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同步练(含解析)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同步练(含解析)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3 15:1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他强调影响古代埃及文明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种 B.宗教 C.地理 D.政治
2.有史书描述道:“他是美索不达米亚(来自希腊语的两个单词,意即‘两河之间的土地’)神话和民间故事中的人物,是许多诗歌和传说的主角,美索不达米亚的吟游诗人创造的一系列故事都将他作为主人公,后来这些诗歌汇集成    。”横线处应填写(  )。
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
C.《伊戈尔远征记》 D.《天方夜谭》
3.《汉谟拉比法典》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B.延续并综合了各城邦的法律
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
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4.“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所说的这一帝国和宗教分别是(  )。
A.罗马帝国 基督教
B.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
C.拜占庭帝国 东正教
D.基辅罗斯公国 东正教
5.(原创)马克思曾引用居维叶在“灾变论”中所言:“埃及计算尼罗河水量变动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天文学,同时这又使祭司种姓作为农业领导者进行统治。‘二至点是尼罗河河水每年开始上涨的时刻,埃及人必须以最大的注意力去观察它……他们必须确定这个回归日,以便安排农事’。”马克思旨在说明古埃及(  )。
A.借助天文学知识指导农业生产
B.种姓制度是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前提
C.天文学服务于测量尼罗河河水的涨落
D.尼罗河河水的泛滥对农业生产造成破坏
6.《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法典中提到了两个法律阶层——人和既非“人”也非“奴隶”的人,前者侵犯后者受到的处罚较轻,后者侵犯前者受到的处罚较重。由此可知,该法典(  )。
A.是第一部成文法典
B.内容比较全面完善
C.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7.史诗《吉尔伽美什》中提及乌鲁克国遭遇外来入侵时,国王咨询长老会,长老会主张投降。国王再咨询人民大会后,接受其主张,决定进行抵抗。这表明当时(  )。
A.两河流域民权意识觉醒
B.乌鲁克国仍有原始民主因素
C.早期国家制度逐步完善
D.文学艺术作品神权色彩浓厚
8.(原创)所谓肝脏占卜,就是用献祭动物的肝脏进行占卜,主要是羊肝。羊肝有许多千变万化的自然图案和斑纹,古巴比伦人认为,这就是神灵留在羊肝上的记号。因此,他们用泥土制成羊肝模型(见下图)用于占卜。羊肝模型的每一部分都有固定的含义,都用楔形文字标上占卜的标记,就像一幅羊肝形地图一样。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古巴比伦(  )。
A.楔形文字的起源
B.天文历法的发展
C.神灵崇拜的复杂
D.山川图集的演变
9.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被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B.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C.古埃及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
D.古埃及国王权力至上
10.(原创)阿拉伯帝国在扩张过程中,其炼金术借鉴了中国道家的炼丹术,阿拉伯人发现了硫酸和硝酸,并改进了金属纯化、融化和晶化的方法,修正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金属构成的学说,阿拉伯人的炼金术著作被欧洲的化学家视为经典。这说明(  )。
A.武力扩张是文明交往主要方式
B.阿拉伯文明优于其他古老文明
C.文明互鉴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D.阿拉伯帝国的贡献是传播文明
11.《十日谈》中的许多故事直接借鉴或取材于《天方夜谭》,其“遵从和张扬人的天性以及与生俱来的欲念”等理念,与《天方夜谭》中的思想倾向和价值观念也几近相同。这可以说明阿拉伯文化(  )。
A.推动西欧思想的革新
B.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C.冲击封建王权的统治
D.具有普世的价值观念
12.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一时期西亚冶铁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可以说明(  )。
A.古代文明独立发展表现出多元的特征
B.铁犁牛耕是非洲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
C.世界各个地区经历过相同的发展过程
D.古代非洲的炼铁技术领先于西亚地区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素养。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对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被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自由思想的发展,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的。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人在提高文化素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阿拉伯人在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他们对欧洲以及中国科技的传播有何贡献 (8分)
参考答案
1.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文明诞生在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淤泥,有利于农业种植。所以,“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是指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希罗多德强调的是地理因素,故C项正确。
2.A 根据材料“美索不达米亚”“两河之间的土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吉尔伽美什》诞生于西亚两河流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故选A项;《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的著名史诗,排除B项;《伊戈尔远征记》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排除C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排除D项。
3.D 根据材料“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强调正义,不容许强者压迫弱者,体现了人人平等,但《汉谟拉比法典》实质上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D项正确;古巴比伦王国处于奴隶社会阶段,《汉谟拉比法典》不可能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汉谟拉比法典》综合了各城邦的法律,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刑罚手段野蛮、残酷,不能彰显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排除C项。
4.B 伊斯兰教诞生于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帝国在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性的帝国,故B项正确;罗马帝国形成于公元前27年,故A项错误;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故C项错误;基辅罗斯公国形成于9世纪,故D项错误。
5.A 位于尼罗河中下游的古埃及,灌溉农业十分发达,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定期泛滥制定了太阳历来指导农业生产,故A项正确;材料“使祭司种姓作为农业领导者进行统治”只能说明种姓制度下统治者重视并领导农业生产,不能说明种姓制度是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前提,故B项错误;天文学是古埃及人在观察尼罗河河水的涨落中产生的,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不是服务于测量尼罗河河水的涨落,故C项错误;尼罗河河水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灌溉和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故D项错误。
6.D 由题干“前者侵犯后者受到的处罚较轻,后者侵犯前者受到的处罚较重”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并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同罪不同罚,所以它维护的是统治阶级(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选D项;题干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在定罪量刑上的区别对待问题,而不是该法典的地位问题,排除A项;题干中提到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在定罪量刑上的差异,与其内容全面完善无关,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在定罪量刑上的差异性,并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排除C项。
7.B 乌鲁克国遭遇外来入侵时,国王在咨询长老会和人民大会后,再作出决定,这表明当时乌鲁克国仍具有原始民主因素,故选B项;材料所述对象是“国王”,而不是民众,所以材料主旨是强调当时国王作决策时先进行咨询,参照咨询意见再作决定,所以“民权意识觉醒”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仅提到一个遭遇外来入侵时国王作决策的事件,并未与其他事件作比较,不能据此得出早期国家制度逐步完善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所述为乌鲁克国国王作决策的过程,并未体现出神权色彩,排除D项。
8.C 材料所述的羊肝模型用于占卜,服务于古巴比伦人的神灵崇拜和祭祀仪式,可用于研究古巴比伦神灵崇拜的复杂性,故选C项。材料中的羊肝模型中有楔形文字标记,可用于研究楔形文字的内容,但无法用于研究楔形文字的起源,排除A项。材料中的羊肝模型服务于祭祀占卜,与天文历法无关,排除B项。虽然材料中的图形形如地图,但不是真正的地图,无法用于研究山川图集的演变,排除D项。
9.D 据材料“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等信息及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的修建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出现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古埃及法老至上的权威和无限权力,故选D项;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是修建金字塔的原因,但不是“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说法正确,是材料现象反映的问题,但不是原因,排除B项;古埃及修建金字塔的过程体现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但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C项。
10.C 阿拉伯人吸收古代中国文化与古希腊文化,发展阿拉伯文化,说明文明互鉴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C项正确;仅凭阿拉伯帝国一个例子不能说明武力扩张是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阿拉伯文明与其他文明的比较,无法说明阿拉伯文明优于其他古老文明,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的贡献是传播文明”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信息,排除D项。
11.A 根据材料“《十日谈》中的许多故事直接借鉴或取材于《天方夜谭》”“遵从和张扬人的天性以及与生俱来的欲念”可知,阿拉伯文化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有利于打破神学对人的束缚,促进西欧地区的思想解放,故选A项;“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主要是指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流通过阿拉伯人来完成,而材料只强调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的交流,排除B项;材料“遵从和张扬人的天性以及与生俱来的欲念”说明阿拉伯文化传入欧洲成为冲击宗教神学的理论武器,排除C项;材料只强调阿拉伯文化有利于冲击欧洲的神学价值观,并未说明阿拉伯文化具有普世的价值观念,排除D项。
12.A 东非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而此时西亚冶铁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说明两个地方都独立发明了冶铁技术,但二者又存在不同的发展特点,意味着古代文明独立发展表现出多元特征,故选A项;题干只提到了东非的炼铁活动,未提到其农业的耕作方式,也就不能说明铁犁牛耕是非洲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排除B项;题干仅提到西亚和东非有关冶铁的技术,并不能代表所有地区都经历过相同的发展过程,C项以偏概全,排除;在西亚冶铁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的时候,东非就有了炼铁活动,只能说明东非自己独立发明了冶铁技术,并不能说明东非的炼铁技术领先于西亚地区,排除D项。
13.【答案】(1)措施:积极吸引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组织力量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4分)
(2)成就: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提出了“图斯双圆”理论,这一理论影响了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对现代天文学有深远影响。(4分)
贡献:将许多希腊哲学著作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重新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促进了自由思想的发展;通过阿拉伯人的中转,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科技逐步传入西欧,为西方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4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可得积极吸引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据材料一“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可得组织力量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第(2)问第①小问,据材料二“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可得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据材料二“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可得提出了“图斯双圆”理论,这一理论影响了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对现代天文学有深远影响。第②小问,据材料二“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被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将许多希腊哲学著作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重新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促进了自由思想的发展;据材料二“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通过阿拉伯人的中转,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科技逐步传入西欧,为西方社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