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
A.商业中心的转移 B.契约规则的确立
C.“价格革命”的影响 D.贸易规模的扩大
2.15世纪前后,欧洲消费了约10万千克胡椒和10 万千克其他香料,这要用65 000千克白银才能换取,其价值相当于30万吨黑麦,能养活150万人。这一状况促使欧洲( )。
A.物价急剧上涨 B.贫困人口增加
C.向外掠夺金银 D.出现粮食危机
3.从图1到图2圈定位置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图1 图2
A.资产阶级革命转移 B.文艺复兴的发展
C.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D.食物物种的交流
4.17世纪中期,西欧出版了各种类型的新式地图与地图集,甚至传统书商也开始在书籍中添加一些地图插页或者封面,以配合这一时期流行的冒险故事和游记文学。这主要是因为( )。
A.外部空间知识的更新
B.商业革命的兴起
C.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D.印刷技术的传入
5.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他们游到我们的小船上,用鹦鹉、棉线团、短矛和其他很多东西同我们交换,我们给他们玻璃念珠和小铃铛。总之,以物换物,两相情愿。”这反映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A.建立了欧洲对美洲的统治
B.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C.密切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
D.扩大了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6.下图是1505年一座意大利别墅中的雕饰画,画面详细刻画了南瓜的成熟果实、藤、叶、花等。这一作品内容( )。
A.反映了人类饮食习惯的改变
B.揭露了欧洲殖民扩张的残酷
C.表现了美洲作物的主导地位
D.受到了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
7.1528年,意大利热那亚共和国与西班牙政府达成合作关系,成为西班牙政府财政的主要借款方。热那亚的多利亚、森特里奥内、帕拉维希诺等金融家族,纷纷介入西班牙的金融业。从1570年开始,热那亚成为秘鲁白银的集散中心。由此可知,上述合作( )。
A.进一步推动了欧洲价格革命
B.确立了西班牙的殖民霸主地位
C.导致全球贸易网的正式形成
D.加速了西班牙资本的原始积累
8.(原创)欧洲殖民者初到美洲时,用船上的刀子、斧头、布料等不值钱的小物件,和印第安人交换了大量皮毛。皮毛贸易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的印第安人已经不习惯祖先“自力更生”的生活方式,逐渐欧洲化,习惯使用欧洲的布料、刀斧等手工业品。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的皮毛贸易( )。
A.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
B.改变了新大陆的生活方式
C.造成了印第安人口的锐减
D.破坏了新大陆的生态环境
9.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这一变化说明物种交流( )
A.扩大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B.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
C.改善了欧洲的饮食结构
D.带来了世界文明的交融
10.16世纪以后,甘蔗被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巴西是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巴西蔗糖成为当时重要的国际商品。这反映出(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早期全球化发展
B.物种的跨洲传播具有单向性
C.物种交流改变了殖民地经济结构
D.欧洲殖民者开始主导世界市场
11.隆庆元年(1567年),月港的开放使闽南商人在合法贸易中独占先机。福建商船将丝绸和瓷器等物资运到菲律宾马尼拉。大量的银元跟随商船从马尼拉返程,输入闽南、粤东地区并在民间广泛流通。这说明月港的开放( )。
A.建立了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
B.使得西方殖民扩张进入中国东南沿海
C.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D.标志着马尼拉大帆船航线正式开通
12.英国东印度公司创建于1600年,是一家由100多个持股人组成的股份公司。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权和为了利益而发动战争的权力。由此可见,东印度公司( )。
A.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垄断组织
B.对外贸易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C.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
D.由政府主导建立但由商人自主经营
二、非选择题(12分)
13.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地。……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这些作物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等。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材料二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编自黄邦和、萨那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以来物种交换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D 2.C 3.C 4.A 5.C
6.D 据材料“意大利……南瓜的成熟果实、藤、叶、花等”可知,南瓜是美洲特产,新航路开辟后,各洲动植物进行了物种大交换,南瓜传入欧洲,因此该雕饰画的内容受到了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仅涉及南瓜的雕饰画,与人类饮食习惯的改变无关,排除A项;殖民扩张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通过武力、政治等手段占领其他国家或地区,并将其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有南瓜一种作物,没有将其与其他作物进行比较,不能得出“主导地位”的结论,排除C项。
7.A 据材料可知,热那亚与西班牙的合作,尤其是热那亚成为秘鲁白银的集散中心,使得大量美洲白银流入欧洲,这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A项正确;西班牙的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仅仅归因于与热那亚的合作,排除B项;此时全球贸易网络并没有正式形成,排除C项;西班牙在海外获得的白银大多被用于奢侈消费,对西班牙的资本原始积累作用有限,排除D项。
8.B 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的皮毛贸易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新航路开辟后的皮毛贸易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印第安人数量的变化情况,排除C项;材料仅是手工业品传入美洲的影响,不能说明生态环境的变化,排除D项。
9.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物种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小麦引入欧洲,改善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习惯,故选C项;材料主要涉及“饮食结构”的变化,“经济文化的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小麦作为粮食作物,引入欧洲能够促进欧洲人口增长,但材料没有提及,排除B项;文明交融是指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材料只单方面涉及小麦引入欧洲丰富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体现不出“交融”,排除D项。
10.A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甘蔗被传入美洲,欧洲殖民者在巴西种植甘蔗,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之后,物种之间的跨洲交流是早期全球化的表现,故选A项;新航路开辟后,物种的跨洲传播具有双向性,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物种交流对殖民地经济结构的影响,排除C项;由材料无法看出欧洲殖民者开始主导世界市场,排除D项。
11.C 据材料信息可知,月港的开放使得大量白银输入东南沿海地区,这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据材料“福建商船将丝绸和瓷器等物资运到菲律宾马尼拉”可知,材料仅涉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菲律宾的贸易,“全球贸易网络”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与西方殖民扩张无关,排除B项;马尼拉大帆船航行于菲律宾马尼拉与墨西哥之间,材料未提及墨西哥,排除D项。
12.C 据材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该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权和为了利益而发动战争的权力”可知,东印度公司由国家授权进行垄断贸易、殖民掠夺,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故选C项;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给予它垄断‘东印度’贸易的特权和为了利益而发动战争的权力”说明其经济目的大于政治目的,排除B项;“是一家由100多个持股人组成的股份公司”说明东印度公司由商人主导建立,排除D项。
13.【答案】(1)特点:种类多,以食物物种为主;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各洲;双向交流,既有美洲作物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推广。(6分)
(2)影响:加速了人类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引发了西欧殖民掠夺的狂潮;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引起了思想解放运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