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下册 3.3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1.5 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下列涉及的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的汽化 B.水结成了冰 C.水沸腾 D.水通电分解
2.(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c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与物质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石墨做铅笔芯
C.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3.(2024七下·宁波月考)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美。下列颜色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
D.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4.(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c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①颜色、状态 ②可燃性 ③熔点、沸点 ④硬度 ⑤稳定性 ⑥易挥发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
5.(2023七下·北仑期中)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6.(2020七下·余姚期末)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蜡烛融化 B.水的电解、蔗糖溶解
C.牛奶变酸、木炭燃烧 D.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7.(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各物质用途利用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用石墨制铅笔芯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D.金属铜用来做导线
8.(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c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铜制导线 B.用石墨制铅笔芯
C.用活性炭净化水 D.天然气用作燃料
9.(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b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水受热时变为水蒸气
B.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C.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
D.水在通电条件下会产生氢气和氧气
10.(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b )下列家庭小实验中,没有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D.用红热铁片区分氮肥和钾肥
11.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最越来越大。如图所示是利用不同形式能量发电的示意图,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发电机工作产生电能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C.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热量
D.风力、水力、水蒸气带动涡轮机转动
12.(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质量增大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13.(2020七下·海宁月考)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描写事物的诗词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自《沁园春 雪》)
B.白玉为床金做马(自《红楼梦》)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自((望庐山瀑布》)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自《无题》)
14.(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D.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15.(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b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B.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颜色,异味
C.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常温下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二、填空题
16.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 ;
(2)铝的化学性质有 。
17.(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面对流感,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
(1)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文中序号);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 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
三、实验探究题
18.(2023七下·吴兴期末)今年寒假,项目化作业“麦芽糖制作”是七年级小明同学最开心的一件事了。他把制作过程绘图如下:
(1)任务一:培养麦芽
小明为探究小麦种子的萌发条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在A、B、C、D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棉花,在棉花上放30粒饱满、结构完整的小麦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如下表:
装置 A B C D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0℃ 20℃ 20℃ 20℃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种子萌发情况 29粒 0粒 30粒 0粒
根据哪两组实验结果分析,光照不是小麦种子萌发的必要环境条件 。
A.A B.B C.C D.D
(2)除了上述探究的因素,请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给项目小组提出几点操作上的注意要点,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至少写两点)
任务二:发酵:混合麦芽与糯米
小明将糯米煮好后降温,再加入麦芽搅拌均匀后放入电饭煲保温发酵6小时左右,将发酵后的糯米过滤取汁。通过查阅课外资料发现,麦芽中含有α-淀粉酶,它能分解淀粉。麦芽和糯米混合发酵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任务三:加热制糖
过滤得到的滤汁先大火煮沸,煮到有气泡时不断搅拌,煮至挂起状态即为麦芽糖。
思考:本项目化学习耗费时间较长,小明的父母觉得他在浪费时间,这么做意义不大。对此,你怎么看?如果是你,你会如何与父母沟通? (至少说两点令人信服的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水的汽化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结冰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水沸腾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生成了新物质氢气和氧气,为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石墨做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氢气作清洁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解答】解: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易挥发性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A.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该反应有新物质葡萄糖和氧气生成,是化学变化,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雨,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利用了它不支持燃烧这一化学性质,以及密度比空气大这一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酒精挥发和蜡烛融化,都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水的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为化学变化;蔗糖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存在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牛奶变酸是因为生成了乳酸,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干冰升华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钢铁生锈,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了三氧化二铁,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用石墨制铅笔芯利用的是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的是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利用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金属铜用来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解答】解:A、用石墨制铅笔芯利用的是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的是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利用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金属铜用来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铜制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活性炭净化水,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水受热时变为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属于水的用途,不是性质,故C错;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水在通电条件下会产生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棉线,需要通过化学变化燃烧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利用了油渍溶于汽油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用红热铁片区分氮肥和钾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发电机工作产生电能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燃烧化石燃料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风力、水力、潮汐力、水蒸气带动涡轮机转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12.【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B.根据质量的属性分析水的质量变化,根据分析体积的变化;
CD.物理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B.根据题意可知,水从玻璃态变成普通状态时,质量保持不变,且水的密度不变。根据可知,水的体积不变,故A、B错误;
CD.水从液态变成玻璃态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3.【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解答】A.水结成冰,发生凝固现象;雪是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形成,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将白玉做成床,黄金做成马,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飞流直下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 A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CD.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解答】 A.①中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②中蜡烛熔化,只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实验中只有铜这一种金属,无法得到所有金属具有导热性的结论,故C错误;
D.①中酒精燃烧,③中火柴燃烧,说明物质具有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表现了氧气的助燃性,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所以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
B.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程中并不生成新物质,所以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
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过程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正确;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正确;
故选B.
16.【答案】(1)白色、质地较软、密度较小、导电性和传热性
(2)容易与氧气作用;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铝的密度较小、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都属于物理性质描述;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属于化学性质的描述。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应用
17.【答案】(1)①
(2)汽化吸热
(3)分子间存在空隙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2)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解答。
【解答】(1)易燃性是必须通过燃烧这种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①;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汽化吸热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
18.【答案】(1)C
(2)放置适宜的温度、水分不要浸没种子(充足的空气)、播种不能过于密集、播种前用水浸泡;化学变化;①增强动手能力 ②里面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合理即可)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种子的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种子萌发需要的内部条件是种子颗粒饱满,不处在休眠期;
【解答】(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AC作为对照,可以得出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环境条件;
(2)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所以放置适宜的温度、水分不要浸没种子(充足的空气)、播种不能过于密集、播种前用水浸泡等方式都能提高种子的萌发;
任务二:通过查阅课外资料发现,麦芽中含有α-淀粉酶,它能分解淀粉。 所以麦芽和糯米混合发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产生,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任务三:我认为这样的项目化活动能够①增强动手能力 ②里面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故答案为:(1) C (2)放置适宜的温度、水分不要浸没种子(充足的空气)、播种不能过于密集、播种前用水浸泡;化学变化;①增强动手能力 ②里面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1 / 1新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下册 3.3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1.5 水的组成 同步练习)下列涉及的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的汽化 B.水结成了冰 C.水沸腾 D.水通电分解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水的汽化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水结冰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水沸腾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水通电分解生成了新物质氢气和氧气,为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c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与物质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石墨做铅笔芯
C.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石墨做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氢气作清洁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2024七下·宁波月考)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美。下列颜色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
D.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c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①颜色、状态 ②可燃性 ③熔点、沸点 ④硬度 ⑤稳定性 ⑥易挥发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⑤⑥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解答】解: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易挥发性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B.
5.(2023七下·北仑期中)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
A.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A.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该反应有新物质葡萄糖和氧气生成,是化学变化,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雨,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D.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利用了它不支持燃烧这一化学性质,以及密度比空气大这一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2020七下·余姚期末)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蜡烛融化 B.水的电解、蔗糖溶解
C.牛奶变酸、木炭燃烧 D.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酒精挥发和蜡烛融化,都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水的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为化学变化;蔗糖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存在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牛奶变酸是因为生成了乳酸,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干冰升华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钢铁生锈,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了三氧化二铁,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b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各物质用途利用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用石墨制铅笔芯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D.金属铜用来做导线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用石墨制铅笔芯利用的是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的是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利用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金属铜用来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解答】解:A、用石墨制铅笔芯利用的是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的是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利用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金属铜用来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c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铜制导线 B.用石墨制铅笔芯
C.用活性炭净化水 D.天然气用作燃料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铜制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石墨制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活性炭净化水,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b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水受热时变为水蒸气
B.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C.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
D.水在通电条件下会产生氢气和氧气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水受热时变为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属于水的用途,不是性质,故C错;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水在通电条件下会产生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0.(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b )下列家庭小实验中,没有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D.用红热铁片区分氮肥和钾肥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棉线,需要通过化学变化燃烧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利用了油渍溶于汽油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用红热铁片区分氮肥和钾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1.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最越来越大。如图所示是利用不同形式能量发电的示意图,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发电机工作产生电能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C.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热量
D.风力、水力、水蒸气带动涡轮机转动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发电机工作产生电能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燃烧化石燃料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风力、水力、潮汐力、水蒸气带动涡轮机转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12.(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质量增大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AB.根据质量的属性分析水的质量变化,根据分析体积的变化;
CD.物理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B.根据题意可知,水从玻璃态变成普通状态时,质量保持不变,且水的密度不变。根据可知,水的体积不变,故A、B错误;
CD.水从液态变成玻璃态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3.(2020七下·海宁月考)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描写事物的诗词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自《沁园春 雪》)
B.白玉为床金做马(自《红楼梦》)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自((望庐山瀑布》)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自《无题》)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解答】A.水结成冰,发生凝固现象;雪是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形成,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将白玉做成床,黄金做成马,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飞流直下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D.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 A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CD.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解答】 A.①中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②中蜡烛熔化,只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实验中只有铜这一种金属,无法得到所有金属具有导热性的结论,故C错误;
D.①中酒精燃烧,③中火柴燃烧,说明物质具有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5.(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b )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B.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颜色,异味
C.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常温下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表现了氧气的助燃性,在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所以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
B.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程中并不生成新物质,所以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
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过程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正确;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
16.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 ;
(2)铝的化学性质有 。
【答案】(1)白色、质地较软、密度较小、导电性和传热性
(2)容易与氧气作用;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铝的密度较小、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都属于物理性质描述;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属于化学性质的描述。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应用
17.(2024七下·义乌开学考)面对流感,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
(1)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文中序号);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 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
【答案】(1)①
(2)汽化吸热
(3)分子间存在空隙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分析】(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2)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解答。
【解答】(1)易燃性是必须通过燃烧这种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①;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汽化吸热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
三、实验探究题
18.(2023七下·吴兴期末)今年寒假,项目化作业“麦芽糖制作”是七年级小明同学最开心的一件事了。他把制作过程绘图如下:
(1)任务一:培养麦芽
小明为探究小麦种子的萌发条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问题:
在A、B、C、D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棉花,在棉花上放30粒饱满、结构完整的小麦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如下表:
装置 A B C D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0℃ 20℃ 20℃ 20℃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种子萌发情况 29粒 0粒 30粒 0粒
根据哪两组实验结果分析,光照不是小麦种子萌发的必要环境条件 。
A.A B.B C.C D.D
(2)除了上述探究的因素,请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给项目小组提出几点操作上的注意要点,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至少写两点)
任务二:发酵:混合麦芽与糯米
小明将糯米煮好后降温,再加入麦芽搅拌均匀后放入电饭煲保温发酵6小时左右,将发酵后的糯米过滤取汁。通过查阅课外资料发现,麦芽中含有α-淀粉酶,它能分解淀粉。麦芽和糯米混合发酵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任务三:加热制糖
过滤得到的滤汁先大火煮沸,煮到有气泡时不断搅拌,煮至挂起状态即为麦芽糖。
思考:本项目化学习耗费时间较长,小明的父母觉得他在浪费时间,这么做意义不大。对此,你怎么看?如果是你,你会如何与父母沟通? (至少说两点令人信服的理由)
【答案】(1)C
(2)放置适宜的温度、水分不要浸没种子(充足的空气)、播种不能过于密集、播种前用水浸泡;化学变化;①增强动手能力 ②里面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合理即可)
【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种子的萌发需要的外部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种子萌发需要的内部条件是种子颗粒饱满,不处在休眠期;
【解答】(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AC作为对照,可以得出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环境条件;
(2)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所以放置适宜的温度、水分不要浸没种子(充足的空气)、播种不能过于密集、播种前用水浸泡等方式都能提高种子的萌发;
任务二:通过查阅课外资料发现,麦芽中含有α-淀粉酶,它能分解淀粉。 所以麦芽和糯米混合发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产生,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任务三:我认为这样的项目化活动能够①增强动手能力 ②里面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故答案为:(1) C (2)放置适宜的温度、水分不要浸没种子(充足的空气)、播种不能过于密集、播种前用水浸泡;化学变化;①增强动手能力 ②里面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