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模拟试卷(12)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S—32 Cl—35.5 C u—64 Na—23 Ca—40
本卷g取10N/kg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科学家发现一颗名为开普勒 62E的宜居行星。如图所示为该行星与其绕转的恒星所组成的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在结构层次上相当于下列四个中的(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解析:根据题意,开普勒 62E属于行星,该行星绕着恒星旋转,所以类似于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故是相当于太阳系,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第1题图) (第2题图)
2、经过多年培育,浙江淳安县1200多亩永久农田上长出了饱满的“巨型稻”。跟常规稻相比,“巨型稻”根茎粗壮、叶茂、植株更高(1.5~2.2m),真正实现了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这种水稻具有以下特点:①抗倒伏;②分蘖(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发生分枝形成新植株)力强,适宜稀植;③谷粒多。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谷粒(果实)是由胚珠发育来
B. 通过分蘖产生新植株的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C. “巨型稻”与常规稻的性状差异属于遗传现象
D.“巨型稻”粗壮根茎的结构与其抗倒伏的性能相适应
解析:A. 谷粒(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而胚珠发育成种子,故A不正确;B. 通过分蘖产生新植株的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故B不正确;C. “巨型稻”与常规稻的性状差异属于变异现象,C不正确;D.“巨型稻”粗壮根茎的结构与其抗倒伏的性能相适应,D正确,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3、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与“吸”有关的现象,但它们背后 的原理却各有不同。下列“吸”现象的科学原理与大气压有关的是( )
解析:A磁铁吸引大头针是磁体间的相互作用,A与大气压无关;B塑料梳子吸引小纸片,是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B与大气压无关;C壁虎吸在墙壁上,是因为壁虎的脚上有类似吸盘状的结构,C与大气压有关,D两铅柱紧压后吸在一起,是分子间相互吸引,D与大气压无关;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4、如图的某城市夜景,江岸两旁霓虹煤闪烁变幻,倒映在镜子似的水面上,光影交错,十分壮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B. 霓虹灯内充入的主要是稀有气体
C. 岸上和水中会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 D. 看远处光影模糊时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解析:A.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A不正确;B.稀有气体通电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霓虹灯内充入的主要是稀有气体,B正确;C.岸上会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但水中是其倒影,本身不会发光,C不正确;D.看远处光影模糊时,说明是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D不正确,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为商场里的台阶式和斜坡式两种电梯。当某顾客分别站在两种电梯上从一楼匀速上升到二楼。则采用两种方式上楼时,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顾客增加的势能相等 B. 顾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都沿电梯向上
C. 顾客相对电梯都是静止的 D. 克服顾客重力所做的功相等
解析:A. 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所以增加的势能相等,A正确;B. 斜坡式电梯上的顾客受到静摩擦力是阻止脚底下沿的力,所以其方向是沿电梯向上,但台阶式电梯上的顾客不受摩擦力作用,B不正确;C. 顾客相对电梯都是静止的,C正确;D. 克服顾客重力所做的功与重力及升高量之积,故做功相等,D正确;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6、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说法符合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 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构成
B. 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C. 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D. 从外向内可分为地壳、软流层、地核三个圈层
解析:A.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构成,A不正确;B.地球公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B不正确;C.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C正确;D.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D不正确,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7、排尿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利于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当膀胱内储存的尿量达到一定程度(400~500毫升)时,产生的压力会刺激膀胱壁感受器,从而引起排尿反射。过程如图,据图分析“逼尿肌括约肌”属于该反射弧中的( )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效应器 D. 神经中枢
解析:神经系统的反射弧包括五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而括约肌能引起排尿反射的结构,属于效应器,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8、科学思维是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于几种研究方法所举的例子正确的是( )
A. 分类:陶瓷、塑料、金属是生活用品中常用的材料,它们都属于有机物
B. 比较:二氧化碳和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两者都属于酸
C. 归纳:NaOH、Ca(OH)2都能与 CO2、SO2反应,得出某些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D. 推理:一定条件下,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解析:A.陶瓷、塑料、金属是生活用品中常用的材料,塑料属于有机物,陶瓷和金属不是有机物,A不正确;B.盐酸属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B不正确;C. NaOH、Ca(OH)2都能与 CO2、SO2反应,得出某些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正确;D.一定条件下,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但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D不正确,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9、炒酸奶是夏天很火的一种食品,将酸奶和挑选的水果坚果等一起倒在一块铁板上,用铲子充分搅拌,制作动作象炒菜,故称之为炒酸奶,搅拌充分后抹平,稍等片刻最后得到块状或片状的成品,下列论述分析正确的是( )
A. 炒酸奶的铁板很烫
B. 炒酸奶时铁板附近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C. 盛放炒酸奶的碗外壁过一会儿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 酸奶在变成块状或片状的成品过程中需要吸热
解析: A. 酸奶是液态状,而最后变成块状或片状,这是凝固,所以铁板温度较低,A不正确; B. 炒酸奶时铁板附近出现的大量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的小水滴,B不正确;C. 盛放炒酸奶的碗外壁过一会儿出现小水珠是空气是的水蒸气液化现象,C正确;D. 酸奶在变成块状或片状的成品过程中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D不正确,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在科技晚会上,小科给大家展示了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浮沉子,通过调节滑片,就可以让小瓶子上浮、下沉或悬停在水中,它的原理如图所示(磁铁固定在活塞上),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片P,使小瓶子悬停在图示位置。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电磁铁和条形磁铁之间相互吸引 B. 若将滑片P向左移,电磁铁的磁性会变弱
C. 若将滑片P向右移,小瓶子将会上浮 D.小瓶子上浮时,小瓶子中的气体体积变小
解析:A.根据图片可知,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下,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下此时大拇指指向右端,则右端为电磁铁的N极。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电磁铁和条形磁铁相互排斥,故A错误;B.若将滑片P向左移,则变阻器阻值变小,通过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会变强,故B错误;C.当滑片向右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变大,通过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场变弱。那么此时条形磁铁受到 的排斥力减小,则活塞向左移动,则大瓶内气压减小,小瓶内的水会流出来。因为重力减小,所以小瓶子会上浮,故C正确;D.小瓶子上浮时,重力减小,即瓶内的水会流出来,因此瓶内气体体积变大,故D错误。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11、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储存能量
B. 蔬菜大棚夜间进行光照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C. 储藏粮食的仓库留有通风窗,是为了促进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
D. 栽培绿植的花盆底部通常有小孔,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解析:A. 光合作用储存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A不正确;B. 蔬菜大棚夜间进行光照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B不正确;C. 储藏粮食的仓库留有通风窗,是为了促进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C不正确;D. 栽培绿植的花盆底部通常有小孔,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D正确,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12、端午节煮粽子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习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料燃烧为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 打开锅盖上面的白雾是水蒸气
C. 加热粽子是利用做功增加内能 D. 闻到粽子的香味是因为扩散现象
解析:A. 燃料燃烧为化学能转化为内能,A不正确;B. 打开锅盖上面的白雾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水滴,B不正确;C. 加热粽子是利用热传递增加内能;C不正确;D. 闻到粽子的香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扩散现象,D正确,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13、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存在紧密的联系。下列属于合理利用“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解释的是( )
A. 沙漠植物的根扎得很深,利于根对有机物的吸收
B. 植物的叶表皮无色透明,利于外界光线透入
C. 心脏的左心室壁较厚,利于将血液泵入心房
D. 肾小管外布满毛细血管,利于对尿素的重吸收
解析:A. 沙漠植物的根扎得很深,利于根对水分的吸收,根不吸收有机物,A不正确;B. 植物的叶表皮无色透明,利于外界光线透入,B正确;C. 心脏的左心室壁较厚,利于将血液泵入主动脉中,C不正确;D. 肾小管外布满毛细血管,利于对葡萄糖、水等物质的重吸收,D不正确,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14、下图所示实验均用到了对比的方法。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B. 图2实验能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 图3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D. 图4实验能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解析:A.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无法用酚酞检测酸的存在,图1实验不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酸;A不正确;B. 图2实验能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B正确;C.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银与硫酸铜不反应,故图3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C正确;D.硝酸铵遇水吸热降温,硝酸钾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一些,而饱和石灰水溶解度增大,故图4实验能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D正确;故A符合题意。
答案:A
15、用三段粗细均匀、质量相等的铁丝与不同溶液反应研究金属的性质。将三段铁丝拼接在同一个平面内,使相互夹角均为120°,悬挂后静止时如图甲。现将oc段铁丝浸入某一无色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晾干,悬挂后出现如图乙所示现象,则该溶液可能是( )
A. 稀硫酸溶液 B. 硫酸锌溶液 C. 硝酸银溶液 D. 硫酸铜溶液
解析:由题意可知,OC段浸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OC段质量增加了,所以是铁丝与溶液置换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粘附在OC上且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了的铁丝,故C硝酸银溶液符合题意。
答案:C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市举行。作为G20峰会后的又一盛会,本届亚运杭州又交出了一份完美的“零碳”答卷。杭州亚运会火炬取名为“薪火”,所用燃料为甲醇。火炬燃料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变迁,图甲为部分大型运动会火炬燃料的变迁示意图。
(1)天然气是最简单的一种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丙烷(CH8)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本次亚运会采用先进技术将甲醇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甲醇,实现了碳的“零排放”。图乙为该转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写出甲醇的化学式: 。
解析:(1)天然气化学式为CH4,属于有机物;(2)CH8中C、H质量比:12:8=9:2;(3)根据题意,乙中,二氧化碳CO2与氢气H2反应生成水H2O和甲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或CH3OH)。
答案:(1)有机物 (2)9:2 (3)CH4O(或CH3OH)
17、遗传学是一门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学科,在至今100多年的历史中发展迅速。
(1)除 外,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孟德尔的观点得到证实,他提出生物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是 ;
(3)分析上述科学史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有了显微镜弗莱明才发现染色体
B. 染色体比遗传因子更早被认识
C.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为萨顿假设提供了证据
D. 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从微观到宏观
E. 所有的科学发现必须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
解析:(1)除病毒外,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2)根据 阵德尔的观点,基因决定了生物的性状;(3)A. 有了显微镜弗莱明才发现染色体,正确;B. 染色体比遗传因子更晚被认识,不正确;C.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为萨顿假设提供了证据,正确;D. 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从宏观到微观,不正确;E.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发现必须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有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是基于科学家的观察、思考和简单的实验工具完成的。不正确;故AC符合题意。
答案:(1)病毒 (2)基因决定生物性状 (3)AC
18、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课本方案为:让不同质量的小钢球从同一斜面上相同高度处分别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比较木块被小钢球推出的距离大小。
(1)小陈认为课本方案难以操作,将斜面和水平面都改成了滑轨,将木块换成圆柱体块,方案迭代为1.0。这样改进的优点是 。
(2)小越质疑:不同质量的小钢球从同一倾斜滑轨上相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到达底部时速度真的相同吗 她在倾斜滑轨的底部安装光控灯(当球滚过时,光控灯会亮起),进行三轨同步实验,方案迭代为2.0。利用分割槽使三个不同质量的小钢球分别从三个相同倾斜轨道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滚下,若出现 的现象,说明三个小球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
(3)实验发现,不同质量的小钢球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并不相同,查阅资料后发现这是由于小钢球体积不同所导致。如何在改变小钢球质量的情况下控制其体积不变,你的方法是 。
解析:(1)将斜面和水平面都改成了滑轨,将木块换成圆柱体块,这样可避免小球和圆柱体木块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造成实验无法顺利完成;(2)利用分割槽使三个不同质量的小钢球分别从三个相同倾斜轨道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滚下,三个小球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则三个灯会同时亮起来;(3) 则可使用体积相同的钢球,但其中一个钢球为空心,另一个为实心,这样两球的体积相同但空心球质量比实心球小,可达到目的。
答案:(1)避免小球和圆柱体木块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 (2)三个光控灯同时亮起 (3)选择体积相同的实心和空心小钢球
19、近年来全国旅游行业火爆,热门的旅游城市不仅有出圈的哈尔滨,还有火热的淄博、兰州等。
(1)2024年1月,哈尔滨的平均气温在-20℃左右,而杭州的平均气温在11℃左右,引起两地平均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2)小金在今年春分日(3月20日)前往兰州旅游,兰州的地理位置在杭州的西北方向,则当天兰州的日出时间比杭州 (选填“早”或“晚”)。
解析:(1)哈尔滨和杭州纬度位置不同,故气温相差较大;(2)兰州的地理位置在杭州的西北方向,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杭州日出较早些而兰州日出较晚。
答案:(1)纬度位置 (2)晚
20、籼米是米糕、粉干等食品的原料,温州种植籼稻已有4千多年历史。在环境温度不低于 12℃℃时,将籼稻种子播撒到适宜的土壤中培育成幼苗,再移植到稻田中,在20℃~35℃间生长较快,4个月后可收割。
(1)籼稻利用种子繁殖的方式属于( )
A. 有性生殖 B. 分裂生殖 C. 出芽生殖 D. 营养繁殖
(2)温州月平均气温变化如图,判断一年内在同一块稻田中自然状态下最多可种植籼稻的次数是(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3)若籼稻收割后利用前方装有石块的简易杠杆敲击谷粒去壳。下列方案中脚踩踏最省力的是( )
解析:(1)种子中的胚是受精卵发育而来,故属于有性生殖,A符合题意;(2)由气温曲线表可知,温度在20℃~35℃间生长较快,4个月后可收割,故温州可种植2次籼稻,即B符合题意;(3)简易杠杆敲击谷粒去壳时,脚踩踏时最省力时应该是动力臂最长的,故C更符合题意。
答案:(1)A (2)B (3)C
21、恒定的体温是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图是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部分体温调节过程。
(1)请将图中的空处α填写完整 ;
(2)图中能减少散热的途径是 ;(写序号)。
(3)以人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为例,说说你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
解析:(1)反射弧的结构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a为神经中枢;(2)图中能散热的是③汗腺分泌和④皮肤血管;(3)在寒冷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要维持正常水平,有神经系统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系统的激素调节,同时有运动系统骨骼肌参与产热,有循环系统的血管和血液参与散热,可见调节体温恒定是多系统共同参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1)神经中枢(下丘脑或体温调节中枢) (2)③④ (3)在寒冷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要维持正常水平,有神经系统的神经调节和内分泌系统的激素调节,同时有运动系统骨骼肌参与产热,有循环系统的血管和血液参与散热,可见调节体温恒定是多系统共同参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提到4个系统)
22、指夹式血氧仪可有效检测人体血氧浓度的变化。其检测原理:利用手指血液中含氧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率不同。其示意图如图甲,光源发出的光一部分被手指吸收,在光检测器上检测到未被吸收的光强度越大,显示出血氧浓度越高。
(1)血氧仪检测含氧量较高的血液,则检测的是手指中的 (填“静脉”或“动脉”);
(2)如图乙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气体或营养物质进出的方向。则氧气从肺进入循环系统的途径是 (填序号);
(3)如图丙为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率关系图,请分析该发射光源不能选取的波长是多少纳米,并据图解释 。
解析:经过气体交换后动脉血中的含氧量较高,故检测的是手指中的动脉国(2)氧气从肺进入血液循环的途径是图乙中的③;(3)根据图丙为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率关系,不能选取的波长为800~1000,若含氧血红蛋白增加,导致吸收的光越多,检测器显示血氧浓度低;与其工作过程不符。
答案:(1)动脉 (2)③ (3)800~1000,若含氧血红蛋白增加,导致吸收的光越多,检测器显示血氧浓度低;与其工作过程不符。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
23、羽毛球运动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健身运动。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羽毛球撞击球拍时,球拍所产生最大力与拍线松紧程度(单位:磅)的关系,进行如下实验:①选择5支相同的球拍,将拍线松紧程度分别调节为20、22、24、26、28磅;②以一定速度发射的羽毛球撞击拍线松紧程度为 20 磅的球拍拍面中心位置A,拍面中心位置A最终移动到B点,测出AB的距离为⊿x;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球拍拍面中心位置A移动⊿x 距离后(即B点)的力 F;④)换用拍线松紧程度分别为22、24、26、28磅的球拍,重复步骤②③,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球拍变形原因是 ;
(2)为了完成实验,除了测力计外还需要准备的测量工具有 (列举1个);
(3)步骤③中测力计在 B点位置测出的力作为拍面产生的最大力,其理由是 ;
(4)根据该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解析:(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根据题意,需要测量的数据是拍线的松紧程度、AB距离、力的大小,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为测力计、刻度尺;(3)拍线变形程度越大,则其产生的力也越大,故测力计在 B点位置测出的力作为拍面产生的最大力;(4)根据该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在拍线磅数为20~28 磅之间,球拍的拍线磅数越大,球拍所产生最大力也越大。
答案:(1)力使球拍发生形变; (2)拍线的形变程度越大,球拍产生的力越大;(3)在拍线磅数为20~28 磅之间,球拍的拍线磅数越大,球拍所产生最大力也越大。
24、为了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教育,学校在附近承包了一片农田作为劳动实践基地,并选择种植了一种合适的农作物。该校项目化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以下项目化实践:
【项目1】测定土壤酸碱性
(1)取该农田五份不同位置的土样各1克,晾干后除去残根和杂物,用木棍压成粉末状放入试管中,分别加入5毫升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上层清液,滴到精密pH试纸上,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色读数,数据记录如表,则可知农田土壤呈 性;
【项目2】改良土壤酸碱性
(2)小组计划在该农田种植桑树,他们査阅资料后得知,桑树生长的最适 pH为7.0~8.0,需要对土壤的酸碱性进行改良。他们调查了农业上改良土壤酸碱性的常用方法,确定选用 (填“熟石灰”或“硫酸亚铁”)来改良该土壤。
【项目3】提高土壤肥力
(3)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小组同学听取专家建议,施用一些复合肥。下列名项中属于复合肥 (填字母编号)。
A. KNO3 B. Ca(H2PO4)2 C. K CO3 D. CO(NH2)2
(4)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我市土壤以酸性为主,与30年前相比,土壤的酸化趋势明显,其原因主要有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等。因此同学们对是否支持使用化肥问题产生了分歧。关于化肥使用的利弊,你的观点及理由是: 。
解析:(1)根据pH的测量结果显示,该农田土壤pH小于7,呈酸性;(2)改良酸性土壤可使用碱性且不易残留的熟石灰;(3)复合肥中有N、P、K中至少两种,故A符合题意;(4)①有利,施用化肥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增加农作物的产物,②有弊,化肥的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土壤板结;③利弊都有,因为施用化肥有利于农业增产,便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板结等。
答案:(1)酸 (2)熟石灰 (3)A (4)有利,施用化肥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增加农作物的产物(或:有弊,化肥的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土壤板结)(或:利弊都有,因为施用化肥有利于农业增产,便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板结等。)
25、“010号海水稻”是一种新型耐盐碱水稻。育种研究人员为了更好地了解“环境对010号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在育苗棚内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条件如表所示:
(1)耐盐碱水稻的根毛细胞内的细胞液浓度 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
(2)选择1、3、4、5号对比,可以探究 对010号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3)若选择2号和3号来探究光照对010号水稻种子在盐碱环境下萌发的影响,应如何修改环境条件:
;
(4)种子萌发后进行育苗。准确测量并记录棚内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数据,如图所示,其中c~f段般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下降的原因是 。
解析:(1)耐盐碱水稻的根毛细胞内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时,根细胞吸水而不死亡;(2)选择1、3、4、5号对比,变量是盐碱度不同,可以探究不同盐碱度对010号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3)若选择2号和3号来探究光照对010号水稻种子在盐碱环境下萌发的影响,则变量是光照,故除光照,其他条件都应相同,故应修改环境条件:将2号室温调整为20℃,并且一组置于光照下,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保持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4)种子萌发后进行育苗时,棚内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数据在c~f段般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下降,这是因幼苗长成绿叶时,幼苗不仅有呼吸作用,还会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导致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答案:(1)大于 (2)盐碱度大小 (3)把2号室温调整为20℃,然后一组置于光照下,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保持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26、小科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分别替换 R1、R2两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后,得到图乙中a、b两点,但在更换 R3=10Ω时却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变阻器滑片,均无法完成实验,经检查并改正后,重做试验,第二次测量数据如图乙中的 A、B、C。
(1)第一次实验时,检查出故障为 ;
(2)第二次实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 V不变;
(3)从实验中,小科得出的结论是: 。
(4)若两次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相同,分析图乙,写出第一次实验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偏向零刻度线的 侧。(填“左”或“右”)
解析:(1)根据题意,第二次实验时,电阻两端电压为2V且保持不变,故电压表未调零,使未使用时电压表指针位于0的右侧,导致R3=10Ω时,无论如何移动变阻器滑片,电压偏大;均无法完成实验;(2)由第二次实验可知电压保持2V,(3)结论: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4)若两次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相同,分析图乙,写出第一次实验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偏向零刻度线的右侧。
答案:(1)电压表未调零 (2)2 (3)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右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27、为了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的关系,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①取一个U形玻璃容器,往容器中注入一定量清水,待A、B管内液面相平时用密封盖将A管上方一定质量的空气密封;②)将 A管上方的空气进行4等分,标记对应刻度线“0、1、2、3”,如图所示;③往B管中注入清水,待A管中液面分别上升至刻度线“1、2和3”时,分别测量并记录B管与A管内液面的高度差为⊿h1、⊿h2和⊿h3。
(1)本实验通过比较 反映A管上方气体压强的大小;
(2)本实验除了温度计之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 ;
(3)小明的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他的证据是: ;
(4)为了使液面的高度差更明显,小明和小白分别提出了两种改进建议:小明建议:选择更细的B管。小白建议:用密度更小的液体替换清水。请判断谁的建议合理并说明理由: 。
解析:(1)根据题意,本实验是通过比AB管内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A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大小的,A内气压大,则A管内液面下降,B管内液面上升。(2)根据题意,除了要测量温度外还要测量液面高度,故还需要刻度尺;(3)若⊿h1<⊿h2 <⊿h3,则说是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4)小白的建议更合理些,因为:A 管中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与两管液面高度差产生液体压强之和,而液体压强与横截面大小无关,增大相同液体压强时,密度越小液面高度变化越大。
答案:(1)(AB管内的)液面高度差 (2)刻度尺 (3)⊿h1<⊿h2 <⊿h3 (4)小白,A 管中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与两管液面高度差产生液体压强之和,增大相同液体压强时,密度越小液面高度变化越大。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5分)
2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取得圆满成功,志愿者封闭生存370天出舱。“月宫一号”是基于生态系统原理将生物技术与工程控制技术有机结合,构建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水和食物,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为人类提供类似地球生态环境的生命保障。
(1)“月宫一号”系统内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
(2)植物不可食用部分、人的粪便和排泄物、生活垃圾等被腐生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从而维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腐生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3)假设“月宫一号”中携带的微生物中有硝化细菌,该细菌能氧化氨,并利用此氧化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你认为硝化细菌应该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 。
解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所有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利用太阳能,所以说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2)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的有机物分解为较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属于分解者。(3)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氨释放的能量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给自己利用,不依赖现成的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答案:(1)太阳能 (2)分解者 (3)生产者
29、“太阳能光伏发电”能有效推进“碳中和”,发展“低碳经济”,其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如图是高纯硅的简易生产流程。
(1)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 。四氯化硅(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精馏”是蒸馏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 不同,将物质分离出来。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4)流程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1)流程①中,二氧化硅被还原成硅,体现焦炭具有的化学性质是还原性;(2)蒸馏可把混合物分离开来,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点不同;(3)根据生产流程可知,流程②中加入HCl,流程⑤中有HCl生成,故HCl可循环使用;流程③中有气体H2能与反应,故H2可循环使用;(4)根据生产流程可知,流程⑤中是SiHCl3与H2在高温条件下生成Si和HCl,所以化学方程式为Si +3HCl SiHCl3+H2高温Si +3HCl。
答案:(1)还原性 (2)沸点 (3)HCl和H2 (4)SiHCl3+H2高温Si +3HCl
30、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类观测范围不断扩大。
材料一:用相机拍照时,快门打开的时间称为曝光时间(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光通过镜头、快门,成像在感光器上。
材料二:当曝光时间一定时,若所拍摄物体的移动速度越快,导致像在感光器上移动较大距离,拍出的照片会变模糊。夜间拍摄静止的不发光物体时,为了拍出明暗适中的照片,在进光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延长曝光时间,若手持相机则容易抖动,也会使拍出的照片变模糊。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缩短曝光时间、增大进光量来解决。
材料三:202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在阿秒光脉冲领域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利用阿秒光脉冲可以将曝光时间缩短到阿秒级别(1阿秒=1×10-18秒)。
(1)拍摄班级毕业照时,感光器上所成像的性质是 ;
(2)若以 为参照物,手持相机抖动可以等效于物体的移动,两种照片模糊的情况本质相同。
(3)目前人类获得的最短曝光时间为 43 阿秒,若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3×108米/秒,则光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
解析:(1)拍照时是凸透镜成像,且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手持相机抖动时,若以相机为参照物,则物体是运动的;(3)路程=时间×速度,所以S=vt=43×1×10-18s×3×108m/s=1.29×10-8m。
答案:(1)倒立缩小的实像 (2)镜头(相机或手) (3)1.29×10-8m/s
31、项目学习小组想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台家用制氧机。
【产品评价量表】
【收集资料】①制氧机的制氧剂为过碳酸钠(2Na2CO3 3H2O2,相对分子质量为 314),过碳酸钠极易溶于水,常温下其水溶液几乎不产生氧气,在二氧化锰催化下能产生大量氧气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2Na2CO3·3H2O2) MnO2 Na2CO3+6H2O+3O2↑;②过碳酸钠分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表
【制氧机模型】
(1)图甲是项目小组设计的一代产品,加料盒上的a和b刻度线是过碳酸钠的不同用量,目的是让产品实现冬夏两季的制氧速度基本相同。根据小组收集的资料分析,在水量相同时,冬季过碳酸钠在加料盒中用量的刻度线是 。
(2)若用该装置制取 24 克氧气,请计算所需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的质量。
(3)图乙是其二代产品,先在瓶内隔板的右边加入适量水,再将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通过加料口加入,打开阀门K,注射器将水注入隔板的左边即可获得气。
①二代产品中设置c管是为了实现评价量表中哪一项指标 ;
②二代产品使用过程中关闭阀门K发现反应无法停止,如何改进装置使其达到优秀标准 。
解析:(1)因为常温下几乎不产生氧气,故温度相对较高时产生氧气速度加快;所以若要使产生氧气的速度相同,则天冷时应加料多些,故选b符合题意;(2)设2Na2CO3·3H2O2质量为x;根据化学方程式2(2Na2CO3·3H2O2) MnO2 Na2CO3+6H2O+3O2↑中(2Na2CO3·3H2O2) 与O2质量关系,628/x=96/24g;得x=157g;(3)①二代产品中设置c管是为了实现评价量表中指标二;通过c管口气泡多少来判断产生氧气的速度快慢;②二代产品使用过程中关闭阀门K发现反应无法停止,所以可将二氧化锰不能接触下方液体即可解决问题,方法是:将装有二氧化锰的袋子用线挂起,既保证袋子下端能浸在液体中又不低于注射器导管下端。
答案:(1)b (2) 157g (3)①指标二 ②将装有二氧化锰的袋子用线挂起,既保证袋子下端能浸在液体中又不低于注射器导管下端(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2、在科技节中,小林用传感器设计了如图中所示的浮力感应装置,竖直细杆的上端通过力传感器连在天花板上,力传感器可以显示出细杆的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下端与物体M相连,细杆及连接处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向图甲所示的空水箱中加水直到刚好加满。图乙是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随水箱中加入水质盘变化的图像。求:
(1)由图之可知,物体M受到的重力为 N;
(2)当向水箱中加入质量为4kg的水时,物体M受到的浮力为 N;
(3)物体M的密度。
解析:(1)由图乙可知,当加入水的质量为0时,传感器拉力的示数为2N,即GM=2N;(2)当加入水的质量为2kg时,水刚好和物体M接触,物体受到的浮力为0;当加入水的质量为4kg时,物体M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传感器的示数为8N,F浮=GM+F=2N+8N=10N;(3)m=G/g=2N/10N/kg=0.2kg,VM=F浮/ρg=10N/1.0×103kg/m3×10N/kg=1×10-3m3;ρM=m/V=0.2kg/1×10-3m3=0.2×103kg/m3。
答案:(1)2N (2)10N (3)0.2×103kg/m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模拟试卷(12)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S—32 Cl—35.5 C u—64 Na—23 Ca—40
本卷g取10N/kg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科学家发现一颗名为开普勒 62E的宜居行星。如图所示为该行星与其绕转的恒星所组成的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在结构层次上相当于下列四个中的(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第1题图) (第2题图)
2、经过多年培育,浙江淳安县1200多亩永久农田上长出了饱满的“巨型稻”。跟常规稻相比,“巨型稻”根茎粗壮、叶茂、植株更高(1.5~2.2m),真正实现了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这种水稻具有以下特点:①抗倒伏;②分蘖(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处发生分枝形成新植株)力强,适宜稀植;③谷粒多。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谷粒(果实)是由胚珠发育来
B. 通过分蘖产生新植株的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C. “巨型稻”与常规稻的性状差异属于遗传现象
D.“巨型稻”粗壮根茎的结构与其抗倒伏的性能相适应
3、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与“吸”有关的现象,但它们背后 的原理却各有不同。下列“吸”现象的科学原理与大气压有关的是( )
4、如图的某城市夜景,江岸两旁霓虹煤闪烁变幻,倒映在镜子似的水面上,光影交错,十分壮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B. 霓虹灯内充入的主要是稀有气体
C. 岸上和水中会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 D. 看远处光影模糊时可配戴凸透镜矫正
(第4题图) (第5题图)
5、如图为商场里的台阶式和斜坡式两种电梯。当某顾客分别站在两种电梯上从一楼匀速上升到二楼。则采用两种方式上楼时,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顾客增加的势能相等 B. 顾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都沿电梯向上
C. 顾客相对电梯都是静止的 D. 克服顾客重力所做的功相等
6、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说法符合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 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构成
B. 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C. 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D. 从外向内可分为地壳、软流层、地核三个圈层
7、排尿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利于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当膀胱内储存的尿量达到一定程度(400~500毫升)时,产生的压力会刺激膀胱壁感受器,从而引起排尿反射。过程如图,据图分析“逼尿肌括约肌”属于该反射弧中的( )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 C. 效应器 D. 神经中枢
8、科学思维是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于几种研究方法所举的例子正确的是( )
A. 分类:陶瓷、塑料、金属是生活用品中常用的材料,它们都属于有机物
B. 比较:二氧化碳和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两者都属于酸
C. 归纳:NaOH、Ca(OH)2都能与 CO2、SO2反应,得出某些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D. 推理:一定条件下,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所以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9、炒酸奶是夏天很火的一种食品,将酸奶和挑选的水果坚果等一起倒在一块铁板上,用铲子充分搅拌,制作动作象炒菜,故称之为炒酸奶,搅拌充分后抹平,稍等片刻最后得到块状或片状的成品,下列论述分析正确的是( )
A. 炒酸奶的铁板很烫
B. 炒酸奶时铁板附近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C. 盛放炒酸奶的碗外壁过一会儿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 酸奶在变成块状或片状的成品过程中需要吸热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在科技晚会上,小科给大家展示了一个由电磁铁控制的浮沉子,通过调节滑片,就可以让小瓶子上浮、下沉或悬停在水中,它的原理如图所示(磁铁固定在活塞上),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片P,使小瓶子悬停在图示位置。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电磁铁和条形磁铁之间相互吸引 B. 若将滑片P向左移,电磁铁的磁性会变弱
C. 若将滑片P向右移,小瓶子将会上浮 D.小瓶子上浮时,小瓶子中的气体体积变小
11、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储存能量
B. 蔬菜大棚夜间进行光照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C. 储藏粮食的仓库留有通风窗,是为了促进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
D. 栽培绿植的花盆底部通常有小孔,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12、端午节煮粽子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习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料燃烧为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B. 打开锅盖上面的白雾是水蒸气
C. 加热粽子是利用做功增加内能 D. 闻到粽子的香味是因为扩散现象
13、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存在紧密的联系。下列属于合理利用“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解释的是( )
A. 沙漠植物的根扎得很深,利于根对有机物的吸收
B. 植物的叶表皮无色透明,利于外界光线透入
C. 心脏的左心室壁较厚,利于将血液泵入心房
D. 肾小管外布满毛细血管,利于对尿素的重吸收
14、下图所示实验均用到了对比的方法。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B. 图2实验能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 图3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D. 图4实验能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15、用三段粗细均匀、质量相等的铁丝与不同溶液反应研究金属的性质。将三段铁丝拼接在同一个平面内,使相互夹角均为120°,悬挂后静止时如图甲。现将oc段铁丝浸入某一无色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晾干,悬挂后出现如图乙所示现象,则该溶液可能是( )
A. 稀硫酸溶液 B. 硫酸锌溶液 C. 硝酸银溶液 D. 硫酸铜溶液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市举行。作为G20峰会后的又一盛会,本届亚运杭州又交出了一份完美的“零碳”答卷。杭州亚运会火炬取名为“薪火”,所用燃料为甲醇。火炬燃料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变迁,图甲为部分大型运动会火炬燃料的变迁示意图。
(1)天然气是最简单的一种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丙烷(CH8)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本次亚运会采用先进技术将甲醇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甲醇,实现了碳的“零排放”。图乙为该转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写出甲醇的化学式: 。
17、遗传学是一门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学科,在至今100多年的历史中发展迅速。
(1)除 外,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孟德尔的观点得到证实,他提出生物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是 ;
(3)分析上述科学史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有了显微镜弗莱明才发现染色体
B. 染色体比遗传因子更早被认识
C.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为萨顿假设提供了证据
D. 人们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从微观到宏观
E. 所有的科学发现必须依赖先进的科学技术
18、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课本方案为:让不同质量的小钢球从同一斜面上相同高度处分别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比较木块被小钢球推出的距离大小。
(1)小陈认为课本方案难以操作,将斜面和水平面都改成了滑轨,将木块换成圆柱体块,方案迭代为1.0。这样改进的优点是 。
(2)小越质疑:不同质量的小钢球从同一倾斜滑轨上相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到达底部时速度真的相同吗 她在倾斜滑轨的底部安装光控灯(当球滚过时,光控灯会亮起),进行三轨同步实验,方案迭代为2.0。利用分割槽使三个不同质量的小钢球分别从三个相同倾斜轨道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滚下,若出现 的现象,说明三个小球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相同。
(3)实验发现,不同质量的小钢球到达斜面底部时速度并不相同,查阅资料后发现这是由于小钢球体
积不同所导致。如何在改变小钢球质量的情况下控制其体积不变,你的方法是 。
19、近年来全国旅游行业火爆,热门的旅游城市不仅有出圈的哈尔滨,还有火热的淄博、兰州等。
(1)2024年1月,哈尔滨的平均气温在-20℃左右,而杭州的平均气温在11℃左右,引起两地平均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2)小金在今年春分日(3月20日)前往兰州旅游,兰州的地理位置在杭州的西北方向,则当天兰州的日出时间比杭州 (选填“早”或“晚”)。
20、籼米是米糕、粉干等食品的原料,温州种植籼稻已有4千多年历史。在环境温度不低于 12℃℃时,将籼稻种子播撒到适宜的土壤中培育成幼苗,再移植到稻田中,在20℃~35℃间生长较快,4个月后可收割。
(1)籼稻利用种子繁殖的方式属于( )
A. 有性生殖 B. 分裂生殖 C. 出芽生殖 D. 营养繁殖
(2)温州月平均气温变化如图,判断一年内在同一块稻田中自然状态下最多可种植籼稻的次数是(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3)若籼稻收割后利用前方装有石块的简易杠杆敲击谷粒去壳。下列方案中脚踩踏最省力的是( )
21、恒定的体温是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图是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部分体温调节过程。
(1)请将图中的空处α填写完整 ;
(2)图中能减少散热的途径是 ;(写序号)。
(3)以人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为例,说说你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
22、指夹式血氧仪可有效检测人体血氧浓度的变化。其检测原理:利用手指血液中含氧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率不同。其示意图如图甲,光源发出的光一部分被手指吸收,在光检测器上检测到未被吸收的光强度越大,显示出血氧浓度越高。
(1)血氧仪检测含氧量较高的血液,则检测的是手指中的 (填“静脉”或“动脉”);
(2)如图乙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气体或营养物质进出的方向。则氧气从肺进入循环系统的途径是 (填序号);
(3)如图丙为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率关系图,请分析该发射光源不能选取的波长是多少纳米,并据图解释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
23、羽毛球运动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健身运动。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羽毛球撞击球拍时,球拍所产生最大力与拍线松紧程度(单位:磅)的关系,进行如下实验:①选择5支相同的球拍,将拍线松紧程度分别调节为20、22、24、26、28磅;②以一定速度发射的羽毛球撞击拍线松紧程度为 20 磅的球拍拍面中心位置A,拍面中心位置A最终移动到B点,测出AB的距离为⊿x;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球拍拍面中心位置A移动⊿x 距离后(即B点)的力 F;④)换用拍线松紧程度分别为22、24、26、28磅的球拍,重复步骤②③,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球拍变形原因是 ;
(2)为了完成实验,除了测力计外还需要准备的测量工具有 (列举1个);
(3)步骤③中测力计在 B点位置测出的力作为拍面产生的最大力,其理由是 ;
(4)根据该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24、为了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教育,学校在附近承包了一片农田作为劳动实践基地,并选择种植了一种合适的农作物。该校项目化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以下项目化实践:
【项目1】测定土壤酸碱性
(1)取该农田五份不同位置的土样各1克,晾干后除去残根和杂物,用木棍压成粉末状放入试管中,分别加入5毫升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上层清液,滴到精密pH试纸上,试纸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色读数,数据记录如表,则可知农田土壤呈 性;
【项目2】改良土壤酸碱性
(2)小组计划在该农田种植桑树,他们査阅资料后得知,桑树生长的最适 pH为7.0~8.0,需要对土壤的酸碱性进行改良。他们调查了农业上改良土壤酸碱性的常用方法,确定选用 (填“熟石灰”或“硫酸亚铁”)来改良该土壤。
【项目3】提高土壤肥力
(3)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小组同学听取专家建议,施用一些复合肥。下列名项中属于复合肥 (填字母编号)。
A. KNO3 B. Ca(H2PO4)2 C. K CO3 D. CO(NH2)2
(4)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我市土壤以酸性为主,与30年前相比,土壤的酸化趋势明显,其原因主要有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等。因此同学们对是否支持使用化肥问题产生了分歧。关于化肥使用的利弊,你的观点及理由是: 。
25、“010号海水稻”是一种新型耐盐碱水稻。育种研究人员为了更好地了解“环境对010号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在育苗棚内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条件如表所示:
(1)耐盐碱水稻的根毛细胞内的细胞液浓度 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
(2)选择1、3、4、5号对比,可以探究 对010号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3)若选择2号和3号来探究光照对010号水稻种子在盐碱环境下萌发的影响,应如何修改环境条件:
;
(4)种子萌发后进行育苗。准确测量并记录棚内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数据,如图所示,其中c~f段般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下降的原因是 。
26、小科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分别替换 R1、R2两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后,得到图乙中a、b两点,但在更换 R3=10Ω时却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变阻器滑片,均无法完成实验,经检查并改正后,重做试验,第二次测量数据如图乙中的 A、B、C。
(1)第一次实验时,检查出故障为 ;
(2)第二次实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 V不变;
(3)从实验中,小科得出的结论是: 。
(4)若两次实验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相同,分析图乙,写出第一次实验电压表接入电路前指针偏向零刻度线的 侧。(填“左”或“右”)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27、为了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的关系,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①取一个U形玻璃容器,往容器中注入一定量清水,待A、B管内液面相平时用密封盖将A管上方一定质量的空气密封;②)将 A管上方的空气进行4等分,标记对应刻度线“0、1、2、3”,如图所示;③往B管中注入清水,待A管中液面分别上升至刻度线“1、2和3”时,分别测量并记录B管与A管内液面的高度差为⊿h1、⊿h2和⊿h3。
(1)本实验通过比较 反映A管上方气体压强的大小;
(2)本实验除了温度计之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 ;
(3)小明的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他的证据是: ;
(4)为了使液面的高度差更明显,小明和小白分别提出了两种改进建议:小明建议:选择更细的B管。小白建议:用密度更小的液体替换清水。请判断谁的建议合理并说明理由: 。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5分)
2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空间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取得圆满成功,志愿者封闭生存370天出舱。“月宫一号”是基于生态系统原理将生物技术与工程控制技术有机结合,构建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如氧气、水和食物,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为人类提供类似地球生态环境的生命保障。
(1)“月宫一号”系统内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
(2)植物不可食用部分、人的粪便和排泄物、生活垃圾等被腐生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从而维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腐生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3)假设“月宫一号”中携带的微生物中有硝化细菌,该细菌能氧化氨,并利用此氧化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和氧气,你认为硝化细菌应该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 。
29、“太阳能光伏发电”能有效推进“碳中和”,发展“低碳经济”,其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如图是高纯硅的简易生产流程。
(1)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 。四氯化硅(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精馏”是蒸馏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 不同,将物质分离出来。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4)流程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0、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人类观测范围不断扩大。
材料一:用相机拍照时,快门打开的时间称为曝光时间(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光通过镜头、快门,成像在感光器上。
材料二:当曝光时间一定时,若所拍摄物体的移动速度越快,导致像在感光器上移动较大距离,拍出的照片会变模糊。夜间拍摄静止的不发光物体时,为了拍出明暗适中的照片,在进光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延长曝光时间,若手持相机则容易抖动,也会使拍出的照片变模糊。这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缩短曝光时间、增大进光量来解决。
材料三:202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在阿秒光脉冲领域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利用阿秒光脉冲可以将曝光时间缩短到阿秒级别(1阿秒=1×10-18秒)。
(1)拍摄班级毕业照时,感光器上所成像的性质是 ;
(2)若以 为参照物,手持相机抖动可以等效于物体的移动,两种照片模糊的情况本质相同。
(3)目前人类获得的最短曝光时间为 43 阿秒,若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3×108米/秒,则光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
31、项目学习小组想利用身边易得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台家用制氧机。
【产品评价量表】
【收集资料】①制氧机的制氧剂为过碳酸钠(2Na2CO3 3H2O2,相对分子质量为 314),过碳酸钠极易溶于水,常温下其水溶液几乎不产生氧气,在二氧化锰催化下能产生大量氧气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2Na2CO3·3H2O2) MnO2 Na2CO3+6H2O+3O2↑;②过碳酸钠分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表
【制氧机模型】
(1)图甲是项目小组设计的一代产品,加料盒上的a和b刻度线是过碳酸钠的不同用量,目的是让产品实现冬夏两季的制氧速度基本相同。根据小组收集的资料分析,在水量相同时,冬季过碳酸钠在加料盒中用量的刻度线是 。
(2)若用该装置制取 24 克氧气,请计算所需过碳酸钠(2Na2CO3·3H2O2)的质量。
(3)图乙是其二代产品,先在瓶内隔板的右边加入适量水,再将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通过加料口加入,打开阀门K,注射器将水注入隔板的左边即可获得气。
①二代产品中设置c管是为了实现评价量表中哪一项指标 ;
②二代产品使用过程中关闭阀门K发现反应无法停止,如何改进装置使其达到优秀标准 。
32、在科技节中,小林用传感器设计了如图中所示的浮力感应装置,竖直细杆的上端通过力传感器连在天花板上,力传感器可以显示出细杆的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下端与物体M相连,细杆及连接处的重力可忽略不计。向图甲所示的空水箱中加水直到刚好加满。图乙是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随水箱中加入水质盘变化的图像。求:
(1)由图之可知,物体M受到的重力为 N;
(2)当向水箱中加入质量为4kg的水时,物体M受到的浮力为 N;
(3)物体M的密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模拟试卷( )
答 题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 (1) ;(2) ;(3) ;
17、(1) ;(2) ;(3) ;
18、(1) ;
(2) ;
(3) ;
19、(1) ;(2) ;
20、(1) ;(2) ;(3) ;
21、(1) ;(2) ;
(3) ;
22、(1) ;(2) ;
(3) 。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40分)
23、(1) ;
(2) ;
(3) ;
(4) ;
24、(1) ;(2) ;(3) ;
(4) ;
25、(1) ;(2) ;
(3) ;
(4) ;
26、(1) ;(2) ;
(3) ;
(4) ;
27、(1) ;(2) ;
(3) ;
(4) 。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5分)
28、(1) ;(2) ;(3) ;
29、(1) ;(2) ;(3) ;
(4) ;
30、(1) ;(2) ;(3) ;
31、 (1) ;
(2)解:
(3)① ;
② ;
32、(1) ;(2) ;
(3)解: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