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祥福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川教版《第7课 战国争雄》课件+素材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祥福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川教版《第7课 战国争雄》课件+素材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22 21:06:09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的战争
合纵与连横
课堂小结第7课 战国争雄【学习目标】
1、 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国名);
2、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和著名战役及军事家;
3、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
  春秋之后,我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一、战国七雄 战国是我国继春秋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以三家(赵、魏、韩)分晋为起始标志,至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终止。据不完全统计,在其二百五十五年中,发生大小战争二百三十多次。由于战争频发,史称这一时期为战国时代。战国七雄简表战国七雄:名字、都城、地理位置(尝试能给战国七雄编个顺口溜吗?小提示:根据地理位置来编)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战国七雄顺口溜战国时期铜戈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战国时期的兵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靴形铜钺[yuè]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 最长达三米)龙凤云纹皮盾长杆三戈铜戟[jǐ](湖北省随县出土)青铜箭镞[zú]战国弩[nǔ]复原示意图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铁刀燕国钢剑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铁兵器开始应用。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战国时期铁兜鍪[móu]
(湖北铜绿山出土)战国战车(复原模型)战国武士复原图战国时期魏国车马坑遗址
(河南洛阳)战国时期齐国车马坑遗址
(山东淄博齐国故城)战国时期齐国历史博物馆
(山东淄博齐国故城)各国组织起庞大的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起坚固的防卫工事燕国长城遗址
(今辽宁境内)战国时期长城遗址赵国长城遗址秦国长城遗址二.战国时期的战争(1)改进青铜兵器,铁兵器出现;2、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围魏救赵、长平之战孙膑、白起3、著名军事家:更锋利、更具杀伤力和进攻性(4)参战兵力多,争夺激烈。(3)军队庞大,修筑坚固的城防工事;(2)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兵器特点:1、战争特点:——更重视对军事的研究孙膑祠堂里的孙膑传影画像  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yì]。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Juàn](今鄄城北)一带人。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王诩[xǔ](纵横家之鼻祖,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为其弟子)习兵法。  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逃往齐国,为田忌门客,助田忌赛马获胜,被荐给齐威王。时威王正图与魏相争,为此广揽贤才,器重孙膑的军事才能,任之为军师。
  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魏惠王因赵攻魏属国卫而命庞涓率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次年,赵求救于齐,齐出兵8万救赵。孙膑以己初至齐国,尚无威望,且防庞涓警觉,仅以军师身分坐镇指挥。针对魏强兵在外,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防务空虚,采取“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先攻平陵(今山东定陶东北),示敌以弱,尔后直奔大梁,逼使庞涓仓促回救,而在其回军必经之途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截击,大败魏军,擒(一说“擒”为制服、战胜)庞涓(见桂陵之战)。
  二十七年,魏又因韩联络齐、宋,不赴逢泽(今开封南)之会而攻韩,韩求救于齐。齐再度以田肦(一说田忌)、孙膑率军救韩,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扑魏都大梁,待庞涓撤围,即还师回齐。然魏军欲全歼齐军而紧追不舍,孙膑因势利导,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诱其弃主力步兵,仅以轻车锐卒追赶,齐军则以逸待劳,连车为垒,伏于马陵(今范县西南),大败魏军,杀庞涓(一说自杀),掳魏太子申(见马陵之战)。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惠王任庞涓为大将,大举进攻赵国,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成侯知道国力难以抵住魏军,就把中山之地献给了齐国,求齐国派兵解围。齐威王即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救赵。
  孙膑献计说:“魏国攻打赵国,一定把精锐部队统统派出去了,而国内只留下些老弱病残。我们不妨扬言攻打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听闻后一定会撤下邯郸外围的兵力,回头救大梁,我们在中途袭击魏兵,定可大获全胜。”
  田忌按孙膑的计策作出周密安排。庞涓不知是计,听到齐国进攻大梁的消息后,马上撤下包围邯郸的兵去救大梁,谁知魏军在桂陵(今河南长垣[yuán]西北)遭到齐军截击,被杀得不得不撤回大梁,赵国之围得解。长平之战廉颇[pō]长平之战形势图  战国后期赵国名将,生卒年不祥。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战。廉颇为赵军主将,初战失利,鉴于秦军势盛,但远离国土,不能久战,即固垒坚守,阻止了秦军进攻。
  后赵孝成王中秦反间计,以赵括[纸上谈兵]代廉颇为主将,改变廉颇战法,终致赵军惨败。秦赵长平之战遗址发掘
长平之战遗址三、合纵与连横1.合纵的提出者、含义
你能用图画表示出合纵吗?
2.连横的提出者、含义
你能用图画表示出连横吗?
——外交与政治谋略  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国构成严重威胁。六国曾为对抗强秦进行过合作,包括几国联合出兵攻秦,历史上称这种策略为“合纵”。而秦国为了进一步向东发展,必须破坏六国的联合,尤其是齐楚两个大国的联盟。为此,采用各个击破的做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这种策略历史上称为“连横”。战国纷争经常表现为合纵和连横之争。“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 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代表人物苏秦画像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结果:因东方各国矛盾重重,难以形成真正的联盟。←联合代表人物张仪画像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事实证明:秦国利用这一策略,成功地瓦解了六国联盟,最终得以各个击破。跟随←连横的目的:为了破坏合纵《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了苏秦的合纵战略1.战国名称的由来
2.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
3.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战国七雄1.武器及兵种的增多
2.围魏救赵和长平之战
3.孙膑、白起等军事家战国时期
的战争1.合纵与连横产生背景
2.合纵与连横的含义合纵与连横课堂小结合作学习小组任务:第1组:P11“模块一”
第2组:P11-12“模块二”(二)、(三)1、
第3组:P12“模块二”(三)2、3、
第4组: P12“模块二”(三)4、
第5组: P12“模块二”(四)1、2、3、
第6组: P12“模块三”1、2、3、
第7组: P13“模块三”4、5、6、7、学习与探究学习测评1.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晋     B.齐     C.楚     D.赵
2.下列人物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   )。
 A.孙武    B.孙膑    C.张仪    D.苏秦
3.战国中期,采用围魏救赵办法打败魏国的军事家是(   )。
 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伍子胥
4.战国后期,主张合纵的诸侯国不可能有(   )。
 A.秦国    B.赵国    C.楚国    D.燕国
5.下列一些研究纵横之术的读书人中,最突出的有(   )。
 ①孙膑    ②白起    ③苏秦    ④张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ABBAC学习活动认识几种古代兵器史海拾贝孙武与孙膑  公元前341年,魏将庞涓伐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攻魏。孙膑用减灶之计诱魏太子申、庞涓入马陵道埋伏之中,万弩齐发,大败魏军,魏太子申被掳,庞涓自杀。马陵道古战场
(山东聊城市莘[shēn]县樱桃园乡马陵至道口之间)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