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审题立意训练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写作指导:审题立意训练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4 21:0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作文审题训练】
2025届各地高三一模作文精选(附审题立意+范文)
第一部分:
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审题VS考场上的审题:
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审题VS考场上的审题:
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从写作过程来看,审题是写作的一道必备程序,但从评价过程来看,审题是一个决定作文生死的因素,“符合题意”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条。可见,审题是写作中最重要的技术指令,一旦指令错误,整篇文章的行文就走入了误区。因此,审题是写作中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审题是驭文之首术,立意是谋篇之大端。
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准确地审题立意。即:读懂材料的涵义→提炼涵义范围(立意)作为写作话题→依据话题确定作文中心。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王夫之
材料作文的“意”:
①指材料的主旨;②是命题者的意图 ;③是我们写作的方向。
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该如何拨云见日,做到有效审题呢?
审题是驭文之首术,立意是谋篇之大端。
审题立意方法回顾:
(1)读懂材料:
①核心事件②争议问题 ③各种态度。
(2)立意: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态度,阐述理由。
(3)分析:读懂材料,确定核心事件、厘清争议问题、处理材料中的各种态度。
(4)提醒:
①题目提示中如果问“你有什么看法”“你怎么看”等等,就直接表明你的观点态度。
②题目提示中如果问“你认为哪个更……”“哪个最……”等等,则要进行比较再表明观点态度。(比较要注意详略得当)
第二部分:
高考作文议论文审题强化训练(一)
2025届重庆一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二中提到,一个人要“有策略地变成更好的自己”。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届重庆一模
审题:
结合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二可知,“有策略地变成更好的自己”的重心在“有策略”上。在探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障碍,而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难题,实现自我超越,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关于“克服熵增做功,实现个人成长飞跃”的论述,引发了我深刻的联想与思考。这段论述不仅揭示了个人成长与熵增定律之间的微妙联系,还强调了获取系统之外能量的重要性。
2025届重庆一模
熵增:
熵增的读音是“shāng zēng” 。
熵增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用于描述一个封闭系统中混乱程度或无序程度的增加。在孤立系统中,无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混乱度(熵)会不断增大,这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从有序向无序发展的普遍趋势。熵增过程是一个自发的由有序向无序发展的过程,系统的总能量不变,但其中可用的部分减少。在热力学中,熵增加意味着系统的无序性增加,微观状态更难精确描述。
在个人成长的语境中,熵增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惰性、退化或躺平的状态,即个体在缺乏动力和目标的情况下,逐渐失去活力和进步的能力。因此,克服熵增,就意味着要打破这种消极状态,积极寻求成长和进步。
2025届重庆一模
审题:
然而,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在追求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学会从系统之外汲取能量。这里的“系统之外”的能量,可以理解为来自他人、社会、书籍、网络等各种外部资源和智慧。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新的视角和思路,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通过阅读和学习,我们可以汲取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能力。在汲取外部能量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策略性地进行选择和吸收。不是所有的信息和知识都是有益的,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应用。同时,我们还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和建议,而是要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2025届重庆一模
审题:
综上所述,克服熵增和获取系统之外的能量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个人成长的双翼。只有当我们能够有效地克服熵增、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并善于从外部汲取智慧和资源时,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个人成长和飞跃。
作文审题立意的强化训练
结合作文材料,以下不符合该次作文审题立意的一项是:
A.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B.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成就更好的自己;
C.用策略点亮成长之路;
D.智慧成长,策略先行;
E.智慧规划,成就更好的自我;
F.成长的力量
F
第二部分:
高考作文议论文审题强化训练(二)
2025届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几届奥运会的一个变化,就是观众对金牌榜没有那么深的执念了,对输赢没有那么多的苛求了,对运动员更包容了。尤其是年轻观众,他们从记事起,就拥有“平视世界”的视角。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届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只有两句话,阐述观众对奥运会的心态的变化——“对金牌榜没有那么深的执念,对输赢没有那么多的苛求,对运动员更包容了”。这一变化反映出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进步。过去,金牌往往被视为国家荣誉的重要象征,人们对运动员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夺金上。而如今,观众开始更加关注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拼搏精神、体育道德以及他们所展现出的人性光辉。这种变化意味着人们不再仅仅以结果为导向来评价运动员,而是能够从更全面、更人性化的角度去看待体育赛事。可以看出,材料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奥运看当代中国的个人和民族心态,准确理解“平视世界”的现代眼光,并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
2025届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
审题:
考生可以针对观众对奥运会心态的变化进行合理分析,如原因(如更享受过程)、实质(如民族自信)、表现(如看淡输赢,更多的包容)、办法(如打开格局)等;也可以从国家、民族的大视野,或从个人内心世界角度来解读“平视世界”的内涵,并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
作文审题立意的强化训练
结合作文材料,以下不符合该次作文审题立意的一项是:
A.以自信之心平视世界。
B.大国底色,平视世界。
C.自信从容。
D.不执输赢,平视世界。
E.以平视之姿,筑体育新章。
C
第二部分:
高考作文议论文审题强化训练(三)
(八省高三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 “观察思考”与“顺其自然”
有人说:世间万物,皆有其道,观察与思考,便是领悟哲理的钥匙。也有人说:世间万物,皆有其时,强求不得,顺其自然。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八省高三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 “观察思考”与“顺其自然”
审题: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给出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强调了观察与思考的重要性,认为这是领悟哲理的关键。这种观点鼓励我们主动去探索和理解世界,通过深入的思考和观察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种观点则强调了顺其自然的重要性,认为强求不得,应该顺应自然的发展和变化。这种观点倡导我们接受并尊重自然和生活的节奏,不强行改变或追求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物。
作文审题立意的强化训练
结合作文材料,以下不符合该次作文审题立意的一项是:
A.世间万物有道亦有时,先观察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领悟的钥匙;
B.万物有道有时,岂可背道而驰
C.没有万能钥匙,不必刻意强求
D.万物有道有时,成长平衡有度
E.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E
第二部分:
高考作文议论文审题强化训练(四)
(河南省青桐鸣高三10月大联考) “偏听偏信”与“认知局限”
人们常因偏听偏信做出错误判断。现实生活中因认知局限导致误判的例子也不鲜见。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因未能全面了解情况、仅凭片面之词或有限的认知就匆忙下结论,从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对此现象,你有哪些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南省青桐鸣高三10月大联考) “偏听偏信”与“认知局限”
审题:
文题以人们常因偏听偏信和认知局限做出错误判断的现象引出思考。在当今社会,对于广大民众尤其是肩负重任的青年而言,克服偏听偏信和认知局限至关重要。
可从以下角度思考:其一,探讨偏听偏信产生的原因,如信息来源单一、主观情绪影响、缺乏批判性思维等,强调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其二,分析认知局限的形成因素,如知识储备不足、经验范围狭窄、思维定式束缚等,突出其对判断的负面影响;其三,思考如何避免偏听偏信和突破认知局限,如多方收集信息、保持理性思考、不断学习拓展视野等,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明智与进取。把握这些要点,可深入挖掘其价值与意义。
作文审题立意的强化训练
结合作文材料,以下不符合该次作文审题立意的一项是:
A.兼听则明,偏听则昏
B.打破认知局限,避免错误判断。C.拒绝偏听偏信,成就理性人生。D.理性做事,感性做人
E.拓宽认知视野,远离误判陷阱。
D
第二部分:
高考作文议论文审题强化训练(五)
作文审题立意的强化训练(二)
在“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青年”主题班会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让你陷入沉思:为什么许多青年有了一点成绩便自高自大,遇到一点困难又习惯性躺平?如何才能摆脱纠结,奋力前行?
那段时间你正好在读朱光潜先生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你对其中一段话印象深刻:“在见道者的高瞻远瞩中,‘我’可以缩到无限小,也可以放到无限大。在把‘我’放到无限大时,他们看出人性的尊严;在把‘我’缩到无限小时,他们见出人性在自己身上所实现的仍非常有限……意识到人性的尊严而自尊,意识到自我的渺小而自谦,自尊与自谦合一,于是法天行健,自强不息。”
你从朱光潜先生的谆谆教诲中找到了答案,举手要求发言。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立意的强化训练
审题:
材料给出了一个具体情境——在“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青年”主题班会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而恰好你想好怎么回答,要求你结合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段话,进行发言。如何理解朱光潜写下的那一段话,是这道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
我们不妨一分为二:“我”是可以被放大的,每个人都渴求体面而有尊严地活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也许我们不敢大胆地说出:“我”很重要,但往往“我”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发光发热,这是新时代青年的应有之义。同时,“我”是可以被缩到无限小的,因为站在全人类角度,个体能到做的确实有限。把自己看得低一点,或者说没那么重要,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而是一种谦卑的人生态度。
作文审题立意的强化训练
审题:
从近些年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时代英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人生正是平凡中见庄严,黑暗中看到光亮。“小”和“大”是辩证的。没有努力奋进、默默奉献的渺小个体,何来高伟的人格与人性光辉?
考生在立意时,要抓住“自尊”和“自谦”这两个关键词,并辩证思考二者。只有“意识到人性的尊严而自尊,意识到自我的渺小而自谦”,才能自强不息。在具体行文时,要留心这篇作文创设的主题班会的语境,回答好老师提出的问题。联系学习生活,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不是充满泥泞的,所以不能妄自菲薄,同时,有了一点成绩之后不能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要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作文审题立意的强化训练
结合作文材料,以下不符合作文审题立意的一项是:
A.自尊与自谦合一,争做新时代青年。
B.渺小个体,自尊亦能致人生之广大。
C.对内葆有自尊心,对外践行谦卑道。
D.争做时代好青年
D
作文想把你埋了,但你是一颗种子。
谢谢欣赏,
微瑕可自行修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