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试题(1-3单元)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模拟试题(1-3单元)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3 16:0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模拟试题(1-3单元)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该情境说明( )
①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②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④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①②④
2.下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上写:英勇前进。将红絮插到驾驶的车地上。它生动诠释了( )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C.伟大艰苦创业精神 D.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3.下列图片所示建设成就反映我国( )
A.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开启了国企改革的新历程 D.形成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4.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4次调整。其中使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5.下列体现社会主义建设中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选项是( )
A.实行赎买政策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进行文化大革命 D.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6.对联“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层浪”的横批应为
A.翻身解放 B.对外开放 C.公私合营 D.联产承包
7.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下列城市或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
①海南 ②上海 ③重庆 ④长江三角洲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
8.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9.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1978年下半年,全国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召开的讨论会等共有70多场。中央和省级报刊登载的相关文章共有650余篇。据此可知该文章在当时( )
A.促进了思想解放热潮出现
B.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扩展
C.推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
D.破除“右”的错误的束缚
11.小明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 )
A.土地政策 B.国有企业改革
C.民主法制 D.对外开放
12.在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次会议是
A.十二大
B.十四大
C.十六大
D.十八大
13.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中国梦”。“中国梦”指的是( )
A.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实现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D.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14.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材料体现的战略布局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多党协商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二、综合题
1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正确决策】
材料一: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等问题出发……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地改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材料一中的“全会”指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实践探索】
材料二:“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结构图
(2)请根据提示完成上面结构图中A、B、C处的内容。
A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
B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理论引领】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人物 理论名称
邓小平 D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 E
(3)请根据提示完成上面结构图中D、E处的内容。
材料四: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习近平主席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4)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打算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什么努力?
17.经济建设促进民族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一五”时期强调重工业中制造业的优先发展,制造业在重工业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1.9%上升到1957年的47.4%。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为了改善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与工业布局不合理,“一五”时期推动了内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设备引进。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一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改革开放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年 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1980年 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汕头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乡出现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1985年 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年 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之后,逐渐向内陆全面开放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中国改革开放后后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含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围绕“改革开放”提出观点,并在材料中选取两个对应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总结提升。
参考答案
1.D
根据题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所以①②④符合史实,D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③不符合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所有包含③的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2.A
根据材料“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可以得出这指的是上甘岭战役,结合所学可知,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的关键战役,中国志愿军战士士不畏牺牲、浴血奋战,展现了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红旗中“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体现了中国志愿军战士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首创精神,排除B项;艰苦创业奋斗精神,与社会主义建设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执政为民奉献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
3.B
根据材料“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从1953-1957年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图片所示建设成就反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B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图片所示建设成就与三大改造无关,排除A项;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国企改革是指国有企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图片所示建设成就无法反映开启了国企改革的新历程,排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图片所示建设成就无法反映形成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排除D项。故选B项。
4.B
根据材料“其中使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的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是三大改造中农业改造的基本形式,其使农民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B项正确;土地改革使土地从地主私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不属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变化,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分配方式的调整,而非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变革,排除C项;农村乡镇企业是经营权调整而非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5.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B项正确;赎买政策是指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这一政策主要应用在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排除A项;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旨在广泛发动群众,自下而上揭露党和国家的问题,夺回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防止“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复辟”,与题干“社会主义建设中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不符,排除C项;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与题干“社会主义建设中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D
依据题干的“包干到户,喜看稻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农村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提高很快。故D符合题意;翻身解放与包干到户不符,排除A;对外开放与题干对联内容无关,排除B;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排除C。故选D。
7.B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2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岳阳、武汉和重庆5个城市,下列城市或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是②④①③,B项正确;ACD项排序不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8.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居于主导地位。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9.A
根据图示时间轴和所学知识可知,②对应的时间段是1956到1966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于1961年初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所以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探索建设,曲折发展,A项正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不断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C项;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导致了国家内乱,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 “两个凡是” 的束缚,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问题,摆脱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思想禁锢,促进了思想解放热潮的出现。全国召开 70 多场讨论会,中央和省级报刊登载 650 余篇相关文章,充分说明了当时人们积极参与讨论,思想得到极大的活跃和解放,A项正确;1978 年 12 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这之前还没有正式进入改革开放阶段,不存在推动改革开放深入扩展的情况,排除B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的讨论为工作中心转移提供了思想条件,但并没有直接推动工作中心的转移,是思想层面的铺垫而非直接推动,排除C项;当时主要是要破除 “左” 的错误的束缚,如 “两个凡是” 等错误方针,而不是 “右” 的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与题干中的“‘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等相符,B项正确;土地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政治和经济任务,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方面规定的行动准则,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民主法制 是一种基于人权、法治和公众参与的政治制度,与题干中的“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不符,排除C项;对外开放通常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积极发展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和技术合作等,与题干中的“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2002年中共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次会议,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3.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排除A项;“中国梦”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不是实现综合国力世界第一,排除C项;“中国梦”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反映了我国反腐惩恶的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法律不因贪腐的官员身份特殊而免于追究法律责任,表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D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全面深化改革”,排除B项; 材料不能体现“全面依法治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是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基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属于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是根本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6.(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增强企业活力。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D:邓小平理论。E: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努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
(1)会议:据材料一“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可得出,材料一中的“全会”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A:据材料二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可得出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据所学可知,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C:据所学可知,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D:据所学可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 计师。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 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E:据所学可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中学生应该:据所学知识,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 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长大后将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责任,那么现在就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17.(1)特点:强调重工业中制造业优先发展;制造业在重工业中的比重上升;新的工业部门建立;推动内地制造业发展;进行大规模技术设备引进。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观点: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
论述: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建立经济特区,如深圳从边陲小镇迅速崛起成为现代化大都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示范。这些史实都表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1)特点:根据材料一“强调重工业中制造业的优先发展”可知强调重工业中制造业优先发展;根据材料一“制造业在重工业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1.9%上升到1957年的47.4%”可知制造业在重工业中的比重上升;根据材料一“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建立起来”可知新的工业部门建立;根据材料一“推动了内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可知推动内地制造业发展;根据材料一“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设备引进”可知进行大规模技术设备引进。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格局:根据材料二“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汕头4个经济特区”“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逐渐向内陆全面开放”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改革开放后后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观点:根据表格材料可知,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步推进,对内改革焕发了经济活力,对外开放使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以可拟观点为“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所学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和设立经济特区的开放的作用等知识进行论述,如:
论述: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建立经济特区,如深圳从边陲小镇迅速崛起成为现代化大都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示范。这些史实都表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