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4.3 土壤与植物生长(第3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4.3 土壤与植物生长(第3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03 21:21:39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4.3 土壤与植物生长(第3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知道导管与筛管的功能;知道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科学思维:掌握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与学习生物知识;理解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并将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
探究实践: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态度责任:养成认真观察并仔细分析的科学态度,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并勇于提出质疑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情感。
1.【答案】D
【分析】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答】解:草莓的茎是匍匐茎,匍匐茎是草莓新茎的腋芽下萌发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上茎,又叫走茎或蔓。草莓用茎繁殖,属于无性繁殖。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
2.【答案】C
【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解答】解:如图:
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单子叶植物茎不能逐年加粗,是因为没有形成层。故木本植物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结构是形成层。
故选:C。
【点评】关键点:双子叶木本植物的茎有形成层能逐年加粗。
3.【答案】B
【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据此答题。
【解答】解:A、是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不符合题意。
B、是导管的结构图,能运输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属于输导组织。符合题意。
C、图中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属于分生组织,不符合题意。
D、图中细胞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属于营养组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植物的主要组织以及功能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掌握,平时识记时注意图文结合,效果会很好。
4.【答案】D
【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
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2、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解答】解: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导管的位置和功能.
5.【答案】B
【分析】筛管位于维管束的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解答】解:植物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内侧的韧皮部,如果树皮被环剥,筛管被割断,树根得不到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会导致树木死亡;而空心只是髓和一部分木质部空了,靠近树皮的木质部仍在,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仍在。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仍能运输到枝叶。因此,树皮受损时对树的生命活动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影响茎对有机物的运输。
故选:B。
【点评】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与生活应用。
6.【答案】B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据此答题.
【解答】解: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是在果树栽培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它不但繁殖速度快,而且能保持其优良性状,使果树高产优质。为提高嫁接成活率,使嫁接成功,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是关键。由于两者形成层结合,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砧木和接穗接口很快愈合在一起,生长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故选:B。
【点评】了解嫁接的知识,理解形成层的特点,即可作出正确的答案.
7.【答案】C
【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解答】解:木质茎结构如图:
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能不断地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树干不断地生长加粗。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8.【答案】B
【分析】木本植物茎包括树皮、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
【解答】解:木质部有大量的木纤维组成,坚硬,有很大的支持作用。故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连根拨起,而树干却折不断。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木质部的特点.
9.【答案】C
【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
【解答】解:A、树皮,具有保护作用,A错误;
B、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有输导有机养料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B错误;
C、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因此“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木质部中,C正确;
D、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D错误。
故选:C。
【点评】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与生活应用。
10.【答案】C
【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干的变粗和形成层有关,竹的茎中没有形成层,长成之后不再加粗。
【解答】解:在木本植物的茎中树皮以内有一层分生组织,叫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地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得树干不断地加粗。由于竹属于草本植物,茎的结构中没有形成层。所以,竹笋初钻出土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差不多粗细。
故选:C。
【点评】关于茎的结构,可结合茎的结构示意图熟记其结构和功能。
11.【答案】C
【分析】叶是由几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营养器官,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解答】解:叶脉中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因此有输导作用。当将芹菜叶柄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清水中,发现叶片的叶脉变红,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2.【答案】D
【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
【解答】解: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中的导管仍然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同时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但是一旦树木没有了树皮(或韧皮部),也就割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时间长了树木的根系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进而树木会死亡。所以树心已经朽烂,变成空心洞。可是,这样的古树还是照样枝繁叶茂,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部分木质部。
故选:D。
【点评】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3.【答案】B
【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解答】解:由材料可知:1、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在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可得筛管位于植物韧皮部(树皮)
2、“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说明葡萄糖运输的方向:叶片→茎→根,也说明有机物是由上向下运输的。
故选:B。
【点评】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14.【答案】C
【分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
【解答】解:A、切口上部膨胀起来与有机养料的积累有关,A错误;
B、树瘤主要形成于环剥处的上方,B错误;
C、有机养料运输的方向是由叶到茎、根,C正确;
D、有机养料是通过树皮内的筛管运输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15.【答案】C
【分析】茎和叶脉中都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维管束的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解答】解:A、蒸腾作用是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因此实验材料是带叶的枝条,A正确;
B、导管位于木质部,因此实验1小时后,茎的木质部被染红,B正确;
C、叶片上导管位于叶脉,因此叶片上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是叶脉,不是表皮细胞,C错误;
D、实验证明木质部有起运输作用的结构导管,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导管的分布和功能.
16.【答案】B
【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图中:①韧皮部、②形成层、③木质部、④髓。
【解答】解:A、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③木质部中的导管,错误;
B、②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向内分裂形成木质部,向外分裂形成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正确;
C、筛管位于①韧皮部内,③木质部中较大型的细胞是导管,错误;
D、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髓,错误。
故选:B。
【点评】木质茎的结构包括韧皮部、木质部、形成层和髓,木质茎的形成层的作用是考试的重点,应特别记牢。
1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木本植物茎的特点,可以结合茎的结构示意图进行解答.
【解答】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皮有周皮和韧皮部组成,周皮其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1)靠近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内层为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
(2)3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3)4髓 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4)2形成层 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
故答案为:
(1)韧皮部,有机物.
(2)3木质部,支持,导管
(3)4髓
(4)形成层,加粗
【点评】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和草本植物茎的结构的区别在于有无形成层.
18.【答案】(1)A
(2)黏土类土壤
【分析】1、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
2、土壤根据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的组成比例不同,可以分为砂土类、黏土类、壤土类三种土壤类型。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解答】解:(1)桑葚树是一种乔木或灌木,其茎通常是直立的,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桑葚的茎属于直立茎,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2)桑葚需要良好的通气和透水条件,黏土类土壤的颗粒细小,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容易积水和板结,不利于桑葚根系的呼吸和水分、养分的吸收,不适合桑葚生长,因此不是桑葚最适宜的土壤类型。
故答案为:(1)A
(2)黏土类土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成分、类型和作用相关知识。
19.【答案】(1)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2)
(3)B
【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筛管是植物树皮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
【解答】解:(1)根据导管和筛管的特点导管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相连的部分细胞壁消失),而筛管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因此甲图表示导管,其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乙图表示筛管,其功能是运输有机物。
(2)左图表示水分的运输方向自下而上;右图表示有机物的运输方向自上而下,即
(3)筛管的结构特点是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筛孔,细胞壁没有完全消失,上、下相连的细胞有界线,上、下相连的细胞质部分融合。
故答案为:
(1)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2)
(3)B
【点评】分清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答案】C
【分析】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解答】解: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果农常常给果树的茎做环状剥皮,有机物向下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减少了有机物向根部运输,能使有机物集中运输到果实,增加坐果量,提高产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中的某些现象.
21.【答案】B
【分析】(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
(2)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解答】解: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22.【答案】B
【分析】木本植物的茎包括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筛管位于维管束的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解答】解:A、古树树干中空,只是伤了髓和部分木质部,树干中的输导组织没有完全被破坏,A正确;
B、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不能吸收有机物,B错误;
C、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仍可以通过筛管运输到根,C正确;
D、根吸收的水分仍可以通过导管运输到叶片,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功能。
23.【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的有关知识.损伤了部分树皮这和环剥的作用是一个原理,阻止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
【解答】解:“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说明果实中储存了更多的有机物,也说明了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更多供给了果实。再从“损伤了部分树皮”来看,由于向下运输营养物质的筛管在树皮的韧皮部中也同时被割断,这样就是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故选:C。
【点评】植物都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位于木质部,作用是把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输送,筛管位于韧皮部,作用是把叶子光合作用产生的养分向根部输送.
24.【答案】C
【分析】图乙中①韧皮部、②形成层、③木质部、④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打孔的深度应恰好达到图中③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能运输药液,A错误;
B、导管运输无机物,因此药液是通过本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的,B错误;
C、适宜的光照下,蒸腾作用加强,会促进药液向上运输到树冠,C正确;
D、筛管运输有机物,因此杨树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①中的筛管向下运输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茎的结构和功能。
25.【答案】C
【分析】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解答】解:我们知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有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B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我们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我们还可知道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而图中的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故C错误。
故选:C。
【点评】分清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功能.
26.【答案】C
【分析】植物茎中与运输有关的两种输导组织是导管和筛管,二者运输的物质、方向等均不同。导管存在于木质部,向上输导水和无机盐;筛管存在于韧皮部,向下输导有机物。
【解答】解:A、从茎的纵切面上看,染成蓝色的是导管,导管位于木质部中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因此木质部会变蓝,A错误。
B、在染料过程中是不需要添加葡萄糖的,B错误。
C、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因此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C正确。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染料的浓度过高,就会导致细胞失水,植株也会出现“烧苗”现象,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营养运输方式。
27.【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光与温度对植物茎生长的影响,要通过分析表格,得出结论。
【解答】解:A、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光、温度、水、土壤等,由表格可知,红光条件下,茎的长度为60.2cm,远红光条件下,茎的长度为98.1cm,由此可见,茎的伸长生长与光质有关;不论夜温还是日温,不同的温度,茎的伸长生长的长度不同,因此,茎的伸长生长还与温度有关,A正确;
B、日温在30℃,23℃,7℃,夜温7℃时,茎长度分别是75cm,60cm,43cm,可见茎的生长与夜温和日温都有关,B错误;
C、在日温30℃、夜温17℃处理比日温23℃、夜温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这是因为日温30℃比日温23℃时光合作用要强,制造的有机物多,而夜温17℃比夜温26℃时分解的有机物要少,故日温30℃、夜温17℃处理比日温23℃、夜温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C正确;
D、在红光条件下,日温30℃、夜温7℃的环境最有利于促进茎的伸长生长,茎的伸长长度最大(75cm),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表格的各种数据,结合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答题。
28.【答案】(1)⑤;导管
(2)上方
【分析】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图中①表皮、②韧皮部、③树皮、④形成层、⑤木质部、⑥髓。
【解答】解:(1)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位于木质部中,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所以植物茎插入红墨水中放在阳光下晒,叶脉都变红了,此时将茎横切和纵切,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⑤木质部。
(2)筛管位于茎的②韧皮部,作用是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把生长健壮的树枝,剥去一圈树皮,树皮中有韧皮部,因此茎的韧皮部被割断,有机物到达环割处的上方后无法再向下运输,就会在切口的上方会形成节瘤。
故答案为:(1)⑤;导管
(2)上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相关知识。
29.【答案】(1)导管。
(2)有机物。
(3)形成层。
【分析】(1)植物体内运输物质的管道有两种:导管和筛管,导管的功能是运输水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运输方向是由下到上;筛管的功能是运输有机物,运输方向是由上到下。
(2)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解答】解:(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是由根吸收的,并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2)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3)在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中,形成层是由几层细胞构成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新的b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茎才能逐年加粗。
故答案为:(1)导管。
(2)有机物。
(3)形成层。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对植物体内的运输管道的知识,要注意理清:导管和筛管运输的物质和运输的方向。
30.【答案】(1)木质部; 运输水和无机盐;
(2)颜色逐渐变浅;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3)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分析】本题为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探究实验。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位于木质部,具有运输水分与无机盐的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解:(1)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促进蒸腾作用),过一段时间,将枝条纵切开来,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逐渐变红,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3)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口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木质部被染成红色。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故答案为:(1)木质部; 运输水和无机盐;
(2)颜色逐渐变浅;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3)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31.【答案】(1)木质部;
(2)木质部;水分和无机盐;
(3)C;
(4)增加;水分;无机盐。
【分析】1.茎中的输导组织有木质部中的导管和韧皮部中的筛管,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
蒸2.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解答】解:(1)茎中的输导组织有木质部中的导管和韧皮部中的筛管,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故被染红的应该是木质部。
(2)茎中的输导组织有木质部中的导管和韧皮部中的筛管,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
(3)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方向是从下往上运输的,所以越往上就越浅。
(4)实验中把枝端削成平整的斜面,是为了增加导管切口截面积,有利于水分、无机盐的运输。
故答案为:(1)木质部;
(2)木质部;水分和无机盐;
(3)C;
(4)增加;水分;无机盐。
32.【答案】(1)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合理即可);
(2)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或除去木质部的带叶枝条);
(3)水分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运输的;
(4)温度较高;气流速度较快(合理即可)。
【分析】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三种树枝应体现控制变量法故选同种、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树枝。
(2)从表中可知 C未被染色,故C应是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或除去木质部的带叶枝条)。
(3)若将B枝条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纵切的染色部位,染色部位越靠近枝条的顶端,颜色越来越浅,则说明水分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运输的。
(4)若想要尽快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可以将图中所示烧杯放在有一定光照,温度较高,气流速度较快的环境中,这样使蒸腾作用增强,加快水分自下而上的运输,就尽快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了。
故答案为:(1)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合理即可);
(2)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或除去木质部的带叶枝条);
(3)水分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运输的;
(4)温度较高;气流速度较快(合理即可)。
【点评】熟练掌握对照试验设计原则、植物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特点是答题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4.3 土壤与植物生长(第3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知道导管与筛管的功能;知道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科学思维:掌握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与学习生物知识;理解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并将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
探究实践: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态度责任:养成认真观察并仔细分析的科学态度,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并勇于提出质疑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情感。
1.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美味的草莓。据图可知,草莓繁殖靠它的(  )
A.直立茎 B.缠绕茎 C.攀缘茎 D.匍匐茎
2.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很薄的几层细胞这是(  )
A.导管 B.筛管 C.形成层 D.髓
3.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后,由如图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片(  )
A. B. C. D.
4.如图所示,在树木养育或古树保护中,常常会看到园艺师给树木“挂吊瓶”。当吊瓶中的各种物质随水进入茎内后,将其中的水和无机盐送到各个部位的结构是(  )
A.髓 B.皮层
C.筛管 D.导管
5.杜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树皮可入药,但剥树皮时不能切口太深,否则会影响树的生长,其原因是与树茎部哪个结构被破坏有关(  )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外树皮 D.形成层
6.在嫁接植物时,一定要注意将(  )
A.木质部接上 B.形成层接紧
C.韧皮部接紧 D.树皮接在一起
7.柳树是生活中常见的木本植物,其茎从外到内的结构依次是(  )
A.树皮→形成层→髓→木质部 B.树皮→木质部→形成层→髓
C.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 D.树皮→木质部→髓
8.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连根拔起,而树干却不被折断,这主要是因为(  )
A.树皮较厚 B.木质部发达
C.韧皮部发达 D.形成层发达
9.有时候,园林工人在移栽较大的绿化树木时,会给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树干(茎)的(  )
A.树皮 B.韧皮部 C.木质 D.形成层
10.“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竹子长成后的茎与刚钻出地面时的竹笋一样粗,这说明竹子的茎中没有(  )
A.表皮 B.韧皮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
11.小明为了探究叶片中的输导组织功能,把芹菜叶片浸在红墨水溶液中30分钟后,用眼睛仔细观察,发现呈红色部分的是(  )
A.只有叶的边缘 B.整片叶片
C.叶脉 D.只有叶尖
12.树洞画女孩王月绘树洞画轰动全国,央视称其“感动冬天”,三台郪江是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那里有很多千年古树,有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空心洞。可是,这样的古树还是照样枝繁叶茂。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  )
A.全部韧皮部 B.部分韧皮部
C.全部木质部 D.部分木质部
13.科学家为了检测有机物运输的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
A.韧皮部的导管、由上向下 B.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
C.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 D.木质部的筛管、由下向上
14.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B.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
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茎→根
D.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15.下列对“观察红墨水在茎和叶中的运输”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实验材料是带叶的枝条 B.实验1小时后,茎的木质部被染红
C.叶片上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是表皮细胞 D.实验证明木质部有起运输作用的结构
16.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
B.木质茎能加粗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有结构②
C.③中较大型的细胞是筛管
D.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木质部
17.如图是木本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请回答:
(1)图中[1]树皮的内侧部分是    ,其中的筛管具有运输
    的功能.
(2)人们用的木材主要是利用图中的[   ]   ,它有很强的    能力,里面有起输导作用的    .
(3)图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   .
(4)图中的[2]叫做     ,它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    .
18.2021年4月24日,义亭镇张家村首届桑葚节在暮春的阳光中拉开帷幕,桑葚因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
(1)桑葚的茎属于     (选填字母)。
A.直立茎 B.攀缘茎 C.匍匐茎 D.缠绕茎
(2)桑葚适合生活在通气、透水的土壤中,因此最不适宜种植的土壤类型为     (选填“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或“壤土类土壤”)。
19.观察图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    ,其功能是    。图乙表示    ,其功能是    。
(2)在各图的旁边用箭头表示水分或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3)筛管的结构特点是     。
A.上、下两端的细胞壁消失,形成筛孔
B.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 筛孔
C.上、下相连的细胞没有界线
D.上、下相连的细胞质完全融合
20.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经验的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促进水分更多的输送给果实 B.促进无机盐更多的输送给果实
C.促进有机物更多的输送给果实 D.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
21.彭老师家里后院种了一棵枣树,多年来结果率低,枣也不甜。请教有经验的果农后得知,可以在开花较多枝条上进行环切树皮。彭老师实验后发现环切树皮后该枝条上结得枣确实比较甜。所以她一高兴,把她们家枣树的树干进行环切树皮,结果没两年她们家枣树就死了。请问彭老师家枣树死亡的原因(  )
A.树干环切树皮后水分无法向上运输给叶子,导致枣树死亡
B.树干环切树皮后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给根,导致枣树死亡
C.树干环切树皮后破坏形成层,导致枣树死亡
D.树干环切树皮后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导致枣树死亡
22.北京地区的一些古树树干几乎中空,但仍然枝繁叶茂,展现出生命之顽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树干中的输导组织没有完全被破坏
B.根吸收的有机物仍可以运输到叶片
C.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仍可以运输到根
D.根吸收的水分仍可以运输到叶片
23.某同学家中的一棵苹果树,在苹果成熟前由于某种原因损伤了部分树皮,收获时果实反而又大又好吃,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木质部输送给果实更多的水分
B.没有受伤的树皮的运输能力更强了
C.树叶制造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而供给了果实
D.木质部运输有机物,损伤树皮不影响果实的发育
24.为积极推进“美丽杭州”创建,杭州西溪湿地今年首次大范围采用注射花芽抑制剂的方式控制“杨柳飞絮”。园林工人在雌杨树树干上打孔,将药瓶插入孔内,药液会慢慢被树体吸收,随着蒸腾作用扩散到树冠各个部分。当年注射,次年生效,注射后的雌树减少飞絮量能达到90%。如图是杨树树干的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孔的深度应恰好达到图中①所示位置
B.药液是通过本质部的筛管向上运输的
C.适宜的光照有利于加快药液向上运输到树冠
D.杨树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①中的导管向下运输的
25.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 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 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 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 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26.如图所示的“蓝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下列关于“蓝色妖姬”的制作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横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其韧皮部变蓝,本质部不变蓝
B.在染料中添加适量葡萄糖以确保营养,可以使花朵娇艳欲滴
C.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越高越好,根本不用担心植株“烧苗”
27.下表为光与温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实验结果,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生长性状 日温28℃ 夜温12℃
红光 远红光
茎长度 60.2cm 98.1cm
茎节数 20.5节 21节
茎长度 夜温15小时
7℃ 17℃ 26℃
日温 9小时 30℃ 75cm 52cm 29cm
23℃ 60cm 50cm 35cm
7℃ 43cm 38cm 35cm
A.茎的伸长与光质及温度有关
B.茎的生长与夜温有关,与日温无关
C.日温30℃夜温17℃处理比日温23℃夜温26℃处理有机物积累多
D.远红光条件下,日温30℃夜温7℃的环境有利于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28.同学们学习了“植物的茎与物质的运输”一节内容后,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1)将一根杨树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图一),放在阳光下。观察到叶脉发红时,将枝条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能看到被染红的是图二中的     (填数字序号),此部位中的     属于输导组织,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2)将杨树的枝条环割去一圈树皮(图三),一段时间后,会在环割处的     形成枝瘤(选填“上方”或“下方”)。
29.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幅漫画,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解释漫画中的主角的观点。
(1)茎“罢工”使叶干渴、萎蔫,这是其木质部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
(2)茎“罢工”使根饥饿难耐,说明茎有输导     的功能。
(3)茎“复工”后仍正常生长并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具有
    的结构。
30.为了探究茎输送水和无机盐的部位,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如下: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④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    ,该部位的主要功能是    。
(2)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3)本实验证明    。
31.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十几个小时后,植物的茎变红的部位是     。
(2)从实验中可知,植物体负责运输功能的是根、茎、叶中的导管。导管位于     ,负责运输     。
(3)纵切枝条,观察发现红色越往上越浅是因为     。
A.上面水太多了,把红色冲淡 B.下面的红色随水分蒸腾了
C.水分是从下往上运输的,越往上就越浅 D.这是枝条自身的一个特点,不是水分引起的
(4)实验中把枝端削成平整的斜面,是为了     导管切口面积,有利于     和     的运输。
32.小乐在研究植物对水分的运输,验证“茎运输水的部位在木质部”时,完成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步骤:取     的木本植物枝条3根,分别标记为A、B、C。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按表所示方式处理(其中C组待填)。将处理好的枝条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置于实验室内35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各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记录在表中。
②实验结果
组别 处理方法 横切枝条中上部的现象
A 带叶枝条(不做处理) 木质部变红色
B 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变红色
C _____________ 未被染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写出2点)。
(2)表格中C枝条的处理方法是     。
(3)若将B枝条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纵切的染色部位,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颜色变得越来越浅,可以进一步证明     。
(4)若想要尽快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可以将图中所示烧杯放在 的环境中(写出2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