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2课 抗美援朝
基础自主落实
一、抗美援朝的原因
毛泽东是在什么背景下说这番话的
(1)_____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2)_____武装干涉朝鲜内战。
(3)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联合国军”扩大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_________面临严重威胁。
1950
美国
我国安全
史料研习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
——毛泽东
二、抗美援朝的过程
1.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谁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体现出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 “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1)司令员:_______。 (2)目的:_________。
(3)标志:_____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_________上签字。
彭德怀
保家卫国
1953
停战协定
史料研习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右图所示人物分别是谁 他们的主要事迹分别是什么 我们应学习他们哪些精神
(1)人物、事迹。
①_______: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英勇牺牲。
②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
(2)精神:高度的_________、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
革命忠诚及_________精神。
黄继光
邱少云
爱国主义
国际主义
三、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
1.国内意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___________,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
活;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
里程碑。
2.国际意义: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__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___
_______。
新中国安全
亚洲和世界和平
国
际地位
1.有学者指出,“在朝鲜战争中我国台湾和东北屡遭侵略,中国义无反顾地决定参战并
取得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战败,严厉打击了战后美国跋扈张扬的气焰”。中国人民志
愿军入朝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 B.我国军事力量强大
C.朝鲜战争威胁我国边境安全 D.朝鲜领导人向我国求援
【解析】据“在朝鲜战争中我国台湾和东北屡遭侵略,中国义无反顾地决定参战并取
得战争的胜利”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台湾和东北屡
遭侵略,朝鲜战争严重威胁我国边境安全,故选C项。
学业分层评价
C
2.(2023·宁德模拟)如图臂章中,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军队最有可能佩戴的是( )
【解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故选D项;新四军和八路军参加的是抗日战争,排除A、B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排除C项。
D
3.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天气,将美军分割包
围于长津湖地区。他们衣着单薄、武器简陋,却勇往直前、奋勇杀敌,很多人在阵地
上凝固成庄严的雕像。这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
A.严于律己的保密精神 B.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
C.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D.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解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不畏牺牲,奋勇杀敌,这体现了他们英
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故选D项。
D
4.如图所示《板门店谈判纪实》一书,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历史研究著作。“板门
店谈判”的主要内容应是( )
A.中国是否出兵援助朝鲜
B.朝鲜停战问题
C.关于西藏和平解放问题
D.讨论成立新中国
B
【解析】根据“板门店谈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图书涉及的是朝鲜停战问题的谈判。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入朝作战。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签字,作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标志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故选B项。
5.(2023 烟台中考)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西方有这样一个经典的评价:在涉及国家安全
问题上,新中国再也不会退让。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
该评价认为抗美援朝战争( )
A.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B.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解析】据题干“最关键的一个,打出了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发言权”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
我国的国际地位,故选B项。
B
6.(2023·重庆期末)如图所示为朱宣咸创作的一幅名为《侵略者的老路》的漫画,反
映了美帝国主义妄想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大陆,遭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
民军的奋起反抗。作者表达的是( )
A.抗美援朝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B.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美军装备落后导致战争的失败
D.朝鲜军民英勇阻击美国侵略者
A
【解析】根据题干“妄想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大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奋起反抗”可知,抗美援朝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故选A项;B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但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7.(2023·深圳期末)下表是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时期(截至1952年5月)捐款情况(部分)
的统计数据。据此可知,抗美援朝战争( )
地区 捐款/万元 可购买战斗机数/架
东北 6 525.08 435
华东 21 540.67 1 436
华北 6 795.06 453
西北 1 365.41 91
西南 4 471.22 298
A.武器直接来源于捐赠 B.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取得重大的外交胜利
B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分析,抗美援朝时期,国内人民捐款支持抗美援朝战争,国内不同地区对于抗美援朝捐款的统计,说明抗美援朝战争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美援朝的必要性。(2分)
答:必要性:与我国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关联,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2)材料二中三幅图片都同抗美援朝战争有关,请指出三幅图片所表现的内容之间的联系。(2分)
答:联系:图一、图二共同体现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而图三是图一、图二的结果。
(3)2025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2周年,如果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主题班会,请你帮忙从以下四个方面搜集资料。(4分)
A.人物报告会:_________________。
B.电影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文章推荐:_____________________。
D.歌曲学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继光、邱少云等
《上甘岭》《英雄儿女》等
《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我的祖国》《英雄赞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
【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可以看出,抗美援朝战争与我国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关联,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第(2)题,图一中有运输物资的火车、汽车等,这说明当时我国人民在后方大力支援前线。图二描绘的是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和一位朝鲜人民军战士,它显示的是前线的中朝军队协同作战,英勇杀敌。图三中有提示性文字“朝鲜停战协定”,据此可以确定的是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可见,图一、图二共同体现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而图三是图一、图二的结果。第(3)题属于开放性问题,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9.(2023·泉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新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
——摘编自《从历史视点再看朝鲜战争的战略意义 我们赢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出兵“这场战争”的目的。(1分)
答: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你是否同意“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这种观点 (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示例一:
同意。理由: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在中国周边的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可见,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获取了最大的战略利益。
示例二:
不同意。理由: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的胜利,而且最大程度地维护了朝鲜人民的利益和国家安全,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可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获取最大战略利益的应该是朝鲜和亚洲人民。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新中国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抗美援朝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的即可。第(2)题,从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的角度思考得出答案,同意与不同意均可,陈述理由,条理清晰即可。(共21张PPT)
第3课 土地改革
基础自主落实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依据右栏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严重阻碍_________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直接原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_____。
农村经济
土地
史料研习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 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不合理 ……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
——《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历史解释
土地私有制
二、土地改革的概况
完善以下关于土地改革的相关内容。
依据 1950年颁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 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_____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_____
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结果 到_____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思维导引 土地改革变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但土地的私有性质并没有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
农民
1952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所有制方面: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_____________,消灭了_______
___。
2.农民地位方面:_____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___________。
3.国家发展方面:使_________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___________。农业生产获得
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_______准备了条件。
思维导引 结束了2 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
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封建土地制度
地主阶
级
农民
土地的主人
人民政权
农村生产力
工业化建设
史料研习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个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地主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
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农村土地占有情况,这种情况严
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于是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故材料反
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故选A项。
学业分层评价
A
2.(2023·周口模拟)从1950年冬开始,大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和许多民主党派成员
投身到农村的这场伟大斗争中。为更好地开展这场“伟大斗争”,中央人民政府( )
A.开展农村土地改革 B.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落实《中国土地法大纲》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解析】根据材料“从1950年冬开始”“投身到农村的这场伟大斗争中”和所学知识可
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开始,新解放
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故选D项。
D
3.八年级(1)班同学利用以下历史图片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整顿经济
【解析】图片所示内容反映的是农民分得房屋和土地,这是土地改革的内容,B项正确。
B
4.(2023·苏州期中)土地改革中刘少奇的姐姐被认定为地主,刘少奇写信告诉她说:“我
当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你们还在乡下种田吃饭,那就是我的光荣。如果我当了
副主席,你们还在乡下收租吃饭,或者不劳而获,那才是我的耻辱。”据此可以看出
被消灭了。(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地主阶级 D.资产阶级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
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以从刘
少奇的话可以看出地主阶级被消灭了,农民分到了土地,故选C项。
C
5.(2023·芜湖模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从1949年到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
增长了10.3%,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2.6%,棉花产量年均增长43.1%。材料说明土地改
革( )
A.有力地打击了侵略势力 B.彻底改变了农村的面貌
C.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D.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耕地面积增长了10.3%,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2.6%,棉花产量
年均增长43.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
产,D项正确;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社会变革,不涉及打击侵略势
力,排除A项;土地改革没有彻底改变农村的面貌,排除B项;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的土
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但没有实现土地公有的目标,排除C项。
D
6.(2023 太原期中)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
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属于研究土地改
革原始史料的是( )
A.回农村老家时听到关于土地改革的闲谈
B.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小说《李有才板话》
C.市博物馆保存的农民分到田地的土地证
D.从互联网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相关资料
C
【解析】“听到关于土地改革的闲谈”属于口述史料,“小说《李有才板话》”属于文学作品,都不能作为研究土地改革的原始史料,排除A、B项;“市博物馆保存的农民分到田地的土地证”可以作为研究土地改革的原始史料,该土地证印证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相关内容,C项正确;“从互联网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相关资料”可能存在二手史料,不完全属于研究土地改革的原始史料,排除D项。
7.今天的农民在土地确权工作中取得集体收益分配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
等权利,这项工作开启了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闸门”。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使
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主所有变为农民所有 B.土地国有变为农民所有
C.农民所有变为国家所有 D.土地国有变为地主所有
【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
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后,地主的土地所有
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农民,故选A项。
A
8.《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写道:“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
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
政治上的。”此材料旨在强调土地改革( )
A.实现了土地资源公有化 B.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C.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析】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但并未实现土地公有,故A项排除;B、C项
不属于政治成就,排除;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
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D项符合题意。
D
9.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
——管桦《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1)材料一所述“妈妈”生活如此悲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
答:根本原因: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土地改革中)对于富农自耕或雇人耕种的土地,一般都保留相当于当地人均数两倍的土地,有的地方对富农的少量出租土地加以保留……在封建农奴制和奴隶制地区,在土地改革中,实行的政策更宽,方式更为和缓,即根据当地群众的意愿,经过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协商,取得他们同意后进行。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所运用的政策及智慧。(3分)
答:政策:保护富农(经济、财产)政策。智慧: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有利于稳定中农和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推行土地改革。
材料三
左图: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土地改革胜利完成后,某农户一家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
右图: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岳阳县麻塘乡农民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土地。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改革的直接结果。(1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场改革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4分)
答:直接结果:农民获得了土地。深远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信息“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可知,致使材料一中“妈妈”生活如此悲惨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第(2)题,根据材料二“(土地改革中)对于富农自耕或雇人耕种的土地,一般都保留相当于当地人均数两倍的土地,有的地方对富农的少量出租土地加以保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有利于稳定中农和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根据材料二“在封建农奴制和奴隶制地区……实行的政策更宽,方式更为和缓,即根据当地群众的意愿,经过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协商,取得他们同意后进行”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推行土地改革。第(3)题,由材料三信息“土地证”“在土地改革中分到了土地”可知,土地改革的直接结果是农民获得了土地。结合土地改革的意义回答第二问。(共24张PPT)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基础自主落实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大合唱”指哪一政治制度 这一政治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1)政治制度:___________领导的多党合作和_________制度。
(2)确立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功召开。
中国共产党
政治协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完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相关内容。
召开 1949年9月在_____召开 任务 讨论成立_______的问题
主要
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___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了代国歌(《_____________》)、国旗(五星红旗)、首都(北京)、纪
年方法(公元纪年)
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平
新中国
共同纲领
毛泽东
义勇军进行曲
史料研习
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
——成思危
时空观念
中国近代史分期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何时 标志是什么
(1)时间:_____年___月__日。
(2)标志: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是一个转折点
(1)对中国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_。中国人民经过
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统治;
中国真正成为_________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对世界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_____________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1949
10
1
开国大典
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独立自主
世界和平民主
思维导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而非社会主义社会。
史料研习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实际上也是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三、西藏和平解放
“协议”指的是哪一文件 签订于何时 西藏和平解放有何意义
(1)文件:《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_____________办法的协议》。
(2)时间:_______。
(3)意义:_____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思维导引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而非全中国实现统一。
和平解放西藏
1951年
祖国大陆
史料研习
协议规定:“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西藏地区的一切涉外事宜……”
1.“……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
共商建国大计。”与材料相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共七大 D.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学业分层评价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和中共七大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排除A、C项;1946年召开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有国民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参会,均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不符,排除D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等代表参加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与题意相符,故选B项。
2.右图所示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某次重要会议通过的一份文献。以下对这一文献叙述
正确的是( )
A.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
B.文献规定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C.该文献于1954年9月在北平通过
D.该文献在当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D
【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该文献在当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故用D项。
3.(2023·济南模拟)194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某一活动现场直播道:“国旗已经上升
到旗杆的尖顶,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
个新的时代,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共和国的大地上。”这一现
场直播见证了(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解析】据题干“1949年”“国旗……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可知,这一现场直播见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选D项。
4.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在国际上,我们必须和一
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首先是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团结在一
起。”这说明即将成立的新中国( )
A.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
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解析】根据关键信息“我们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等,
可判断C项符合题意。
C
5.民族团结进步是当代中国光耀世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
重大贡献。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 )
A.祖国获得完全统一 B.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西藏消除绝对贫困 D.西藏摆脱殖民统治
【解析】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
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故选
B项。
B
6.朱敬德(开国大典亲历者)回忆说,在开国大典的群众游行活动中,天安门城楼路段
出现了拥堵,扩音器不断播放“同志们,前进”的呼声。他认为,这句话有双重含义,一是
希望游行队伍尽快向前走以缓解拥堵;另一方面也是在鼓励人们努力奋斗,自强不息。
这表明,新中国的成立( )
A.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B.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希望
C.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素质 D.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成立的相关知识。开天辟地的大
事变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A项;提高中国人民的素质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
现,排除C项;开国大典与推动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无关,排除D项;新中国的成立,开辟
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希望,故选B项。
B
7.(2023·北京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保障开国大典顺利举行,防范和避免国民党空军轰炸,聂荣臻在分析了敌机的性能特点后,向毛泽东提议,将大典的时间定在“下午3点”,那时国民党飞机“向北平飞行,都将面对太阳,在空战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难以在天黑前返回”;此外,为了防止国民党军空袭,人民空军部队决定实弹参与阅兵典礼。……工兵部队从25日起对预定的行车路线和故宫、观礼台、天安门广场、正阳门等地进行扫雷检查,并在开国大典前48小时,实行戒严管制。周恩来还要求京津卫戍区、公安总局等单位“做好防空和社会面的控制工作,以防敌机侵扰和敌特的破坏”。
——摘编自贺怀锴等《开国大典的筹备、举行及后续工作》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党和国家为保障开国大典顺利举行而采取的措施。(4分)
答:措施:将开国大典的时间定在“下午3点”;人民空军部队实弹参与阅兵典礼;工兵部队对重要区域进行扫雷检查,并在开国大典前48小时,实行戒严管制;京津卫戍区、公安总局等单位做好防空和社会面的控制工作。
材料二 与开国大典相关的史料
(2)指出材料二中能够直接用于研究“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写序号)(3分)如果想对这一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你还可以增加哪些第一手史料 (1分)
答:第一手史料:①、②、④。第一手史料:开国大典的新闻照片。(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①新中国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②典礼上使用的话筒
③电影《开国大典》
④苏联友人赠送的原始影像
材料三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4分)
答: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可以从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防止空袭的措施、对重点地区的管控、应对突发问题等角度回答。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据此分析,材料二中,可直接用于研究“开国大典”的第一手史料有新中国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典礼上使用的话筒、苏联友人赠送的原始影像。电影《开国大典》属于文艺作品,带有主观色彩,不属于第一手史料。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只要是与开国大典有关的第一手史料均可。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意义即可。(共4张PPT)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21世织纪教痘
2订世看
,27G2@P
政治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
主义社会过渡。
②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经济
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军事
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安全,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文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准备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标志
开国大典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巩固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祖国大陆获得统
捍卫了新中国安全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
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