意义
(二)措施:
方面 措施 意义
政治
经济
文化
国家政策
贰·共同繁荣发展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翻身做主人
给予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保护民族文化
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脱贫攻坚战
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
   
1.积极学习和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关心少数民族同学,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
2.我们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当代青少年如何应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叁、新时代新征程
怎样做
地位:
含义:
背景:
实施:
意义:
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共同繁荣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同繁荣
政治:
经济:
文化:
战略: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优惠政策、人员、技术、资金、物资
保护与发展
西部大开发 青藏铁路
兴边富民行动 脱贫攻坚
助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保障权利 维护统一 共同繁荣
1.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资金紧缺的困难情况下,各级政府抽出必要的财力、物力、帮助少数民族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扩大农畜土特产品的贸易。这反映出我国【 】
A .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B .注重发展民族地区经济
C .积极建立各级自治机关 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把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作为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的两项中心工作,随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央【 】
A .确保"一五"计划实施 B .工作中心从经济转向教育
C .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 D .推动边疆的兴边富民行动
3.从1984年到2013年年底,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民族地区【 】
A .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 .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 .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4.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 .经济建设 B .文化传承 C .科技发展 D .文旅开发
5.下表是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资金统计表(部分),这表明我国【 】
A .实行民族高度自治制度 B .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D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6.2000年到2002年,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分别为8.5%、8.8%、10%,人均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状况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
A .可持续发展战略 B .科教兴国战略 C .西部大开发战略 D .人才强国
B
C
C
C
B
C
【固学】 基训P63
一、中考链接
1.(2024.福建)在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基础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纪念日放假2天,民族节日放假7天。这体现的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各地支援边疆开发
C .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D .旅游行业蓬勃发展
2.(2023.苏州)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以来,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84年的680.9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477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63.5亿元增加到8436亿元,这两项指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B .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 .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
D .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
A
D
基训P6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