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十二铜表法》规定: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这一规定蕴含的原则是( )。
A.社会契约 B.天赋人权
C.法律至上 D.司法独立
2.“一个事物运动,一定是受其他事物的推动,否则便不能运动,而那个推动者也是如此,这个推动者的系列不能是无穷的,因为这样就会没有第一推动者。所以必须终结到某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就是上帝。”这段文字的作者最有可能是( )。
A.亚里士多德 B.但丁
C.托马斯·阿奎那 D.马丁·路德
3.在高卢地区,4世纪有54个神职人员被推为“圣人”,其中有52人是主教;6世纪的293个“圣人”中,仅有148人是主教;很多神职人员拥有地产,娶妻生子,带兵打仗,放弃了神职人员的职责。该变化反映出这一时期教会走向( )。
A.贵族化 B.世俗化
C.民主化 D.大众化
4.《列那狐的故事》是12—14世纪法国最出色的文学作品之一。它以“禽兽”喻人,其中狮子象征国王,笨拙凶狠的熊象征大封建主,笨驴象征教士,灵巧狡猾的列那狐象征市民。当列那狐和其他动物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列那狐。这一文学作品的创作主要源于( )。
A.市民阶层的崛起 B.封建统治的瓦解
C.欧洲思想的解放 D.封建势力的专横
5.(原创)古希腊人与神的关系是互惠的,他们认为人敬奉神是为了得到神对人的护佑;作为回报,神应该满足人的需求,古希腊的神对人类没有爱,只是在神话传说中,有些神会在人间找一个情人,生下半人半神的后代。古希腊人对神的认识反映了( )。
A.无神论理念已经成熟
B.人文精神的影响不断扩大
C.神话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
D.宗教神学的深入发展
6.在古希腊神话中,可以看到赫拉克勒斯通过艰苦的奋斗取得十二项丰功伟绩;奥德修斯通过木马计最终帮助希腊联军取得特洛伊战争的胜利;伊阿宋通过武力与计谋最终夺取了金羊毛;普罗米修斯运用计谋为人类获取火种。上述古希腊神话故事( )。
A.突出表现民众对神灵的信仰
B.主要说明了对战争的崇拜
C.主张人与神应该合二为一
D.赞颂人类拥有智慧的力量
7.古希腊为了实现追求艺术的崇高理想,常常放弃一些细节,以达到美化效果;古罗马则不放弃任何细节,人物雕像细化到皱纹、眉骨、嘴角、眼袋等方面,这些是罗马人认为构成一件肖像真实性不可或缺的部分。古希腊雕塑风格的优雅、崇高与古罗马雕塑的务实求真的风格迥然不同,这主要源于两者的( )。
A.地理条件迥异 B.艺术源头不同
C.政治体制差异 D.国情不尽相同
8.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公元2世纪的罗马城作了这样的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被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体现了当时罗马( )。
A.演说家们夸大其词 B.社会经济空前繁荣
C.帝国版图不断扩大 D.海外贸易走向兴盛
9.中世纪的欧洲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辐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还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这说明( )。
A.欧洲缺乏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了解
B.中西方当时从未有过任何的联系
C.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
10.《法学阶梯》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其开篇就提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法律的戒条是这些:诚实生活、毋害他人,分给各人属于他的”。据此可知,罗马法( )。
A.维护人民利益 B.追求公平与正义
C.保护私有财产 D.质疑道德的约束力
11.有学者认为希腊文化为拜占庭提供了文化思维的基础和范畴;罗马人为其提供了政治制度和法律思想;基督教为这一文化提供了思维的框架和方向;阿拉伯人以及其他的东方民族为这一文化提供了科学和哲学的因素。该学者意在强调,拜占庭文化( )。
A.起源多元,彼此借鉴
B.开放包容,创新发展
C.推陈出新,影响深远
D.东西汇流,独具一格
12.在“罗斯受洗”后,罗斯主教由君士坦丁堡牧首直接任命。基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建筑形式、技术、细节处理等方面都借鉴了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反映了( )。
A.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B.俄罗斯文化融合了多元文化
C.宗教成为俄罗斯君主专制的工具
D.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
二、非选择题(12分)
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掷铁饼者》(复制品)
材料一 《掷铁饼者》原先为古希腊雕刻家米隆的青铜雕刻作品,今已不存。下图所示为罗马时代的大理石雕刻复制品。
材料二 在文化统一和综合的大势之下,罗马在法制建设上的成就远远超过希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也最大。……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态,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当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后,资产阶级把罗马法“巧妙地运用于现代资本主义条件”。1804年法国颁布的反映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的。
——摘编自董小川主编《世界文化史》
(1)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材料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请用一句话说明古希腊、罗马在欧洲文化史上的地位。(4分)
(2)参考材料一、二,自选一个角度,运用古代欧洲文化的相关史实,围绕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参考答案
1.D “判决”属于司法权,而其专属于百人团大会,说明了司法具有独立性,故选D项。
2.C 由题干中的“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就是上帝”可知,这位作者主张运动是由上帝推动的,体现了对上帝创造和改变世界的推崇,这个人应该是中古西欧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故选C项;亚里士多德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认为只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但是他并没有提出这里的力来源于上帝,而且他生活的时代还没有基督教,排除A项;但丁是文艺复兴初期的一位诗人,他没有探讨过关于物体运动和上帝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马丁·路德主张宗教改革,其最主要的主张是因信称义,他是德意志地区反对天主教会的代表人物,他也没有提出过有关物体运动与上帝之间关系的理论,排除D项。
3.B “圣人”中神职人员的比例减少,很多神职人员“拥有地产,娶妻生子……放弃了神职人员的职责”,这反映出教会走向世俗化,故选B项。
4.A 根据题干“12—14世纪”“列那狐象征市民”“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列那狐”及所学可知,该文学作品体现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地位上升,故选A项;法国在中世纪实行封君封臣制,封君封臣制度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在中世纪后期走向没落,市民阶层在与封建势力的斗争中取得胜利,不代表封建统治的瓦解,排除B项;欧洲思想解放开始于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C项;封建势力的专横是创作《列那狐的故事》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5.B 古希腊人认为人与神的关系是互惠的,在重视神的同时也重视人本身,这是人文精神深入发展的结果,故选B项。古希腊人虽然重视人,但并未信奉无神论的理念,排除A项。神话不可能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人文精神的影响不断扩大,而非宗教神学的深入发展,排除D项。
6.D 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神话中的各类故事均以人类的活动为主题,强调人拥有智慧,可以处理各类问题,渗透出对人的歌颂,D项正确;材料论述的主体是人而非神,故与神灵信仰无关,排除A项;战争仅作为材料中的一部分,排除B项;材料论述的主体是人而非神,所以无法体现“主张人与神应该合二为一”,排除C项。
7.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艺术强调展示理想的崇高和优雅,不重视细节的精准;古罗马艺术则注重细节,特别强调务实求真,两者艺术风格的不同主要源于两者的政治、宗教、地理等国情不尽相同,影响了对美的理解和表达,D项正确;A、B、C三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8.B 题干所述及的时间点是公元2世纪,此时期罗马帝国的疆域范围达到最大,再结合材料“所有的货物……都在这里汇合”可知,当时罗马社会经济空前繁荣,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的国力最为强盛,材料现象并不是演说家们夸大其词,排除A项;材料现象属于经济方面,而不是政治方面,排除C项;材料不仅仅涉及海外贸易,排除D项。
9.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欧洲基督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教会垄断思想文化教育,材料中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中心,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说明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故选C项;“三座已知的大陆”说明欧洲并不缺乏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了解,排除A项;“从未”一词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宗教在中世纪欧洲的地位,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排除D项。
10.B 材料“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诚实生活、毋害他人,分给各人属于他的”说明罗马法追求正义和公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维护人民的利益,排除A项;保护私有财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的罗马法强调的是诚信的原则,不是质疑道德的约束力,排除D项。
11.D 据材料信息可知,拜占庭文化是多种文化汇合的成果,包括阿拉伯及其他东方民族的东方文化和希腊、罗马、基督教等西方文化,因此拜占庭文化是东西汇流、独具一格的文化,故选D项;“彼此借鉴”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文化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创新发展指产生新的内容,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没有体现拜占庭文化有何创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拜占庭文化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与拜占庭文化的影响无关,排除C项。
12.A 据材料“基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建筑形式、技术、细节处理等方面都借鉴了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文化在宗教、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都受到了拜占庭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俄罗斯文化主要融合了拜占庭文化,材料无法体现融合“多元文化”,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君主专制”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但材料主旨是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
13.【答案】(1)历史信息:体现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或是古希腊人物雕塑的典范);反映了古希腊文化在古罗马的传承。(2分,如写“崇尚体育运动的奥林匹亚精神”或“展现人体健美的人文主义精神”也可)
地位: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2分)
(2)示例1
题目:从罗马法的发展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论述: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在法律、文学、建筑等领域多有建树。以罗马法为例,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继续发展,它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其汇编而成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代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的。
总之,罗马法在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对前面法律的扬弃和继承,又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与发展,体现了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示例2
题目:从古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论述:古希腊、罗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以建筑艺术为例,体现了其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宏伟的柱廊是其建筑的最大特色。古罗马在建筑方面留下众多遗产,万神殿、大竞技场成为其中的代表,罗马建筑家在继承希腊柱式的基础上又创造出了穹顶和拱券的建筑风格,将建筑的力度和外观的美感融为一体。中古时期的拜占庭文化,其建筑艺术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矗立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俄罗斯的建筑艺术也深受拜占庭的影响,建造了大量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
总之,从建筑艺术的发展中,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文化又有创新发展,古希腊、罗马文化又成为欧洲文化的源头,体现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8分,用其他史料角度论述,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第(1)问第①小问,据雕像本身可知,体现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或是古希腊人物雕塑的典范),反映了古希腊文化在古罗马的传承。第②小问,结合所学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史实可知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第(2)问,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首先,围绕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主题自拟论题,如:从罗马法的发展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然后,进行论述,可以从罗马法的角度切入,如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继续发展,它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其汇编而成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近代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的。最后,进行总结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