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石壕吏杜甫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生字:邺 戍 裙 炊 幽咽 yè shù qún chu? yōu yè
(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历经安史之乱,真切地感受到百姓的疾苦,尤其在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兵败邺城后,当时恰逢他从洛阳回华州,一路上他看到官差疯狂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石壕吏》选自《杜工部集》。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粥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庆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后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河南省孟县西),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渲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了一组诗《三吏三别》,《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这首诗,叙述差变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作品简介如何学习诗歌? 多读 ●第一招●
——读出诗韵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争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 甫朗读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
石壕吏 ●第二招●
——感悟诗意、品味诗情★如何学习诗歌?多思1、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故事情节的?
有吏夜捉人
2、为什么要夜间“捉”人?
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夜晚百姓才敢回家 。
合作探究:3、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老妇人和官吏
4、这些人物出场时各自的态度怎样?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合作探究:5、老妇人的“致词”说了哪些家事?
一家三男被征 两个男儿被战死
剩下一对孤儿寡母 儿媳妇衣不遮体
6、最终抓到人没有?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小组活动: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的前四句写
“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和地点。(一)
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二)
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
老妇人已被差吏抓走。(三)总结:知识拓展 古今中外,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都是无比深重的,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有关战争题材的文章。同学们还能列举出哪些有关战争方面的事例?南京大屠杀日军刺
杀中国人的惨景被日军刺死的中国婴儿伊拉克战争中被炸死
的伊拉克儿童美国轰炸伊拉克朝鲜战争中死亡的无辜群众 讨论:
看了这些画面,想想老妇人一
家的遭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动画故事作业:
根据课文故事情节,
把课文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要求:
1、不改变课文原意。
2、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适当使用描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