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病句辨析与修改(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病句辨析与修改(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3 21:2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病句辨析并修改
校庆那天,性格开朗的李华精神抖擞地来到了书香浓郁的校园。
主语
谓语
状语
定语
宾语
定语
时间状语
主谓宾,名动名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状,谓后补 状语可放主语前
掌握句子成分划分思路
先找主干,后找枝叶
所谓“主干”,是指把句子的所有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压缩掉以后剩下的部分。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句子主语、谓语以及宾语这三者的中心语。
1.搭配不当
2.残缺赘余
3.语序不当
4.结构混乱
5.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
█修改病句 ———— 主观题
六大类型
所谓病句,就是有语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
其中前四种是语法病句,后两种是语意病句。
1.语感审读法,相信自己的语感
运用语感反复读题干,看是否别扭。
2.主干枝叶梳理法(提取主谓宾)
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附加成分(定状补)去掉,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干无问题再检查修饰语是否有问题。
3.逻辑意义分析法
当句子语法方面没有问题,就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考虑运用是否得当,顺序、关系是否合适。
病句分析总方法
注意: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应特别重视。
一、搭配不当
一、句子主干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示例: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在“速度”后加上“仍然在不断加快”,并将“与”改为逗号。
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修改]主语“创业大街”与谓语“启动”搭配不当,应改为“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开门纳客,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也同步启动”。
2.动宾搭配不当
(1) 当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之间加了很长的修饰限定成分,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间隔很远时,宾语中心语往往会和前面的谓语动词不搭配。
示例:成千上万的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园林博览会的理想。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完成”改为“实现”
(2)当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宾语时,其中的一个宾语常会和这个谓语动词搭配不当。
示例:中国拥有航母之后,更具大国“形象和气质”。特别是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与周边国家还存在海洋主权争端,航母的投入使用无疑将增大中国有效解决问题的筹码和力度。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大”与“筹码”不搭配,应去掉“筹码和”。
提高、加快、改善、解决、扩大、增强、满足
( )速度 ( )状况( )意识 ( )规模 ( )水平 ( )问题 ( )质量 ( )要求。
3.主宾搭配不当
(1)同一个句子的主宾搭配不当。
示例:“全民阅读”活动是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导市民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体现百姓精神追求的生活方式。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是生活方式,不搭配。去掉“是”
(2)在前面句子中搭配恰当,但在后面句子中则改换了主语,致使主宾搭配不当。
示例: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语换成:当今时代。
二、枝干(定状补)搭配不当
检查枝叶成分,先要抓住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再以此为中心检查前后的修饰、限制成分,看看有无搭配不当的问题,尤其在定语、状语或补语成分较复杂,比如并列成分较多时,要格外细心。枝叶成分搭配不当在考试中很少涉及,偶尔涉及,多以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为主.
(1)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示例:我们有吃苦耐劳的人民,又有优裕的自然资源。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示例:要掌握走私犯活动的规律,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稳准狠”地打击;应将“稳准狠”改为“更好”
“优裕”用来描述财物、人力等资源的丰富程度,应改为“丰富”。
三、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有一些关联词语有其固定的搭配对象,如“只有”和“才”、“只要”和“就”、“不但不”和“反而”等,如果不是,则会犯搭配不当的错误;有些关联词语搭配的对象不同,则其表意功能也不同,如“不是”与“而是”搭配表并列,与“就是”搭配表选择。命题者有时就利用搭配情况来设置错例。
示例: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与“和”不搭配,应将“和”改为“还是”。
四、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
两面词是指一个词语兼有相反的两方面意思,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固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一般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应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语义,否则会造成语义上的不对称。
示例:旅游市场价格上涨也体现了一定的供需矛盾,这就导致海鲜个别品种价格上涨过快。看来,能否保证“高价高质”,确保游客满意度高,仍需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面对一面,应将“能否”改为“要”
二、语序不当
PART FIVE
二、语序不当
1.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①表领属性的或表时间、处所的短语;②指称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可简记为:“属”“指(数)”“动”“形”“名”。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 1:她是________教师。
有 30 多年教学经验的 一位 西藏高原的 优秀的 乡村
1
2
3
5
4
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修改] 应将“历时三年”移至“开展的”后面,同时在“历时三年”后加“的”。正常语序应为:本市开展的历时三年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2.多项状语语序不当
多项状语排列顺序一般是:
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③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④表范围或频率的副词;⑤表情态的形容词或动词;⑥表对象的介宾短语。可简记为:“目(因)”“时”“处(地)”“范(频)”“情”“对(人)”。
1
2
3
4
例 1:许多老师________交谈。
在休息室里 热情地 同他 昨天 都
5
例2: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小时的义工服务。
解析:“三个月内”为时间状语,修饰动词“完成”,故应该将其放到“完成”前面。改为: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20小时的义工服务。
★ 关联词与主语位置是否恰当(一主主放前,二主主在后)
不仅你要打扫卫生,我也要打扫卫生。
你不仅要打扫卫生,还要完成作业。
★ 递进关系是否语序不当。(重点注意“不仅……而且……、甚至、然后、进而”)
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
不但活跃在各媒体上,而且进入了教科书
3.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文中画线的句子(原文: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B.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D.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
【参考答案】B
【解 析】关联词位置不当,因为分句前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由于”应该放在分句主语前面,故排除C、D;“大大增强了互动性”语序不当,应为“互动性大大增强”故排除A、C;“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句式杂糅,应该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故正确选项为B。
4.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当一个句子中有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时,要注意其是否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修改] “接受、理解和掌握”不符合逻辑顺序,应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5.主客颠倒
句子表述的对象有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出现“为……所……”“使”“对”“对于”等词的语句,会涉及主客关系,若表达不好,就会出现主客颠倒的现象。
示例:乐羊子妻的断织、大诗人李白的“磨杵成针”等典故对我们耳熟能详,告诉我们的正是一个“恒”字,持之以恒终有所成。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我们来说耳熟能详”
除无主句、独词句和省略句外,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规范,句子必须具备的语法成分却不具备,就是句子的成分残缺。分析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有三种方法。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主语残缺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在辨析语病时,“介词当头审主残”,意思就是遇到“在”“对”“从”“通过”“经过”“由于”“根据”等介词放在句首时,一定要看看是否造成了主语残缺。
示例:通过这次科技成果展览,使我们了解到我国已在许多尖端科技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删去“使”,让“我们”充当句子的主语;或者删去“通过”,让“科技成果展览”充当句子的主语
成分残缺
(2)偏正短语中中心语残缺,造成主语残缺。
示例:课堂教学低效,一直未得到解决。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教学低效”后面缺少充当主语的中心语,应在其后补上“的问题”
(3)滥用省略,使分句中的主语残缺。
示例:抢险突击队的小李,搁下刚满周岁的儿子,参加抗洪斗争,第二天就晕倒了,把她送回家休息,但苏醒后又偷偷上了大堤。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她送回家休息”的主语是“大家”,此处是不能省的,应加上。苏醒后又偷偷上了大堤”的主语是“她”,应在“苏醒”之前加上“她”。
2.谓语残缺
(1)句首陈述对象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一个头,造成谓语残缺。
示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独立自主地研制、发射、跟踪和检测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能力。
分析:
(2)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词。
示例:我市最近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谓语残缺,应该在“已经”之后加上谓语“具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谓语残缺,缺少与宾语“工作”呼应的谓语,应在“建立”前加“完成”。
3.宾语残缺
(1)动词的宾语残缺。
示例: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介词的宾语残缺。
示例:这部电影在塑造人物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谓语动词“掌握”缺少宾语,应在“自救互救”后加上“的知识”或“的技能”。
“在”是介词,需要与宾语搭配,应在“形象”之后加上“方面”。
4.介词残缺
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句子表意不严密、前后不照应的情况。缺少介词也会造成句子不通顺。
示例: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是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少介词,“促使”前应加上“为了”。
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解析: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去掉“在”“身上”。
1.主语赘余
示例: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谓语赘余
示例: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语文大辞典》编委会躬耕修典编纂三个春秋。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多余,应删去“他们”。
谓语赘余,应删去“编纂”。
成分赘余
3.宾语赘余
示例:很多广告的真实性让人怀疑,例如某种口服液,称儿童经常服用,可提高智商能力,便很需要打一个问号。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商”与“能力”重复赘余,应删去“能力”。
4.附加成分赘余
示例一: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去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约数、概数的词语并列造成重复
示例:春节期间,我国公民出境游人数约615万,同比增幅近7%,其中团队游客人数约37.4万左右,同比上涨2.5%。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愈发”与“弥”语义重复,应删去“愈发”。
成分赘余,可删去“约37.4万左右”中的“约”或“左右”。
示例二: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分析:“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概念包含赘余,应删去“修辞手法或”。
“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概念包含赘余,应删去“修辞手法或”。
常见的词语赘余
①目的是为了   ②免费赠送 ③亲眼目睹
④无故旷课
⑤仔细端详 ⑥过高的奢望 ⑦偶然邂逅 ⑧过分苛求
⑨随便苟同 ⑩更加变本加厉 难言之隐的苦衷
目前的当务之急/当务之急的问题
优良校风蔚然成风
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等等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句式混杂在一个句子中,该结束的地方不结束,前后交叉错叠,句子结构混乱,形成病句。
常见的句式杂糅的形式有两种。
(1)一句话使用两种结构,造成结构混乱。比如“都……不可”是“都……”和“非……不可”两种结构杂糅而成。又如“被……束缚下”是“被……束缚”和“在……束缚下”两种结构糅合而成,这两种结构在一个句子中只能保留一个。
示例: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采用…… 说法 / 以……为准。
(2)两事合说,顾此失彼。
示例: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中国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组成 / 包括……在内。
结构混乱
补充:句式杂糅常见句式
序号 杂糅句式 修改方案
1 本着……为原则 本着……的原则/以……为原则
2 以……即可 以……为宜/……即可
3 为了……的目的 以……为目的/为了……
4 对于……问题上 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5 由于……下 由于……/在……下
6 原因是……造成的 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7 经过……下 经过……/在……下
8 是出于……决定的 是出于……/是由……决定的
9 借口……为名 借口……/以……为名
结构混乱
补充:句式杂糅常见句式
序号 杂糅句式 修改方案
10 是因为……的原因 是因为……/是……的原因
11 有……组成 有……/由……组成
12 靠的是……取得的 靠的是……/是……取得的
13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14 围绕以……为中心 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15 大多以……为主 大多是……/以……为主
16 成分是……配制而成的 成分是……/由……配制而成的
17 是由于……的结果 是由于……/是……的结果
18 供……之便 供……之用/以便……
结构混乱
补充:句式杂糅常见句式
序号 杂糅句式 修改方案
19 从……为出发点 从……出发/以……为出发点
20 大约……左右 大约……/……左右
21 包括……组成 包括……/由……组成
22 高达……之巨 高达……/达……之巨
23 旨在以……为目的 旨在……/以……为目的
24 长达……之久 长达……/达……之久
25 超过……以上 超过……/在……以上
26 非……才行 非……不可/只有……才行
27 需要……不可 需要……/非……不可
2.藕断丝连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作另一句话的开头,把两句话硬凑成一句话。
示例一: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间力量”作宾语,又使“民间力量”作了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藕断丝连。可在“无可替代”前加“的”。
示例二: 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艺术总监对昆曲《牡丹亭》华美的唱腔和演员娴熟的技巧惊叹不已,赞美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形成了奇妙的平衡。
藕断丝连,“昆曲精美绝伦的服装与简洁的舞台设计”既做赞美的宾语,又是“形成了奇妙的平衡”的主语。
3.中途易辙(偷换主语)
中途易辙,就是表达句意时,前一个分句没有说完,而后一个分句又更换了主语,造成表意混杂。
示例一:各大媒体在纷纷报道党中央“打老虎”的实际行动后,许多贪官污吏开始惶惶不可终日,妄图通过各种途径逃避打击。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一分句没有说完,而后一分句又更换了主语,造成中途易辙,可将“各大媒体”放到“在”之后。
示例二: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中途易辙,最后一个分句偷换了主语,主语不应该是“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原文:在近一小时的授课过程中,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在现场演示,还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学生的问题,并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向全球同步直播此次“天宫课堂”。)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参考答案】
在近一小时的授课过程中,不仅现场演示了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还以天地连线的方式回答了地面学生的问题。通过多种媒体平台,此次“天宫课堂”向全球同步直播。
【解 析】原文三个分句,主语不一致,导致结构混乱。同时缺少关联词。
清晰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语意令人费解,或存在歧义,就会造成表意不明的错误。
五、表意不明
示例一: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语意不明,“自己”到底是指“老人”还是指“老人”的“哥哥”)
1、指代不明
句子因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指代不明而造成歧义。这时,应将指代对象明确。
示例二: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饰两可造成歧义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会引起歧义。可拆分句子,明确修饰对象。
示例:三个厂的领导聚集在一起对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最后决定暂缓召开新产品的新闻发布会。
分析:
“这位”既可以指前方记者,也可以指专家。
“三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厂”,是“三个厂”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修饰“领导”,则有“一个厂的三个领导”的意思。
注意人称代词 :他、这、此 、那
注意修饰语两可 :几个、许多、个别
3.多义词(短语)造成歧义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是多义的,或某个词组的意义不确定,可能引起歧义,可补充信息,避免歧义。
示例:许多欧洲国家看不上全美职业篮球赛。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构不明
结构层次的划分或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
示例:本月3日和10日下午,参加“高新技术科技会”的代表视察了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的生态工业园。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不上”有两种解释,一是“看不到”,二是“看不起”。
“3日和10日下午”可停顿为“3日和10日/下午”或“3日/和10日下午”。
5.词性不同带来多种理解
句子中某个字词可以作多个词性处理,可能产生歧义。
示例一: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作名词,表以前之意,指本月15日之前;“前”作动词,表往前走之意,指只能在本月15日这一天去县里汇报。
示例二:他今天刚买的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分析:词性不同带来多种理解,造成歧义。“锁”可以是动词,表示没上锁;也可以是名词,表示还没配备锁。
词性不同带来多种理解,造成歧义。“锁”可以是动词,表示没上锁;也可以是名词,表示还没配备锁。
“不合逻辑”,是指句子表达的意思在事理上不符合客观事实。这种语病有的是由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错误而产生的,有的是由语言表达不妥而导致的。
六、不合逻辑
1.概念混乱
(1)具有包含(从属)关系或交叉关系的概念并列不当。
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概念,如果标准混乱,就会出现概念间包含或交叉的错误现象。
示例:“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并列的词语不全属于收束语。
示例: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合逻辑,“历史图片”“历史物品”都是“历史资料”,三者并列不当。
“拼图”属于智力游戏,“卡拉OK”属于文娱活动,都不属于“体育活动”。
2.自相矛盾
示例: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客颠倒
陈述的主体(陈述对象)与客体(被陈述的对象)的位置相互颠倒,需要调整位置,使其符合逻辑。
示例: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合逻辑,既然“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明显与前文语境矛盾,“选择前者”应改为“选择后者”.
可在“对外国人”后加“来说”,或“外国人对中国饺子的诱惑也难以抗拒”。
4.否定失当
示例一: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防不被念歪”应去掉“不”。
疑问、问号算一重否定。 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防止”“忌”“阻止”“避免”“忘记”等。
难道我们不应该奋斗?
无时无刻不=每时每刻都。
示例二: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5.数量误用
“增加”可用倍数、百分比,“下降”“减少”可用分数,“升幅”“增长率”要用百分比。
示例: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与事理情理相悖或过于绝对等,有违真实性原则,不能使人信服。
示例:万里无云,繁星满天,我们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校园。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降低、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缩短了一倍”应改为“缩短了二分之一”。
既然“繁星满天”,又怎会“一轮明月”?明显不合事理。
傍晚,一阵暴雨过后,彩虹挂在西方的峡谷中。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原文: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参考答案】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亦可改为“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解 析】 “举办的……展演艺术”搭配不当,“举办”的不是“艺术”而是“展演”;“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不合逻辑,应该为“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 或“是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与古代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原文: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接受治疗,并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参考答案】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接受治疗,才有可能保住视力。
【解 析】 “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句式杂糅或不合逻辑,“最迟”后必须跟确定的数字;分句前后逻辑关系不准确,“并”表示并列关系,而前后句子是目的关系,应改为“以”。
真题训练
PART TEN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答案】 . 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解析】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搭配不当,应删去“之一”;第二处,原文“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中,关联词“不但”语序不当。
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听觉毛细胞会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解析】一是成分残缺,“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缺少主语,可去掉“会使”,让“听觉毛细胞”作主语。
二是搭配不当,“形成”与“听力下降”不搭配,可改为“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故改为: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听觉毛细胞会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参考答案】
第①句可修改为:拥有人们难以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式。);
第⑥句可修改为:这导致(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促使”用词不当。);
第⑨句可修改为:但是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分句间应该是转折关系。)。
.文中画线的语句中(原文:①当然, 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③在这一点上, 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参考答案】
④;修改为: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
【解 析】“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不合逻辑。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