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液体压强特点
1. 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对容器底部有向 下的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向 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叫 压强计。把压强计的探头放进液体中,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 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3.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相等;
(2) 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3)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练习题1: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水内部压强的情景.
(1)如图1所示,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 相平 。小聪在调试时发现,不论是用手指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液面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该压强计 漏气 (填“漏气“或“不漏气“)
(2)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所在位置水的压强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 越大 (填“越大“或“越小“).
(3)比较图2中甲、乙和丙,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等 。
(4)在图2乙中把探头慢慢下移,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增大,从而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 深度 的增大而增大.
(5)在图2乙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增大 。
练习题2:小明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 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 高度差 来表示的。
(2) 通过比较A、B、C三图,可以得出结论: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 。
(3) 通过比较 C、D 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 通过比较D、E两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 液体密度 的关系。
练习题3:关于液体压强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B.液体对容器侧壁不一定有压强
C.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D.相同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练习题4:同学们可能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敞口塑料瓶侧壁上钻两个大小相同的小圆孔a、b,注入水,水从两个小圆孔喷出。在某一时刻,从两个小圆孔喷出的水分别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d两处,其中d离塑料瓶远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d是从a孔喷出水的落点
B.这次实验初步说明水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
C.这次实验初步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D.在相同的时间内a孔喷出水的质量比b孔喷出水的质量多
练习题5:将一个空塑料药瓶的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没在水中,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如图所示,则( B )
A. 橡皮膜向内凹,第一次凹进去的多
B. 橡皮膜向内凹,第二次凹进去的多
C. 橡皮膜向外凸,第一次凸出来的多
D. 橡皮膜向外凸,第二次凸出来的多
知识点二:液体压强计算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 p=ρgh
单位:液体密度的单位是kg/m3,深度的单位是 m,压强的单位是 Pa。
练习题1:装有一定量水的细玻璃管斜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则此时水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为(g取10 N/kg)( )
A.1×102 Pa B.8×104 Pa C.8×102 Pa D.1×105 Pa
练习题2:如图所示,一个装有水的容器被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液体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kg)( )
A. a点所受水的压强是2000Pa
B. b点所受水的压强是200Pa
C. a点与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之比为1∶4
D. b点与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之比为4∶5
练习题3: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上方容器顶部会受到水向上的压强
B.A点所处深度为6cm
C.B点受到水的压强为2200Pa
D.A、B两点所受水的压强之比为13∶22
练习题4: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个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面积为1cm2的薄橡皮膜封闭。在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倒入水和酒精,橡皮膜中心到水面的距离为0.1m,如图所示,橡皮膜相平。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B.酒精对橡皮膜的压力为10N
C.容器右侧中酒精的深度为12.5cm
D.容器右侧液面比左侧水面高2.5cm
练习题5: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100cm 的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0.6m 的水平实验台上,中间用厚度不计的轻质隔板平均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面积为2cm 的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现分别向容器的左、右两侧缓慢加人水和某种液体,当橡皮膜正好相平时停止加入。用刻度尺测出此时左侧水面到圆孔橡皮膜中心的距离为h1=6cm,左侧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2=16cm,右侧液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3=18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内水受到的重力是16N
B.右侧液体的密度是0.89×10 kg/m
C.右侧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力是0.12N
D.右侧液体对薄壁容器底的压强是1.66×10 Pa
练习题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A、B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甲、乙、丙三处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和p丙(ρ水>ρ煤油),则p甲 p乙,p甲 p丙。(填“>”“<”或“=”)
练习题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质量相等,底面积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是是F甲=F乙=F丙
B.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是是F甲>F乙>F丙
C.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是F甲′D.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是F甲′>F乙′>F丙′
知识点三:连通器
连通器定义:连通器是上端 开口、下端 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特点:只有往连通器中注入 相同的液体,且当液体 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才会相同(液面保持相平)。
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有船闸、存水弯、茶壶(合理即可)等。
练习题1:下列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茶壶 B.连通器
C液体压强计 D. 地漏
练习题2: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练习题3:如图,A、B两容器中装有同一液体,且液面高度相同,a点的压强小于b点的压强,当A、B间的阀门打开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由A流向B B.液体由B流向A
C.液体在A、B间来回流动 D.液体静止不动
知识点一:液体压强特点
1. 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对容器底部有向 下的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向 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叫 压强计。把压强计的探头放进液体中,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 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3.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相等;
(2) 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3)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练习题1: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水内部压强的情景.
(1)如图1所示,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 相平 。小聪在调试时发现,不论是用手指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液面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该压强计 漏气 (填“漏气“或“不漏气“)
(2)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所在位置水的压强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 越大 (填“越大“或“越小“).
(3)比较图2中甲、乙和丙,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相等 。
(4)在图2乙中把探头慢慢下移,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增大,从而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 深度 的增大而增大.
(5)在图2乙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增大 。
练习题2:小明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 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 高度差 来表示的。
(2) 通过比较A、B、C三图,可以得出结论: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 。
(3) 通过比较 C、D 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 通过比较D、E两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 液体密度 的关系。
练习题3:关于液体压强规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B.液体对容器侧壁不一定有压强
C.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D.相同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练习题4:同学们可能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敞口塑料瓶侧壁上钻两个大小相同的小圆孔a、b,注入水,水从两个小圆孔喷出。在某一时刻,从两个小圆孔喷出的水分别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d两处,其中d离塑料瓶远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图中d是从a孔喷出水的落点
B.这次实验初步说明水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
C.这次实验初步说明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D.在相同的时间内a孔喷出水的质量比b孔喷出水的质量多
练习题5:将一个空塑料药瓶的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没在水中,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如图所示,则( B )
A. 橡皮膜向内凹,第一次凹进去的多
B. 橡皮膜向内凹,第二次凹进去的多
C. 橡皮膜向外凸,第一次凸出来的多
D. 橡皮膜向外凸,第二次凸出来的多
知识点二:液体压强计算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 p=ρgh
单位:液体密度的单位是kg/m3,深度的单位是 m,压强的单位是 Pa。
练习题1:装有一定量水的细玻璃管斜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则此时水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为(g取10 N/kg)( C )
A.1×102 Pa B.8×104 Pa C.8×102 Pa D.1×105 Pa
练习题2:如图所示,一个装有水的容器被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液体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kg)( D )
A. a点所受水的压强是2000Pa
B. b点所受水的压强是200Pa
C. a点与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之比为1∶4
D. b点与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之比为4∶5
练习题3: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
A.A点上方容器顶部会受到水向上的压强
B.A点所处深度为6cm
C.B点受到水的压强为2200Pa
D.A、B两点所受水的压强之比为13∶22
练习题4: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个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面积为1cm2的薄橡皮膜封闭。在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倒入水和酒精,橡皮膜中心到水面的距离为0.1m,如图所示,橡皮膜相平。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
A.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B.酒精对橡皮膜的压力为10N
C.容器右侧中酒精的深度为12.5cm
D.容器右侧液面比左侧水面高2.5cm
练习题5: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100cm 的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0.6m 的水平实验台上,中间用厚度不计的轻质隔板平均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面积为2cm 的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现分别向容器的左、右两侧缓慢加人水和某种液体,当橡皮膜正好相平时停止加入。用刻度尺测出此时左侧水面到圆孔橡皮膜中心的距离为h1=6cm,左侧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2=16cm,右侧液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h3=18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容器内水受到的重力是16N
B.右侧液体的密度是0.89×10 kg/m
C.右侧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力是0.12N
D.右侧液体对薄壁容器底的压强是1.66×10 Pa
练习题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A、B两圆柱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甲、乙、丙三处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和p丙(ρ水>ρ煤油),则p甲 > p乙,p甲 > p丙。(填“>”“<”或“=”)
练习题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质量相等,底面积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是是F甲=F乙=F丙
B.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是是F甲>F乙>F丙
C.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是F甲′D.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是F甲′>F乙′>F丙′
知识点三:连通器
连通器定义:连通器是上端 开口、下端 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特点:只有往连通器中注入 相同的液体,且当液体 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才会相同(液面保持相平)。
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有船闸、存水弯、茶壶(合理即可)等。
练习题1:下列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C )
A.茶壶 B.连通器
C液体压强计 D. 地漏
练习题2: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练习题3:如图,A、B两容器中装有同一液体,且液面高度相同,a点的压强小于b点的压强,当A、B间的阀门打开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液体由A流向B B.液体由B流向A
C.液体在A、B间来回流动 D.液体静止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