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2025
掬水月在手 弄花香满衣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策略分享
立足变化 精准施教
目录
高考的味——高考怎么 考 我们的道——我们怎么做 学生的道——学生怎么学
“语 ”你一起,“ 文 ”一路花香
壹 贰 叁
语文铭心
复习推荐前言
Review the recommended preface
2024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3套高考语文试卷。试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切实将高考语文试卷打造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鼓励青少年立鸿鹄志,练真本事,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知识基础,提高思维品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2025届高考已经拉开帷幕。在学习之路上,不为了“卷”而学,不为了“考”而积累,水到渠成是最好的学习之旅。
复习,是知识巩固,也是新知识整合。
建议:按板块、分类别、有选择、有侧重,因人而异,同中有别。
核心价值金线 :无价值 ,不入题
关键能力银线 :无思维 ,不命题
情境载体串联线 :无情境 ,不成题
问题导向任务驱动 :无任务 ,不立题
高考命题的四项重要原则
无思维不命题
选出下列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1 9 B. 3 4 C. 7 8 D. 2 5
高考蓝皮书
语文命题的理论与实践
一、价值金线:
1.紧扣时代主题,关注社会现实,增强奋斗精神与担当意识。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3.汲取革命文化,彰显榜样力量,引导学生铭记历史,赓续红色基因。
三、关键能力银线:
1.信息获取与加工——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筛选、分类、概括、联接、转述关键信息的能力。
2.逻辑推理与论证——根据已有前提和证据逻辑一贯地得出可靠结论的能力。
3.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
4.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
5.语言组织与表达
三、真实情境串联线:
1.重大现实问题与关键历史事件情境
2.生产生活实践与经济社会发展情境
3.科学探究、实践探索与科研前沿情境
4.文化传统与学科史料情境
高考复习
高考评价体系
课程标准
部编教材
能力
素养
知识
命题基础:三大必备知识
语言文字知识
文学审美知识
中外文化知识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标点符号、修辞等。
文学作品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中外优秀文化中艺术、历史、科学等领域的常识。
阅读能力
信息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
写作
表达能力
考核重点:两大关键能力
速读,筛选整合
精读,审美鉴赏
古诗文阅读
读懂与读通
守成与创新
思辨与情境
课程
教材
语文
活动
学科素养
必修(上下)
选择必修(上中下)
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
梳理与探究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品质与提升
文学阅读与鉴赏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题
高三的语文教学
遵道优术 研究特点知规律
二轮: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能力和心态
三轮: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节奏和素养
四轮: 自主复习
2、高效
课堂讲评
组编资料 学生身心 团队备考
高考备考策略:
复习两原则
1、轮清
一轮: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知识和方法
WHAT IS A SOLUTION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sed ,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sed
语文老师应有的角色定位
1.做学生落实基础的督促者
2.做学生能力训练的设计者
3.做学生素养提升的引导者
4.做学生兴趣培养的启发者
5.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唤醒者
近几年考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视野狭隘,阅读积淀单薄
灵性不足,审美能力缺乏
认识肤浅,思辨意识淡薄
重术轻道,答题机械生硬
00后学生语文现状
读书少
字体差
不听劝
没有语文素养还不重视语文
认识误区一: 语文拉不开差距
语文是能拉开很大差距的学科。
尖子生最终角逐在语文!
144分、150分已不再是梦!
语文学习认识的几个误区
命题者的设题意图:
写了什么——内容(对象、观点)
怎么写的——结构、方法
读不懂?
考查的是学生快速读文获取信息的能力
“不战”思维与“慎战”思维
理念要变:口号与行动、学习与思考、模糊与精准。
教学要变:(一)精神融合,化茧成蝶;(二)研究高考,明辨方向;
(三)用好教材,百密不疏;(四)精细安排,有序推进;
(五)问题导入,对症下药;(六)转变理念,优化课堂;
(七)重视写作,读写结合。
高三的“行”
学生研究
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考试题,成为一个研究者。
第一,知道每道题考什么。
第二,知道每道题考什么板块的什么能力。
第三,知道每道题的基本出题手法。
第四,知道每道题的思维方向、答题方法。
通过这四个台阶,学生对语文试题,才能逐步达到“深度理解”的程度。
研究高考真题的“三个台阶”
①“做”高考题——找感觉,感受深度、广度、角度
② “看”高考题——考了什么、怎样考、怎样解答、怎样赋分
③“比”高考题——处理问题的技巧、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景问题的创新。
备考启示
从备考角度而言,注重返璞归真,打通新老教材,明确备考路径。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课标,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课标,所以,高考考查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必然隐含在教材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教材就可以从容地应对高考。
备考中,要将新教材每个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分解到早读或者测试题中,熟悉答题规范;新老教材整本书阅读的共用篇目,务必熟悉!
信息性阅读,一套逻辑知识:第四册“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细度6篇文章:论述类、实用类各3篇,熟悉课后练习,流程,规范。
文学性阅读,熟悉鉴赏术语: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国现当代小说欣赏》每单元的导语,每一课的练习三;精读题材体裁文章各2篇,记下练习的答题流程,角度。
作文备考要注意的是:
1.做高考真题。近6年的北京卷和上海卷的高考作文真题,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到优秀范文,借鉴中夯基出新。
2.打通新老教材。以主题为经纬,以任务群为纲要,认真完成新教材中的写作任务。
让反复刷题不再有效
让解决问题成为常态
让建构运用蔚然成风
让思维进阶点燃创造
让教材关联鼓舞人心
——人教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理事长王本华
A: 老师儿,你是
A: 老师儿,你是 干啥的
B: 我是当老师的。
A: 那你是教啥的
B: 我是教___的。
A: 听说你是教___的
B: 我不是教___的。
A: 那你是教啥的
B: 我是教学生学____的。
01
02
A: 听说你是教学生学___的
B: 我不是教学生学_____的。
A: 那你是教学生学啥的
B: 我是通过___教学生做人做事的。
03
《中国高考报告》指出:高考命题会以教材中的知识为蓝本进行改造,既可以实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可以引导回归教材,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考命题的题意、描述、问题、解答等很多都能在教材上找到原因。
“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第一,在需要的时候回归课本,不是为了回归课本而回归课本。高考前最后的这段时间,必须要回归课本。
那什么时候需要呢?在做错题目的时候,基本知识有遗忘的时候,题目不会做的时候,总结归纳的时候,以及不想大量刷题的时候等等。
回归课本的三个基本原则
第二,回归课本要有目的。回归课本的目的要么是搞懂或者记住某个知识点,要么是为了温习某种方法,要么是为了归纳总结知识体系,总之,回归教材必须奔着一个目的而来。
第三,回归教材的方式绝对不是单纯地看书,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看书、做书上的练习题,习题。其实高考中80%都是容易题和中等题。这些题都在考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而这些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都在我们的课本中。所以,看书要有重点地看,同时,书上边的例题、习题也要做,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的地方。
回归课本的三个基本原则
01.教材知识再回顾
统编教材必修上单元梗概
第一单元——青春的吟唱
第二单元——劳动的礼赞
第三单元——经典的诗词
第四单元——家乡的文化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
第六单元——论求学之道
第七单元——自然的散文
第八单元——词语的积累
教材知识再回顾(以必修上、下为例)——必修上
第一单元——青春的吟唱(复习提要)
1.反复诵读5首诗歌,围绕诗歌意象和语言总结诗歌赏析的方法;
2.精析毛泽东《长沙》一诗,结合作者革命经历,探究诗歌主旨;
3.《百合花》是反映战争时期青春奉献的散文化小说,注意物象作用;
4.《哦,香雪》表达的事改革开放时期山村少女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5.注意学习不同时期诗歌评析的韵律、节奏、意象、情感等;注意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两篇小说注意时代背景及人物刻画的方法。
第二单元——劳动的礼赞
1.领悟劳动的重要意义:推动时代进步,塑造人的品格;
2.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特点: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鲜明立场态度;
3.新闻评论的要点:观点鲜明、针对性强、有逻辑性(《工匠精神》)
4.积累课本写作素材:种子达人钟杨、工匠精神、泥腿子院士(稻禾下乘凉梦)
教材知识再回顾——必修上
第三单元——经典的诗词
1.理解古典诗词的当今价值:对人生的感悟、社会的思考;
2.《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归园田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梦游天姥吟留别》以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琵琶行》化无形音乐为有形且寄寓身世感慨等。
3.学会写文学短评:“叙”要精当,“议”要有理,思路清晰,态度鲜明。小切口,深见解。譬如选择陶渊明《归园田居》“善用白描”这个点,建议从景物选择、近远景勾勒等方面进行分析,讲清怎样运用白描表现乡村日常生活的。
第四单元——家乡的文化
1.家乡文化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寄托乡情家思,可展现地区风貌;
2.回顾考查家乡文化的方法:考察、采访、调查、查阅文献等;
3.拟写访谈提纲方案、如何进行访谈等内容的巩固;
4.家乡的风俗习惯、地方特色、思想文化等,都可以激发我们写作的源泉。
教材知识再回顾——必修上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
1.回顾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的写作体系及核心概念;
2.整本书阅读的核心知识体系与阅读的勾连;
3.掌握“礼俗社会、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熟人社会、无讼社会、地缘关系、男女有别、亲情伦理”等专业知识概念的运用。
第六单元——论求学之道
1.《师说》《劝学》之道及提出论点的方法和论证的方法;
2.《反对党八股》的思想、《拿来主义》的譬喻论证特点;
3.本单元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的运用;
4.学习思想表达的锋芒与说理语言的严密性。
教材知识再回顾——必修上
第七单元——自然的散文
1.《故都的秋》中爱国之情与“秋士”之叹,故都秋“清、静、悲凉”之味;
2.《荷塘月色》中“颇不宁静”的缘由及月下荷塘的美景写法、情感变化;
3.《赤壁赋》中表达个体矛盾的主客问答艺术、对人生世事的感慨,《登泰山记》中登山与人生的感悟,情景交融与心境变化;
4.把握写景散文的基本方法及情感主线的变化等。
第八单元——词语的积累
1.了解词语“家族”,让积累更有法有效;
2.丰富熟语、成语积累;
3.关注时代新词语,了解词义、词性、词境的发展变化;
4.探究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活用等。
教材知识再回顾——必修上
统编教材必修下单元梗概
第一单元——观今宜鉴古
第二单元——戏剧的舞台
第三单元——科研学术魅力
第四单元——语文信息时代
第五单元——时代使命精神
第六单元——小说社会世像
第七单元——红楼整本书阅读
第八单元——历史兴亡之鉴
教材知识再回顾——必修下
第一单元——观今宜鉴古
1.温习古代文化经典,体会先贤哲思。梳理古文中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同时立足现实,思考当下存在的问题;
2.理解孔子对曾晳观点赞同的内涵,思考孟子提倡“保民而王”思想,重视庄子“依乎天理”的观点,把握《鸿门宴》人物矛盾冲突的本质及刻画人物的艺术;
3.把握阐述观点的方法,学会推究内在逻辑结构,回顾并列式层进式结构写作基础的构建;
第二单元——戏剧的舞台
1.了解悲剧的本质,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
2.学习戏剧艺术中的价值导向:激发人对价值的坚守、对良知的追求;
3.深入学习戏剧相关知识,把握矛盾冲突的核心,学会表达悲悯情怀;
4.积累古今中外相关的戏剧知识,比如“元杂剧四大悲剧、舞台说明”等。
教材知识再回顾——必修下
第五单元——时代使命精神
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的中国青年该有怎样的使命,是阅读写作生活学习一直要思考的问题;
2. 主体思想积累:马克思深刻洞察历史发展的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民族,“为天下人谋永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与妻书》宣示了重大的家国使命感和责任感……抱负于使命,既是历史思想的展现,也是现代青年的担当;
3.关注本专题作品的实用性,学习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阐发主张,把握书信有利于交流、抒写自由的文体特质,熟悉书信体的基本格式构成:称呼语、问候语、正文、落款、日期;
4.了解演讲词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 学习演讲词,要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对象等方面把握其针对性,并注意揣摩语气、语调等。
教材知识再回顾——必修下
第三单元——科研学术魅力
1.探究科研的不平凡之路与孜孜以求之心的可贵;
2.解读时代人物的角度及说明方法的灵动切入:如屠呦呦从古代典籍中找到科研的灵感,千百次反复实验;梁思成从“文法”等角度概括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说木叶》以独特的视角解读诗歌的暗示性并说明物的特性等;
3.积累先进人物的科研事例,为写作添彩:青蒿一握,心系民生;潜心古建,胸怀天下……
第四单元——语文信息时代
1.通过阅读提高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表达交流的方法;
2.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信息,辨识其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形成独立判断;还要学会正确面对海量信息,恰当筛选利用;
3.能准确判断媒介信息的真假,有理由有据有境有情地运用时代信息。
教材知识再回顾——必修下
第六单元——小说社会世像
1.社会现实复杂多样,人间世相千姿百态。学习巩固时,我们需要以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分析鉴别;
2.回顾本单元所选五篇小说,体会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的思索的方法;
3.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要了解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意图,品味小说在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欣赏小说不同的风格类型;
4.学习用读书提要或读书笔记记录白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能尝试写文学短评;
5.《祝福》标题的意蕴,几次大雪场景描写的作用;《促织》刻画了活生生的这一个却代表了“这一群”;《变形记》荒诞手法书写的世间真相;《装在套子里的人》一直存在于生活中……
教材知识再回顾——必修下
第七单元——红楼整本书阅读
1.《红楼梦》相关人物判词及书中人物诗词的巩固及对人物性格形象的作用;
2.领会作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的深刻含义,既是对自己创作的总结,也是对书中人物及后代读者的启示;
3.注意抓情节主线、关注人物塑造的方法、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品味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了解社会关系和文化习俗、品析作品语言和人物语言的魅力;领会作品要表达的主题与寄寓的理想;
4.重读梗概,学会写“综述”。写综述要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情况,力求准确,引用文字要忠实简练,写作评论要客观具体,遵循“全面、准确、客观、清晰”的基本原则。
教材知识再回顾——必修下
第八单元——历史兴亡之鉴
1.本单元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要求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2.本单元作品文体多样,有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有据理辩争、剖白心迹的书信,有立足现实、评说盛衰的辞赋,有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的史论,这些作品思路缜密,表达技巧高超,可以激发我们关注现实,深入思考;
3.《谏太宗十思疏》写于唐王朝国力上升的阶段,侧重建议君主如何守成,《答司马谏议书》写于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时代,强调臣子如何帮助君主“除弊”。了解写作的背景,从课文的论述出发,探讨“创业与守成”“善始与克终”“墨守成法与因时而变”“同俗媚众与坚持自我”等问题,主要写作吸收运用。
教材知识再回顾——必修下
作文写作训练——回归教材单元写作任务
教 材 单 元 主 题 教 考 衔 接
必 修 上 册 第一单元 “青春的价值” 2022 浙江卷“青年人才,工匠精神”
第二单元“劳动光荣 2019 全国卷1“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第二单元“工匠精神” 2022 浙江卷“青年人才,工匠精神”
第三单元 “生命的诗意” 2020·全国卷Ⅲ“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
第四单元 “家乡的文化生活” 2020·新高考全国I1 卷“带你走近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 2022.北京卷“劝学新说”
第七单元 “自然情怀” 暂未直接考
教 材 单 元 主 题 教 考 衔 接
必 修 下 册 第一单元 “顺应自然与保全天性” 暂未直接考
第二单元 “正义良知” 暂未直接考
第三单元 “探索与创新” 2024新高考1卷
第三单元 “常识中的理” 2023 四省联考(对应谚语的启示题)
第四单元 “媒介素养” 暂未直接考
第五单元 “抱负与使命” 暂未直接考
第七单元 “不朽的红楼” 2022 年国考甲卷 移用化用独创
教 材 单 元 主 题 教 考 衔 接
必 修 下 册 第一单元 “顺应自然与保全天性” 暂未直接考
第二单元 “正义良知” 暂未直接考
第三单元 “探索与创新” 暂未直接考
第三单元 “常识中的理” 2023 四省联考(对应谚语的启示题)
第四单元 “媒介素养” 暂未直接考
第五单元 “抱负与使命” 暂未直接考
第七单元 “不朽的红楼” 2022 年国考甲卷 移用化用独创
教 材 单 元 主 题 教 考 衔 接
选 择 性 必 修 下 册 第三单元 “关于青年择业的一封信”
九省联考已考
第四单元 “科技小论文”
暂未直接考
小胜靠智
大胜靠德
长胜靠人
久胜靠胸
★今日早读安排
早读任务:
1、齐读10分钟;
2、今日背诵小目标:xxxx【目标是基础必背,进度快的同学可自行安排】
3、早读课最后5分钟做每日笔记 (翻译)
积累人民日报金句: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适用主题∶有志青年)
★今日早读安排
早读任务:
1、齐读10分钟;
2、今日背诵小目标:xxxx【目标是基础必背,进度快的同学可自行安排】
3、早读课最后5分钟做每日笔记 (翻译)
2024两会热评: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今日早读安排
早读任务:
1、齐读10分钟;
2、今日背诵小目标:【目标是基础必背,进度快的同学可自行安排】
《离骚》第1、2段
3、早读课最后5分钟做每日笔记 (翻译)
早读小贴士:
注意力水平是一个倒U型的走势,前面10分钟是注意力预热的过程,因此齐读也要认真;中间10分钟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记忆效果最好,要完成背诵任务;最后注意力下降,可以进行抄写工作防止自己犯困。
★今日早读安排
早读任务:
1、齐读10分钟;
2、今日背诵小目标:xxxx【目标是基础必背,进度快的同学可自行安排】
3、早读课最后5分钟做每日笔记 (翻译)
积累人民日报金句:
守初心、担使命,挥汗水、洒热血,为山河锦绣、国泰民安筑起一道道铜墙铁壁。(适用主题∶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