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期中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详解)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3 17:5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常考易错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潸潸(shān)温馨(xīng) B.缥缈(miǎo)惆怅(zhàng)
C.咔嚓(cā) 原谅(liàng) D.消逝(shì) 急遽(jù)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曰:非然也——不以为然 B.虽与之俱学——万籁俱寂
C.及其日中如探汤——望尘莫及 D.为是其智弗若与—自愧弗如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与其掩面叹息时间匆匆流逝,不如赶快行动起来。
B.他一声不吭,埋头吃饭,努力地掩饰着他满眼的泪花。
C.为了出去玩,晨晨一上午都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身后。
D.这次会上,他把心里话全讲出来了,真是做到了“翻箱倒柜”。
5.母亲节到了,你会借用一条俗语来劝诫人们,下面最符合要求的是(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6.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一个年轮,都仿佛是一本色彩斑斓的画册,记录着学校的生活,记载着我们的故事。
②从入学到现在,身边的这棵槐树已经增添了六个年轮。
③我眼前又浮现出引人入胜的课堂,热火朝天的劳动……
④此时此刻,我耳边又回响着充满墨香的书声,快乐童真的歌声……
A.④③①② B.③①③④ C.③④2① D.②①④③
二、填空题
7.给多音字注音。
铺:店铺( ) 铺盖( ) 空:空竹( ) 空隙( )
正:正月( ) 正在( ) 间:间断( ) 中间( )
分:分外( ) 分开( ) 哄:哄骗( ) 哄堂大笑( )
8.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
(2)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 )
(3)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 )
(4)“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
9.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然不同 万( )更新 张灯( )彩 两( )三( )
毫不( )奇 行善积( ) 能歌善( ) 万不( )( )
(1)快要过年了,大街两侧的商铺门口展览着各式各样的商品,特别是夜晚,全城各处( ),一派( )的气象。
(2)小美是艺校的高材生,她冰雪聪明,( ),而且很热心,用她的话来说,上天赐予我生命,我就应该( ),回报社会。
10.默写填空。
(1) ,脉脉不得语。
(2)《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是 , 。
(3)《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 。
(4)《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诗句是 , 。
三、语言表达
11.班级组织“读名著,看世界”读书辩论赛中,反方认为应该多读流行读物,流行读物用富有现代气息的语言讲述故事,表达感情,能激发人们的情感,读起来轻松,吸收也快。如果你是正方辩手,如何反驳这个观点?请结合本学期阅读的经典文学名著作品写一写。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   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2.“绽”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可组词为 。
13.赏析句子。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三个“ ”写出了“我”专注的神情,同时也表达出“我”内心 的感受。
14.选文中画“ ”的句子为什么写两遍“怨我”?
15.作者说“这一次不能原谅”,他不能原谅什么?
16.作者最后明白了什么?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腊八粥》(节选)
①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②“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③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④“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⑤“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17.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8.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人物的 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个 的男孩形象。
19.在八儿的猜想中,栗子、饭豆、花生仁、枣子可能会怎样?用“○”在句中圈出相关短语。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20.“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一句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语意未尽。 B.表示引文的省略。 C.表示列举的省略。
21.画“ ”的句子中,“跌”可以换成“放、倒、丢”等字,但无疑“跌”这个字用得最生动,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跌”字运用的妙处。
22.文中并没有详细描写八儿喝粥的过程,会是什么样子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五、书面表达
23.习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总会有一个人,一件事,一处景,一本书,一句话……时时浮现在你脑海中,让你懂得了坚强执着,让你懂得了乐于助人,让你懂得了感恩图报……请以“在我的记忆中 ”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书写认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不少于450字。
《期中常考易错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C D D B D
1.D
【详解】考查汉字字音。
A.温馨(xīng)——xīn;
B.惆怅(zhàng)——chàng;
C.咔嚓(cā)——chā。
故选D。
2.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书写。
A项中,“偎”的右侧部分下面多了一撇;
B项中,“蒸”少了一横,第六笔应是横撇;
C选项书写正确。
D项中,“淀”应为“绽”。
3.D
【详解】这道题考查多义字。解答这道题,要知道每一个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
A项中,第一个“然”是“这样”的意思,第二个“然”是“对”的意思。
B项中,第一个“俱”是“一起”的意思,第二个“俱”是“都,全”的意思。
C项中,第一个“及”是“到,到了”的意思,第二个“及”是“赶上”的意思。
D项中,“弗”都是“不”的意思。
4.D
【详解】这道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掩面叹息:捂着脸唉声叹气,形容惋惜、哀叹。
B.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C.念念叨叨:经常说个不停。
D.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用在“说心里话”上不恰当。
故选D。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俗语的识记和理解。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该句不适合用于母亲节,所以该项不符合要求。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止,子女想起赡养自己的父母时,等不及的父母这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或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告诉我们要及时尽孝。适合用于母亲节,所以该项符合要求。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出自《增广贤文》,意思就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所以该句不符合母亲节主题。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学的太少,没有亲自经历过事情就不知道做事有多难。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需要经过多次实践才能够积累经验,做事才能事半功倍。与母亲节主题不符。
故选B。
6.D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逻辑排列。作者先看到槐树的年轮,再想到每一个年轮所代表自己和同龄人不同的童年故事。尔后,作者听到读书声和歌声,想到自己小时候上课的情形。
7. pù pū kōnɡ kònɡ zhēnɡ zhènɡ jiàn jiān fèn fēn hǒnɡ hōnɡ
【解析】略
8. 稀薄 模糊 顺从 镇静
【解析】略
9. 截 象 结 面 刀 稀 德 舞 得 已 张灯结彩 万象更新 能歌善舞 行善积德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及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截然不同:指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显现一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张灯结彩:张:设置、悬挂。结:系。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喜庆或节日的繁华景象。
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挑拨是非,耍两面手法的人。
毫不稀奇:数量极少,一点儿。形容一些平凡无奇的事物。
行善积德:不再做恶,转做好事。乐于助人。
能歌善舞:指擅长唱歌和跳舞,多才多艺。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1)对句子内容进行分析,快过年时的夜晚,全城应该是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到处都是一片喜庆的,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故 张灯结彩; 万象更新;
(2)句子中的小美是艺校的高材生,都擅长唱歌和跳舞,多才多艺,故 能歌善舞;而且她还很热心地做好事,乐于助人,回报社会,故 行善积德。
10. 盈盈一水间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默写。
(1)注意“盈、间”的正确书写。
(2)注意“擢、素、弄”的正确书写。
(3)注意“庭、鸦、露、湿”的正确书写。
(4)注意“春、寒、食、御、柳、斜”的正确书写。
11.我方认为应该多读经典文学著作。理由如下:第一,经典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经过时间的洗礼仍然闪耀着光芒,而且历久弥新,如古典四大名著和《鲁宾逊漂流记》等。第二,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感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如《爱的教育》读后使我们认识到要爱祖国、爱父母、爱同学,培养我们的仁爱之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观点表述的能力。
辩论的目标是否定对方论点,肯定自己的论点。论证时要符合辩论模式,用“我认为”或其他表明观点的语句,并用相应的材料做依据。
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要素:一是自己是正方辩手,即“应该多读经典文学著作”。二要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体会来佐证观点。
如:我方认为应该多读经典文学著作。理由如下:名著是经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他就不在话下了。读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价值。比如《论语》教会了我们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12. 纟 8/八 绽开 13. 排比 看着 焦急 14.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极度的后悔之情。 15.母亲明知道无法在天黑前洗完衣服,却还是推托洗完衣服带“我”去。 16.作者最后明白了这次出行将要泡汤了。
【导语】这篇节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内心独白,展现了主人公在等待母亲完成家务时的复杂情感。文章运用了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强化了主人公的焦虑与无奈。通过“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等句子,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的专注与内心的挣扎。最后,主人公的“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暗示了他对时间流逝和母亲辛劳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成长与理解的主题。
12.本题考查汉字查字典和组词。
“绽”字是左右结构,共11画。左边的“纟”是部首,按照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先查“纟”部,除去部首后,还剩下8画。可组词为:绽开、绽放等。
“绽开”指花朵绽放,物体裂开并向外伸展。
“绽放”指花开放。也形容如花一样开放。
结合“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 的泡沫”可知,需要填写描述泡沫的状态的词语,填“绽开”用来形容泡沫,能生动地表现出泡沫在洗衣过程中不断破裂、向外张开的状态,使读者能更形象地感受到当时洗衣盆里的情景。
13.本题考查句子分析。
结合文章句子“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看着……看着……看着……”生动地描绘出“我”的动作状态,通过重复这一动词,着重刻画了“我”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神情。从“我”如此专注地看着盆里盆外衣服、太阳以及光线,能看出“我”一直处于等待状态,满心期待着母亲洗完衣服能立刻带“我”出去,而母亲却迟迟未完成洗衣服的任务,“我”内心的焦急、无奈之感愈发强烈。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句子“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可知,写两遍“怨我”,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是为了强调“我”对自己把午觉睡过了头的自责,突出“我”认为是自己的过错导致未能及时去做想做的事,深切地表达出“我”内心的懊悔之情。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可知,母亲明知道无法在天黑前洗完衣服,却还是推托洗完衣服带“我”去。在当天下午的情境中,母亲对洗衣时长心中有数,而“我”在一旁满心焦急地等待,天色逐渐变暗,出行希望愈发渺茫。母亲却始终没有正视无法按时出行的事实,只是用“洗完衣服”来回应“我”,她这种明知道做不到还推托的行为,与“我”期待出行的迫切心情形成强烈反差,极大地打击了“我”,让“我”对母亲的这种做法失望至极,所以觉得“这一次不能原谅”。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可知,在等待母亲带自己出去的过程中,天色逐渐变暗,时间一点点流逝,而母亲洗衣服的任务还远未完成,却依旧以洗完衣服为回应,没有其他关于出行的安排或表示。作者从光线的变化以及母亲的行为中意识到,天黑前无法完成出行,这次期待已久的出行最终将要落空,所以作者明白今天是没有希望出去了。
17.体会八儿是怎么“猜粥”“看粥”的。 18. 心理活动 好奇心强、天真烂漫 19. 20.C 21.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跌”字用得很巧妙,把栗子进入锅里的过程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22.八儿大口大口地吃着,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嘀咕着:太好吃了,我还要再吃三碗,爹、大哥你们不要吃那么快嘛,给我留一点哦。最后八儿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打了一个饱嗝。
【解析】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可知,选文首先写了八儿对锅中腊八粥食材状态的种种猜想,接着妈妈抱起他看到了锅里的粥,八儿对粥的颜色表示惊异,结合文章第⑤自然能段“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拣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可知,最后妈妈解释是枣子和赤豆放多导致粥颜色变深。选文主要是描写八儿对粥的猜想到“看粥”最后妈妈解释结果。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中“只能猜想: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可知,这段话是八儿内心的想法和猜测,通过他对锅中各种食材煮后的状态的想象,如“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等,展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关注和期待,反映出他的好奇和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腊八粥煮成什么样的心情。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可知,栗子:稀烂到认不清楚;饭豆:煮得浑身肿胀;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枣子:必大了三四倍
20.本题考查标点符合的作用。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中“ 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可知,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内容的省略,表明八儿对于腊八粥的猜想还有很多,没有完全列举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故选C。
2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可知,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中的“跌”字通常用于形容有生命的物体失去平衡而掉落,此处用于栗子,赋予栗子人的动作,仿佛栗子是主动且急切地进入锅中,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2.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根据前文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和好奇,想象他喝粥时会是急切、享受的样子,通过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来展现。
比如:八儿端起那碗腊八粥,迫不及待地凑到嘴边,轻轻吹了吹,然后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小口。那香甜软糯的味道瞬间在他的口中散开,他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顾不得烫嘴,大口大口地喝起来,嘴里还不时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仿佛在告诉大家这粥有多么美味。不一会儿,一碗粥就见了底,八儿舔了舔嘴唇,意犹未尽地看着空碗,似乎还在回味那美妙的滋味。
23.范文:
在我记忆中的一件事
世界上的爱有很多种,母爱细腻、温柔,父亲深沉、宽广,然而一位陌生阿姨给予我的爱使我倍感温暖,让我至今难忘。  
星期天,我上完课外班在校门口的小卖部等妈妈。可过了很久,妈妈依然没有来,我急得在路上走来走去。天色暗下来,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正是春寒料峭时节,晚风中我冻得直打哆嗦,心里埋怨着:妈妈怎么还不来呀?“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回家?”我循声望去,原来是小卖部里的阿姨见我还没回家好奇地问。“我在等妈妈。”我用颤抖的声音回答。“孩子,外面风大,快到屋里暖和暖和,别冻着。”“阿姨热情地招呼我。“哎!”我边答应边推门走进小卖部。一股热气迎面扑来。好暖和呀!“我看你在外面站了好长时间,冻坏了吧?”她指了指身旁的电话说:“快给妈妈打个电话吧。”我为难地摇摇头,打电话是要钱的,可我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怎么打啊?阿姨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对我说:“没关系,几角钱阿姨还是有的……”没等阿姨说完,我就拿起了电话:“……妈妈,我在路旁的小卖店等你呢。这里很暖和,你别担心……”一会儿,妈妈来了,我飞奔出门外。“孩子没冻着吧?”“没有,不信你摸摸!”我用热乎乎的双手摸着妈妈冰凉的手,他哪里知道此时我心中荡漾着春天般的温暖。  
直到现在,我还会时时想起那温暖的小店,让我至今还感到温暖。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结合题干要求,首先把题目补全,如“在我记忆中的一个人”“在我记忆中的一件事”“在我记忆中的一本书”……选定是写人还是叙事后,围绕这人(事、物)带给你印象深刻的感悟或体会详细描写。在写作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注意叙述的事件要完整,在结尾点明自己明白的道理。
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详细描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用人物描写和修辞手法,表现出人物形象)。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文章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