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物质的特性
第1节 质量和密度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日月星辰
高山流水
飞禽走兽
苍松翠柏
习习清风
各种生物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和物质
组成课桌椅的物质有哪些?
金属铁、塑料、木材等
同种物质可以组成各种物体
一种物体可以由多种物质组成
物体:由物质组成;具体的;实物;能按个数计量
物质:材料;抽象的
自然界中存在着空气、水、木材、矿物、天然气等各式各样的物质
物质占有空间,我们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物体和物质
人类也提炼或制造出食盐、纸张、钢铁、塑料、玻璃等物质
质量
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物质的量是多是少
科学上是用质量来反应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
1、质量: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所含物质越多,质量越大
2、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 = 1000g 1g = 1000mg
质量
常见物质的质量:
一个鸡蛋约50g 一个苹果约200g
一本科学书约300g 一只鸡约2kg
一个初中生约50kg-60kg 一辆轿车约1.5t
质量
同一个冰墩墩带到太空,位置变了,质量没有改变
同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质量没有改变
同一根铁棒加热到不同温度,质量没有改变
同一瓶子里的水状态变了,质量没有改变
3、质量是物质组成物体的基本性质
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位置、温度、状态、形状等无关
国际千克原器
千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基本单位之一。1791 年,法国为改进计量,规定4℃时1dm3的纯水质量为1kg。后来人们据此用铂铱合金制作标准千克原器。1889年,第1届国际计量大会将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定义为1kg。
质量单位-千克
国际千克原器保存在国际计量局,人们曾经认为它的质量不会改变。其实,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例如,1992年,科学家发现国际千克原器质量减小了的50ug,相当于一颗直径4mm的小沙粒。
质量
质量的测量
物理天平
在学校的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托盘天平
质量的测量
质量的测量
质量的测量
托盘天平的称量和分度值:
称量:200g 分度值:0.2g
不同的天平,其称量和分度值不同
质量的测量
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看:观察天平的量程和分度值,选取合适的天平;
②放: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移: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④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
调节规律:“左沉右移”、“右沉左移”。
质量的测量
⑤称:
把被测物体轻放于已调平的天平的左盘内,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将物体轻放于天平的左盘中,再用镊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添加砝码(左物右码)。
若最小砝码也不能使天平平衡,则可向右移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 。
质量的测量
⑥读:
待天平重新平衡时,将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左侧所指示的质量值相加,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质量:20g+10g+5g+2.4g=37.4g
操作规范时,应为左物右码,
则有:m物=m砝码+m游码示数
(游码读左边对准的刻度线指示值)
1.每台天平都有能够测量的 一一称量。测量物体的质量时, 超过天平的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 , 用手直接拿砝玛,不要把砝码弄湿、弄脏,以免锈蚀。
3.保持天平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 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测量。
4.称量完毕,用 将砝码逐个放回 内。
最大质量
不能
镊子
不能
干燥、清洁
不能
镊子
砝码盒
使用托盘天平时的注意事项
质量的测量
托盘天平的常见问题分析
(1)游码在标尺未归零:
(2)右物左码:
测量结果偏大。
若记录测量前游码的初始值为m0,测量时游值为m游,则物体的质量为m物=m砝+m游-m0
若游码所对刻度不为零,则测量结果偏大,实际质量m物=m砝-m游
质量的测量
质量的测量
砝码质量变大,砝码示数不变,测量结果偏小。
(3)砝码生锈:
(4)砝码磨损:
砝码质量变小,砝码示数不变,测量结果偏大。
课堂小结
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等变化而变化。
2、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3、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仪器是托盘天平。
4、使用天平时应注意操作规范。
1.下列关于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kg铁比1kg松木的质量大
B.1kg物体只有放在法国巴黎才是1kg
C. 一杯水凝固成冰体积变大,质量变大
D.同一物体放在赤道或北极,测出的质量一定相同
课堂巩固
D
2、下列关于天平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即量程)
B.称物体时要把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上
C.在称物体的质量时,若发现天平不平衡,可以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D.潮湿的物体或化学品可以直接放置在天平盘上称其质量
A
课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