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核舟记》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核舟记》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04 20:3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核舟记》
"TH E N UC LEA R BOAT"
魏学湃(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人,父亲魏大中
曾任吏部都给事中,因上书弹劾魏忠贤而被捕下狱,遭到 暗害,魏学湃扶枢回乡,悲愤而死。魏学湃一生没有做过 官,好学善文,著有《茅詹[yán]集》,收入《四库全
书》。但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核舟记》却不在这个集子 中,该篇选自清代涨潮选辑的《虞初新志》。其所得的
“核舟”是王叔远1622年(天启壬戌年)所刻。
同步精品系列轻松备课
作者介绍
杂记是记载杂项和零碎的笔记,写风景、琐事、感想的一种文体,题材多样。 杂记的内容很复杂,可以用以记事描写,也可以用以抒情、议论。 一般来说, 唐代的杂记以叙事为主,宋代则抒情、议论乃至考证的成分居多。根据文章所 记的对象来分,可以分为:台阁名胜记、杂物书画记、山水游记。
1.关于“杂记”
知识链接
同步精品系列 轻松备课
微雕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它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 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 称之为“绝技”。
中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
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众所周知的王叔远的《核舟》,也是中国历史上微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2.关于“微雕”
知识链接
同步精品系列 轻松备课
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清代笔记
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又名叔明,号“初平山人”,曾到过 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1994年,在宁波镇海发 现了一枚桃核舟,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 “明”是王叔远的简称,其方位与魏学湃《核舟记》中记载的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情况完全一致。经过专家鉴定,
此枚核舟为王叔远晚年作品。
同步精品系列轻松备课
写作背景
罔不 (wǎng) 衣褶 (zhě) 轩敞 (xuān 矫首 (jiǎo) 袒露 (tǎn) 黍米 (shǔ) 右趾 (zhǐ) chǎng) 峨冠 ( é )
椎髻 (zhuī jì)
器皿 (mǐn)
糁之 (sǎn ) 虞山 (yú)
壬戌(rén 箬篷 (ruò 多髯 (rán xū) ) )
同步精品系列轻松备课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 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3)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
(4)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同步精品系列轻松备课
字词积累
2.通假字
(1)尝贻余核舟一
(古:曾经今:尝试)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竟然今:曾经)
(3)高可二黍许
(古:大约今:可能、可是)
(4)神情与苏、黄不属
(古:类似今:属于)
同步精品系列轻松备课
字词积累
3 .古今异义
①卧右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
②箬篷覆之 ( 名词做状语,用箬篷 )
③石青糁之( 名词做状语,用石青 )
④石青糁之 ( 名词做动词,涂染 )
⑤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名词做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
⑥居右者椎髻仰面 ( 名词做动词,梳着椎形的发髻 )
同步精品系列轻松备课
字词积累
4.词性活用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
艺的赞美。
同步精品系列轻松备课
整体感悟
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
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 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 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1.作者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 探究这样写的原因。
同 步精品系列轻松备课
课文研读
以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体积小跟船舱及小
窗景物之多之细相对照,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奇巧”“灵 怪”,从而也突出了说明中心。
2.文章先介绍了核舟体积,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课文研读
同 步精品系列轻松备课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们豁达、豪放
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 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佛印的形象则是苏、黄二 人的陪衬,他的表情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3.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
佛印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
同步精品系列轻松备课
课文研读
说明了王叔远的构思巧妙、技艺精湛,也只有因势象形,
才能保证艺术品出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
1.雕刻时“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了什么
同步精品系列轻松备课
品味赏析
本句介绍“核舟”体积,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呈现空间
立体感,"八分有奇"与“二黍许”更写出了核舟体积的准确性 与形象性。
2.试赏析”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一句。
同步精品系列轻松备课
品味赏析
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
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但表现 了一个共同氛围,这就是愉悦轻松、活泼自乐。
3.第四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同步精品系列轻松备课
品味赏析
在全文中,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核舟的艺术之美。核舟的创作本“因势象形”,见核舟雕
刻的自然之美;核舟上雕刻的人、物、字, 一应俱全,显现出核舟的精致玲珑之美;核舟上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核舟上的文字充满诗情画意,见古典艺术之美。核舟的美,又是因为雕 刻者有精湛的技艺、不凡的见识、深厚的文化底蕴。不过,在短短几百字中,能将这巧夺天 工的核舟完美呈现,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写就这篇意境深邃、想象丰富、对比巧妙的文章, 又足见文本本身的艺术之美。
归纳总结
同步精品系列 轻松备课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感谢各位的聆听
"TH E N U C LEA R BO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