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对联》教学设计
城郊 李卫全
教学目标
1、激发对对联的兴趣,了解属对的基本要求。
2、锤炼语言,提高自己语言凝炼程度。
2、拓宽视野,了解我国的对联文化。
教学重点:
课堂属对训练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想
属对又叫对对子,要求两个句子中相对的位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的词语要长短一致,词性相同,意义相关,音调相谐,构成一组对应的表达。它是根据汉语特色而发展出来的文学形式,与一般的拼音文字相比,汉语在词语形态上主要有以下四点:1.词语以单音节的字为主,组合能力又很强;2.不管笔画多少,每个字所占的空间位置相同;3.每个字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4.词汇丰富,同一个意思,汉语可以有不同长度的词语来表达。打个比方说,汉语的字词就像建筑材料里的标准件一样,可以由设计师和建筑工人任意搬动组合,建造出各种即具有形态上的对称美,又内涵丰富的的语言楼房。这是拼音文字所无法做到的。
对对子也是中国学习语文中特有的一种手段。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字对开始,比如“天”对“地”,“雨”对“风”,然后二字对,三字对,一直练到七字对,八字对,十字对,甚至更多。对对子时需要一个人能在短时间内挑选适合的词语,能检验一个人词语的积累,同时,对对子往往是根据环境、生活内容出题目,它能考察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另外,对对子的过程中往往有游戏性、竞争性,是容易调动学生的游戏天性和好胜心,很适合在幼年阶段进行语言基础训练。因此,古代人常常用它来对儿童进行语言启蒙教育,明朝以后还出现了一批专为儿童教学用的属对教材,如《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张志公先生认为“传统语文教学采用了一种符合汉语汉文特点的、有一定科学性的、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属对。”
今天,对对子仍然是语文教学中非常有益的学习活动。
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铺设学习的基石。
参加考试最怕碰上偏题怪题。1932年,清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学新生入学考试的“国文”卷子里,就有这么一道怪题:以“孙行者”三个字为上联,要求对出下联。这道题一下难倒了众学生,据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交了白卷。要知道,考上清华的可都是高才生啊!不过,也有几个人得了满分。他们对的是什么内容?
……
得满分的下联对的是“胡适之”。大家想一想,对“胡适之”为何得满分呢?“祖冲之”、“韩退之”、“王引之”这些好在哪里呢?
(以情景激发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二、根据课本介绍,分析“胡适之”对“孙行者”得到满分的原因,强化关于对联的认识。
“孙行者”和“胡适之”字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同,“者”和“之”都是虚词,“行”和“适”都是动词,“孙”和“胡”都是名词,符合词性相同的原则。“者”是仄声(第三声、第四声),“之”是平声(第一、二声),符合平仄的要求。孙行者是文学作品中的名人,胡适之是新文化名人,胡孙谐音“猢狲”,含有调侃胡适做学问博而不专,善于变化的隐义,正合出题人本意,可以说意义相关。因此,得满分在情理之中。
以历史上的人名、文学作品中的人名以及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围的某个人名为上联,试着对一对,谐音字也可以。比如“孙行者”既可以对“祖冲之”、“王引之”“韩退之”。(戏谈,“胡锦涛”可以对“范文澜”)
三、总结对联的要求。
1、上下联字数相等。“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戏谈。
2、上下联语言结构相同。
如:流水桃花之曲/绿阴芳草之间(短语,定语+中心语),心无旁骛/情有独钟(成语,主谓对),马齿苋/鸡冠花(专有名词,偏正对)
举例(1)、春联常用成语:
错误对联:欢天喜地/鸟语花香(并列之动宾,并列之主谓)
并列关系之一:动宾+动宾(不必全提)
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尊老爱幼/欢天喜地/张灯结彩/跃马扬鞭/乘风破浪/励精图治/移风易俗/革故鼎新/改天换地/丰衣足食
并列关系之二:主谓+主谓(不必全提)
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山清水秀/地久天长/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花明柳暗/虎跃龙腾/时和景泰/年丰物厚/日新月异
举例(2)、分析蔡元培挽鲁迅联:
著作 最 严谨, 岂徒 中国小说史;
遗言 犹 沉痛, 莫作 空头文学家。
名词 副词 形容词 偏正结构(副+动) 偏正结构
4、上下联字的平仄相对。
阴平、阳平,合称平声;上声、去声,合称仄声。
口诀: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举例:
又是 一 年芳草绿,依然 十 里杏花红。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要追求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之美。
不能写成:看上去来很美,读出来真糟。(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但是开始创作对联,不要过于拘束。
5、上联的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尾字必须是平声。
(1)、以此判断如何贴春联。从外向里看,右边贴上联,左边贴下联。
(2)、参加征联活动,弄清对上联还是下联。
6、上下联意义必须相关。
举例:亚运会捷报频传
共青团新秀辈出
关联不大,只是对句,不是对联。
也有的故意对出毫无关系的对联,这叫无情对,是一种言语游戏,起到幽默效果。
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广告)
亭前花已发/阁下李先生。
树已半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张之洞联)
陶然亭/张之洞
附加规则:
1、上下联不能用重复的字
朱东润:战士死在疆场/教师终于讲席
如果非要重复,要有交错之美。如:
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
论迹不论心,论心自古无完人
2、七字以上联要分解成若干短联,以短联来讲求字的平仄。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按三五字联,论平仄。
3、立起来的对联,要直书,不用标点符号。
三、用成语对对子,用课文的标题对对子,在活动中掌握基本技巧。
1、成语是比较凝炼的语言。有时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个结构相同的成语放在一起,也符合对联的要求,组成一副对子。如:“雪中送炭”对“锦上添花”。请你为下面的成语配上相对的成语。
山明水秀—— 改邪归正——
富贵不淫—— 土崩瓦解——
指鹿为马—— 八仙过海——
前仰后合—— 守株待兔——
山穷水尽—— 亲如兄弟——
精卫填海—— 卧薪尝胆——
参考答案:
山明水秀——日丽风和 改邪归正——弃暗投明
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土崩瓦解——电闪雷鸣
指鹿为马——杀鸡儆猴 八仙过海——五丁开山
前仰后合——左顾右盼 守株待兔——缘木求鱼
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亲如兄弟——情同手足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卧薪尝胆——破釜沉舟
自己再找一些成语对对看。
2、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许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偶句,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再加上悠久的文化内涵,优美的意境描写,深刻的人生哲理,使这些句子成为千古绝唱,传诵至今,可以直接作为对联。请你把下面一组对偶的另一半补充完整。
言必信, 过五关,
满招损, 物华天宝,
差之毫厘, 绳锯木断,
明月松间照, 海内存知己,
生当作人杰,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霞与孤骛齐飞, 沉舟侧畔千帆过,
接天莲叶无穷碧, 日出江花红胜火,
四、走进对联大世界
1、名联举隅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物众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遍布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几乎无一处没有对联。可以说,对联艺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景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下是一组风景名胜的著名对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补上其中遗漏的字词。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洞庭湖)
(2)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
(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坟)
(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四川三苏祠)(课本有)
(5)写妖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山东蒲松龄故居)
(6)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乐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岳阳楼长联)
2、对联的种类
对联是对子这种艺术形式的总称,根据张贴的场合、位置、作用,对联还有许多名称。
贴在大门廊柱两旁的叫楹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为最早的对联都是贴在门楹上,所以对联有时又称作楹联),过春节贴的叫春联,给老人祝寿的叫寿联,送葬的叫挽联,祝贺生日、结婚、开业的叫贺联,表明志向、抒发胸怀的精警联等。还有文人雅士互相诘难赠答、或自娱自乐玩文字游戏的叫谐联、怪联等等。
这些对联除了符合对子的一般规则以外,还要根据对联的用途、张贴场合、描写对象的特征和主人的身份爱好,抓住特点,写出特征,才算是好对。如:
万世道德公侯第,千古文章圣人家(孔府)
味超玉液琼浆外;功在燃萁煮豆中。(豆腐店)
铁汉三杯脚软;金刚一盏摇头。(酒店)
英雄辈出英雄门第;光荣花挂光荣人家。(军属)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一针一线,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朱子家训)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孙中山自勉联)
3、请模仿以上对联,为你的学校、班级和你自己各写一副对联。
郭应增(原马鞍山市教育局长)贺红星建校30年庆典:
红烛有情照青史/星辰无意耀苍天。
(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是必要的。联系自己生活,兴味更高。)
五、课外积累与拓展
1、对对联既需要丰富的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又需要很强的技巧。为了便于儿童学习,古人把常用的基本对偶词语集在一起,编成启蒙教材。其中以《蒙训骈句》比较好。今天看来,还有许多借鉴价值。同学们不妨背诵一些。(例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2、有些对联因为设计极为精巧,对仗天衣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缝;或者条件苛刻,只有半联,另外一半无人能对,人们称之为绝对。这里举出两副,有兴趣的同学在闲暇可以一试。
(1)传说,古代一位秀才出门旅游,在狭 ( http: / / www.21cnjy.com )窄的山路上遇到一位樵夫,秀才有些看不起对方,喝令樵夫让路。樵夫指着肩上的木柴出了一个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秀才沉吟半天,竟不能对。这副对联的难对处在于,前面两个字重叠起来,刚好组成第三个字,而且前后意义相联。
(2)江苏南通市古称通州,北京附近通县也称通州,有人据此制了一个上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请你试着对一对下联。
3、许多对联因为语言凝炼,含义隽永,已经成为指导人们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谚语。试着收集几条并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