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3 21:3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古代非洲有一座沙漠城市,“这里储备了大量的医生、法官、教士以及其他有知识的人。国王用自己的钱给予他们款待。在这里,潜水员捞上来的北非伊斯兰教地区的手稿和书籍,能卖到比任何商品都高的价钱”。这座城市是( B )。
A.摩加迪沙 B.廷巴克图
C.巴格达 D.大津巴布韦
2.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企图依靠红海沿岸地域性强国和部族,挑战波斯丝路霸权,将丝绸贸易的重心移到红海、印度洋地区,但这种努力彻底失败。“红海沿岸地域性强国”是( D )。
A.马里 B.奥斯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阿克苏姆王国
3.(改编)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600余万。在阿兹特克人国家中,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这些贡赋可能有( B )。
A.甜高粱或棉花 B.马铃薯或花生
C.大麦或玉米 D.西瓜或水稻
4.201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印加路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印加路网展示了世界文化区域内商品、通信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过程。当时印加帝国重视交通事业的主要原因是(  )。
A.便于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B.便利人们出行
C.便于传递情报、调动军队
D.便于征税征兵
5.10世纪,阿拉伯历史学家马苏第在其著作《黄金草原》中,记述了苏法拉的黄金交易情况,苏法拉是古代津巴布韦的重要港口城市。这可用来研究( B )。
A.阿拉伯帝国对东非经济掠夺
B.南部非洲文明的商业交易
C.西部非洲港口城市的发展状况
D.津巴布韦沦为阿拉伯帝国的附庸
6.9—11世纪,西非人掌握了铁器和青铜器的冶炼技术;东非出现一系列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南部非洲的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这表明( C )。
A.中国与非洲交往源远流长
B.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程度较高
C.非洲文明具有地域性差异
D.古代非洲对外贸易比较发达
7.下图所示是大津巴布韦遗址,其由石块垒砌而成,在今津巴布韦、南非等国境内分布着数百处“石头城”遗迹。“石头城”出土的文物有波斯的上釉陶器、阿拉伯的玻璃杯、中国明朝的青瓷残片。对此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 )。
A.非洲文明具有“内生、个性”和“共生、交流”的特点
B.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C.非洲的原住民独立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古代区域文明
D.对外贸易在古代非洲国家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8.在殖民者入侵之前,玛雅文明的中心区是以石灰岩地形为主的尤卡坦半岛,玛雅人的工具主要是石器、木器和骨器。该地区一个农民每年用250小时的劳动就可给全家提供80%的食物。这主要是由于( C )。
A.工具技术的改进 B.地理条件的影响
C.农业管理的进步 D.对外交流的加强
9.征服墨西哥的科尔特斯在报告中写道:“此城有许多广场……其中有座广场比萨拉曼卡(西班牙城市)的广场还大一倍,广场周边环绕拱廊,每日有六万多人在拱廊里做买卖,这些国家所制造的各种商品,这里应有尽有。”这一报告展现了( A )。
A.阿兹特克文明的辉煌
B.欧洲城市化进程的滞后
C.古代玛雅文明的繁荣
D.西班牙对美洲血腥征服10.15世纪,帕查库蒂开疆拓土,奠定帝国大业,重建南美洲古城库斯科。在库斯科的中央广场上,宏伟的太阳神庙耸立在金字塔形的台基上,国王每年在此举行盛大的太阳祭。沿中央广场四个方向修筑的数千米驿道,把库斯科与全国连接起来。重建的库斯科( A )。
A.在印加的政治地位凸显
B.是玛雅城市建筑的典范
C.见证阿兹特克文明
D.借鉴了古埃及建筑风格
11.有学者指出,在印加帝国时期,私人交换规模有限,交换形式主要是物物交换。虽然有些物品能传到较远的地方,但其传递方式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相邻部落互相渗透,而不是通过商人渠道。这可用于说明,在印加帝国时期( C )。
A.道路交通遭到破坏 B.内部统治秩序混乱
C.商品经济较为落后 D.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12.(原创)智利的复活节岛上最神秘莫测、至今未被破解的一组石像由7座巨人石像组成(见下图)。岛上的石像大多面朝内陆,唯有它们面朝大海,深沉眺望。更神奇之处在于,每到春分、秋分之日,太阳的运行轨迹总会与石像的排列垂直。该组石像(  )。
A.具有研究美洲文明的实证价值
B.实证了殖民者毁灭了美洲文明
C.说明古代美洲文明无法被认识
D.反映出古代美洲文明多姿多彩
二、非选择题(1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通过麦克维尔、汤普森等学者对大津巴布韦遗址及相关遗址的考察和研究,历史学界可以对当时的社会有个粗略的了解。在古城附近及今津巴布韦东部山区的英汤加,发现了古代的梯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和水渠;在大津巴布韦卫城外一堆遗物中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畜骨头,这类牲畜骨头在其他遗址中也有发现。从遗址中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富人的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围墙。
——摘编自艾周昌主编《非洲黑人文明》
材料二 西非很早就和北非诸国有贸易关系。西非内地不产盐,大部分食盐需从外部输入。北非地区南缘有许多产盐区,用骆驼驮载盐南运,比较方便。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这就构成了西非与北非贸易的基础。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阿拉伯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在贸易中占首要位置的盐。反过来,非洲则提供象牙、黑奴、鸵鸟毛、可制香水的香猫,以及最重要的物品——黄金。产于非洲的大量黄金最终流到了欧洲,它们对平衡中世纪欧洲对东方贸易的巨额赤字起了重要作用。到15世纪时,整个西非商路纵横交错,贸易中心星罗棋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8世纪以来西非逐渐走向繁荣的历史条件。(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古时期西非地区对国际贸易体系的贡献。(4分)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B
6.C 据题意可知,在非洲的不同地区,不同的国家的发展特色不同,这说明非洲文明具有地域性差异,故选C项;材料表明中国与东非国家存在贸易往来,并不能说明中国与非洲交往源远流长,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由材料不能得出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程度较高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并无比较信息,由材料无法得出古代非洲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的结论,排除D项。
7.A 据材料可知,“石头城”遗迹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体现了“内生、个性”的特点;“石头城”出土了来自波斯、阿拉伯、中国等国的文物,说明非洲文明与其他文明存在交往交流,体现了“共生、交流”的特点,故选A项;B项未体现非洲文明的“内生、个性”的特点,排除;C项未体现非洲文明的“共生、交流”的特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非洲文明的特点,仅凭出土的文物,无法得出“对外贸易在古代非洲国家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的结论,排除D项。
8.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殖民者入侵之前,玛雅文明在尤卡坦半岛的石灰岩地区繁荣发展,玛雅人采用了多种农业技术,如梯田、灌溉和水井,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此外,他们还使用了轮作和肥料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方法,使得土地能够持续产出丰富的农作物,故选C项;“工具技术的改进”与材料中“玛雅人的工具主要是石器、木器和骨器”相矛盾,排除A项;优越的地理条件是粮食产量高的条件之一,但若没有农民的辛勤耕作与管理,粮食产量依然不高,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在西方殖民者入侵美洲之前,古代美洲与外部交流少,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9.A 据材料“有座广场……还大一倍……这里应有尽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报告展示了阿兹特克文明的辉煌,故选A项,排除C项;材料信息仅反映“有座广场比萨拉曼卡(西班牙城市)的广场还大一倍”,并不等同于欧洲城市化进程滞后,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阿兹特克文明的辉煌,并未涉及西班牙对美洲征服手段的描述,排除D项。
10.A 由“南美洲”“宏伟的太阳神庙”“国王每年在此举行盛大的太阳祭”可得,重建的库斯科在印加的政治地位凸显,故选A项;玛雅城市的典型建筑为金字塔庙宇,排除B项;阿兹特克文明位于中美洲地区,与题干所述“南美洲”不符,排除C项;古埃及文明兴起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其典型的建筑是金字塔,但题干并未出现金字塔,无法得知重建的库斯科借鉴古埃及建筑风格,排除D项。
11.C 据材料可知,印加帝国内部的私人交换少且规模有限,商品传播方式较为落后,这说明当地商品经济发展较为迟缓,故选C项;印加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材料未涉及印加帝国的道路交通遭到破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印加帝国内部的物品流通方式较为落后,与统治秩序的混乱无关,排除B项;社会阶层流动是指从一个阶层流动到另一个阶层,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2.A 据材料可知,该地属于美洲文明区,石像的发现为研究美洲文明提供了实物史料,故选A项;石像并未被破解,无法证明美洲文明被殖民者毁灭,排除B项;虽然该石像未被破解,但古代美洲文明可以被掌握和认识,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智利复活节岛上的文明,并未提及美洲其他地区的文明,无法得出古代美洲文明多姿多彩的结论,排除D项。
13.【答案】(1)经济特征:农业发展;畜牧业比较发达;商品贸易比较活跃;出现社会贫富分化。(4分)
(2)条件:与北非有深厚的贸易基础;金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古代罗马、拜占庭、阿拉伯等先进文化经北非向西非传播和渗透。(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贡献:西非地区是中古时期亚洲手工业产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推动了亚洲工商业的发展;丰富了国际奢侈品市场;西非出产的黄金为平衡中古时期欧洲对亚洲的贸易逆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