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03 21:4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我被送到欧洲学习……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由此可见,拉美独立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是(  )。
A.西、葡殖民者的压迫
B.拉美殖民地经济发展
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D.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2.1816年以后,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由北向南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同时,圣马丁率领起义军由南向北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这体现出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特征是(  )。
A.持续时间较长 B.负有双重任务
C.群众基础薄弱 D.南北联合作战
3.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提拉克曾经说:“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我要房子的钥匙。”提拉克主张的“自治”是要摆脱(  )。
A.荷兰殖民统治 B.西班牙殖民统治
C.法国殖民统治 D.英国殖民统治
4.下表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世界局部地区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民族主义高涨 B.经济快速发展
C.阶级矛盾尖锐 D.殖民体系瓦解
5.下图所示为1910—1911年外国在墨西哥的投资情况(以170家大企业计算)。据此可知,墨西哥(  )。
A.积极引进外资发展经济
B.主动放弃本国资源主权
C.争取政治独立任重道远
D.经济呈现畸形发展形态
6.殖民时代的西属拉丁美洲,来自西班牙的破产地主、批发商人暂居此地。他们垄断了政治、经济和教会的高级职务,使用各种手段压榨、排斥“克列奥人”(本地出生的白人后裔)。尽管后者人数是其10倍,但在160位总督中,只有4位是克列奥人。据此可知,当地(  )。
A.由宗主国中央政府直接管理
B.存在较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
C.潜藏脱离宗主国独立的火种
D.形成了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7.针对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美洲事务的干涉问题,1823年,门罗宣言向欧洲国家表达的是“不要做什么”;1845—1848年,波尔克总统对欧洲国家提出的是“不要干涉我做什么”;而到了1895年,克利夫兰总统的关键用语则变为“承认我是什么”。这一变化(  )。
A.印证了英国已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B.侧面反映欧洲国家普遍走向衰落
C.说明拉美地区成为美国的殖民地
D.表明美国企图重建拉美地区秩序
8.(原创)19世纪,拉美精英是法国人的拥趸,和当时的欧洲人一样,他们的第一外语是法语而非英语。拉美城市的现代化以巴黎为范本,诗歌和绘画也紧随法国潮流。“拉丁美洲”这个概念的流行首先就是靠法国人的推广。这说明拉丁美洲(  )。
A.已经完全沦为欧洲殖民地
B.惨遭法国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C.深受法国文化影响
D.受法国启蒙思想与大革命影响
9.19世纪50年代以来,英印政府按照英国模式培养出大批印度本土知识精英。到19世纪80年代,一大批熟悉西方文化的印度民族主义知识分子成长起来。1885年成立的国大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其成员半数是知识分子。由此可见(  )。
A.英国殖民者大力推行西式教育
B.印度知识分子系统学习西方文明
C.印度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西方文化传播推动印度觉醒
10.20世纪初印度国大党领导人提拉克说:“我们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不比别人差,放弃过去的光荣传统,使我们领导的人民丧失精神力量。”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章太炎很赞同这种观点,他选译这类文章时还加按语说,“以国学振民心,谋光复者,无能出此定例”。这些言论表明(  )。
A.中印在争取民族独立中相互支持和联合
B.中印通过提高民族自信来谋求民族独立
C.帝国主义对中印侵略程度在不断加深
D.文化侵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手段
11.19世纪中期,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推到了顶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辛亥革命和印度反英斗争代表了亚洲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促使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阶级发生变化的根本条件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壮大
C.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
D.帝国主义的扼杀和限制加剧
12.1881年,非洲最大国家苏丹爆发马赫迪大起义。起义领导人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马赫迪利用伊斯兰教关于救世主马赫迪的传说,号召人民进行斗争。起义军多次打败英国侵略军,建立封建政权,但起义最终失败。这说明马赫迪起义(  )。
A.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B.扩大了伊斯兰教的影响
C.凸显了民族民主思想
D.延缓了非洲殖民化进程
二、非选择题(1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阿富汗地处地中海和里海到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区,是西亚通往印度的门户、中亚战略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也成为阿富汗硝烟不断的根源之一。从19世纪开始,英国殖民主义者把侵略矛头指向了阿富汗,目标是把英国的势力范围从北非到印度连成一片。1839年4月,英国侵略军在“使节和公使”麦克诺顿和总司令约翰·克安尼率领下入侵阿富汗,准备推翻亲俄的阿富汗政权。4个月后,英国第一次在阿富汗建立了殖民统治。但是,阿富汗人民在英国实行军事占领后就在全国各地展开了抗击英国侵略的独立战争。在游击队的持续打击下,1841年,英国侵略军不得不开始撤出阿富汗,英国对阿富汗的第一次殖民尝试失败。此后,英国又两次侵略阿富汗,但始终未能建立稳定的殖民统治。后经过多次外交谈判,阿富汗终于从英国的殖民控制下彻底解放出来,获得了完全的自由。
——摘编自周振国等《阿富汗的三次抗英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入侵阿富汗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阿富汗抗英战争胜利的意义。(6分)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D
6.C 据材料可知,“克列奥人”在当地社会地位和权力分配上遭受了严重的不公和歧视。因此,可以推断出当地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在于掌握权力的西班牙殖民者与本地出生的“克列奥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矛盾和不公潜藏了脱离宗主国独立的火种,因为当“克列奥人”感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严重威胁时,他们可能会寻求独立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故选C项;殖民时代的西属拉丁美洲由西班牙国王任命总督进行管理,并不由西班牙中央政府直接管理,排除A项;来自西班牙的破产地主、批发商人属于西班牙白人,“克列奥人”是出生于美洲而双亲是西班牙人或者葡萄牙人的土生白种人,两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种族,这种不公和歧视并不属于种族歧视,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土生白人与西班牙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无法体现“等级分明”及“混血社会”等特征,排除D项。
7.D 由材料可知,美国越来越坚决地反对欧洲国家对美洲事务的干涉,并且要求欧洲国家承认美国对美洲事务的主导权,由此可知美国企图推翻原本由欧洲国家主导建立的拉美地区的秩序,建立由美国主导的拉美地区新秩序,故选D项;此时英国霸主地位受到巨大冲击,但英国仍是世界霸主,排除A项;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力量不断壮大,“欧洲国家普遍走向衰落”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拉美地区独立后并没有成为美国的殖民地,排除C项。
8.C 19世纪,虽然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根据材料可知,法国文化在拉丁美洲影响力巨大,故C项正确;19世纪初,拉丁美洲先后掀起民族独立运动,许多国家赢得民族独立,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法国的文化影响力,没有涉及经济侵略与政治渗透,故B项错误;拉丁美洲在法国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影响下进行民族独立运动,但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9.D 据材料“国大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其成员半数是知识分子”可 知,到19世纪80年代,有大批熟悉西方文化的印度知识分子成长起来,他们中的一大部分加入了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的国大党,这有利于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开展,因此可以说西方文化传播推动印度觉醒,故选D项;A项只体现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解释材料,排除;材料只反映了印度知识分子接触了西方文化,不能说明印度知识分子系统学习西方文明,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
10.B 据材料可知,提拉克和章太炎都强调要保持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为国家的民族独立提供精神力量,这表明他们认同通过提高民族自信来谋求民族独立,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中印民族独立运动是彼此独立的,并没有联合,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中印谋求民族独立的方式,没有显示帝国主义对中印侵略程度在不断加深,排除C项;虽然材料提到了文化和宗教,但不能说明文化侵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手段,且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手段是武力侵略和经济侵略,排除D项。
11.A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和印度反英斗争的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项;新的社会阶级——资产阶级形成和壮大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B项;C、D两项不是根本条件,排除。
12.A 据材料可知,马赫迪起义利用传统的宗教动员人民反抗英国侵略,建立的仍是封建政权,最终失败,说明其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故选A项;虽然起义领导人利用伊斯兰教中关于救世主马赫迪的传说发动起义,但起义没有成功,因此并没有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排除B项;民主思想是反封建的,马赫迪起义反侵略,凸显的是民族思想,而非民主思想,排除C项;“延缓”说法错误,起义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排除D项。
13.【答案】(1)原因:阿富汗位于战略要地;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工业革命的开展);服务于殖民统治的需要;与俄国争夺中亚霸权的需要。(6分)
(2)意义:维护了阿富汗的民族独立和自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积累了反对殖民侵略的斗争经验;影响了其他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