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考古学者认为,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
A.长期的传说 B.网络资料
C.发掘的化石 D.古籍的记载
2.《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书中强调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 )。
A.海洋条件 B.政治条件
C.地理条件 D.经济条件
3.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 )。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
C.国家和文字的出现
D.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
4.下图反映了世界古代五大区域的文明,其中,最早建立统一国家并实行中央集权的区域是( )。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5.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泥土制造泥板并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使用莎草制成莎草纸并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象形文字。这说明( B )。
A.各大古文明都发明了独特文字
B.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C.地中海沿岸各文明间交流广泛
D.古代文明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6.胡夫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最大的金字塔。学者估计这座金字塔的建造需要至少8.4万名劳动力,如果他们一年工作80天(从秋季晚期到冬季,差不多是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最少的时候),那么需要20年才能建成。除了这种普通的劳动力,还需要几百个工程师、监工、厨师等。胡夫金字塔的修建( D )。
A.主要在播种季进行
B.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
C.反映了民众的需求
D.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
7.下图是古埃及底比斯内巴蒙墓中的壁画《捕禽图》(约公元前1400年),画面呈现了一位男子捕获鸟类的情景。该壁画( B )。
A.说明古埃及采集渔猎很发达
B.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C.真实再现了古埃及的生产状况
D.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8.在两河流域地区的农业生产中,雨季需要排涝,其他季节需要灌溉,因此人们很早就开始修筑水利坝渠,在当时,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集体协作,这也就加强了居民之间的往来,进而推动了国家的出现。这主要说明( D )。
A.原始农业需要集体耕作
B.水利建设保障农业发展
C.农耕文明源于水域丰富
D.农业生产促进政权形成
9.“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小麦、大麦的种植发生在约9 000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粟米种植、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美洲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就培育了马铃薯、玉米、甘薯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 )。
A.呈现多元特征 B.起源时间完全一致
C.相互借鉴发展 D.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10.(原创)公元前7世纪前半期,斯巴达设置了古典时代斯巴达城邦的最高行政长官——监察官。监察官共5人,从全体公民中选出,所有公民不分贫富均有权当选。监察官任期一年,权限极大,后来监察官又逐渐获得了监察权、提案权及裁决权等重要权力。这说明古代斯巴达的政治制度( )。
A.是独裁专制的寡头政治
B.体现出一定的民主色彩
C.实行的是城邦民主政治
D.体现民众参与国家管理
11.色诺芬指出,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或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在这些事情上做错的话,其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的。色诺芬意在( )。
A.揭露民主制实现途径的局限
B.指出古希腊民主范围狭小
C.说明公民不具备参政的能力
D.批判间接民主制的弊端
12. 有学者认为,种姓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可以把一种关于吸纳和排除的、严格的、无处不在的等级制度变成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制度在古代印度的盛行( )。
A.造成了思想文化落后局面
B.遏制了原始宗教思想产生
C.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
D.破坏了国家社会长期稳定
二、非选择题(12分)
13.(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公元前431—前404年,希腊两大城邦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了一场长达27年的大战。几乎所有希腊城邦都卷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雅典失败,提洛同盟被解散,斯巴达取得霸权。关于这场战争发生的原因,修昔底德曾认为,是雅典势力的扩张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摘编自晏绍祥、李隆庆编著《世界通史(古代中世纪卷)》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里克利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等
材料三 追求史实之真是史家的第一要务,也是修昔底德终生奋斗的目标。他强调历史学不应取悦流俗,而应以揭示真相为准则,消除虚假的“事实”。他客观叙事,严格选材,重视一手资料的合理使用,坚决摒弃以拼凑逸闻轶事来撰写历史的方法。在书写著作期间,修昔底德从不轻信谣传故事。为了真实,他不惜奔走于卷入战争的各个城邦,实地考察战争中所涉及的山丘、河谷、沼泽、港口、关隘;为了真实,他到处打探、询问事件的目击者,从他们那里获取可靠的资料。修昔底德记事的准确性,已一次次被近代学者证实。例如,1877年在雅典卫城出土了一块石碑,碑上所刻的有关公元前419年雅典与阿尔哥斯等城邦的缔约铭文,几乎与修昔底德书中所载的内容完全吻合。无怪乎连看不上古典史学的犹太史学家约瑟夫斯都不得不承认修昔底德是他那个时代“拥有最高准确度”的史学家。
——摘编自杨共乐《把历史从神话传说中解放出来——修昔底德史著的一个主要特点》
(1)概括材料一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修昔底德史著具备的史料价值。(4分)
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5.B
6.D 金字塔的修建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古埃及主要在播种季修建金字塔,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胡夫金字塔的修建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排除B项;胡夫金字塔是为埃及法老建造的陵墓,无法反映民众的需求,排除C项。
7.B 根据材料可知,《捕禽图》反映了古代埃及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古代埃及的艺术风格,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故选B项;《捕禽图》没有将古埃及与其他地区的采集渔猎发展水平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古埃及采集渔猎很发达”的结论,排除A项;《捕禽图》是对当时埃及生产状况的艺术加工,存在着艺术创作色彩,与埃及真实的生产状况有一定差别,排除C项;《捕禽图》没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排除D项。
8.D 据材料“在两河流域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集体协作”“进而推动了国家的出现”等可知,两河流域的农业生产需要修筑大型水利工程,组织集体协作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国家因此出现,即两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促进政权形成,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不是原始农业需要集体耕作,而是修筑大型水利工程需要集体协作,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修筑水利工程的必要性及其推动了国家产生,并没有提及水利工程的作用,排除B项;农耕文明源于特定的地理条件、生产方式等诸多因素,不只是源于水域丰富,并且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发展农业的条件,而是说明农业的发展促进国家的形成,排除C项。
9.A 题干内容主要述及三个地区:西亚、东亚、美洲。在这些不同的地区,都有各具特色的文明,如“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美洲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就培育了马铃薯、玉米、甘薯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呈现多元特征,故选A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人类文明的起源时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排除B项;世界不同的文明各具特色,它们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并没有出现相互借鉴的现象,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文明大多分布在大河流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文明都分布在大河流域,比如希腊文明和印第安文明就不在大河流域,排除D项。
10.B 从全体公民中选出监察官,而且监察官具有极大的权限,说明古代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治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古代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并非完全独裁专制,故A项错误;古代雅典实行的是城邦民主政治,而斯巴达实行的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参与国家管理,不是广大民众参与国家管理,故D项错误。
11.A 据材料“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任何其他行业的人”“其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的”可知,色诺芬认为应当由专业的人才从事专业的事务,而治国同样需要专业的政治精英,仅仅通过投票来选出治国者是十分草率的,且对国家有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色诺芬的观点主要是针对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制度的,指出这一制度的存在导致政治权利被误用与滥用的弊端,从而揭露民主制实现途径的局限,故选A项;古希腊民主范围狭小指的是古希腊城邦成年男性公民才能享有民主权利,但材料并未提到这点,排除B项;色诺芬的观点只是针对直接民主制本身的弊端,他并未对公民的参政能力作出任何评价,排除C项;古代希腊民主制度属于直接民主,而非间接民主,排除D项。
12.C 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是不同种姓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成为阻碍印度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故选C项;古代印度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思想文化落后”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种姓制度以婆罗门教为宗教基础,与宗教思想密切相关,并未遏制宗教思想产生,排除B 项;种姓制度虽然有不合理的地方,但在印度长期存在,维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排除D项。
13.【答案】(1)基本含义: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4分)
(2)原因: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使雅典国力进一步强盛。(4分)
(3)史料价值:修昔底德的史著因其撰写以揭示真相为准则,客观叙事,严格选材,实地考察,并被近代学者证实,故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可以用来研究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发展,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关系;等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