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次月考检测
2025.3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它“展示了一副宏伟的建设蓝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2. 下面哪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成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A.中共一大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七大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 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 年……”材料中第三次“革命” ()
A. 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B.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4.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起。”这说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在于 ()
A 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B. 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D. 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5. 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 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
A.28 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B.有28 个团体参加了开国大典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 年
D.人民解放军有28 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6. 它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奠定坚实基础,使西藏人民走上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它”指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
C.三大改造完成D.“一五”计划的实施
7. 下列各句,描写抗美援朝的是()
A.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
C.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D.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8.《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英雄。下列属于“最
可爱的人”的是( )
①董存瑞②黄继光 ③邱少云④王进喜⑤雷锋
A. ①④B. ②⑤ C. ②③D. ④⑤
9. 美国军事史专家赫尔姆斯说:“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对手,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从材料中分析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使美国放弃了对中国的敌对政策
B.中国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C.洗刷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
D.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0. 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
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A.反抗外来侵略B.进行三大改造C.巩固新生政权D.发展国民经济
11. 下表是1950 年至1952 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
A.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 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12.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一书中写道:“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
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作者旨在说明土地改革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C. 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
D. 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13.1953年12月26 日,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举行开工典礼……鞍钢全体工人写信向毛主席报喜,毛泽东复电祝贺。这“喜事”发生在()期间。
A. “大跃进”运动B. “文化大革命”
C. 第一个五年计划D. 三年困难时期
14. 美国学者约翰·耐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5.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 公私合营B. 独立经营C. 投资国外D. 股份制经营
16. 如图中,老年妇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于(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C.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D.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17.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A. 赎买政策B. 廉价收购
C. 实行股份制D. 无偿没收
18.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 ()
A 扩大了农民生产自主权
.
B. 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C. 健全了农村的基层组织
D. 忽略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19.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曲线图,其中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 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20.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
A.1949年、1951年 B.1949年、1952年
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
21.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这首曾经响彻大江南北、鼓舞过几代人的《红旗渠》主题歌唱出了20 世纪60 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在悬崖峭壁上建成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的时代精神。红旗渠的开凿属于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
A. 土地改革B. “一五”计划
C. 三大改造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2. 在某文学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他受到批判,林彪江青集团诬蔑他为叛徒、内奸、工贼’。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文中的“他”指的是()
A.刘少奇B.贺龙C.彭德怀D.周恩来
2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 ( )
A.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4. 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如图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刻苦学习B.国际主义C. 无私奉献D. 勤俭节约
25. 假如你是一位记者,专题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报道中不应该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A.主张“以阶级斗争为纲”B.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个小题)
26.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美国《时代》周刊,从未停止过对他的审视和打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分)
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
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出兵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中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2分)中国参战军队赢得了怎样的荣誉称号?(2分)
材料三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够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3)结合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2 分)列举该计划取得的两项交通运输方面成就。(2分)
材料四1954年,在某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颁布的?(2分)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2分)
2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材料一:
图一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图二递交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申请图三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
(1)材料一中的三张图片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活动 (2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实行什么政策?(2 分)
(2)它使我国生产资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分)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哪一历史时期?(2分)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材料二: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 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材料一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 (2 分)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事件 (2 分)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孟集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D
5.C
6.B
7.A
8.C
9.D
10.C
11.A
12.D
13.C
14.C
15.A
16.C
17.A
18.B
19.C
20.D
21.D
22.A
23.D
24.C
25.A
二、非选择题
26.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称号:“最可爱的人”。
(3) 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任意两项即可)。
(4) 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7.
(1) 活动:三大改造。政策:赎买政策。
(2) 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事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