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山水画的意境》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4 19:4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李可染
山水画的意境
竹影
苏州园林
使至塞上
温故知新
是现代艺术家、散文家丰子恺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
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
梦回繁华
苏州园林
竹影
使至塞上
温故知新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梦回繁华
温故知新
《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梦回繁华
苏州园林
使至塞上
竹影
使至塞上
竹影
苏州园林
温故知新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猜猜:老师想干什么?
新课导入
梦回繁华
李可染
山水画的意境
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2.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欣赏下面这幅山水画,谈谈你的感受。
走近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听朗读,说说什么是“意境”? 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在书上圈点勾画。
A.惆怅(chóu chàng) 朝朝暮 暮
B.真挚(zhì) 胸有成竹
C.渲(xuàn)染 身临其境
D.意境 浮光掠(luè)影
1.请你选出读音有误的一项( )。
字词检测
A.意境 浮光掠影 语不惊人死不休
B.真挚 身凌其境 意匠惨淡经营中
C.惆怅 胸有成竹 孤帆远影碧空尽
D.渲染 朝朝暮暮 夔门天下第一险
2.请你选出书写不全对的一项( )。
字词检测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然后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意境和意匠是两个关键;意境是表现内容,意匠是表现形式。
请选择你想选的一项( )。
A.本堂课学得好。
B.本堂课学得很好。
C.本堂课学得非常好。
D.本堂课学得实在是好。
第二课时
学习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挚(zhì)  宇宙(zhòu)  柏树(bó)
B.惨淡(cǎn) 意匠(jiànɡ) 赋予(fù)
C.渲染(rǎn) 惆怅(chánɡ) 碧空(bì)
D.熟悉(shú) 朝暮(cháo) 朴素(p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他每天认真学习,面对这次考试他早已胸有成竹。
C.他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D.浮光掠影地游览,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学习检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武汉肺炎疫情出现后,从中央到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防止感染事件不再发生。
B.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意境。
C.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D.“山水画意境”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学习检测
探究:1.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
细读感悟
山水画
摄影作品
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与情是相融合的。
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取代。
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感出发的。
探究: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诗歌在描绘景色的时候,往往将情感含蓄的寄托其中,使人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感受到无限的情感与意蕴。
作者大篇幅的分析诗歌的意境,是因为二者是相通的,是想更直接的让人体会到“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从而更好的领会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探究:3.“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简要说明。
作者以白石老人画虾为例来论证他的观点。
这个观点正确,如我们知道松树的耐寒可以象征它的坚韧,而当我们在雪地里认真观察,会发现只有松树傲然长青,松针贯穿积雪依然向上,此刻,我们会真正感受到这种坚韧的品质是那样真实。
探究:4.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义。
写诗,写的是生活;绘画,绘的是风景。它们都基于现实,以现实为原材料。然而,它们融合了写作者与绘画者自身的情感以及体悟,因此,它们又必然高于现实。这就是说,不论是高明的诗还是绘画,最终都会成为客观的景物与主观情感相融合的意境。
欣赏
李可染《万山红遍》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描述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万山红遍”这一题材其实很少有画家敢尝试。一方面,“万山”之意境颇为辽阔深远,极大地考验着画家的空间驾驭能力,若非胸有千山万壑,则根本无法表现“万山”;
另一方面,“红遍”给中国传统山水画出了个大难题:历来山水多以水墨描绘,仅作为点缀的红色在使用上可谓慎之又慎。然而李可染先生却迎难而上,开始大胆尝试创作“万山红遍”。其时,李可染先生恰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1954年李可染踏上写生之旅,从江南到桂林,从中国到欧洲,可谓千山万水走过;1960年先生重回画室时,已然是胸中有丘壑。这时,他动笔作出此画,而“红遍”的问题也在此间解决了。他采取了大面积使用朱砂来表现秋色的方法,红为主调,以墨作底,既强调了“遍”字,同时也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
山水画的意境
板书设计
概念定义:景与情的结合
获得方法
深刻认识对象,产生思想感情
写景时写情,源于现实超越现实
苦心经营(意匠)
其实,生活里还有一类画叫做人物画,请你赏析下面的画面。何为意境?何为意匠?何为景?何为情?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向大家发出号召:“在这个特殊时刻,人民群众需要我们。将病毒挡在身前,把百姓护在身后!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的职责!”
在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的带动下,有不少临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踊跃递交入党申请书。截止目前,医院共收到449份入党申请书。
“我辈已躬身入局,势必要共渡难关!” 这是该院党员医生黄霞在投身战“疫”第二天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句话。如今,黄霞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患者尽早康复出院,早日结束这场战斗。
“我是党员,我先上”
“一会躺下,不要紧张,只要配合我,两分钟就好了。”2月6日,在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以下简称市公卫中心)隔离病房,医生李奇穗试着通过交流让患者放松心情,以便顺利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
采集咽拭子标本,是对患者做病毒核酸检测的关键一步,也是最为危险的一步。
因为这个步骤,需要直接近距离接触呼吸道,如果患者咳嗽,甚至是哈气,都有可能溅上一脸飞沫。
做这项工作,即便穿好全套防护装备,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病毒的可能。
知晓有风险,前一天分配任务时,李奇穗仍主动请缨,接下了这项工作。
“因为我是党员,又是党支部书记,这个时候我必须冲在最前面,我没有考虑更多,也没有什么伟大之处,这就是我的职责和使命”!在阻击疫情的战斗中,还有许许多多像林青一样的党员,他们不畏艰险,奋战在第一线,奉献在一线。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组织召唤,人民需要,他们都义无反顾!
因为防护物资紧缺,医护实行两班倒。坐诊医生每班都是“全副武装”,隔离服、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一样都不能少。不敢喝水,少上厕所,吃饭也只能简单地扒几口。每班下来鼻子耳朵脸都特别疼,手也泡起了皱。夜班医生需要从下午5点持续到次日8点一直坐在诊室,应对随时前来就诊的病人。因为害怕增加家人的风险,医护人员只能呆在医院安排的集中宿舍休息。长时间高强度高负荷连轴转,却没有一个人抱怨和退缩。
为了节约防护服,他们不能吃东西、喝水、上厕所,每次交接班,浑身都湿透,脸上也被口罩压出了红印,可他们都咬牙坚持,默默地付出。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一支主力军,活跃在战“疫”前线,他们勇挑重担,恪尽职守;他们坚毅果敢,业务精湛;他们配合密切,克服万难……他们为这场战“疫”带来力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同学们,疫情当前,抗疫优先。我们能动手画好一幅什么样的作品?
这幅好作品有景,有情,写景写情,景与情结合。期待着这样有意境的好作品!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