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熙德之歌》问世于中世纪,对以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绅士风度为主体的骑士精神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堂吉诃德》问世于文艺复兴时期,却蕴含了对骑士精神的讽刺。上述变化根源于( )。
A.市民文学的发展
B.世俗王权的衰落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科学革命的兴起
2.马丁·路德认为:破旧立新非朝夕之事,更不能“因为日月星辰被人崇拜,我们就要把它们从天上摘下来”。这反映出马丁·路德主张( )。
A.因信称义 B.温和的改革
C.教随国定 D.推翻教皇统治
3.启蒙思想家卢梭反对将政府看作是社会契约的产物,他认为政府仅仅是主权者为了方便管理事务所建立的组织,君主作为政府的首脑,由人民选举产生,也会因人民反对而下野。这说明卢梭主张( )。
A.君主立宪 B.主权在民
C.自由平等 D.分权制衡
4.“有一种强大的光在全世界散播开来,特别是在英国和荷兰这两个自由国度……文学与知识必将空前地大步前进”;他们大多持世界主义的观念,他们谈论的只是全人类;他们都怀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大多把英国视为理想政府的典范。上述思想和现象产生于(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新航路开辟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5.出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伊拉斯谟(1466—1536)是一位富有影响力的人文主义者。他虽广泛阅读希腊文、拉丁文的古籍,但不单单是一位古典学者,他的目的是借用古典著作去发掘《圣经》原文的本义以及基督教的原始教义。这从侧面反映了文艺复兴( )。
A.旨在解释基督教义
B.在欧洲的影响十分广泛
C.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D.推动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6.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读书卡片。
(1)开通大洋航道后,欧洲从海外掠取巨额财富,刺激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2)欧洲找回了古典时代的知识,城市开设许多大学;一群新的知识分子主张无论人类群体还是个人都蒙受神恩,直接由上帝决定其命运。 (3)各地势力不甘承受神圣罗马帝国的霸权,寻求自主机会
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
A.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格局
B.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C.启蒙时代与大革命的来临
D.文艺复兴引发科学革命
7.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决定让马丁·路德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帝国会议。在会议中,路德认为神授的君权有改革教会、钳制教皇的义务。马丁·路德的主张( )。
A.否认了罗马教廷的合法性
B.意欲缓和各教派之间的纷争
C.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D.体现了反对专制王权的要求
8.(原创)1595年,帕多瓦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解剖学教室——帕多瓦解剖剧场,为日后现代解剖学在欧洲的诞生提供了重要支撑条件。这反映出当时的意大利( )。
A.宗教神学已经走向终结
B.人文主义影响高等教育
C.宗教改革推动教育发展
D.民主科学逐渐深入人心
9.休谟(1711—1776)在《人性论》中提出:美德与理性是否相一致 道德是否和真理一样,仅凭一些观念并借着一些观念的并列和比较被认识 单独的理性是否能区分善恶 据此可知,休谟( )。
A.反思启蒙运动 B.强调道德至上
C.否定理性主义 D.传播科学理念
10.14世纪前后,意大利人摒弃了传统的基督教的克己自欲、守贫的价值观,开始追求一切美好和奢侈的事物。当时他们食用的各种珍贵食材有“波洛尼亚的香肠、摩德纳的夹心肘子……帕多瓦的精致面包和各种美酒”。由此可知( )。
A.人文主义思潮带动消费观念的变革
B.物种大交换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C.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D.世界市场的形成冲击传统观念
11.有学者指出,无论是哥白尼的日心说、开普勒的行星定律、伽利略的运动定律、牛顿的力学体系,还是培根和笛卡尔的科学方法论,都促使人们开始理智地看待古代权威,从对古代权威的反思发展到对古代权威进行理性批判。该学者意在说明,近代科学革命( )
A.推翻了教会的神圣地位
B.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C.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王权
D.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2.(原创)1783年,伏尔泰的《牛顿哲学原理》封面中,“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该封面信息主要反映了( )。
A.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B.观察、实验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C.自然规律对于改造社会的启迪作用
D.学者仍然重视神学在社会中的意义
二、非选择题(1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的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个人的完美化”——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们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材料二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和斗争矛头,总结文艺复兴和近代科学革命的关系。(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的关系。结合所学归纳启蒙运动的影响。(9分)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C
6.B 题干中提到了新航路开辟促进欧洲经济发展、欧洲知识界开办大学和反对教会势力、各地都反对罗马教皇的统治等信息,所以其学习的主题是关于欧洲宗教改革的,即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故选B项;题干中只有一条信息涉及新航路开辟,且并没有关于世界格局的信息,所以不能说其主题是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格局,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时间应该是新航路开辟后不久,与启蒙时代和大革命时间不符,排除C项;题干中的信息如“蒙受神恩”“上帝”“神圣罗马帝国”等多与宗教相关,与科学革命无关,排除D项。
7.C 由材料“神授的君权有改革教会、钳制教皇的义务”可知,马丁·路德认为君主有改革教会、钳制教皇的义务,主张君权高于教权,这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故选C项;马丁·路德的主张并没有否认罗马教廷的合法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各教派之间的纷争,且这也不是马丁·路德的目的所在,排除B项;马丁·路德主张加强专制王权,排除D项。
8.B 据材料可知,解剖学这种研究人体的“越界”方式,很大程度上破除了天主教义对自然真理的歪曲,让人们看清了自己的身体,重新认识了自己,这说明意大利高等教育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故选B项;1595年,宗教神学受到冲击但没有走向终结,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意大利高等教育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C项;民主科学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主张,排除D项。
9.A 据材料“美德与理性是否相一致 ……单独的理性是否能区分善恶 ”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而此时休谟却反思理性,即反思启蒙运动,故选A项;“美德与理性是否相一致 ……单独的理性是否能区分善恶 ”反映了休谟反思理性,而不是强调道德至上,排除B项;反思理性不等于否定理性,排除C项;休谟传播科学理念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
10.A 14世纪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开始流行,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倡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因此,材料中意大利人价值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是受人文主义思潮影响的结果,故选A项。物种大交换主要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发生的,即1500年前后,与本题时间不符,排除B项;14世纪前后,欧洲黑死病流行,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消费并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排除C项;14世纪前后新航路尚未开辟,世界市场尚未形成,排除D项。
11.B 据材料可知,这些科学发现和理论体系的建立,不再依赖于古代权威的教条,而是通过观察、实验和理性推理来探索自然界的规律,这表明近代科学革命不仅仅是一场科学领域的变革,更是一场思想和文化的深刻革命,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故选B项;近代科学革命使人们的宗教观念发生了变化,但“推翻了教会的神圣地位”表述过于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近代科学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影响,并没有关于其在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影响的描述,排除C、D两项。
12.C 材料中的封面信息主要展现了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掌握了自然运行的规律,这一规律又对伏尔泰产生了影响,说明自然规律对于当时的思想家改造社会起到了启迪作用,故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均排除。
13.【答案】(1)核心:人文主义。(1分)
斗争矛头:封建神学。(1分,其他类似表述也可)
关系: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1分)
(2)关系: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3分)
影响
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政治: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世界: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