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2025届高三二轮复习之
专题 任务群 册 单元
篇目
小说专题 (一) 青春的价值 文学阅读与 写作 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1 .茹志鹃《百合花》
2 .铁凝《哦, 香雪》
小说专题 ( 二 ) 反映社会现 实 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1 .鲁迅《祝福》
2 .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3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4 .卡夫卡《变形记》 (节选)
小说专题 ( 三) 外国现实主义小说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1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2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节选)
3 .海明威《老人与海》 (节选)
4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节选)
小说专题 (四) 革命小说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二单元
1 .孙犁《荷花淀》
2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3 . 王愿坚《党费》
小说专题 (五) 乡土小说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鲁迅《阿Q正传》
沈从文《边城》
教材篇目整合
单元学习任务
本单元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作品中的 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哪些是你以前未曾留意,
而读过之后感受很深的 哪些已经点燃了你思考 人生、积极上进的热情 认真阅读、欣赏这些作 品,从你最有感触的一点出发,与同学就“青春 的价值 ”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百合花》写的是战争年代一名革命军人的 牺牲, 《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 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两篇小说的时代背景不同, 表现的青春情怀却都是那样感人。阅读时要联系 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作品的内涵,结合自己的 阅读感受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从两篇小说中各 选择一两个感人的片段,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并作简要点评。
必修上第一单元
单元导语
学习本单元,可从“青 春的价值 ”角度思考作品的 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 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 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 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 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 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习 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 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 验;尝试写作诗歌。
单元导语与单元学习提示
知识要点
①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小说的独特魅力;
②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小说,获得审美 体验;
③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作品的内涵,结合自己的阅读 感受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
④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并作简要点 评。
课外完成:
复习任务一
赏析《百合花》中对小战士和年轻媳妇的人物描写,
回忆中的景物描写与风俗描写, 《哦,香雪》里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复习任务二
评点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细节描写。
百合花》中有几处写到新媳妇家的被子 《哦,香雪》中铅笔盒出现了几次 请对它们分别进行分析,指出它们在反映人物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上
的作用。
评点《百合花》中借被子和最后送别小通讯员的段落, 《哦,香雪》中少 女们火车边的活动和香雪从西山口往回走两部分内容。请找出一处并赏析。
复习任务三
尝试分析《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小说视角的差异,比较它们不 同的表达效果。
必修下册第六单元课文目录
单元学习任务
一.认真阅读本单元小说,分小组概括各篇小说中社会环境的特点,并结 合具体内容分析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二.在以下三个有关小说表达手法的任务中,选择两个完成,并就其中之 一写一则读书札记。
1.被婆家从鲁镇抢回去卖到深山里的祥林嫂,本已过上相对安定的生活, 但“天有不测风云 ”,丈夫意外“断送在伤寒上 ”,儿子又惨遭不测,她不 得不又回到了鲁镇,从此走向了“末路 ”。小说中这一类“突发事件 ”,往 往是情节运行的动力。本单元的小说中还有一些这样的突发事件,试着找出 来,并和同学探讨这些事件在小说中的作用。
2.林冲去山神庙暂宿, “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 拨将过来靠了门 ”。格里高尔艰难打开房门,正看见自己当年从军时的相片, “手按在剑上,微笑着,无忧无虑 ”。这些细节描写常常为读者津津乐道。 从本单元作品中找出至少五例精彩细节细加品味,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艺 术魅力。
3.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无论是鲁四老爷的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还是别里科夫的 “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都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在这五篇小说中,选择两个人物,分析他们的语言,说说其中表现了什么样 的性格特征。
三.我们读小说,常常会对其中的人物、故事或场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是因为小说往往取材于我们的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看似平淡无奇, 但在特定的情境中,人物也可能展现自己的光彩,事情也可能具有独特的情 味。记述自己的一段真实经历,或发挥合理想象创作一个虚构的故事,写一
必修下第六单元
单元导语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 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 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 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 会批判性。要了解作者如何 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现创作 意图,品味小说在形象、情 节、语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欣赏小说不同的风格类型; 学习用读书提要或读书笔记 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
单元导语与单元学习任务
篇 少 字的文章 自拟
单元学习任务
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在形象、情节、语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
欣赏小说不同的风格类型
读书提要 读书笔记
壹
考点一细节描写
《百合花》 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考点: 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刻画 人物心理变化、 情感变化,反应 社会现实
《百合花》 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考点: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一、 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的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 特写镜头放大,准确、生动、细致地将其描绘出来,使读者“如见其
人 ”“如睹其物 ”“如闻其声 ”。
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
一是将细小的事物描写得极细致,极特写;
二是所描绘的细节必须具有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百合花》 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考点: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细节描写不只是动作描写,它有许多种,如场景描写、 服饰描写、表情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当动作 描写具有较大的表现力.
二、细节描写的作用
示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八段: “ ……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 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 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 了钥匙,信步投东…… ”
人物的心情可以通过细小的动作、神态流露出来,细节描写 也是烘托人物心情的重要手段。
例如: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 法兰西 万岁!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 了,——你们走吧。 ” ——《最后一课》
细节是构成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 一些看起来可有可无的细 节往往在小说中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缺少了这些细节 , 后面的情节无法关联。
《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的精华之笔,借黛玉之眼写出小说的典型环境,单单一个 “初进贾府 ”,就非常精彩。 接送黛玉的轿子
。
短短 的数百文字,把人物间的关系、侯门繁复的礼仪、森严的等级体现得淋漓尽致。
鲁迅的《故乡》中写分别了二十多年的闰土和 “我 ”的见面:
贰
考点二人物形象
《百合花》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
考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课内知识衔接:
【必修上第一单元《百合花》/茹志娟】 《百合花》 中“我 ”的作用。
(次要人物的作用)
【必修上第一单元《百合花》/茹志娟】小说故事中出现百合花被子有 什么用意? (物象的作用)
【必修上第一单元《哦,香雪》/铁凝】 《哦,香雪》 中多次写到“铅 笔盒 ”,谈谈你的理解。 (物象的作用)
【必修上第一单元《百合花》/茹志鹃】茹志鹃《百合花》独特的女性 视角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女性视角)
【必修上第一单元《百合花》/茹志娟】 《百合花》 中小通讯员衣服上 的破洞这个细节在文中出现了四次,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情节技巧:照应)
课内知识衔接:
【必修上第一单元《百合花》/茹志娟】 《百合花》中“我 ”的作用。
①“我 ”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是故事的一部分。从“我 ”的视角叙 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②“我 ”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
③“我 ”为通讯员和新媳妇提供了活动环境, 由“我 ”的所见所感展开,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我 ”对通讯员先是“生起气来 ”,再是“发生了兴趣 ”,然后是“从 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同乡",通过"我"的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 画人物,这就由远到近, 由淡到浓, 由表及里地刻画了小通讯员这个人物 形象。
“我 ”的作用
1.对情节:叙述者:贯穿全文,充当线索
参与者:推动情节发展(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2.对人物:若是次要人物,则起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3.对环境: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不 是主要作用)
4.对主题:同主要人物一起揭示主题
考点知识衔接: 人物形象作用
(1)主要人物作用
①表现主题的作用。
②推进情节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性格(命运)变化而使情节有了变化, 从而对情节起推进作用。
③体现社会意义,体现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2)次要人物作用
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对比)作用
②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突显主旨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如是线索人物,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特别提示:以第一人称叙述的 “我 ”,起到见证人的作用,能增强小说的 真实性。
考点知识衔接: 人物形象作用
(3)群体人物形象的作用
作为主要人物的群体形象
①淡化个体,突出群体的共性(人物形象)
②渲染烘托一种环境和氛围
③更能凸显小说的主旨,揭示小说广泛的社会意义
作为次要人物的群体形象:
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对比)作用
②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突显主旨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渲染小说的自然环境或者揭示小说的社会环境
叁
考点三物象
课内知识衔接:
【必修上第一单元《百合花》/茹志娟】小说故事中出现百合花被子有什 么用意?
【参考答案】
①情节上,百合花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衬托人物形象。百合花被子把文中主要人物新媳妇、通讯员关联在一起, 突出新媳妇和通讯员百合花般的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③揭示作品主题。通过百合花被子,既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又 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课内知识衔接:
【必修上第一单元《哦,香雪》/铁凝】 《哦,香雪》中多次写到“铅笔
盒 ”,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①小木盒是香雪的铅笔盒,它笨拙、陈旧; 自动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 现代文明的象征。
②作者借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表现山村少女对城市文明的向往。
③作者借助铅笔盒塑造了香雪这个人物形象,香雪对自动铅笔盒的追求 表达了她自我认识的觉醒,包含了她对平等人格的追求, 以及她对改变
自己命运与家乡命运的憧憬。 (人物与主题)
考点知识衔接: 物象含义与作用
①物象本身特点:关注有无特殊手法,比喻,象征,借代、对比等。
②人物方面: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特点。
③情节方面: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 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具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④环境方面:一是揭示或暗示时代特色氛围,二刻画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
境:衬托自然环境,或者交代社会环境。
⑤主题方面: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⑥读者方面:引起读者兴趣,激发读者想象等。
(三)物象的作用
物象即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
①对人物的作用:交代人物背景,烘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性格,暗示人 物命运。
②对情节的作用:预示情节走势,推动情节发展;显示线索,做铺垫,构 成对比; (开头)引起下文, (结尾)总结上文,前后呼应。
③对环境的作用:营造氛围,创造美感,创造意境,衬托环境,暗示社会 环境。
④对主题的作用:暗示主题,揭示主题, 深化主题,触发情思,寄托情 感,象征意义。
肆
考点四女性视角
课内知识衔接:
【必修上第一单元《百合花》/茹志鹃】茹志鹃《百合花》独特的女性视角
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①女性观察细致, 以其视角叙述故事,可更多地展现细节,增强情节的生 动性,让人如临其境。
②女性感觉敏锐,可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如通讯员的牢骚、新媳妇的羞 涩,更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特点。
③以女性视角描写战争,绕开激烈的战斗场面,从侧面突出战争的残酷, 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④可引导读者从女性的角度理解战争、理解人物,从而产生独特的感受, 更好地把握内容和主题。
考点知识衔接: 女性视角
所谓“女性视角 ”,是指以女性的心理角度看问题的方式。它关注女性 角色心理历程的转换过程, 以人道的情怀关注人自身的生命价值,并用 女性化的笔触展现出来。
★女性视角的作用
(1)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情感更加细腻,引人入胜。
(2) 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的情怀。或以女性口 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3)塑造了女性形象,以女性形象的心理,展示心路历程,推动情节的 发展。
课内知识衔接:
【必修上第一单元《百合花》/茹志娟】 《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衣服上的破 洞这个细节在文中出现了四次,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1)第一次表现 了小通讯员的稚气、可爱。
(2)第二次从侧面描写了小通讯员的纯朴、可爱。
(3)第三次确定小通讯员的身份,唤起了读者的许多联想。
(4)第四次表现普通农家妇女对战士的爱,体现了人物高尚纯朴的精神风 貌。总结:破洞反复出现,反复渲染,增加了小说的感染力,也使两个形 象丰满起来。
学习提示
看到《祝福》这个标题,你首先想到什么 阅读作品,看看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是否 符合你的想象。
小说阅读要关注人物形象。阅读时,注意从性格和心理特点角度感受和分析祥林嫂 这一形象,思考造成她不幸命运的社会根源。 小说中有些“次要人物 ”也要关注,如 “讲理学的老监生 ”鲁四老爷和“善女人 ”柳妈,这两个人物并不简单,尝试分析, 看看他们在作品的“环境 ”构成中起到什么作用。还有故事的叙述者“我 ”,他面对祥 林嫂的不幸命运和悲惨结局,到底抱着怎样的态度
鲁迅认为, 小说必须是“为人生 ”的,要能“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 (《我 怎么做起小说来》)。结合已学过的《孔乙己》 《故乡》等,思考这句话的含义。
鲁迅小说的语言简练而深邃,善于运用勾勒式的白描,而又往往“话里有话 ”。有 些同学可能不太习惯,感觉有点儿“隔 ”,其实鲁迅小说的语言是值得细读推究的。比 如,通过对眼睛、神情的描写,寥寥数语,便表现出祥林嫂内心的悲苦;又如, 用诸 如“似笑非笑 ”这样一些简单的词语,便点染出周遭的冷漠。 阅读时, 注意品味小说 的语言,感受其中丰富的内涵与深厚的韵味。 (重要!!!)
课内知识衔接:
1【必修下第六单元《祝福》/鲁迅】小说中常常以第一人称“我 ”来进行 叙述,本文的“我 ”不是主人公,根据你的阅读体验, “我 ”是怎样一个 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必修下第六单元《祝福》/鲁迅】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都是小说中的 次要人物,但是都间接地与主人公有联系,甚至左右了祥林嫂的命运,试 以“柳妈 ”为例,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3【必修下第六单元《祝福》/鲁迅】小说三次写祥林嫂的外貌,每次都不 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刻画人物外貌有什么作用? 4【必修下第六单元《祝福》/鲁迅】小说为什么以“祝福 ”为题?
课内知识衔接:
5.【必修下第六单元《祝福》/鲁迅】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或清新明快,或幽默诙谐,或沉郁悲哀,结合《祝福》中描写性的文字, 具体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 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6.【必修下第六单元《祝福》/鲁迅】赏析《祝福》中“年年如此,家家如 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一一今年自然也如此 ”。
7.【必修下第六单元《祝福》/鲁迅】追寻祥林嫂悲剧一生的轨迹,请结 合全文分析造成她悲剧的原因。
8.【必修下第六单元《祝福》/鲁迅】 《祝福》 中,柳妈提出捐门槛的事
情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9.【必修下第六单元《祝福》/鲁迅】小说中,祥林嫂经历了第二任丈夫 去世、儿子阿毛被狼吃了等事件,这些情节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