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张PPT)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大团结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中共中央根据民族平等、民
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原则,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
20日,我国相继恢复对香港和
澳门行使主权,在完成祖国统
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
一步 党和政府持续促进两岸交流
合作,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
同努力下,台湾问题终将得
到解决,祖国统一大业必将
完成
:
21世织纪教痘
2订世看
,27G2@P
概念综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是我国的制度创新,推动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表明中国
政府在处理民族问题和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坚定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
民族团结
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中央政府多措并举,促进
各长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我国各长族和谐发展,实现了大团结。
祖国统一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
“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祖国终将完成
统一。
伟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区
促进
构想
地区
5个民族自治区先后建立
域自治
香港、澳门、台湾
民族团结
制度
民族
祖国
团结
与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
政治: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
统一
祖国统一
行政区正式成立
经济:优惠政策、人员支援等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
文化: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
共同
巩固
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护与发展
繁荣
具体
坚持“一个中国”的前
综合措施:西部大开发政策、
发展
实践
提下,海峡两岸交往日
兴边富民行动
益密切
青藏铁路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想
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
乡探亲团在八达岭长城上(共27张PPT)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基础自主落实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2.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_____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3.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
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_________”,核心要义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
谋求国家统一”。
和平
九二共识
时空观念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_____________》,表明了维护国家统一与领
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3.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
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4.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同时举行“_____”
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反分裂国家法
三通
三、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1.习近平与马英九会晤: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_______会晤,这是1949年以
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什么 党和政府采取哪些举措维护国家统
一
(1)最大现实威胁:“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
(2)举措:①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
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
新加坡
②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
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并强调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_________,但决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③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思维导引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与外交问题有本质区别。
和平统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史料研习
我们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而团结奋斗》
1.“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句表达了台湾同胞对
回归祖国的渴望。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制定的对台基本方针
是 ( )
A.和平统一 B.坚持一个中国 C.“三不”政策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学业分层评价
D
【解析】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故选D项。
2. 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高呼:“到家
了!”(如下图)。这一场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
A.“一国两制”已成为两岸共识
B.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政策
C.大陆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
D.台湾当局两岸政策的松动
D
【解析】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标志着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故选D项。
3.(2023·驻马店月考)下图是海峡两岸成立的两个民间团体的会徽。下列史实与这两
个民间团体直接相关的是 ( )
A.进行经济性商谈 B.“九二共识”达成
C.实施“一国两制” D.停止炮击金门、马祖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故选B项。
4.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和平方式实现
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强
调“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 )
A.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B.破坏海峡两岸“三通”的逆流
C.刻意诬蔑抹黑新疆的外国政客和反华媒体 D.制造香港动乱的“港独”分子
A
【解析】题干材料与海峡两岸的统一有关,排除C、D项;据“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
“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排除B项,选A项。
5.近年,海峡两岸的交流日益频繁。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出版界出版台湾图
书达千余种。另外,台湾出版界出版的大陆图书也有几千种,其中以文艺作品为主。
这些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 ( )
A.统一的阻力已经完全消除 B.文化经济交流频繁
C.相互交流仅限于文化领域 D.“一国两制”构想已变为现实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述变化充分说明海峡两岸文化经济交流频繁,故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并未涉及“一国两制”构想,D项不符合题意。
6.邓小平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
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使武装统一,台湾的现
状也可以不变。据此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
A.台湾问题必须使用和平解决方式 B.武力统一后也可实行“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构想排斥使用武力 D.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解决台湾问题
B
【解析】由材料“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即使武装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可知,邓小平并没有说一定要用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并且认为即使以武力统一的方式解决了台湾问题,也可以实行“一国两制”,故B项正确。
7.马英九表示,两岸“重新开机”,第一步就是“重启对话”,呼吁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
识”。这表明马英九认为 ( )
A.海峡两岸关系得到进一步缓和 B.“九二共识”利于两岸交往
C.“一国两制”成为两岸的共识 D.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耻辱
B
【解析】1992年11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核心要义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据“呼吁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可知,材料表明马英九认为“九二共识”利于两岸交往,故B项符合题意。
8.(2023·宿迁模拟)近年,美国频繁打“台湾牌”,挑战中美关系的政治红线。美国的恶劣行径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闽、粤两省。清朝前期,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间,共新设26所书院。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
——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朝台湾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比较强的原因。(1分)
答:原因:同根共祖,文化同源。
材料二 国台办发言人答记者问时表示,我们坚决反对美国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美方的售武行径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规定,是对“台独”势力的纵容支持,是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我们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停止售台武器和美台军事联系,停止在台湾问题上玩火,慎重处理台湾问题。
——国台办《坚决反对美国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我国统一大业所面临的阻碍有哪些。(2分)
答:阻碍:美国等外国敌对势力违反一个中国原则,支持“台独”分裂势力,破坏、阻挠中国统一;“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猖獗等。
材料三 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分裂国家法》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根本目的。(1分)《反分裂国家法》中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哪两种方案 (2分)你认为采取哪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1分)请说明理由。(2分)
答:根本目的: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方案: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
和平方式。理由:中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有能力实现并维护国家的统一,“一国两制”已经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落到实处,也一定能解决台湾问题。
非和平方式。理由:出现“台独”分裂势力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如果有外部反华势力武力干涉中国统一,我国必然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统一台湾。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闽、粤两省”“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可知,清朝台湾人民的民族认同感比较强的原因是同根共祖,文化同源。第(2)题,依据材料二“美方的售武行径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规定,是对‘台独’势力的纵容支持,是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我国统一大业所面临的阻碍主要是美国等外国敌对势力违反一个中国原则,支持“台独”分裂势力,破坏、阻挠中国统一;“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猖獗等。第(3)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三“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可知,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根本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二问,《反分裂国家法》中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案分别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第三问,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合理即可。(共28张PPT)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基础自主落实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这种制度”的含义和地位分别是什么 它的实施有何意义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_____________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地位:我国的一项_____________。
少数民族聚居
基本政治制度
(3)意义。
①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_________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
化权利。
②对维护_________、巩固_________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
民族_________、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思维导引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不是在所有少数民族居
住的地方实行。
平等自由
民族团结
祖国统一
共同发展
史料研习
(这种制度)……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相结合,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制度。
——摘编自张岂之等《中国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2.补全时间轴,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过程。
二、共同繁荣发展
结合材料,完善以下党和政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政策的内容。
1.政治建设: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_________改造。
2.经济建设:给予政策、人力、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
3.文化建设:创制文字,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
遗产,重视少数民族_____的传承与发展。
4.西部大开发:建设大批项目,如青藏铁路等。
5.兴边富民行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社会主义
文化
史料研习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实行区域自治,并派出大批人员帮扶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各民族地区开展多
种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兴建了大量学校、卫生机构及各种城镇基础设施;创作了大批优秀的关于少数民族的电影,并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摘编自李晓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
事业的成就与经验》
1.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以下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理解正确的
是( )
A.在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自治地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C.民族区域自治必须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
D.民族自治地方享有高度自治权
学业分层评价
C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而不是在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都实行,故选C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排除B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而不是享有高度自治权,排除D项。
2.下表所列是各民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部分),这表明我国 ( )
A.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 D.促进民族间互通有无
名称 时间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
B
【解析】表格内容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保障了少数民族真正当家作主,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故选B项。
3.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
越性。其优越性包括 ( )
A.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有利于引进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C.有利于保留现行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等长期不变
D.有利于加快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经济开发速度
A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选A项。
4.西部12省(区、市)的人均GDP,1990年只有全国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
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GDP仅为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国家全面实施
了 ( )
A.科教兴国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三步走”发展战略
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1990—2000年,西部地区的人均GDP与东部地区相比越来越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情况越来越突出,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故选C项。
5.下表表明,20世纪60年代,我国民族自治地方 ( )
民族自治地方工业发展情况
A.工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 B.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现状 D.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工业总产值 1957年工业总产值为29.5亿元,1965年为66.8亿元,增长133.2%
工业主要产品
产量 1963年同1958年相比,发电量增长2.5倍,钢产量增长3.5倍,棉纱产量
增长2倍,化肥产量增长20多倍
A
【解析】由表格材料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主要产品产量都有了巨大的增长,这说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故选A项。
6.(2023·福州模拟)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首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干部
担任,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这表明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的实行 ( )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B.加快了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C.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D.传承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A
【解析】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题干材料“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等信息,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排除B、C、D三项。
7.西藏的发展日新月异,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在北京签订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该协议的签署有何意义
答: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材料二 西藏自治区司法厅举办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3周年宣讲会。宣讲会通过西藏新旧对比,引旧对今,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取得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生动讲述,深刻揭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放西藏、发展西藏、繁荣西藏,让西藏各族人民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的道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取得历史性跨越的原因。
答: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国家以及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西藏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所示项目是为了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与该项目相关的国家战略被称为什么战略 图一、图二所示事件起到了怎样的共同作用
答: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共同作用: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西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
答:合理化建议: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民族地区建设,关心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等。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第(2)题,结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从国家以及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方面来回答即可。第(3)题,第一问,图一展现的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场景,据 “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可知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问,图片描述了西部大开发、国家关注西藏等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这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第(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民族关系有着自己的特点,境内各民族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已形成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许多民族还长期在同一个地区杂居。这些特点是历史形成的,是现实生活的主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被确定下来。自治区是统一国家的一部分,可以在不违背中央统一政令的前提下制定本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例。这是新中国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创举。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前提。(1分)
答:前提:各民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示例:
观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论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等。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所述“自治区是统一国家的一部分”并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即可明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前提是各民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2)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围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作答,如可提炼观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论述可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意义作答。(共24张PPT)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基础自主落实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是哪一理论(构想) 它的内涵是什么 地位如何
1.理论(构想):“_________”。
2.内涵: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
原有的_________制度长期不变。
3.地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_____________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祖国统一大业
史料研习
20世纪80年代初,祖国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要求完全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港澳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据许世铨《国家统一
是中华民族历史
形成的国家观》
历史解释
“一国两制”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_____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
政区正式成立。
2.澳门回归: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3.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_________大业
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997
1999
祖国统一
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方针: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_________”、“港人治港”、
“澳人治澳”、_________的方针。
2.原则:进入新时代,中央政府全面准确推进“_________”实践,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
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
3.立法: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4.良好局面: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国两制
高度自治
一国两制
1.(2023·菏泽模拟)“小平蜡像和红旗检阅车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中国伟人蜡
像馆赠送给香港民众的重礼。这两份重礼将永久留在香港。”小平蜡像永留香港的
主要原因在于 ( )
A.邓小平力主和平外交,推动了祖国的统一
B.邓小平推广包产到户,推动了农村的发展
C.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推动了香港回归
D.邓小平理论地位显著,指引中国建设之路
学业分层评价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的蜡像永久留在香港是因为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这一构想的提出推动了香港回归祖国,邓小平永远被香港人民铭记,故C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邓小平的蜡像被永久留在香港,可见,这是关于香港回归的史实,与“和平外交”“中国建设之路”无关,排除A、D项;“包产到户”是中国内地农村实行的改革措施,排除B项。
2.(2023·郴州模拟)1997年7月1日0时0分,一位正在执勤的警员迅速从衣兜里取出新
警徽,用了5分钟将警帽上缀有英国女王皇冠的旧警徽换下,换上了标有紫荆花图案
的新警徽。该情景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港珠澳大桥顺利建成通车
C.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D.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述警员更换警徽的情景说明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殖民者对香港的殖民统治,设立了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故选D项。
3.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中的香港委员中有工商、文化教育等各界代表,
他们参与基本法的起草,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祖国 ( )
①实现了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③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践 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解析】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回归祖国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践,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④错误,我国还没有实现祖国统一,故选A项。
4.(2023·南京期中)下图(区旗)代表的地区,在回归祖国前,它的问题属于中国主权问
题,是中国和葡萄牙通过谈判解决的。该地区是 ( )
A.澳门特别行政区 B.香港特别行政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
【解析】图片所示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故选A项。
5.(2023·无锡模拟)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全面准确推进……‘港人治港’‘澳人
治澳’……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
发展良好态势。”“良好态势”得益于( )
A.对外开放 B.“一国两制”
C.“一带一路”建设 D.民族区域自治
B
【解析】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故选B项。
6.(2023·赣州模拟)近年,驻澳部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
《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
欢迎。这些举措 ( )
A.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B.增强了澳门民众对祖国的认同感
C.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D.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
B
【解析】根据材料“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可知,通过文化联谊活动,增加了内地与澳门之间的感情,增强了澳门民众对祖国的认同感,故选B项。
7.下列材料分别反映了香港和澳门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骨肉分离】
材料一 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一九九七年……
材料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母亲!我要回来……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与哪个地区有关 (2分)
答:材料一:香港。材料二:澳门。
(2)材料一、材料二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思想感情:表达了香港、澳门被迫离开祖国的无奈和惆怅,中华儿女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渴望和香港、澳门一定要回到祖国怀抱的决心。
【母子重聚】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曾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1982年9月24日)
(3)材料三反映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香港问题持什么态度 (1分)港澳问题能够解决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1分)
答:态度:坚决收回。伟大构想:“一国两制”。
【法律保障】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实施之后香港由“乱”到“治”。尊重国歌、尊重国旗要从娃娃抓起。建议香港学校重视国歌、国旗的教育。
(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香港国安法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2分)
答:重大意义:香港国安法的出台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对于香港未来的政治稳定、社会秩序以及经济发展都会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的合法权益。(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材料一与香港有关,材料二与澳门有关。第(2)题,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材料二表达了香港、澳门被迫离开祖国的无奈和惆怅,中华儿女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渴望和香港、澳门一定要回到祖国怀抱的决心。第(3)题,由材料“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可知,这反映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香港问题持坚决收回的态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领土主权的坚决捍卫。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第(4)题,根据材料四“香港由‘乱’到‘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保障香港居民合法权益等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