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4.2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第2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4.2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第2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03 21:14:56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4.2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第2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土壤中存在生物,知道土壤中水分、空气、有机物、无机盐;区分砂土类土壤、钻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性状特征;了 解壤土类土壤各种成分的比例;能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
科学思维:能设计实验验证土壤中有水、空气、有机物和无机盐;运用类比和列表比较的方法,区分三种不同的土壤颗粒和三种不同的土壤。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动手与动脑,归纳实验结论,区分各种类型的土壤;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态度责任: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懂得保护水土资源的重要性,亲身体验实践的乐趣。
1.【答案】D
【分析】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或利用过程中由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按形状可分为块状、片状和柱状三大类型;按其大小、发育程度和稳定性等,再分为团粒、团块、块状、棱块状、棱柱状、柱状和片状等结构。
【解答】解:土壤团粒结构中由若干土壤单粒粘结在一起形成为团聚体的一种土壤结构。团粒结构体是符合农业生产要求的良好的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体包括团粒和微团粒。团粒结构是指在腐殖质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近似球形较疏松多孔的小土团,直径在0.25~10mm之间,直径<0.25mm的称为微团粒。团粒结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肥力的水平。土壤团粒结构能形成小孔隙和大孔隙,所以与单粒结构相比较,其总孔隙度较大。小孔隙能保持水分,大孔隙则保持通气,团粒结构土壤能保证植物根的良好生长,适于作物栽培。
故选:D。
【点评】掌握土壤的成分、类型和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C
【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答】解:土壤疏松根可以吸收到更多的氧气,从而促进根的呼吸,根的生理活动旺盛,有利于跟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黏土的黏着力太强,不利于充足空气的进入,掺入适量的砂石能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作用的特点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产生活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答案】B
【分析】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解答】解:矿物质颗粒、各种生物、空气、水分都是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但各种生物是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
故选:B。
【点评】对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4.【答案】D
【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
故选:D。
【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D
【分析】土壤根据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可以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土壤类型。
【解答】解:通气性、透水性最好的土壤是:砂土;保水性最好、通气性最差的土壤是:黏土类土壤;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通气性能好,保水性能好。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不同土壤的特点。
6.【答案】A
【分析】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 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解答】解:壤土类土壤中水和空气各占 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圆形图的四分之一;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占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 1%~5%,与土壤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有关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率。
故选:A。
【点评】关键掌握土壤污染的概念。
7.【答案】C
【分析】土壤根据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可以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土壤类型。
【解答】解:比较ABCD四种土壤,其中C砂粒10%、粉砂粒30%、黏粒60%的土壤砂粒最少,黏粒最多。所以C加点水,用手一搓,最容易搓成条状体。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不同土壤的特点。
8.【答案】B
【分析】(1)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有机肥料养分全,肥效慢,化肥肥分浓,见效快。
(2)塑料泡沫等土壤中不容易降解,破坏土壤结构,造成环境污染。据此解答。
【解答】解:A、化肥使用不当会对水源土壤产生极大的污染,多施农家肥,少用化肥可以减少对水源、土壤的污染。A正确。
B、塑料、泡沫在土壤中不容易被降解,把塑料、泡沫等废弃物埋入土壤中,会造成白色污染,B错误。
C、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流失等,植被越茂密的地方含沙量越少,植被越稀疏的地方含沙量越大,所以植树种草是减少水土流失的主要方法,C正确。
D、实行农田轮作,有利于耕地资源的休养生息,农业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解答。
9.【答案】D
【分析】不需要矿物质,题目中可知矿物质本来就有,空气是必须的,月球上没有空气,植物需要空气,水也是必须的,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的根系固定,将月壤吸附起来,成为土壤。
【解答】解:A、月球表面都覆盖着一层由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等成分极为复杂的物质组成的结构松散的混合物即月壤。月壤中绝大部分物质是就地及邻近地区物质提供的。由于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层,月球表面长期受到微陨石的冲击及太阳风粒子的注入,太阳风粒子的注入使月壤富含稀有气体组分。A正确;
B、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分这基本是公认的结果。B正确;
C、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的根系固定,将月壤吸附起来,成为土壤,C正确;
D、不需要矿物质,题目中可知矿物质本来就有。D不正确。
故选:D。
【点评】解本题时要懂得一些关于月球的地理知识,知道月球有哪些组成成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分析】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 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方式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解答】解:壤土类土壤中水和空气各占 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圆形图的四分之一;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占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 1%~5%,结合模型可知A符合要求。
故选:A。
【点评】关键掌握土壤污染的概念。
11.【答案】B
【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
【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砂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
故选:B。
【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B
【分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瓦盆壁上有小孔可以透气,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
【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砂土类土壤适于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砂土类土壤内植物生长情况最好。黏土类透气性差,不适于植物生长。瓦盆的壁上有许多微小的空隙可以透气透水,而瓷盆的壁上空隙很少透气性较差,花的根系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较多的透过瓦盆的壁(通过瓷盆的壁的氧气较少)进入盆内的土壤,有利于花卉根系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花的生长。
故选:B。
【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D
【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解答】解:A、壤土类土壤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最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A正确;
B、根据植物习性,配制不同土壤,植物才会长得更快,B正确;
C、土壤中含有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这些条件,C正确;
D、黏土类土壤的黏性高,很难散开,蓄水保肥能力很强,透气性差(缺点),不利于一些农作物生长需要,而玉米喜温暖、干燥环境,因此黏土类土壤不适合玉米生长,D错误。
故选:D。
【点评】了解植物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瓦盆壁上有小孔可以透气,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
【解答】解:砂土类土壤透气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容易造成植物缺水死亡;而最有可能导致霉根死亡则说明该类土壤中水含量较高,黏土类土壤是土壤中蓄水性最好的一类土壤;
故答案为:C;B。
【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1)砂土类;
(2)CD。
【分析】砂土类土壤颗粒间孔隙大,通透性良好,西瓜根系有明显的透气性,适合生长在土层深厚,土壤松软,肥沃且排水性能好砂土类土壤;西瓜是一种耐旱怕涝作物,多雨地区因过多的雨水会使得西瓜发生腐烂等情况,排水防涝至关重要。
【解答】解:(1)西瓜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它的根系有明显的透气性,适合生长在土层深厚,土壤松软,肥沃且排水性能好砂土类土壤中,这样的土壤环境下它的长势会更好且平时的管理也会省心。
(2)西瓜是一种耐旱怕涝作物,多雨地区因过多的雨水会使得西瓜藤蔓、根叶大面积腐烂,西瓜生长因此减缓甚至停止,雨水淹没瓜田,会泡烂生长正旺的早熟西瓜,有的连根带果全部腐烂,有的瓜即使没腐烂,也可能出现大量裂瓜,西瓜的田间管理主要有排水、追肥、松土透气、整枝压蔓、人工授粉等,在多雨水地区种植该西瓜,应多加注意的田间管理是排水防涝、松土透气。
故答案为:
(1)砂土类;
(2)CD。
【点评】此题答题的关键是要掌握西瓜的生长特点、砂土类土壤的特点、种植西瓜的田间管理。
16.【答案】(1)矿物质;水分;
(2)B;
(3)壤土类土壤。
【分析】1.土壤是矿物质、有机质以及水分和空气等的混合体。按重量计,矿物质占到固相部分(土壤干重)的90~95%或更多,有机质约占1~10%,可见土壤成分以矿物质为主;土壤有机质就是土壤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有机化合物,有机质含量决定土壤肥力的高低。除此之外,还有水分、空气等。所以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组成的。
2.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空隙较大,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气)、透水性(渗水性)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如沙漠土壤。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如铁板一块),空隙很小,保水、保肥能力强,渗水(透水)透气性能差,有机质分解慢,如钱塘江沉积的河泥。壤土类土壤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这种土壤固体部分(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1%~5%,水和空气各占25%,这样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有机质。
【解答】解:(1)从图上可看出土壤由四部分组成。矿物质是成土母质风化形成的土壤颗粒,是土壤的主要成分,占比重较大,所以A是矿物质。空气与水分贮存于土壤的孔隙中,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两者比例常随外界气候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彼此消长,理想土壤中两者比例应是比较均匀的,所以C是水分。有机质在土壤中含量不高,但它是土壤组成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B是有机质。
(2)土壤中的有机质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机残体细菌分解腐烂形成腐殖质,与矿物质结合在一起经微生物分解可释放大量氮素养分,增加土壤肥力。所以,四种组成部分中,B有机质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3)结合分析可知,该模型是壤土类土壤,是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
故答案为:(1)矿物质;水分;
(2)B;
(3)壤土类土壤。
【点评】掌握土壤的成分和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B
【分析】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做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在农业上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
【解答】解: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近年来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利用。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改良土壤,补充有机质,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盐,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
故选:B。
【点评】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做肥料的栽培植物,弥补了无机肥料的不足,对植物生长意义重大。
18.【答案】D
【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解答】解:黏土地和沙地同样都湿润,但是沙地的通气性肯定比土地的通气性要好很多(沙质比土质更疏松),另外河边的沙地水分充足,湿润性肯定也比湿润的黏土地更好。因此河边湿润沙地比较适宜种植甘蔗。
故选:D。
【点评】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19.【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对对照实验的认识。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沙子,因此,应保持除沙子外的其他条件相同,即太阳光、土壤和水三条件不变。
故选:B。
【点评】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20.【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做土壤的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的相同条件: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要相同、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而⑤实验中锥形瓶是仅仅用来盛水的容器,不需要控制相同。
故选:B。
【点评】“对照原则”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21.【答案】C
【分析】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瓦盆壁上有小孔可以透气,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据此解答。
【解答】解:瓦盆的壁上有许多微小的空隙可以透气透水,而瓷盆的壁上空隙很少透气性较差,花的根系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较多的透过瓦盆的壁(通过瓷盆的壁的氧气较少)进入盆内的土壤,有利于花卉根系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花的生长。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花卉根系细胞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22.【答案】D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解答】解答;土壤板结后,土壤表面的空气无法进入土壤,植物的根因缺少氧气而限制了呼吸作用的进行,并进一步影响到根对土壤中无机盐的吸收。综上所述;A、B、C选项错误,只有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此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中等.
2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
【解答】解:(1)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从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土壤样品的类型为黏质土的性质。
(2)黏质土的性质是土壤通气性能较差,透水性能较好,对植物生长有利。
故答案为:(1)黏质土。
(2)较差;较好;有利。
【点评】了解土壤的类型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1)黏土。
(2)砂粒。
【分析】土壤根据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可以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土壤类型。
【解答】解:(1)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从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土壤样品的类型为黏质土的性质。
(2)多肉植物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据表中数据可见:多肉植物适于生活在砂粒较多的土壤中,这种土壤透气性能好。
故答案为:
(1)黏土。
(2)砂粒。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不同土壤的特点。
25.【答案】(1)好
(2)砂粒
(3)壤土类
【分析】土壤根据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可以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土壤类型。
【解答】解:(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主要由非常小的(<2 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黏粒含量多,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保水性较好。
(2)“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据表中数据可见:“桃蛋”适于生活在砂粒较多的土壤中,这种土壤透气性能好。
(3)土壤的结构不同,它们的保水、通气等能力也是不同的,这与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有关,壤土的构成颗粒较小,沙土的构成颗粒较大,所以沙土漏水明显,黏土类土壤黏性很强,表示土壤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为了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较强应选用的是壤土类土壤。
故答案为:
(1)好
(2)砂粒
(3)壤土类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不同土壤的特点。
2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选用三株大小相近的同一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植物种类相同,避免因植物种类不同引起生长的差异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实验中设置“生长旺盛,并能照到阳光”的目的是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避免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生长缓慢,其好处在于使植物能正常生长。
(3)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较大,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较差;黏性较强的土壤,土壤的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壤土类土壤粘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所以种植在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4)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壤土类适合植物的生长。
故答案为:(1)控制植物种类相同,避免因植物种类不同引起生长的差异性。
(2)避免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生长缓慢。
(3)壤土类;粘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
(4)壤土类适合植物的生长。
【点评】“对照原则”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2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土壤的保水性能越好,相同情况下,流失的水分就少。
(1)除了要研究的土壤的种类相同以外,其它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都要控制相同。
(2)土壤的保水性能好,流失的水分就少,锥形瓶中收集到的水就少,所以如果观察到甲瓶中渗出水量少于乙瓶,就可以得出壤土的保水性能好的结论。
(3)不同小组之间在浇水量的多少、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因素不一定相同,所以这种方法不可行。
故答案为:少;
(1)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
(2)甲瓶中渗出水量少于乙瓶;
(3)否
【点评】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2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题从土壤种类、浇水量、光照时间长短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实验的设计,设计实验方案时对变量的控制,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解答】解:(1)分析1号2号花盆,土壤种类和浇水量相同,光照时间不同。
(2)分析1号和3号花盆,浇水量和光照时间相同,不同的是1号是壤土,3号是沙土,所以想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种类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通过与1号盆的比较来确定浇水量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以设计实验时只要浇水量不同,其他变量相同均可,所以本题答案为:壤土,++++,+++。
(4)土壤的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保水、通气等能力也是不同的,这与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有关,壤土的构成颗粒较小,沙土的构成颗粒较大,所以沙土漏水明显。
故答案为:(1)光照时间长短。
(2)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壤土,++++,+++。
(4)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验方案的设计,在进行实验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必须注意变量的控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4.2 土壤的结构和质地(第2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知道土壤中存在生物,知道土壤中水分、空气、有机物、无机盐;区分砂土类土壤、钻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性状特征;了 解壤土类土壤各种成分的比例;能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
科学思维:能设计实验验证土壤中有水、空气、有机物和无机盐;运用类比和列表比较的方法,区分三种不同的土壤颗粒和三种不同的土壤。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动手与动脑,归纳实验结论,区分各种类型的土壤;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态度责任: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懂得保护水土资源的重要性,亲身体验实践的乐趣。
1.以下土壤结构中,对农业生产有良好作用的是(  )
A.块状结构 B.柱状结构 C.片状结构 D.团粒结构
2.某村民承包了一个鱼塘,清理鱼塘时深挖出很多黏土,并想要用这些黏土整理成一块菜地,要使蔬菜生长良好,他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多浇水 B.少浇水
C.掺入适量的砂石 D.施化肥
3.在土壤的组成成分中,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矿物质颗粒 B.各种生物
C.空气 D.水分
4.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  )
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5.最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  )
A.通气性能好,保水性能差 B.通气性能差,保水性能好
C.通气性能差,保水性能差 D.通气性能好,保水性能好
6.与土壤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率 B.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温度
C.土壤中砂粒的硬度 D.土壤中黏粒的黏性
7.在按下列百分比配制的土壤中加点水,用手一搓,最容易搓成条状体的是(  )
A.砂粒20% 粉砂粒40% 黏粒40% B.砂粒10% 粉砂粒40% 黏粒50%
C.砂粒10% 粉砂粒30% 黏粒60% D.砂粒20% 粉砂粒50% 黏粒30%
8.下列活动中会破坏土壤结构的是(  )
A.多施农家肥,少施化肥 B.把塑料、泡沫等废弃物埋入土中
C.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 D.农田进行轮作
9.月球表面有月壤。月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物质组成,其中绝大部分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
A.空气 B.水 C.腐殖质 D.矿物质
10.种植西瓜理想的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  )
A. B. C. D.
11.花生俗称“落花生”,是因为它开花受精后子房柄会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然后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荚果。因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的土壤类型应是(  )
A.黏土类土壤 B.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以上三种都可以
12.晓晨同学很喜欢种植多肉植物,多肉植物适宜在比较干燥、透气性又好的土壤中生长,水分比例过大的土壤将会导致多肉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瓦盆透气性好,瓷盆美观透气性不好。在下列土壤和花盆中最不适合种植多肉植物的是(  )
A.壤土类土壤 瓦盆 B.黏土类土壤 瓷盆
C.砂土类土壤 瓦盆 D.壤土类土壤 瓷盆
13.下列关于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B.人们根据植物生长要求配制不同类型的土壤
C.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D.玉米喜温暖、干燥环境,应选择黏土类土壤
14.旱地作物玉米等适宜在较干燥的旱地上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易导致“霉根”。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因缺水干旱枯死的是     ,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     。(填字母)
A.壤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砂土类土壤
15.从新疆引进的某品种西瓜在砂粒比例较多的土壤中产量最高,则
(1)适宜该西瓜生长的土壤类型是     土壤。(填“壤土类”、“砂土类”、“黏土类”)
(2)在多雨水地区种植该西瓜,应多加注意的田间管理是     。
A.浇水 B.施肥 C.松土通气 D.排水防涝
16.读“理想土壤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壤组成部分是A     ,C     。
(2)四种组成部分中,    (填字母)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3)该模型是哪种土壤类型?    。
17.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
A.提高土壤中的水分 B.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C.给植物提供食物 D.增加土壤中钾肥的含量
18.甘蔗在水分充足、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黏地
C.比较干旱的黏土地 D.河边湿润沙地
19.一位同学猜想:绿色植物需要沙子才能更健康地生长。为了证明她的猜想,她准备了两盆植物,其中一盆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则另一盆所处环境和条件应该是(  )
A. B. C. D.
20.做土壤的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条件相同的是(  )
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要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
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
⑤锥形瓶的大小应完全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1.如图所示,种花用的瓦盆是用红黏土烧制的,比一般塑料花盆和瓷花盆更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是因为(  )
A.瓦盆沙粒含量较少
B.瓦盆保水性较好
C.瓦盆具有很好的透气性
D.塑料花盆和瓷花盆中的土壤不适合植物生长
2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广为人知的诗句,“锄禾”就是给农田松土,农民这么辛苦在田间为农田松土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
A.破坏土壤中蝼蛄等害虫的生活环境
B.减轻土壤板结对农作物根系向下生长的限制,以便植物吸取地下水
C.改善土壤中蚯蚓等有益动物的生活环境
D.增加土壤透气性,从而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对无机盐的吸收
23.为了测定土壤中不同颗粒所占的比例,小明同学在校园中采集了土壤的样品。经测定,其土壤成分的比例如下:
空气 水 粉砂粒 砂粒 黏粒 有机物
25% 25% 15% 17% 16% 2%
(1)该土壤样品的类型为     。
(2)该地的土壤通气性能     (填“较好”或“较差”),透水性能     (填“较好”或“较差”),对植物生长     (填“有利”或“不利”)。
24.经测量,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约20%、粉砂粒的含量约20%,黏粒的含量约60%。
(1)据图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     类土壤。
(2)多肉植物往往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种植多肉的土壤应含有较多的     (选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
25.根据表中土壤颗粒的分类情况,回答问题:
名称 直径(mm)
砂粒 2.0~0.02
粉砂粒 0.02~0.002
黏粒 <0.002
(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     (选填“好”或“差”)。
(2)如图所示,“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则种植“桃蛋”的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     ( 选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
(3)土壤根据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可以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土壤类型。其中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     。
26.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土壤性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开展了以下实验活动:①取足量的砂粒、粉砂粒和黏粒,分别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②将上述三种土壤分装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分别栽培一株大小相近、生长旺盛的同一种植物,相同时间间隔浇等量的水。将花盆放在窗台上,使其照到阳光,但不被雨水淋到,每天观察植物的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要分别栽培三株大小相近的同一种植物?目的是    。
(2)实验中设置“生长旺盛,并能照到阳光”的条件的目的是    。
(3)实验结果是种植在  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这是因为该土壤  。
(4)你认为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7.在《植物的养护》拓展课上,某同学发现,给种植在不同土壤上的植物浇水,渗出的水量是不同的。同学们通过分析后,决定开展不同种类土壤保水能力强弱的探究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研究:
【原理】土壤的保水性能越好,相同情况下,流失的水分就越    。
【器材】锥形瓶、漏斗、纱布、壤土、砂土、量筒等。
【方案】(1)实验中,在两个漏斗中应放入不同种类的土壤,除了浇水量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的量是    。
(2)若通过实验得出壤土的保水性能好的结论,那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时,有同学认为通过比较不同小组锥形瓶中水体积的多少,也能判断不同小组间所选用土壤的保水能力,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一定可行?    (选填“是”或“否”)。
28.课外活动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要求大家分组进行探究。某小组讨论后认为可能有三个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说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号的数量表示浇水量的多步或光照时间长短。
(1)在科学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控制好变量。1、2号花盆的其它因素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是     。
(2)仔细分析1号与3号花盆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     。
(3)为了通过与1号盆的比较来确定浇水量多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请你参照上表的方法对4号盆的土壤种类、浇水量、光照时间作出设计。
(4)由于土壤的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保水、通气等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向2、3号花盆中同时浇一定量的水,则从盆底流出水分较多的是     号花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