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卷(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卷(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4-04 10:55:0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卷
1.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2.计算:   .
3. 如图,在中,,则   .
4.直线 与 轴交点坐标为   .
5.已知一次函数和的图象都经过点,且与y轴分别交于B,C两点,则的面积为   .
6.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2,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
7. 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连结,的周长为   .
8. 如图,已知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是   .
9.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则菱形的高是   .
10.将直线的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解析式为   .
11. 如图,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则其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是   .
12. 已知分别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且满足,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
13. 计算:   .
14. 如图,在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1,在点B的右侧作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BACD,将对角线BC绕点B逆时针转动,使对角线的另一端落在数轴负半轴的点M处,则点M表示的数是    .
15.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是线段DE上一点,连接AF,BF,若AB=16,EF=1,∠AFB=90°,则BC的长为   .
16.如图,直线和的交点的横坐标为,则满足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17.若6,8,m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则化简的结果为   .
18.如图,在矩形中,,点E,F分别是上的动点,,连接,则的最小值是   .
19.已知 ,则的值为   .
20.数据的平均数是4,方差是3,则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
21.若平行四边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1:2,则其中一个较小的内角的度数是   °.
22.如图,两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点是其中一个正方形的中心,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23.若函数y=(2m+6)x+(1﹣m)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   .
24.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在离地面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的夹角,树尖离树根的水平距离是米,则    .
25.如图,圆柱的底面周长是,高是,一只蚂蚁在点想吃到点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是   .
26.如图,在△ABC中,点D,点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若∠A=90°,AB=6,BC=10.则DE=   .
27.如图,过 ABCD内任意一点P作各边的平行线分别交AB,BC,CD,DA于点E,F,G,H.若S ABCD=79,S AEPH=13,则S△AFG=   .
28.如图,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点A(-1,-2)和点B(-2,0),一次函数y=2x的图象过点A,则不等式2x≤kx+b的解集为    .
29.如图,在正方形中,为的中点,点在边上,且则   ,   .
30.如图,用长为a米的铝合金制成如图窗框,已知矩形AGHD,矩形BFEG,矩形EFCH的面积均相等,设AD的长为b米,则AB的长是   米.(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1.化简:=   
3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的坐标分别为A (-1,0)、B (0,2)、C(4,2)、D(3,0),点P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若点A关于BP的对称点为A',则A'C的最小值为   
33.菱形的边长是5cm,一条对角线的长为6cm,则菱形的面积为   cm2.
34.如图,为了测量池塘边A、B两地之间的距离,在线段AB的同侧取一点C,连结CA并延长至点D,连结CB并延长至点E,使得A、B分别是CD、CE的中点,若DE=18m,则线段AB的长度是   m.
35.当时,代数式的值为   .
36.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有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1:5,则平行四边形ABCD中较小内角的度数为   .
37.已知在中,,点D、E分别是AC、BC的中点,连接DE,在DE上有一点F,,连接AF,CF,若,则AB=   .
38.如图, 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两条对角线的和为18,AD的长为5,则△OBC的周长为    .
39.计算.   .
40.菱形ABCD的面积为24,对角线AC的长为6,则对角线BD的长为    .
41.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cm,cm,cm,则它的周长为   cm.
4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E是格点,则∠ABD+∠CBE的度数为   .
43.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同学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   米,却踩伤了花草.
4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6,0)、(0,8).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交x正半轴于点C,则点C的坐标为   
45.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46.若已知数据x1,x2,x3的平均数为a,那么数据2x1+1,2x2+1,2x3+1的平均数为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47.如图,已知∠ADC=90°,AD=8m,CD=6m,BC=24m,AB=26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48.如图,在中,,,点在边上,且,,动点在边上,连接,则的最小值是   .
49. 任意一个二次根式(为正整数),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都是正整数,且),在的所有这种分解中,若最小,我们就称是的最佳分解,并记为:.例如可以分解成或,显然是的最佳分解,此时.若正整数满足,,且,则的值为   .
50.如图,在中,,点D在边AC上,,过点D作交边BC于点E,连接BD,点O是线段BD的中点,连接OE,则OE的长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填空题强化训练·50道必刷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卷
1.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x-4≥0,
∴x≥4,
故答案为:x≥4.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不能为负数”,列出不等式x-4≥0,即可求解.
2.计算: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直接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
3. 如图,在中,,则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D=180°,
∵∠A=110°,
∴∠d =180°-110°=70°.
故答案为:70°.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D,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求解.
4.直线 与 轴交点坐标为   .
【答案】(0,-3)
【解析】【解答】解:令x=0,∴ =-3
∴直线 与 轴交点坐标为(0,-3)
故答案为:(0,-3).
【分析】令x=0,求出y的值即可求解.
5.已知一次函数和的图象都经过点,且与y轴分别交于B,C两点,则的面积为   .
【答案】4
【解析】【解答】解:将点代入和中
得:,,
,,
两函数表达式分别为,,
如图,画出一次函数图象,
则直线与与轴的交点分别为,,
∴,
∴.
故答案为:4.
【分析】先求出两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在求出与求出、两点的坐标,确定三角形ABC的底和高,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的面积.
6.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2,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
【答案】
【解析】【解答】∵,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直角边为和2,
∴三角形的面积=××2=,
故答案为:.
【分析】先证出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直角边为和2,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7. 如图,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连结,的周长为   .
【答案】10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DC=AB=4,AD=BC=6,
∵AC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点E,
∴AE=CE,
∴△CDE的周长=DE+CE+DC=DE+AE+DC=AD+DC=6+4=10.
故答案为:10.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DC=AB=4,AD=BC=6,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E=CE,得出△CDE的周长=AD+DC,即可得出答案。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 如图,已知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由实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位置可知1<a<2,
∴==-(a-2)=2-a.
故答案为:2-a.
【分析】根据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得到1<a<2,再由二次根式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
9.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则菱形的高是   .
【答案】9.6m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垂足为点H.
∵与是菱形的对角线,
∴与互相垂直平分,
∴,
由勾股定理得:,
∴.
∵,
∴,即菱形的高为
故答案为:m.
【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求出菱形的边长,再根据菱形面积的不同求法列式计算即可.
10.将直线的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解析式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直线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直线解析式为,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可得答案.
11. 如图,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则其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是   .
【答案】
【解析】【解答】∵,,
∴B,C两点的纵坐标相同,BC=5-2=3.
∴BC//x轴,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x轴,
故A,D两点的纵坐标相同,
∵A(4,-2),
故点D纵坐标为-2.横坐标为4-3=1.
故答案为:(1,-2).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BC纵坐标相同得BC//x轴//AD,可得点D纵坐标;根据BC=3,可得点D横坐标.
12. 已知分别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且满足,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
【答案】15
【解析】【解答】
解:∵a=-3
∴b-6≥0,12-2b≥0
∴b≥6,b≤6
∴b=6
∴a=3
∵a、b分别是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
∴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3,6;或3,6,6
当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3,6时,3+3=6,
∴3,3,6这三边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
当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6,6时,3+6=9>6
∴3,6,6这三边可以构成三角形
∴三角形的周长=3+6+6=15
故答案为:15
【分析】本题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关键.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0,可知:b-6≥0,12-2b≥0,解得:b≥6,b≤6,即b=6,代入可得:a=3,根据三角形三边构成三角形的方法可知:3,6,6这三边可以构成三角形,代入周长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13. 计算:   .
【答案】
【解析】【解答】
解:
2×2×+
=4+4+5
=9+4
故答案为:9+4
【分析】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计算,熟知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式是解题关键.本题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即可得出答案.
14. 如图,在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1,在点B的右侧作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BACD,将对角线BC绕点B逆时针转动,使对角线的另一端落在数轴负半轴的点M处,则点M表示的数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A=BD=1,∠D=90°.
∴.
故点M表示的数是.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求得BC长,再根据作图知道MB=BC,最后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得到点M表示的数.
15.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F是线段DE上一点,连接AF,BF,若AB=16,EF=1,∠AFB=90°,则BC的长为   .
【答案】18
【解析】【解答】解:∵ 点D是AB的中点,AB=16, ∠AFB=90°,
∴DF=AD=BD=8.
∴DE=DF+EF=8+1=9.
∵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BC=2DE=18.
故答案为:18.
【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可得DF的长,由DF+EF即可得DE,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即可得BC长.
16.如图,直线和的交点的横坐标为,则满足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直线和的交点的横坐标为,
∴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故答案为:.
【分析】结合函数图象,利用函数值大的图象在上方的原则分析求解即可.
17.若6,8,m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则化简的结果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6,8,m为三角形的三边长,
∴,
∴,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m的取值范围,根据进行化简即可.
18.如图,在矩形中,,点E,F分别是上的动点,,连接,则的最小值是   .
【答案】5
【解析】【解答】解:连接,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如图所示:
则,,
在矩形中,,,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矩形,

的最小值等于的最小值,即的长度,
,,

根据勾股定理,得,
的最小值为5,
故答案为:5.
【分析】连接,作点关于的对称点,连接,,先证出四边形是矩形,可得CE=BF,再证出的最小值等于的最小值,即的长度,最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从而可得的最小值为5.
19.已知 ,则的值为   .
【答案】12
【解析】【解答】解:,
将代入得:

故答案为:12
【分析】先求出x的值,再将x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20.数据的平均数是4,方差是3,则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
【答案】5;3
【解析】【解答】解:∵数据x1,x2,x3,x4的平均数是4,


∴数据x1+1,x2+1,x3+1,x4+1的平均数为5,
∵数据x1,x2,x3,x4的方差是3,


∴数据x1+1,x2+1,x3+1,x4+1的方差为3.
故答案为5,3.
【分析】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方法求解即可。
21.若平行四边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1:2,则其中一个较小的内角的度数是   °.
【答案】60
【解析】【解答】解: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故答案为:.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结合即可求解.
22.如图,两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点是其中一个正方形的中心,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答案】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
连接OD,OC
∵ 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边长为4
∴ OD=OC,OD⊥OC,∠ODM=∠OCN=45°,
∵ 四边形GOEF为正方形
∴ ∠MON=90°
∴ ∠MOD+∠ODN=∠NOC+∠ODN
∴ ∠MOD=∠NOC

∴=4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4
【分析】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根据O为正方形的中心,可利用中心构造三角形全等,把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割,替换,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方法二:如图所示:过点O作OH⊥AD,OK⊥DC,证,可得=4.灵活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很重要。
23.若函数y=(2m+6)x+(1﹣m)是正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   .
【答案】1
【解析】【解答】解:∵函数y=(2m+6)x+(1﹣m)是正比例函数,
∴ ,解得m=1.
故答案为:1.
【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组,求出m的值即可.
24.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在离地面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的夹角,树尖离树根的水平距离是米,则    .
【答案】6
【解析】【解答】解:如下图所示:
∴∠ACB=90°,∠BAC=30°,AC=米,BC=x米,
∴AB=2BC=2x米,
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
∴,
解得:x=6(负值已舍去),
故答案为:6.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AB=2BC=2x米,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25.如图,圆柱的底面周长是,高是,一只蚂蚁在点想吃到点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是   .
【答案】13
【解析】【解答】解: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如图所示,连接AB,则AB的长即为蚂蚁所爬行的最短路径,
∴AC=×24=12cm,BC=5cm,
∴AB==13cm,
故答案为:13.
【分析】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如图所示,连接AB,则AB的长即为蚂蚁所爬行的最短路径,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
26.如图,在△ABC中,点D,点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若∠A=90°,AB=6,BC=10.则DE=   .
【答案】4
【解析】【解答】解:∵∠A=90°,AB=6,BC=10,
∴AC==8.
∵点D、E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
∴DE为△ABC的中位线,
∴DE=AC=×8=4.
故答案为:4.
【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AC的值,由题意可得DE为△ABC的中位线,则DE=AC,据此计算.
27.如图,过 ABCD内任意一点P作各边的平行线分别交AB,BC,CD,DA于点E,F,G,H.若S ABCD=79,S AEPH=13,则S△AFG=   .
【答案】33
【解析】【解答】解:∵S△AFG=S ABCD-(S△ABF+S△FCG+S△AGD)
=S ABCD-(S ABFH+S FCGP+S AEGD),
∴2S△AFG=2S ABCD-(S ABFH+S FCGP+S AEGD)
=2S ABCD-S ABFH-S FCGP-S AEGD
=S ABCD-S AEPH.
∵S ABCD=79,S AEPH=13,
∴2S△AFG=79-13=66,
∴S△AFG=33.
故答案为:33.
【分析】根据面积间的和差关系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S△AFG=S ABCD-(S△ABF+S△FCG+S△AGD)=S ABCD-(S ABFH+S FCGP+S AEGD),化简可得2S△AFG=S ABCD-S AEPH,据此计算.
28.如图,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点A(-1,-2)和点B(-2,0),一次函数y=2x的图象过点A,则不等式2x≤kx+b的解集为    .
【答案】x≤-1
【解析】【解答】解:∵ 一次函数y=kx+b(k≠0)与 y=2x 的图象交于点A(-1,-2) ,
∴ 不等式2x≤kx+b的解集为x≤-1;
故答案为:x≤-1.
【分析】由一次函数y=kx+b(k≠0)与 y=2x 的图象交于点A(-1,-2) ,观察图象可知:当x≤-1时,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在y=2x的图象的上方,据此即得结论.
29.如图,在正方形中,为的中点,点在边上,且则   ,   .
【答案】45;
【解析】【解答】解:过A作AH⊥EF于点H,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B=∠D=∠BAD=∠C=90°,AB=DC=BC=CD,AB∥CD,
∴∠D=∠AHE=90°,∠BAE=∠AED.
∵∠BAE=∠AED,
∴∠AED=∠AEF.
∵∠D=∠AHE=90°,∠AED=∠AEF,AE=AE,
∴△AED≌△AEH(AAS),
∴AD=AH,∠EAD=∠EAH,
∴AD=AH,∠EAH=∠HAD.
∵AH=AB,AF=AF,
∴Rt△AHF≌Rt△ABF(HL),
∴∠FAH=∠FAB,
∴∠FAH=∠HAB,
∴∠FAE=∠EAH+∠FAH=(∠HAD+∠HAB)=∠BAD=45°.
设DE=a,BF=x,
∵点E为CD的中点,
∴CE=a,CD=BC=2a,CF=BC-BF=2a-x,EH=DE=a,FH=BF=x,
∴EF=EH+HF=a+x.
∵CE2+CF2=EF2,
∴a2+(2a-x)2=(a+x)2,
解得x=a,
∴CF=2a-x=a,
∴=.
故答案为:45°,.
【分析】过A作AH⊥EF于点H,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D=∠BAD=∠C=90°,AB=DC=BC=CD,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E=∠AED,进而得到∠AED=∠AEF,利用AAS、HL证明AED≌△AEH,Rt△AHF≌Rt△ABF,得到∠EAH=∠HAD,∠FAH=∠HAB, 则 ∠FAE=∠EAH+∠FAH=∠BAD,设DE=a,BF=x,则CE=a,CD=BC=2a,CF=BC-BF=2a-x,EH=DE=a,FH=BF=x,EF=EH+HF=a+x,然后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可得x,然后表示出CF,据此求解.
30.如图,用长为a米的铝合金制成如图窗框,已知矩形AGHD,矩形BFEG,矩形EFCH的面积均相等,设AD的长为b米,则AB的长是   米.(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解析】【解答】解:设AB=3m,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3mb.
∵矩形AGHD,矩形BFEG,矩形EFCH的面积均相等,
∴矩形AGHD的面积=矩形BFEG的面积=矩形EFCH的面积=mb.
∵AD=b,
∴AG=m,BG=2m,GE=EH=.
∵总长为a,
∴AD+GH+BC+BG+EF+HC+AG+DH=3b+3×2m+2m=a,
∴m=,
∴AB=3m=.
故答案为:.
【分析】设AB=3m,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3mb,由题意可得矩形AGHD的面积=矩形BFEG的面积=矩形EFCH的面积=mb,则AG=m,BG=2m,GE=EH=,根据总长为a可得m,进而可得AB的长.
31.化简:=   
【答案】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可得原式=,然后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
3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的坐标分别为A (-1,0)、B (0,2)、C(4,2)、D(3,0),点P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若点A关于BP的对称点为A',则A'C的最小值为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连接BA′,
∵平行四边形ABCD的坐标分别为A (-1,0)、B (0,2)、C(4,2)、D(3,0),
∴AB=,BC=4.
∵点A关于BP的对称点为A′,
∴BA′=AB=.
∵A′C≥BC-BA′,
∴A′C的最小值为4-.
故答案为:4-.
【分析】连接BA′,根据点A、B、C、D的坐标可得AB=,BC=4,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BA′=AB=,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C≥BC-BA′,据此求解.
33.菱形的边长是5cm,一条对角线的长为6cm,则菱形的面积为   cm2.
【答案】24
【解析】【解答】解:如图,
∵四边形ABCD是菱形,BD=6cm,
∴AC⊥BD,DO=BD=3cm,AC=2AO,
在Rt△AOD中

∴AC=2×4=8,
∴S菱形ABCD=
故答案为:24
【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AC⊥BD,AC=2AO,可求出DO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O的长,可求出AC的长,然后利用菱形的面积等于两对角线之积的一半,可求出菱形ABCD的面积.
34.如图,为了测量池塘边A、B两地之间的距离,在线段AB的同侧取一点C,连结CA并延长至点D,连结CB并延长至点E,使得A、B分别是CD、CE的中点,若DE=18m,则线段AB的长度是   m.
【答案】9
【解析】【解答】解:A、B分别是CD、CE的中点,
∴AB是△DEC的中位线,
∴.
故答案为:9
【分析】利用已知可得到AB是△DEC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求出AB的长.
35.当时,代数式的值为   .
【答案】4
【解析】【解答】解:将代入得,,
故答案为:4.
【分析】直接将x=-1代入进行计算并化简即可.
36.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有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1:5,则平行四边形ABCD中较小内角的度数为   .
【答案】30°或30度
【解析】【解答】解:不妨设∠A:∠B=5:1,即∠A=5∠B,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D∥BC,
∴∠A+∠B=180°,
∴6∠B=180°,
∴∠B=30°,
∴∠A=150°,
∴ ABCD中较小内角为30°,
故答案是:30°.
【分析】先求出AD∥BC,再求出∠A=150°,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37.已知在中,,点D、E分别是AC、BC的中点,连接DE,在DE上有一点F,,连接AF,CF,若,则AB=   .
【答案】
【解析】【解答】解:,点D是AC的中点,
∵点D、E分别是AC、BC的中点,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可得=3cm,从而求出DE=4cm,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继而得解.
38.如图, 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两条对角线的和为18,AD的长为5,则△OBC的周长为    .
【答案】14
【解析】【解答】由题意得,OB+OC=(AC+BD)=9,
又∵AD=BC=5,
∴△OBC的周长=9+5=14.
故答案为14.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OB+OC=(AC+BD)=9,再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得△OBC的周长=9+5=14。
39.计算.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的计算方法求解即可。
40.菱形ABCD的面积为24,对角线AC的长为6,则对角线BD的长为    .
【答案】8
【解析】【解答】解:菱形ABCD的面积=AC BD=24,
∵AC=6,
∴BD==8.
故答案为:8.
【分析】菱形的面积为其对角线乘积的一半,据此进行计算.
41.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cm,cm,cm,则它的周长为   cm.
【答案】9
【解析】【解答】解:三角形的周长等于++=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及二次根式的加法计算方法求解即可。
4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点A,B,C,D,E是格点,则∠ABD+∠CBE的度数为   .
【答案】45°
【解析】【解答】解:取网格点M、N、F,连接AM、AN、BM、MF、BN,如图,
根据网格线可知NB=1=MF,AN=3,AF=2,
由网格图可知∠CBE=∠FAM,∠ABD=∠NAB,
则∠ABD+∠CBE=∠MAB,
在Rt△ANB中,有,
同理可求得:,
∵,
∴△ABM是直角三角形,且AM=BM,
∴∠MAB=45°,
即:∠ABD+∠CBE=45°,
故答案为:45°.
【分析】取网格点M、N、F,连接AM、AN、BM、MF、BN,先证出∠ABD+∠CBE=∠MAB,再结合△ABM是直角三角形,且AM=BM,∠MAB=45°,即可得到∠ABD+∠CBE=45°。
43.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同学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   米,却踩伤了花草.
【答案】4
【解析】【解答】解:在Rt△ABC中,AB2=BC2+AC2,AC=5米,BC=12米,
则AB= =13米,
所以他们仅仅少走了AC+BC﹣AB=4米,
故答案为:4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再进一步求得少走的路的米数,即(AC+BC)﹣AB.
4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6,0)、(0,8).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交x正半轴于点C,则点C的坐标为   
【答案】(4,0)
【解析】【解答】解:∵点A,B的坐标分别为(﹣6,0)、(0,8),
∴AO=6,BO=8,
∴AB==10,
∵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
∴AB=AC=10,
∴OC=AC﹣AO=4,
∵交x正半轴于点C,
∴点C的坐标为(4,0),
故答案为:(4,0).
【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进而得到AC的长,因为OC=AC﹣AO,所以OC求出,继而求出点C的坐标.
45.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x≠﹣3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有x+3≠0,
解可得x≠﹣3;
故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3.
故答案为:x≠﹣3.
【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分析原函数式可得关系式x+3≠0,解可得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46.若已知数据x1,x2,x3的平均数为a,那么数据2x1+1,2x2+1,2x3+1的平均数为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2a+1
【解析】【解答】解:∵数x1、x2、x3的平均数为a,
∴数2x1+1,2x2+1,2x3+1的平均数
=(2x1+1+2x2+1+2x3+1)÷3
=2a+1.
故答案为2a+1.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性质知,要求2x1+1,2x2+1,2x3+1的平均数,只要把数2x1+1,2x2+1,2x3+1的和表示出即可.
47.如图,已知∠ADC=90°,AD=8m,CD=6m,BC=24m,AB=26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答案】96m2
【解析】【解答】在Rt△ADC中,
∵CD=6m,AD=8m,
∴AC2 =AD2 +CD2 =82 +62 =100,
∴AC=10m,(取正值).
在△ABC中,
∵AC2 +BC2 =102 +242 =676,AB2 =262 =676.
∴AC2 +BC2 =AB2 ,
∴△ACB为直角三角形,∠ACB=90°.
∴S阴影= AC×BC- AD×CD= ×10×24- ×8×6=96(m2 ).
故答案为96m2.
【分析】首先在Rt△ADC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得AC的值,进而推出△ACB为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面积间的和差关系进行求解.
48.如图,在中,,,点在边上,且,,动点在边上,连接,则的最小值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作于,延长至,使,连接交于,连接,

在中,,,,,
,,
于,延长至,使,
为的垂直平分线,,




当、、在同一直线上时,的值最小,最小为,
由勾股定理得:,
的值最小为,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作于,延长至,使,连接交于,连接,先证出当、、在同一直线上时,的值最小,最小为,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得到的值最小为.
49. 任意一个二次根式(为正整数),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都是正整数,且),在的所有这种分解中,若最小,我们就称是的最佳分解,并记为:.例如可以分解成或,显然是的最佳分解,此时.若正整数满足,,且,则的值为   .
【答案】或
【解析】【解答】解:∵,
∴可设,其中k为正整数,
则m=20k2,
∵20∴m=20,
∵F(n)=1,
∴n为一个正整数的平方数,
∵20∴0∴n=1或4,
n=1时,,
n=4时,
故答案为:或 .
【分析】可设,其中k为正整数,由2050.如图,在中,,点D在边AC上,,过点D作交边BC于点E,连接BD,点O是线段BD的中点,连接OE,则OE的长为   。
【答案】或
【解析】【解答】解:当点D在线段AC上时,连接CO,过点O作于点N,如图所示,
∵△ABC为直角三角形,O是DB中点,DC=AC-AD=3-1=2,BC=3,
∴.
∵,
∴△COB为等腰三角形,
∵,
∴,
∴在Rt△CON中,,
∵,AC=BC=3,△ABC为直角三角形,
∴,
∴CD=CE=2.
∴NE=CE-CN=2-=1.
∴在Rt△NOE中,;
当点D在CA的延长线上时,连接OC,过点O作ON⊥BC于点N,
在Rt△CDB中,点O是BD的中点,
∴OC=OB=OD=BD,
∴CN=BN=BC=,
∴ON是△BCD的中位线,
∴ON=DC=2,
∵AB∥DE,
∴∠CAB=∠CDE=∠CBA=∠CED=45°,
∴CD=CE=4,


故答案为:或
【分析】分情况讨论:当点D在线段AC上时,连接CO,过点O作于点N,如图所示,利用已知条件求出DC,BC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DB的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出OC的长;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N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N的长,可得到NE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E的长;当点D在CA的延长线上时,连接OC,过点O作ON⊥BC于点N,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得OC=OB=OD=BD,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CN的长,同时可推出ON是△BCD的中位线,可得到ON的长,再求出EN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E的长;综上所述,可得到符合题意的OE的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