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常见的酸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有关如图所示液体药品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
A.该液体药品可使纸张炭化
B.该液体药品可用作干燥剂
C.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37∶100
D.打开该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色酸雾
2.将浓硫酸滴在滤纸上,滤纸很快变黑,这说明浓硫酸具有的特性是 ( C )
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氧化性
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
A.浓盐酸的挥发性 B.浓硫酸的腐蚀性
C.浓硫酸的脱水性 D.碳酸的不稳定性
4.现有浓硫酸和浓盐酸两瓶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假设水分不蒸发),则两瓶溶液的变化正确的是 ( C )
A.质量都变小 B.体积都变小
C.浓盐酸的质量变小 D.质量都变大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 )
A.稀释浓硫酸吸收热量
B.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散热
C.稀硫酸、稀盐酸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储存浓硫酸的柜子应该张贴如右图所示标志
6.稀释浓硫酸和探究硫酸性质实验的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D )
A.稀释浓硫酸 B.测稀硫酸的pH
C.倾倒稀硫酸 D.滴加稀硫酸
二、非选择题(共8分)
7.探究浓硫酸稀释操作中浓硫酸和水的注入顺序对实验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两个实验分别测得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25 s内,实验1比实验2放热更 缓慢 (填“快速”或“缓慢”)。
(2)沿漏斗缓慢加入等量液体后,实验2中的蓝色石蕊试纸比实验1有更多红色斑点。此现象说明 实验2 (填“实验1”或“实验2”)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更易 造成酸液飞溅 。
(3)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向盛有下列物质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有反应发生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B )
A.铜片 B.澄清石灰水
C.氧化铜 D.锌粒
2.盐酸和硫酸是工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两种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
A.两种稀酸能和所有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
B.两种浓溶液溶于水都放出大量的热量
C.将两种浓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D.两种酸都能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且有气泡产生
3.下列有关盐酸和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来除铁锈
B.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溶液中都有H+
C.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会产生白色酸雾
D.将稀盐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
4.关于铝、铁、银三种金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 )
A.三种金属在空气中均易锈蚀
B.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铝>铁>银
C.用铁、银和硝酸铝溶液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三种金属均是生活中常用导线的制作材料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5.如图所示,向点滴板的空穴1~4中滴加稀盐酸进行微型实验。
(1)空穴1中溶液变为 黄 色,因为生成了 FeCl3 (填化学式)。该反应可用于 除铁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2)空穴2中酚酞溶液的变色情况为 不变色 。
(3)空穴3中铜不与稀盐酸反应的原因是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之后 。
(4)空穴4中的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HClMgCl2+H2↑ 。
6.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X是一种酸,则a的名称是 紫色石蕊 溶液。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 CuO 。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是 铁 。
(4)若X是稀盐酸,d是碳酸钙,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CaCO3CaCl2+H2O+CO2↑ 。
第3课时 常见的碱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对氢氧化钠的俗称描述正确的是 ( A )
A.烧碱 B.苏打 C.小苏打 D.熟石灰
2.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 B )
A.烧碱 B.消石灰 C.纯碱 D.生石灰
3.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
A.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B.氢氧化钠对织物、纸张等有强腐蚀性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D.氢氧化钠常用于制造肥皂,广泛用于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4.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A.Ca(OH)2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Ca(OH)2可作建筑材料
C.Ca(OH)2微溶于水
D.Ca(OH)2固体可以干燥CO2
5.氨气(NH3)加压液化为液氨,溶于水得到氨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B )
A.一定体积的氨气压缩为液氨,是由于氨分子间有空隙
B.氨气和氨水所含的分子种类相同
C.浓氨水散发出刺激性气味,具有挥发性
D.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如图所示),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6.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C )
①浓氨水 ②浓硫酸 ③澄清石灰水 ④生石灰
A.②③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8分)
7.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工农业上常用的两种物质。
(1)从物质分类看,它们都属于 碱 (填“酸”或“碱”)。
(2)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是 潮解 。
(3)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4)从保存方法看,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需要 密封 保存。
(5)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用它清洗炉灶时要防止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原因: 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 。
8.(2023·辽宁葫芦岛龙港中学月考)如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装置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温度变化):
(1)氢氧化钠固体表面潮湿逐渐溶解,该过程属于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指针 向右 (填“没有”“向左”或“向右”)发生偏转。
(3)实验中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第4课时 碱的化学性质 复分解反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在不同溶液中的显色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物质能使该指示剂呈蓝色的是 ( C )
溶液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显示颜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A.氯化钠溶液 B.碳酸饮料 C.澄清石灰水 D.柠檬汁
2.下列物质中不能与Ca(OH)2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C )
A.硫酸铜 B.二氧化碳 C.氯化钠 D.酚酞溶液
3.下列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现象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
A.向Ca(OH)2溶液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红色
B.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C.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D.向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4.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B )
A.Mg+2HClMgCl2+H2↑
B.CuSO4+2NaOHCu(OH)2↓+Na2SO4
C.2CO+O22CO2
D.2H2O2H2↑+O2↑
5.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饱和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D )
A.白膜是碳酸钙
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石灰水仍然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6.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工农业上常用的物质。
(1)从物质分类看,它们都属于 碱 (填“酸”或“碱”)。
(2)从性质看,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水溶液中都含有 OH- (填离子符号)。
7.为探究CO2和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1)水槽内的溶液呈 红 色。
(2)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
(3)李莉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CO2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
(4)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稀盐酸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
(5)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填字母),理由是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会腐蚀橡皮塞 。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常见的酸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有关如图所示液体药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该液体药品可使纸张炭化
B.该液体药品可用作干燥剂
C.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37∶100
D.打开该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色酸雾
2.将浓硫酸滴在滤纸上,滤纸很快变黑,这说明浓硫酸具有的特性是 ( )
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氧化性
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A.浓盐酸的挥发性 B.浓硫酸的腐蚀性
C.浓硫酸的脱水性 D.碳酸的不稳定性
4.现有浓硫酸和浓盐酸两瓶溶液,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假设水分不蒸发),则两瓶溶液的变化正确的是 ( )
A.质量都变小 B.体积都变小
C.浓盐酸的质量变小 D.质量都变大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稀释浓硫酸吸收热量
B.稀释浓硫酸时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散热
C.稀硫酸、稀盐酸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储存浓硫酸的柜子应该张贴如右图所示标志
6.稀释浓硫酸和探究硫酸性质实验的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测稀硫酸的pH
C.倾倒稀硫酸 D.滴加稀硫酸
二、非选择题(共8分)
7.探究浓硫酸稀释操作中浓硫酸和水的注入顺序对实验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两个实验分别测得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25 s内,实验1比实验2放热更 (填“快速”或“缓慢”)。
(2)沿漏斗缓慢加入等量液体后,实验2中的蓝色石蕊试纸比实验1有更多红色斑点。此现象说明 (填“实验1”或“实验2”)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更易 。
(3)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
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向盛有下列物质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有反应发生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
A.铜片 B.澄清石灰水
C.氧化铜 D.锌粒
2.盐酸和硫酸是工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两种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稀酸能和所有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
B.两种浓溶液溶于水都放出大量的热量
C.将两种浓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D.两种酸都能和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且有气泡产生
3.下列有关盐酸和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来除铁锈
B.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溶液中都有H+
C.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会产生白色酸雾
D.将稀盐酸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
4.关于铝、铁、银三种金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种金属在空气中均易锈蚀
B.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铝>铁>银
C.用铁、银和硝酸铝溶液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三种金属均是生活中常用导线的制作材料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5.如图所示,向点滴板的空穴1~4中滴加稀盐酸进行微型实验。
(1)空穴1中溶液变为 色,因为生成了 (填化学式)。该反应可用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空穴2中酚酞溶液的变色情况为 。
(3)空穴3中铜不与稀盐酸反应的原因是 。
(4)空穴4中的现象是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X是一种酸,则a的名称是 溶液。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b的化学式为 。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是 。
(4)若X是稀盐酸,d是碳酸钙,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第3课时 常见的碱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对氢氧化钠的俗称描述正确的是 ( )
A.烧碱 B.苏打 C.小苏打 D.熟石灰
2.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 )
A.烧碱 B.消石灰 C.纯碱 D.生石灰
3.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B.氢氧化钠对织物、纸张等有强腐蚀性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D.氢氧化钠常用于制造肥皂,广泛用于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4.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Ca(OH)2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Ca(OH)2可作建筑材料
C.Ca(OH)2微溶于水
D.Ca(OH)2固体可以干燥CO2
5.氨气(NH3)加压液化为液氨,溶于水得到氨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一定体积的氨气压缩为液氨,是由于氨分子间有空隙
B.氨气和氨水所含的分子种类相同
C.浓氨水散发出刺激性气味,具有挥发性
D.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如图所示),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6.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①浓氨水 ②浓硫酸 ③澄清石灰水 ④生石灰
A.②③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8分)
7.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工农业上常用的两种物质。
(1)从物质分类看,它们都属于 (填“酸”或“碱”)。
(2)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是 。
(3)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从保存方法看,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需要 保存。
(5)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用它清洗炉灶时要防止与皮肤直接接触的原因: 。
8.(2023·辽宁葫芦岛龙港中学月考)如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装置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温度变化):
(1)氢氧化钠固体表面潮湿逐渐溶解,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指针 (填“没有”“向左”或“向右”)发生偏转。
(3)实验中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第4课时 碱的化学性质 复分解反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在不同溶液中的显色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物质能使该指示剂呈蓝色的是 ( )
溶液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显示颜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A.氯化钠溶液 B.碳酸饮料 C.澄清石灰水 D.柠檬汁
2.下列物质中不能与Ca(OH)2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
A.硫酸铜 B.二氧化碳 C.氯化钠 D.酚酞溶液
3.下列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现象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向Ca(OH)2溶液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红色
B.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C.向NaOH溶液中通入CO2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D.向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4.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
A.Mg+2HClMgCl2+H2↑
B.CuSO4+2NaOHCu(OH)2↓+Na2SO4
C.2CO+O22CO2
D.2H2O2H2↑+O2↑
5.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饱和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白膜是碳酸钙
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石灰水仍然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6.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工农业上常用的物质。
(1)从物质分类看,它们都属于 (填“酸”或“碱”)。
(2)从性质看,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水溶液中都含有 (填离子符号)。
7.为探究CO2和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1)水槽内的溶液呈 色。
(2)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3)李莉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4)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填字母),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