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第二课时
学海拾贝——
提问字词及上节课所学内容。
有的放矢——
1、能抓住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纯朴真挚的父爱。
2、学会质疑。
扬帆起航——
一、自学探究
1、先默读,再以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2——12小节。
照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正如高尔基所说:“前文写到墙上挂着一杆猎枪,后文就必须让猎枪响起来。”请思考课文中哪些事和下面的三句话分别相照应:
①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照应的事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照应的事是 21教育网
③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的管自己的,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照应的事是 21cnjy.com
2、在这三件事中,课文重点写了哪两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分别找出课文中描写的起止部分。认真阅读,从课文中找出依据,思考:英子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这三句话对英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二、分组展示,交流研讨
1、你认为英子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英子爸爸的三句话分别对英子有什么影响?
3、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我”真正长大了?
4、仿写:父爱是阳光,让我感到人间的温暖;父爱是灯塔,照亮我前进的路……
三、自学探究
1、速读课文,找出暗示爸爸病危、快要死去的句子。
2、提出问题,学会质疑。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写在下面。
四、分组展示
1、暗示的句子和质疑的问题,研讨释疑。
2、讨论课文中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举一反三——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衣jīn( ) lí歌( ) 玉zān花( ) 徘huái( ) 鸡毛dǎn( )子21·cn·jy·com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一段话中的加点词语。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 ( http: / / www.21cnjy.com )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www.21-cn-jy.com
骊歌: 徘徊: 2·1·c·n·j·y
知交: 零落:
3、“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句中“抽搭了一下”改为“一酸”,哪个更好?说说理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文中“硬着头皮”这一词语出现了四次:
①“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②“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③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④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
“硬着头皮”是口头语,根据文中的语境,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四个四字格的书面语,依次可以是: 。(示例:①顽强勇敢 ②振作精神 ③大着胆子 ④鼓足勇气)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 丑小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主学习,排除文字障碍,掌握并运用字词;
2、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4、揣摩语言,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问题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励他们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21教育网
第二课时
学海拾贝——
提问文学常识及上节课所学内容
有的放矢——
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揣摩语言,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扬帆起航——
一、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吗?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
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丑小鸭之所以拼死地要飞向高贵的天鹅,是因为他心中有着恒久的梦想:向往美好,不懈追求,自己也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卑微、无力和渺小,另一方面是只有他自己清楚,他还是原来的他,只是环境不一样了。“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
2)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21cnjy.com
二、学生讨论交流:怎样理解丑小鸭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美丽的白天鹅是自己不懈追求的结果?
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
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
你同意哪种看法呢?(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
作品的主题。)
学生1: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实际上经过了两个阶段,由被迫流浪到主动追求。在老太婆家,它找到了安身之所,但它并不满足,它要“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要到“新鲜的空气和阳光”中去,这是它追求美好生活的开始。在见到白天鹅后,它“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从此“再也忘不了”它们,这是他信念的形成期。经受了严冬的煎熬和考验,当他一见到久已渴望的天鹅,它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我要飞向他们”,就算“他们会把我弄死”,也“没有什么关系”,她不顾生死地飞向他们终于靠自己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奋斗实现了理想。
学生2:丑小鸭离家出走是被迫的,因为不仅周围的人不喜欢它,就连他的兄弟姐妹也欺负他。他在野鸭群中受排挤,又目睹了雁被猎人打死的悲惨场面,最后死里逃生。在农家小屋,他虽然受嘲弄,也被人看不起,但已经有了一个可以生存的“温暖的屋子”,“有了一些朋友”,他应该满足了。但他偏不,他不愿意享受这样的 “安逸”,他要到更广大的世界里去。于是他走了,他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了,他见到那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美丽的天鹅了。后来,严冬到了,他虽然几乎被冻死,但当他仰慕的天鹅飞回来时,他不顾一切地朝他们飞去。于是他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了。
教师小结:试想,在已有了相对安逸的生活以后,他如果不思进取,不再追求,他怎么能得到最终的幸福生活呢?
三、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丑小鸭的哥哥姐姐、鸭妈妈、养鸭的小姑娘、小鸟、猎狗、、农夫、猫绅士与鸡太太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 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丑小鸭”呢?21·cn·jy·com
四、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呢?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小结:不管已经长得多大,我们的心里总有一只丑小鸭,它是我们还未蜕化的一部分,也许,它会带来自卑,带来忧伤,然而也因为有它,我们才不断鞭策自己:我还需要长大!原来,我们都是丑小鸭,都在不断的努力中成长!
举一反三——www.21-cn-jy.com
练习册习题
板书设计
沼泽地:( 同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歧视) 继续离开 白天鹅
老太婆家:(被嘲笑) 到广大的世界里去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要有一颗好的心:善良、宽厚、有理想、勇敢地追求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逃出来
花园里: (被赞美) 丑小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 外国诗两首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
关于作者: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著名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出版过十多部诗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顿以北》集,另外还有 《山罅》、《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以 口语人诗,生动朴实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他的诗充满了美国的乡土气息,流传广泛,深为人 们喜爱。
先朗读本诗,熟悉全诗。
一、读准加红字的音
伫立( ) 涉足( ) 萋萋( ) 诱人( ) 幽寂( ) 人迹( )
二、解词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三、学习本诗
思考:
1、“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这句话象征了什么?为什么?
“我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象征了如何抉择人生的道路;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 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魅力。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本诗能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哪些?
一片树林里分开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3、这首诗语言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读来亲切。在朴素自然的语言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 丑小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主学习,排除文字障碍,掌握并运用字词;
2、理解丑小鸭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4、揣摩语言,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问题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励他们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一课时
学海拾贝——
一、导入:
(1)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寻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鲁迅童年时代的成长足迹,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我们也看到了作为小大人的“我”在短暂的时间内所经历的艰难的心理成长过程。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再去体味一下丑小鸭的成长历程,看它是怎样成为一只高尚美丽的白天鹅的。
(2)问题导入:丑的反义词是什么?你们怎么理解美和丑呢?你们认为丑小鸭就是丑的,白天鹅就是美的吗?21教育网
是的,我们都希望自己是生活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天鹅,没有人愿意成为丑小鸭。我们每个人不论年龄的大小都有美好的心愿。学生希望自己的成绩会提高、得到老师的表扬、成年人们希望自己的工作会有所成绩。然而,我们都十分清楚,要想由丑走向美,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都需要一段艰辛的成长历程,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体味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成长历程,它是如何由自卑、懦弱、四处碰壁到最后的有所追求,成为美丽的白天鹅的呢?
二、介绍作者
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21·cn·jy·com
有的放矢——
排除文字障碍,掌握并运用字词
了解安徒生的生平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扬帆起航——
1、 字词积累(在阅读过程中解决):
讪笑 吐绶鸡 灯芯 草 铰链 迸出
二、问题设计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 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
沼泽地——老太婆家——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沼泽地:( 同情、 歧视) 继续离开
老太婆家:(被嘲笑) 到广大的世界里去
水中: (得到救助) 向往美与幸福
农夫家:(被追打) 逃出来
花园里:(被赞美) 一点也不骄傲
举一反三——21cnjy.com
练习册中的习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三课时
学海拾贝——
1、 精彩堕落的相关知识点
2、导入: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如何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可见书屋主人是乐学博学之人。)本节课让我们随鲁迅先生一起走进三味书屋,回味他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21·cn·jy·com
有的放矢——
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2、通过对比理解作者蕴涵于文中的思想感情。
扬帆起航——
学习“三味书屋”
1、 默读第9段,思考:
⑴ 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⑵ 按顺序写出本段的修辞手法
⑶ “我”是否知道被送到书塾去的原因?从哪里可以看出。最后带着情感读这一段,看谁读得好。
2、速读10—24段。
⑴ 描写三味书屋每天的学习安排是哪一段,找出来,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
⑵ 阅读课文“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拗过去”这几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这个园虽然没有百草园那么大,但也是一个“乐园”。这里有哪些“乐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乐事?21教育网
② “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同“百草园”相比有何同异之处?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⑶ 你认为三味书屋先生是怎样的人?童年鲁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
回归整体
1、试举出本文中的对比并简述其作用。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www.21-cn-jy.com
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2·1·c·n·j·y
C.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21·世纪*教育网
举一反三——
1、听写:p12 读一读,写一写
2、比一比,再组词:
霄( ) 霭( ) 躁( ) 博( ) 释( )21cnjy.com
宵( ) 蔼( ) 燥( ) 搏( ) 译( )www-2-1-cnjy-com
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鲁迅对他的看法主要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2-1-c-n-j-y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你能根据下文作出解释并回答吗?【来源:21cnj*y.co*m】
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 ( http: / / www.21cnjy.com )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秦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凡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
【注释】①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②拘系:拘押,关押。③庶:庶民,百姓。④按:察看。⑤信:的确,确实。 21*cnjy*com
1.解释加点词语。
①观者莫识( ) ②还对曰( )
③咸仰首叹曰( ) ④信如其言( )
⑤何以去虫( ) ⑥以酒灌( )
2.翻译句子。
①此地必秦之狱处。
②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中,须臾糜散。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战”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课时
学海拾贝——
1、提问上节课的相关内容
2、导入: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有的放矢——
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3、以雪地捕鸟为例,学习怎样用恰当的动词表现一系列动作的活动。
扬帆起航——
学习“百草园”
1、速读1——8段。思考:围绕“乐园”二字,作者从哪三方面去写?请简要概括。
⑴
⑵
⑶
2、读第1段。思考: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的意思。“似乎”与“确凿”是否有矛盾?为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品读第2段。指出“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因此,这段的中心句是:
这段写景非常精彩,你认为精彩在哪方面,为什么?最后希望你精彩地读好这段,并按要求填空:
这段景物描写层次分明,从描写的对象看,先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后写 ,再写 ;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 再写 ,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 、 、 。 描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 ;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 ;描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 ;描写黄蜂、叫天子,则突出它们的 ,使我们感到百草园确实是色彩斑斓、生机勃勃。21教育网
4、速读4—6段。思考: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5、速读7——8段。找出雪地捕鸟的描写。划出动词,再品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6、仿照第七段“雪地捕鸟”的写法,用不少于六个动词写一个游戏或一项活动(如钓鱼、溜冰、骑自行车等),注意用词准确。 21cnjy.com
7、用自己的话概述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举一反三——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菜畦( )桑葚( )斑蝥( )秕谷( )人迹罕至( )
2、第二段可谓形声色味全,春夏秋齐备,请举例说明。
形: 春:
声: 夏:
色: 秋:
味:
3、仿写: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4、拓展 小作文训练
题目:风景这边独好
要求:借鉴课文第二段写景的方法,写一段景物描写,可以是公园、校园或菜园的一角,不超过400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
过程与方法:阅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纯朴真挚的父爱。
第一课时
学海拾贝——
1、导入:有首歌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生在世,人们夸赞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却要为我们的父亲唱一首颂歌,父亲同样使我们难以忘怀,同样值得我们赞扬,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吧!
2、知识链接:
林海音(1918—2001),原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曾任記者、編辑、后从事文艺创作。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原题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本文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部分实际上写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21·cn·jy·com
有的放矢——
1、学习生字生词,了解作家作品。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插叙写法。
扬帆起航——
一、分组展示,交流研讨
1、介绍作家作品,要求:注意听,其他同学补充。
2、给加线的汉字注拼音或拼音写汉字。
叮嘱( ) 骊( )歌 抡( )起 撩( )起
抽ti ( ) 花 p ( ) 衣jīn( ) 栅( )栏
3、形近字组词。
慌 ( ) 哀 ( ) 捡 ( )
谎 ( ) 衷 ( ) 俭 ( )
荒 ( ) 衰 ( ) 敛 ( )
4、解词
叮嘱: 徘徊: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骊歌: 闯练: www.21-cn-jy.com
二、自学探究写作思路
在毕业典礼上,“我”从衣襟上的夹 ( http: / / www.21cnjy.com )竹桃引起对爸爸的回忆,回忆中有欢乐的笑声,也有感伤的泪水;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爸爸的花儿落了”到底是什么意思,请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思考:
1、本文的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实际上具有两层含义,是哪两层含义呢?
一是实指 ,二是象征 。21cnjy.com
2、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对爸爸爱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描写,还有一条线索是毕业典礼。请结合“毕业典礼”这条线索,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3、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呈怎样引出的 在课文中勾画出来。10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准确。2·1·c·n·j·y
提示:这种方法叫做插叙:在记叙的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常见方式有三种:(1)联想式(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联想引出插叙。)(2)转述式(借助作品中人物的叙说进行插叙。)(3)直述式(不借助文中任何人的口述或联想,直接在文中插入事件的方式。)
想一想:本文的插叙是哪种方式
三、分组展示,交流研讨
1、本文的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两层含义是什么?
2、展示按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的起止。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 ;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 ;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 ;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 ;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这种叙事方法叫做 。
举一反三——
1、《爸爸的花儿落了》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自短篇小说集《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本文的体裁是 ,主要人物是 和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衣jīn( ) 懒duò( ) dǎn( )子 lí( )歌 叮zhǔ( )21教育网
徘huái( ) zhà( )栏 恐jù( ) 花pǔ( ) 玉zān( )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本文的记叙方式主要是 ,文中两条叙事线索是:
① 。 ② 。21·世纪*教育网
4、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插叙的三件事。
(1) 。 www-2-1-cnjy-com
(2) 。
(3)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 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学常识 理解诗歌主题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 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观面对生活 正确把握人生方向
第一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关于作者:
普希金,俄国的伟大诗人。
本诗主题: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读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首诗后同学们一定会有像高尔基所说的“我开始读普希金诗时,好像我走进了 树林中的一片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的感觉。
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内容。
一、词
解词:
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二、学习本诗
思考:
1、这首诗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
生活是本教科书,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才能战胜挫折,真正学会生活。
2、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骗,不要消沉,要积极面向未来,战胜自 己,做生活的主宰。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5 伤仲永
学海拾贝
文学常识、重点词语复习
有的放矢
1.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就是通过记叙_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主要采用了叙事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这种叙议结合,就事说理的好处是以真实生动的事例说明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既令人信服,又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思考。
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21教育网
3.讨论,本文分为几个部分,那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详写,那些略写,为何这样安排? 课文详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仲永才能衰退及最终平庸无奇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www.21-cn-jy.com
扬帆起航
各个击破
学习第一部分。
1.“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那些语句可以反映出仲永天资聪颖?(文中划出)
3.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人。
4.“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余闻之也久”这句话,是用一明一暗的两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思来实现上下文的过渡的。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21cnjy.com
学习第二部分
1.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 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2.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 ①从王子曰”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至世”,揭示仲永才能混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 2-1-c-n-j-y
3.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仅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4.作者认为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
5.天资聪颖,是一个方仲永式的神童,你将怎样做?如果你学习成绩一般,你应该怎样做?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1·cn·jy·com
品读课文,探究文章的美点,体味其妙处
l.本文借事说理,叙事平实,说理自然,叙是议的依托,议是叙的深化,说服力强,引人深思。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 21*cnjy*com
2.本文的语言简练隽永。一个“啼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生动地写出了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个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
3.文章先扬后抑,以巨大的反差给人强烈的心理冲击,产生“理不讲而自明”的艺术效果。
4.事理结合是本文的显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点,但情感的流露也为本文增色不少。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生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
(四)回顾提高,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方仲永天赋消失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作者看来,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仲永变成普通人的个人、直接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仲永变成普通人的道理、根本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
1.请写出你所知道的聪明儿童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2.阅读以下典故,说说自己的探究性结果
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江淹写不出好文章了呢?
王安石轶事之明月与黄犬
王安石做了宰相后,在政务闲暇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常翻阅各地送来的诗文。有一天,他看到广东有个秀才写的诗:“彩蝶双起舞,蝉虫树上鸣。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他看了第一、二句,点头称赞;看到第三、四句,便禁不住暗笑起来。一打听,是一位多年不第的秀才所书。王安石心想,这样糊涂的秀才,怎么能考得上呢?于是,他把后两句改成:“明有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2·1·c·n·j·y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去宰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职务。真是无官一身轻,王安石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来到潮州。晚上,明月当空,花香扑鼻,王安石便到寓所的花园赏月。不多久,来了一位老人,王安石便邀他一起赏月。老人告诉他没有空闲奉陪。原来老人是这里的花匠,是来捉黄犬虫的。这一种虫一到晚上,就在花心里睡觉,糟蹋花朵。说着,老人捉来一条交给王安石看,这是一条黄色的小毛虫。 21·世纪*教育网
正当王安石借着月光,看那条黄犬虫时,忽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到空中一阵鸟鸣,极其宛转悦耳。他感到奇怪,因为鸟在晚上是不叫啊!老花匠说:“这是本地一种稀罕的鸟儿,常在晚上鸣叫,明月当空,叫得更欢,所以当地人叫它明月鸟。” www-2-1-cnjy-com
听了老花匠的话,王安石感到内疚,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起几年前乱改那位秀才写的“明月诗”,完全是因为自已无知而铸成的大错。后来,王安石还专程拜访了那位秀才,并当面表示了歉意。
教学反思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语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1教育网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朗读精彩段落,感受作者情感与思想,发现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童真童趣,并结合自身经历更好理解课文,进而理解和掌握作者观察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用准确的词语表现景物的特征,
第一课时
学海拾贝——
1、导入: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这上面,你可以栽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撒播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童年时的自己对美丽的自然景物的爱,对动人的民间传说的爱,对绘画的爱,对读书学习的爱,对学识渊博的人的爱,对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爱,真切动人地表现出来。 21cnjy.com
2、知识链接
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在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课文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 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我知道的鲁迅还有: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三味书屋的先生:三味书屋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寿镜吾(1849~1929年),名怀鉴,字镜吾,浙江会稽人。他20岁那年,考取会稽县的“学生员”(秀才),后因对现实的黑暗和官场的舞弊看不惯,不愿再去参加乡试,于是继承父业,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直至1929年7月30日80高龄去世,整整教了60年学。寿先生博学、正直,具有反帝的爱国思想,对清王朝丧权辱国的腐朽统治极为不满,很同情义和团的反帝斗争。他甘于过淡泊的书塾生活,不愿出去做官,一生不用外国货,以免外国人骗钱。他为人耿直,和蔼可亲,对学生关心爱护,很少体罚学生。作为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尊敬。鲁迅先生后来在外面学习、工作,每次回家都要去看望他,师生之间书信往来不断。寿先生逝世后,鲁迅还和先生的家属保持联系。课文中,鲁迅刻画、描写先生也是以尊敬的感情,寓批评于幽默之中。作者批判的是封建教育制度,决非是自己一向尊敬的先生。21·世纪*教育网
有的放矢——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
扬帆起航——
一、知识预习
⑴ 速读课文,找出以下生词,读后,试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菜畦( ) 桑葚( ) 油蛉( ) 蟋蟀( ) 斑蝥( )
缠络( ) 臃肿( ) 珊瑚( ) 攒成( ) 收敛( )
脑髓( ) 鉴赏( ) 觅食( ) 罕至( ) 竹筛 ( )
秕谷( ) 渊博( ) 鼎沸( ) 倜傥( ) 书塾 ( )
宿儒( ) 蝉蜕( ) 拗 ( ) 窦 ( ) 锡箔 ( )
和蔼( ) 厥 ( ) 淋漓( ) 叵 ( ) 确凿 ( )21·cn·jy·com
⑵ 解释词语:
【确凿】 【轻捷】
【人迹罕至】 【觅食】
【渊博】 【宿儒】
【鼎沸】 【同窗】
【高枕而卧】
二、整体感知,按要求学习。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 个部分内容,先写 ,后写 。还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www.21-cn-jy.com
2、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划上记号。
3、再读课文,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
填空:( )的百草园 ( )的三味书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默读百草园部分,把这部分分为三层,写出各层的层意:
⑴
⑵
⑶
4、反复诵读百草园中的景物描写。
举一反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确záo( ) 菜qí( ) 桑shèn( ) 斑máo( )2·1·c·n·j·y
cuán( )成 脑suǐ ( ) 蝉tuì( ) 倜tǎng( )www-2-1-cnjy-com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班蝥 消释 绅士 盔甲 B.渊博 签赏 秕谷 罕见2-1-c-n-j-y
C. 书塾 臃肿 觅食 恭敬 D.质朴 缠络 绣象 和蔼 21*cnjy*com
3.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确凿(záo) 斑蝥(máo) 菜畦(qí) B.皂荚(jiá) 桑葚(sèn) 油蛉(líng)
C.珊(shān)瑚 秕(bǐ )谷 蝉蜕(duì) D.盔(kuī)甲 骨髓(shuǐ) 倜(tì)傥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 》,写了百草园( )的生活和三味书屋( )的生活,作者是( ),他是我国伟大的( ),( ),(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5 伤仲永
学海拾贝:
1.文学常识积累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王安石,字_____,号_____,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本文叙事采用了_________的写作手法。 21教育网
(3)唐宋八大家是指唐韩愈、______,宋欧阳修、王安石、_____、______、______、曾巩。
2.字词积累
对照课下注解正确朗读课文,然后不看书完成下列注音。
世隶耕( ) 日扳仲永( ) 环谒于邑人(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泯然众人矣( ) 卒之为众人( ) 今夫不受之天( ) 而已邪( )
有的放矢
整体感知,研读课文(学生为主)
结合课下注解及相关参考,疏通文意,小组组员间或请教老师解决疑难,然后合上书完成下列课堂任务:
1.初通课文
复述情节
质疑讨论
2.重点词语点拨(教师为主)
(1)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 ”: ) 贤于材人远矣(“材”同“ ”: )
(2)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扬帆起航
1.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2.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3.一词多义:
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之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受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4.熟读课文(为背诵打好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