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4 21:3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第一讲
——人物形象鉴赏
是什么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两大类。
抒情主人公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诗化了的作者”;而对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则要分析其肖像、动作、神态、性格、情感、处境等,因为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边塞诗、闺怨诗、隐逸诗更内容的古代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加以分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性格)?试加以概括(分析)。
怎么考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解读描写手段 
2、借助诗中意象
3、分析关键词句
4、学会知人论世
(人物形象描写)
(景物描写)
(议论抒情句)
(作者、注解)
三、方法指津
答题模板
概括形象特点
采用“性格+身份 ”’ 的格式,概括多种性格和形象身份。
分析形象特点
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如何塑造的形象,分点说明,切忌以译代析。
评价形象意义
联系情感、主旨分析诗歌塑造形象的作用或意义。
四、答题模式
1.总括:诗歌刻画了一个(特征一+特征二+身份)的形象。
2.分析: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3.评价: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意义?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诗歌中……句,表现了……的性格特征。
诗人通过塑造……的人物形象,抒发(表现)了诗人……的情感(态度、情操等)。
典例训练
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嘉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节,后人尊为“茶王”、“茶神”。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概括形象:特征+身份
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高洁不俗、洒脱放达的隐士形象。(特点+身份)
分析形象:结合诗句(手法)具体分析
2、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性格—具体分析)
评价形象: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意义?
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意义或情感)
这首宋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结合具体的词句分析。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收复失地,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曾经驰骋疆场如今不被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 “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来表现词人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抓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对比。以“关河梦断”“鬓先秋” “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表明自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
第一步 总括: 诗歌刻画了一个(特征一+特征二+身份)的形象。
第二步 分析:结合诗词中相关的句子分析特征的体现。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第三步 评价: 指出形象的意义、 表达了什么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①。
湘东一目诚堪死②,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 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高考链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碧落”指天空,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与“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C [“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错,“尚可持”即尚且可以与之对峙,明显没有扭转不利形势。]
(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写出了弈棋者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定的形象。
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
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
用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的情形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的意志坚定。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边的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边的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参考答案(1)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分析)(2)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动作细节描写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侧面烘托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概括)(3)全词抒发了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和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边的题。
赠内人①
张祜
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③。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④救飞蛾。
【注】 ①内人: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②禁门:宫门。③窠:巢穴。④红焰:指灯芯。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边的题。
赠内人①
张祜
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③。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④救飞蛾。
解析 注意细节描写。诗的第二句写“内人”仰首凝望鹭窠的动作,飞鸟尚可自由飞出宫禁,也有温暖巢穴,自己何时才能走出宫门,重回故乡!凝望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憧憬。诗歌的三、四两句中“内人”斜拔玉钗、拨救飞蛾的动作显示了这位少女的善良心地,当她看到飞蛾投火时感伤自己的命运好似飞蛾,便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对自我命运的哀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边的题。
赠内人①
张祜
禁门②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③。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④救飞蛾。
【注】 ①内人:大内(皇宫)中人,指宫女。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②禁门:宫门。③窠:巢穴。④红焰:指灯芯。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宫女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塑造了一位凄凉孤寂、青春虚度又善良美貌的宫女形象。“媚眼”表现少女的美貌,身在禁宫,与世隔绝。“惟看”体现出女子的孤寂、凄凉,只有枝头的一窝栖止的飞鸟才可以陪伴她。“斜拔”“剔开”“救”一系列的动作体现出少女的善良,不忍心飞蛾扑火死去。
模拟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 题。
送柳使君赴袁州①
刘长卿
宜阳出守新恩至,京口因家始愿违。
五柳闭门高士去,三苗按节远人归。
月明江路闻猿断,花暗山城见吏稀。
惟有郡斋窗里岫,朝朝空对谢玄晖②。
【注】①柳使君:柳浑。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朝宰相、诗人。袁州:本秦九江郡地,隋开皇十一年置袁州,治所在宜春县(今属江西),宜春旧称宜阳。②谢玄晖:谢朓。南齐诗人,《南齐书》本传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写朋友承皇恩前往宜阳赴任,但这与朋友起初留居京口的意愿相违。
B.第三句使用“五柳先生”的典故,表达了对朋友美好品格的赞美之情。
C.第四句中的“远人”指的是柳使君,他将在与三苗毗邻的袁州停驻、任官。
D.第五句诗人想象朋友赴任途中的景象,用明月和令人断肠的猿啼渲染了羁旅之苦。
C(“远人”指流离他乡之人。“三苗按节远人归”意谓柳使君到袁州治理,流离他乡之人将闻其名而重返故里。)
送柳使君赴袁州①
刘长卿
宜阳出守新恩至,京口因家始愿违。
五柳闭门高士去,三苗按节远人归。
月明江路闻猿断,花暗山城见吏稀。
惟有郡斋窗里岫,朝朝空对谢玄晖②。
16.清代才子金圣叹评此诗,认为“使君不是寻常俗吏”,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 分)
①不寻常在品格高洁:第二句用“五柳先生”的典故,赞美柳使君品格高洁;
②不寻常在富有才干,治政清明:第三句写柳使君至袁州治理能使远人归乡,从侧面赞美柳使君富有才干,治政清明;
③不寻常在清净淡泊:最后两句借南齐诗人谢朓郡斋环境的清静淡雅称许柳使君清净淡泊的美德。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从养花说起,卖花人虽然觉得自家花开得较晚,但自信所养之花好卖。
B.卖花时“美人出帘”,卖花后“蜂蝶相随”,两处侧面描写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
C.卖花人的篇末自白,从买花人角度抒写心曲,未尝没有寄托作者的一些思想。
D.本诗词浅意深,趣味盎然,充满现实生活气息,与新乐府一类的诗歌相似。
解析:A [诗句中的“别”字是“更加”“别样”的意思。该句是说自家的花开得更早。]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花词
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余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解析: ①敬业爱业,态度自信:养花人勤于养花、精于养花,相信花长得好开得早,不愁花不好卖;②待人热情,处事周到:卖花时还向买花人传递信心、传授种养花儿的秘诀;③积极乐观,恬淡知足:肩挑重担却步伐欢快,深知富贵终有盈亏,守业知足常乐之理。
15.本诗塑造了职业卖花人形象,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对待职业、他人和人生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诗意简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 题。
喜韩樽相过
岑参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瓮头春酒黄花脂①,禄米只充沽酒资②。长安城中足年少,独共韩侯开口笑。桃花点地红斑斑,有酒留君且莫还。与君兄弟日携手,世上虚名好是闲③。
[注]①瓮头春:初熟之酒。黄花脂:指酒面上的黄白色浮沫。②禄米:古代官员俸禄以米粮计算,故亦称“禄米”。③好是:真是。闲:等闲,平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中反复出现的“酒”寄寓着诗人深挚的情意,营造出不醉无归的热烈气氛。
B.已老的春景,飘零的桃花,这些易逝的美景隐含相聚短暂、离别在即的惆怅。
C.韩樽这位朋友与长安城的少年不相同,在诗人心目中,只有他与自己志趣相投。
D.全诗采用七言古体形式,语言通俗切近,多次换韵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B 诗人写春景已老,桃花飘零之景,用意是告诫友人及时行乐,不要辜负眼前春光,全诗以“喜”字贯穿,并没有流露出相聚短暂、离别在即的感伤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 题。
喜韩樽相过
岑参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瓮头春酒黄花脂①,禄米只充沽酒资②。长安城中足年少,独共韩侯开口笑。桃花点地红斑斑,有酒留君且莫还。与君兄弟日携手,世上虚名好是闲③。
[注]①瓮头春:初熟之酒。黄花脂:指酒面上的黄白色浮沫。②禄米:古代官员俸禄以米粮计算,故亦称“禄米”。③好是:真是。闲:等闲,平常。
16.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在诗中的形象。(6 分)
①及时行乐(豪爽乐观),趁着春光尚好与友人尽情饮酒。
②看重知己(珍视友情),虽然长安少年众多,却只青睐韩樽。
③轻视名利(淡泊名利),愿将俸禄换酒,视虚名为等闲。
(评分说明:豪爽、重情、淡泊,每个要点2 分,共 6 分。要有概括、有印证)
知识拓展
形象类型 教材链接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爱恨情长、感时伤别 柳永的《雨霖铃》。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 李清照的《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