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3 21:3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古代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  )。
A.行省 B.城邦国家
C.神庙 D.军事帝国
2.下表所示为世界古代部分文明扩展的情况。据此表可知,这些文明扩张的方式是(  )。
古代埃及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埃及新王国时期,曾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古巴比伦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A.人口迁移 B.暴力冲突
C.中央改革 D.和平交往
3.法国学者莫尼克认为古希腊的伦理思想代表了一种道德观念的最完整形式, 而这一道德观念是建立在“善”的吸引力的基础之上的。下列思想符合其观点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
D.“认识你自己”
4.2世纪,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有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一现象的形成因素有(  )。
A.共和制度发展到鼎盛
B.民主政治的发展日趋完善
C.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D.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
5.早在青铜器时代,两河流域文明逐渐扩展到叙利亚、巴勒斯坦;华夏文明已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延伸到中国东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区,并与日本和朝鲜产生联系。这反映了( B )。
A.早期文明发展相对均衡
B.农耕文明的不断扩展
C.早期文明交流模式单一
D.农耕技术的不断发展
6.(原创)2019年,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西部发现了一间约1 400年前的拜占庭时期的教堂遗址,内有保存完好的精美镶嵌画和壁画,其中有的镶嵌画上写有希腊铭文。据此可以论证(  )。
A.古代文明的扩展
B.东西文明的交融
C.东方文化的魅力
D.多元的古代文明
7.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的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之后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希腊最初的雕塑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上述史实共同说明(  )。
A.文明间的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B.西亚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地
C.交流借鉴有利于文明进步
D.希腊文明的发展得益于西亚文明
8.波斯帝国修筑的“御道”全长1 677英里,沿途设有111个驿站,覆盖帝国全境。御道上又开辟出几条岔路,向西南通往埃及,向东南通到印度河流域。波斯帝国“御道”的修筑(  )。
A.推动了西欧封建国家的发展
B.全面扩大了希腊文化影响力
C.保障地中海地区的长期和平
D.促进古代文明区域间的连接
9.公元前6世纪,埃及法老将瑙克拉提斯城赐予了希腊人。在这里,不少希腊人开始使用埃及人传统的陪葬品——陪葬俑。同时,希腊商人还将铁器带到这里,而铁器则改变了埃及人传统的生产工具及武器。这主要反映了古代(  )。
A.地域文化的交流 B.埃及手工业的落后
C.宗教信仰的交融 D.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10.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了欧洲乃至亚洲的大片土地,随着时间推移,他开始自认为是当地原统治者的继承人,接受东方宫廷中那一系列繁文缛节,让马其顿人效仿波斯人向君王所行的以头沾地的叩拜之礼。亚历山大的这些做法旨在(  )。
A.推广希腊文化
B.强化君主权威
C.宣传君权神授
D.控制被征服者
11.在世界古代史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曾修建大规模的道路系统;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都曾采用过迁移居民的做法;印加人在创建帝国的过程中,采用了和亚欧大陆上的帝国几乎相同的强化统治的措施。这体现出当时(  )。
A.区域文明发展的独特性
B.人类历史发展的差异性
C.文明区域发展的互补性
D.世界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12.“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西方谚语的形成从实质上说明了(  )。
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C.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D.罗马文化渗入罗马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二、非选择题(1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早在五六千年前,地中海东部就已经出现埃及、古巴比伦等古代帝国,它们的建立带来了东地中海地区最早的文化交融。希腊文明兴起之后,希腊人建立的殖民城邦遍布整个地中海沿岸,地中海的文化中心也由埃及转移到希腊。亚历山大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与东方文明之间有了更加密切的交流。公元前1世纪,罗马征服了整个地中海沿岸,将原本独立的各个文明纳入同一个政权之下,地中海文化圈最终形成。
 ——摘编自陈村富《地中海文化圈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
材料二 学术界往往将地中海文化圈一分为二:埃及、叙利亚等东地中海地区具有浓厚的东方文明特征;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地中海地区则别具一格。希腊文化源自埃及,同时希腊文化也为东方文明所吸收。而最终征服环地中海地区的罗马,在文化上展现了更多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不仅对希腊文化照单全收,而且对埃及等东方文明也多有吸收,成为地中海新的文化中心。而罗马的征服又将文明带到了原本落后的西欧地区。
 ——摘编自谌中和《地中海文化圈与西方文明独特性的根源——兼与陈村富教授商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中海文化圈形成的有利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地中海文化圈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中海文化圈形成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B
6.A 根据材料可知,在拜占庭时期的教堂遗址的镶嵌画上发现了希腊铭文,这表明拜占庭帝国借鉴吸收希腊文明,据此可以论证古代文明的扩展,A项正确;材料只说明了古希腊文明扩展到拜占庭帝国,不能说明拜占庭文明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突出东方文化的魅力,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文明的扩展,未涉及文明的多元特征,排除D项。
7.C 据材料可知,西亚农耕技术、冶铁技术传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地区,促进了当地社会生产生活的进步,同时,古希腊的雕塑艺术模仿了埃及,促进了古希腊文化艺术的繁荣,这些都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文明交流借鉴促进了当地文明的进步,故选C项;材料只体现了西亚文明对其周边地区文明的影响,以及埃及文明对希腊雕塑艺术的影响,这属于单向性的文化输出,不符合“相互影响”的说法,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西亚地区的农耕技术和冶铁技术,这不代表最早的世界文明诞生在西亚地区,排除B项;埃及位于非洲大陆东北部,排除D项。
8.D 波斯帝国修建的“御道”不仅覆盖帝国全境,而且可以向西南通往埃及,向东南通到印度河流域,这就促进了帝国境内、境外不同文明区域间的连接与交流,故选D项;波斯帝国是奴隶制时代的帝国,主要位于西亚、南欧与北非,与西欧的地理位置不符,排除A项;波斯帝国主要盛行西亚文化和制度,并未通过“御道”全面扩大希腊文化的影响力,排除B项;波斯帝国曾经出兵希腊半岛,制造了地中海地区的动荡和紧张局势,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9.A 据材料可知,希腊人使用埃及人传统的陪葬品,埃及人使用希腊商人传入的铁器,这体现了埃及、希腊地域文化的交流,故选A项;埃及手工业的落后与“希腊人开始使用埃及人传统的陪葬品”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排除C项;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这段时期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的语言、文字、风俗、政治制度等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特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0.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亚历山大自认为是当地原统治者的继承人,要人们向他行叩拜之礼,他的这些做法主要是为了强化君主权威,B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旨在强化君主的权威,不是推广希腊文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宣传君权神授的信息,排除C项;控制被征服者也是为了强化君主自身的权威,排除D项。
11.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家治理和统治措施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等都实行了几乎相同的措施,这说明世界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的特征,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区域文明发展的统一性而非独特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相同点而非差异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文明间的共性和统一性,而非文明间的互补性,排除C项。
12.D 由材料“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可知,罗马帝国建立后,帝国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推动罗马文化渗入罗马统治过的广大地区,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D项;修建道路是完善基础设施的措施,属于物质范畴,与“历史文化的角度”不符,排除A项;“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的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未体现这点,排除B项;“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不属于该西方谚语的实质,排除C项。
13.【答案】(1)有利条件: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不同文明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地中海地区繁荣的贸易活动;地中海地区的各个文明在交流中吸收和融合;罗马帝国统一地中海地区。(6分)
(2)特点:多元融合;开放包容;文化中心不断转移。(3分)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塑造了独特的地中海精神;对后世的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