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3 15:56:17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基础自主落实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是指何时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 如何理解“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1.时间:_____年10月。
2.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这是_________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_________,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思维导引 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不是加入联合国。
1971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外交
国际事务
史料研习
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而且为联合国“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摘编自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二、中美建交
史料研习
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
——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的致辞
三、中日恢复邦交
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四、全方位外交
1.政策和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_________________。
2.外交活动。
(1)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推进和发展与主要大国、欧盟国家的关系。
(3)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_______________。
(4)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5)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6)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田中角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人类命运共同体
3.外交布局:我国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外交布局。
4.影响:中国的_________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
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国际地位
史料研习
截至2024年1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3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
——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下册》
1.(2023 济南模拟)20世纪7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突破期和转型期,实现了由区
域性强国向有全球性影响力的大国的转变。能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中国( )
A.与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
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重要作用,
故D项正确;A、B、C三项史实的时间与题干不符。
学业分层评价
D
2.(2023 上饶模拟)51年前,周恩来总理在机场迎接尼克松时对他说:“你的手伸过世界
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尼克松访华( )
A.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表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使得海峡两岸实现了通航、通邮、通商
C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排除A项;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根据材料“51年前,周恩来总理在机场迎接尼克松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C项正确;“海峡两岸实现了通航、通邮、通商”属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与中美关系无关,排除D项。
3. 某同学在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制作了如下年代尺。其中“ ”处应填写( )

A.中苏正式建交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日恢复邦交 D.中美正式建交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选D项。
D
4.“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反映出中国特
色大国外交的布局是( )
A.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B.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C.共商、共建、共享 D.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解析】据“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可知,中国
特色大国外交的布局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故A项符合题意。
A
5.(2023·泉州模拟)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
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
这表明( )
A.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
B.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
C.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
D.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A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尼克松……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可知,中美关系的改善与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努力有关,材料表明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故选A项。
6.(2023·广州模拟)“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
裁、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
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这种“新的可能”是指(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秉承全球治理观
C.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D.走和平发展道路
【解析】根据材料“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裁、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
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种“新的可能”是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全球治理观、和平发展道路,B、D项
排除;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是有关国家的发展理念或道路,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A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越来越多地加入一些国际组织和参加国际会议,但由于经验不足和受“左”的思潮的影响,中国的外交活动中,旁观多于实际参与。80年代以后,中国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积极调整对外战略,中国外交才真正进入活跃时期。
——摘编自李景治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贸易额增长了200多倍,双向投资从几乎为零到近2 400亿美元。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中国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为美国企业提供了丰厚利润。中美双方在朝鲜半岛、阿富汗、中东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了密切沟通协调,与相关国家一道推动有关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
——摘编自杨洁箎《尊重历史,面向未来,坚定不移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哪些事件推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2分)
答:事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表现。(3分)
答:表现:中美贸易额快速增长,中美双向投资迅速增加,中美双方协调推动世界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综上所述,从中美关系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分)
答:启示: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两国发展;从国家利益出发,应根据国际形势调整外交政策。(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越来越多地加入一些国际组织和参加国际会议”可知中国重返联合国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据“80年代以后,中国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积极调整对外战略,中国外交才真正进入活跃时期”可知,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外交进入活跃时期。第(2)题,根据材料二所述中美贸易额、双向投资变化以及双方在热点问题上的密切沟通协调等归纳得出,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表现是中美贸易额快速增长,中美双向投资迅速增加,中美双方协调推动世界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第(3)题,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可以得到的启示是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两国发展;从国家利益出发,应根据国际形势调整外交政策。
8.(2023·衡水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2年10月11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04年,中德双方宣布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2010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双方将两国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材料二 2000年,两德统一给德国造成严重的经济冲击,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升高、财政负担沉重,德国当时已经被称为“欧洲病夫”。科尔在担任总理的后期推出“新亚洲政策”,全面加强德国与亚洲各国的合作,并提出以中国为战略重心。施罗德上台后加大改革力度,其对外政策强调跟中国发展经贸合作。默克尔2005年上台后到2021年一直坚持这种政策,中德开展了长达16年的务实合作。在此期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德国经济在欧洲一枝独秀,成为欧洲经济的“带头大哥”。
——摘编自陈珂《建交50年,中德关系将如何发展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德建交的背景,并归纳进入21世纪中德关系的发展趋势。(2分)
答:背景: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发展趋势: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德关系得以发展的具体因素。(1分)
答:具体因素:德国政府采取了跟中国发展经贸合作的政策。
(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中德加强合作的重要意义。(3分)
答: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两国的经贸合作;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有利于提升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1972年10月11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德建交的背景是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根据材料一“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可知,进入21世纪中德关系的发展趋势是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第(2)题,根据材料二“科尔在担任总理的后期推出新亚洲政策,全面加强德国与亚洲各国的合作,并提出以中国为战略重心。施罗德上台后加大改革力度,其对外政策强调跟中国发展经贸合作”可知,德国政府采取了跟中国发展经贸合作的政策。第(3)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可以分别从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提升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等方面说明。(共16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基础自主落实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在政治、经济上对我国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中国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

(1)美国采取的政策:政治上对新中国采取_____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经济上实行___________。
(2)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提出:1953年底,_______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_____________、平等互利、_________。
4.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
___。
思维导引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敌视
封锁和禁运
独立自主
周恩来
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
基本准

史料研习
采取了敌视新中国的……举措,造成了中美多年的冷战局面。
——摘编自李洪河等《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历史解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我们的会议”是指在哪一年哪个国家召开的什么会议 该会议有何特点 中国在会上有哪些贡献 该会议有何影响
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_____。
2.会议名称:_________(亚非会议)。
3.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4.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5.影响:加强了同_____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亚非
史料研习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
1.(2023 滨州中考)“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
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反映了我国的外交
方针是( )
A.中苏同盟 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 D.求同存异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
特权,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项正确;中苏同盟与和平共处在题干信息中未体现,
排除A、C项;“求同存异”是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排除D项。
学业分层评价
B
2.下表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1951-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
家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建交国家数/个 10 9 1 0 0
A.美国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B.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印、缅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解析】1951-1953年,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的政策,使得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急剧减少,故选A项。
A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迅速增多,中国对外贸易开始活跃,美国对中国的孤立政策开始被冲破。”材料表述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
( )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迅速增多,中国对外贸易开始活跃,美国对中国的孤立政策开始被冲破”可知,材料表述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影响,故选D项。
D
4.(2023·茂名期末)亚非会议掀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次建交高潮一直持续到20世
纪60年代中期。从1955年到1964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加了29个,除南斯拉夫和法
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 )
A.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B.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C.“求同存异”方针取得显著成效 D.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亚非会议”“从1955年到1964年”,1955年,中国在亚非会议
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赞同,从而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与中
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增加,故选C项。
C
5.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如果我们要研究周恩来在外交方面作出的贡献,以
下可作为第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 B.周恩来遗留手稿和日记
C.书籍《大外交家周恩来》 D.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解析】第一手史料是指直接史料,即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的当时所产生的史料。
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周恩来遗留手稿和日记是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
故选B项。
B
6.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
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
小平作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家庭”“集团政治”等国际关系准则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
际局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为各国
处理相互间的关系提供了“最好的方式”,故选A项。
A
7.美国为了阻止亚非会议的召开,把矛头首先对准了中国。美国捏造中国要“夺取亚
非世界领导权”,利用政治拉拢的办法加紧对一些与会国施加影响,要求亚非各国在
会上“同共产主义影响做斗争”。据上述材料可知,美国制造矛盾的理由是中国与其
他亚非国家存在不同的( )
A.政治制度 B.苦难经历
C.经济状况 D.政治地位
【解析】据“要求亚非各国在会上‘同共产主义影响做斗争’”可知,材料中美国制造矛
盾的理由是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故选A项。
A
8.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4年6月28日和29日,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确认这五项原则将在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国家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予以适用。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
——习近平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面临西方国家的挑拨,周恩来随机应变,临时将原定的发言稿改作书面材料发给参会各国。在会议上,周恩来认真聆听了各国代表发言后,从容地走上讲坛进行补充发言:“……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发言得到了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
——摘编自金冲及《周恩来传》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缅所确认的原则是什么,并概括这一原则产生的影响。(3分)
答: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所提出的方针。(1分)周恩来的发言为什么得到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 (2分)
答:方针:“求同存异”方针。
原因:中国与多数与会国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求同存异”方针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3分)
答:因素:国家实力、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确认这五项原则将在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国家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予以适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这一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得出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所提出的方针是“求同存异”方针。据材料二“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可知周恩来的发言之所以得到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是因为中国与多数与会国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求同存异”方针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第(3)题,由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国家实力、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共4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国防建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外交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科技强军之路;近年来,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深化,强军兴军呈现新局面,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在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美、中日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21世织纪教痘
2订世看
,27G2@P
国防建设
建立了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等,国防由无到有、由弱变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建设走上新时代强军
之路。
外交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陆军: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海军:华东军区海军;东海、南海、
20世纪50年代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北海舰队;“辽宁舰”
空军:飞机国产化、研制新机型
国防建设
外交成就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世纪70年代
中日恢复邦交(1972年)
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后更名火箭军)
中美建交(1979年)
新时代强军之路:五大战区、新型军兵种
结构布局
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辽宁舰”
万隆会议十周年
1955-1965
人民由邮安
2102-2
http://www.y355sc8t
万隆会议十周年邮票
多国代表欢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共26张PPT)
第15课 钢铁长城
基础自主落实
一、陆、海、空军的建设
1.右侧史料表明我国陆军诞生于哪一事件 新中国成立后我
国陆军建设有怎样的发展
(1)事件:_________。
(2)发展:我国陆军的___________大大提高,发展成_______的现代化部队,_________
不断更新。
南昌起义
现代化水平
多兵种
武器装备
2.填写图示,我国海军发展的历程。
3.空军。
(1)建立:人民空军是在_____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武器装备:由从国外购买到逐步走上_______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
击机;改革开放以来,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陆军
国产化
史料研习
90年前,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宣告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时的讲话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1.部队:1966年,中国组建_________部队,2015年,更名为_______。
2.任务: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_______、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第二炮兵
火箭军
核武器
史料研习
三、新时代强军之路
1.强军目标:2013年,习近平正式提出“听党指挥、_________、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
2.重要会议: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_____召开。
3.国防和军队改革。
(1)五大战区:_____战区、南部战区、_____战区、北部战区、_____战区。
(2)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
①军种:陆军、海军、空军、_______等。
②兵种: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_____________、联勤保障部队等。
能打胜仗
古田
东部
西部
中部
火箭军
信息支援部队
史料研习
加强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统筹。构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加快发展战略威慑力量,大力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统筹加强传统作战力量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1.055型驱逐舰是我国最新型的万吨级驱逐舰,拥有防空、反导、反舰、反潜、对陆
打击等能力。回顾我国海军发展的光辉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建立于( )
A.洋务运动期间
B.20世纪50年代
C.新中国成立前夕
D.20世纪70年代
【解析】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
立,故选C项。
学业分层评价
C
2.(2023·临沂期末)右图为央视新闻客户端为纪念中国海军成立73周年发布的海报,
海报正中是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
A.“临沂舰” B.“福建舰”
C.“山东舰” D.“辽宁舰”
【解析】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故选D项。
D
3.“大国长剑,威震苍穹,我们是钢铁铸就的长城。听从党指挥,热血写忠诚,锻造战略
铁拳,捍卫和平安宁。”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军歌。关于该部队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它的名称由第二炮兵部队更名而来 B.它是中国战略进攻的核心力量
C.它的成立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D.它是现代化军队不可或缺的部分
【解析】火箭军由第二炮兵部队更名而来,排除A项;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
量,B项错误,符合题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
弹精确打击任务,它的成立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它也是现代化军队不可或缺的部分,排
除C、D项。
B
4.“要着力于当前带动或制约我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的高速计算机、航天与
天基信息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不断提升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整体水平,为打
赢信息化战争提供必要物质技术支撑。”材料说明( )
A.我国军种日益完善 B.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我国军力超过他国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只有抓住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才能不断提升国防科技与武
器装备整体水平,为打赢信息化战争奠定基础,说明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故选B项。
B
5.2016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2024年4月,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同时撤销
战略支援部队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体形成中央军委领导指挥下的陆军、海军、
空军、火箭军等军种,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
队等兵种的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这表明我国( )
A.已经建成世界一流军事力量 B.科技强军目标不断取得成效
C.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D.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取得突破
【解析】成立五大战区、形成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等,都属于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
要内容,表明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故选D项。
D
6.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32个装备方队(包括陆上作战、
海上作战、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无人作战、后装保障、战略打击7个模块)按照联
合作战编成接受检阅。这说明我国( )
A.海军建设及作战能力需加强 B.军事力量已经跻身世界第一位
C.海陆空作战体系已坚不可破 D.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巨大
【解析】题干材料“陆上作战、海上作战、防空反导、信息作战、无人作战、后装
保障、战略打击”说明我国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巨大,故选D项。
D
7.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空军建军之初,全部家当仅有20多架日军和国民党留下的破旧飞机。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央军委以最大努力开始组建空军。到1954年初,共组建了28个航空兵师,70个航空兵团,拥有各类飞机3 000多架。
——摘编自《人民空军的跨越式发展》
材料二 2022年4月9日,6架中国空军运-20运输机抵达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民用机场。美联社称,此次运-20机队向塞尔维亚进行了武器交付,这被专家们视为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的展示。美联社援引塞尔维亚一名军事分析家拉迪克的话称:“中国在进行军力展示。”
材料三 
图一: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图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中受阅的核导弹方队。
(1)据材料一,指出人民空军建军之初有什么特点。(1分)
答:特点:仅有20多架日军和国民党留下的破旧飞机,装备陈旧。
(2)据材料二,运-20机队向塞尔维亚进行武器交付说明了什么 (1分)
答:说明:中国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军队和国防建设已走上了一条科技强军之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3)结合材料二概括人民空军建设对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2分)
答:重要影响:威慑潜在敌人,增强国际影响力。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主要担负什么任务 (1分)分析人民军队在装备上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答:任务: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主要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的发展等。
(5)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对加强国防建设的认识。(2分)
答:认识:加强国防教育,树立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建设,走科技强军道路。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人民空军建军之初,全部家当仅有20多架日军和国民党留下的破旧飞机”可知,人民空军建军之初仅有20多架日军和国民党留下的破旧飞机,装备陈旧。第(2)题,据材料二可知我国空军运-20机队向塞尔维亚进行武器交付,说明中国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走上了一条科技强军之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第(3)题,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从威慑潜在敌人,增强国际影响力的角度回答。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导弹部队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其主要原因可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回答。第(5)题为开放性试题,从加强国防教育,树立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建设,走科技强军道路等角度回答即可。
8.(2023 温州中考)筑梦空天,未来你来。
【国之长城】
材料一 自建军以来,在国土防空、阅兵、军事演习、紧急空运、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中,中国空军向祖国和人民一次次交上了优秀的答卷。
(1)中国空军在各项重大任务中的出色表现,彰显了什么精神 (1分)
答: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二 【国之重器】
中国空军歼-20战机航迹遍布东南西北中。警巡东海,战巡南海……它在练兵备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守护着祖国的领海、领空。因此,它被誉为“护国之翼”。
中国空军运-20运输机航迹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近年来,它多次向巴基斯坦等国运送抗疫物资、向汤加等国运送救灾物资。因此,它被誉为“和平之鹰”。
(2)请分别在横线上写出两种飞机在你心目中的誉称,并结合材料予以解释。(4分)
答:护国之翼;歼-20战机守护祖国的海空,有效维护了我国的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和平之鹰;运-20运输机承担国际援助任务,有效展现了我国推动国际和平发展的大国担当。
【国之未来】
(3)中国空军的发展需要青少年的持续奋斗。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为中国空军设计一则征兵宣传语。(2分)
答:依法服兵役,圆梦空军蓝等。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空军在各项重大任务中的出色表现,彰显了爱国主义精神。第(2)题有一定的开放性,誉称及理由可分别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及国际担当两个角度回答即可。第(3)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