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马克思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出贫困能够推翻旧社会的革命的一面,所以他们是“空论”。促使这一“空论”向科学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矛盾的激化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工人运动的推动 D.马克思主义诞生
2.马克思说:“他们(圣西门、傅立叶等)还在梦想用实验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空想……为此,他们不得不去央求资产阶级放软心肠,解囊施舍……所以他们愤怒地反对工人的一切政治活动。”马克思意在强调( )。
A.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B.资产阶级的冷酷无情
C.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D.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3.下图所示为马克思关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图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延长工人生产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马克思的这一理论( )。
A.分析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
B.剖析了资本家剥削的本质
C.倡导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
D.阐明了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4.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发现了在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很多缺陷,这些理论充当着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体制的辩护士,无法系统地解释清楚当时资本主义的种种“异化”现象以及其内部的运行机制。为此,马克思在继承、批判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 )。
A.创立了唯物史观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
D.完善了人民实现解放的思想体系
5.19世纪初,美国男工谴责工厂中监工的“污言秽语”及男女杂处威胁女工的纯洁、正直。为此,洛厄尔纺织厂建造女工集体宿舍,严格监控女工言行,安排宗教活动“教化”女工,证明工厂生活“强化了她们的道德感”。该厂因此成为时人眼中“工业化的样板”。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A.男女合作改善女工处境
B.工人斗争亟须科学理论
C.女性有更多受教育机会
D.社会立法解决工业问题
6.下图所示为19世纪某思想家的主张。这些主张( )。
◆一切人都要劳动。 ◆一切通过实业,一切为了实业。 ◆消灭家庭出身所带来的特权。 ◆精神权力由学者掌握,世俗权力由私有者掌握;把选举适当人选担任人类伟大领袖的权利交给全体人民;把尊重作为付给统治者的工资
A.认为劳动是衡量价值的尺度
B.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途径
C.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7.(原创)在当今世界,《共产党宣言》多次翻印、再版,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数千个版本,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之一。在国外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机构、团体和协会已达上千个,世界范围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学术研讨会也日益增多。这些都说明马克思主义( )。
A.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
B.已为各国政府所接受
C.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
D.有利于解决当今问题
8.马克思指出协作与各种不同的分工形式只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各种特殊的生产方法”,虽然分工的发展能够提高生产力,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工人为资本家劳动的时间。这强调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
A.生产工具在工业化时代有了质的飞跃
B.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C.协作分工的根本目的是获得高额利润
D.难以实现人的根本解放
9.19世纪60年代,法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巴黎的社会组织不断增多。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后,社会组织十分活跃,它们通过集会、讨论、提议等活动参与公社的管理,对公社各项决定、决议的制定起了重要作用。这说明( )。
A.巴黎公社实行“议行合一”制度
B.工业化客观上促进了公社管理的民主化
C.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
D.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被彻底颠覆
10.(改编)马克思认为: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法兰西国家银行就位于巴黎市,存放着数以十亿计的法郎,而公社却对此原封不动,也未派人保护。对此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指出了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B.说明了巴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不成熟
C.揭示出巴黎公社革命缺乏有利客观环境
D.反映了巴黎公社未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
11.(改编)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马克思利用这个平台,制定了英国工联派、德国拉萨尔派等工人阶级派别都能接受的纲领,使得这些派别中“有战斗能力的分子组成了一个伟大的战斗队”。由此可见,第一国际的成立( )。
A.使得科学理论开始指导工人运动
B.使工人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
C.使得工人阶级革命斗志日益高涨
D.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
12.(改编)下表所示是1866—1868年第一国际三次会议中部分代表的观点及相对应的决议。
这体现了( )。
A.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发展
B.工人运动思想的日益僵化
C.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过程
D.工人与资本家矛盾的缓和
二、非选择题(1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工业革命中,许多手工工人受机器的排挤,丢失了他们的饭碗,他们因此对工业化十分不满,对工业革命造成的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他们怀念过去,反对现实,从而成为工业革命时期最坚定的反体制力量。事实上,在许多欧美国家,工人对资本主义的反抗最激烈的时期出现在工厂制消灭小生产的时期,当时手工劳动者最激烈地反对工厂化。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符合材料中描述的欧洲工人运动,并简评这一时期的欧洲工人运动。(12分)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B
6.B 由材料中的这些主张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思想家为圣西门,这些主张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追求,B项正确;该思想家的主张不能体现出“劳动是衡量价值的尺度”,排除A项;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是第一国际,排除C项;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的是《共产党宣言》,排除D项。
7.D 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与深远的影响力,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对解决当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故选D项;题干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而不是在近代国际工人运动时期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被各国政府所接受,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推翻了”说法错误,排除C项。
8.D 根据“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工人为资本家劳动的时间”可知,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工人进行了极致的压榨,协作分工是不可能使工人得到解放的,即资本主义社会难以实现人的根本解放,D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劳动分工,没有涉及生产工具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论述社会形态的变迁,排除B项;协作分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生产力,而不是获得高额利润,排除C项。
9.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正值工业化在欧洲大陆扩展时期,这一时期工业化的发展要求社会管理越来越精细,这导致法国社会组织增多;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后,社会组织活跃,积极参与公社政权建设,体现了工业化客观上促进公社管理的民主化,B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立法和行政合而为一,并且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巴黎公社的体制,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封建保守势力复辟的情况,排除C项;巴黎公社利用原有社会组织进行政权建设,并未彻底颠覆资本主义社会法则,排除D项。
10.B 依据材料可知,马克思分析了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原因:一是没有乘机追击临时政府的反动军队,造成后来的反扑;二是没有没收法兰西国家银行的资产,使政权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这些都说明了巴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不成熟,B项正确。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A项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涉及的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包括没有乘胜追击和没有没收法兰西国家银行的资产,没有涉及农民问题,排除D项。
11.D 材料“工人阶级派别都能接受的纲领”“组成了一个伟大的战斗队”等表明,马克思借助第一国际这个平台制定了欧洲众多无产阶级派别都能接受的纲领,并将他们统一在一起,D项正确;科学理论指导工人运动开始于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排除A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材料没有体现工人阶级革命斗志高涨,排除C项。
12.A 据表格信息可知,在第一国际三次会议中,大会最终批判了部分代表的观点,形成了与《共产党宣言》相符合的决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批判错误思想的过程中日益发展,故选A项;“日益僵化”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题干只提及了第一国际三次会议的部分代表的观点与决议,未涉及无产阶级政权建设的过程,排除C项;“矛盾的缓和”不符合史实,1866—1868年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尖锐,排除D项。
13.【答案】列举:卢德运动,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6分,任答一个即可)
简评: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而失败;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