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行路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乐府诗。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学情分析:
九年级是初中阶段的最高一个学年,经过三年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浅层次的理解诗歌应该不成问题,所以应在这一时期引导学生会鉴赏古诗词,指导他们鉴赏的方法,并立足课本,拓宽视野,在读懂本诗中李白怀才不遇的心情后,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把握李白诗歌的风格进而理解李白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深入了解李白其人及作品;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和展示课外资料,学会对诗歌的赏析,并深入了解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困境中仍然坚定信念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指导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理解李白诗歌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他是谁呢?我们通过一副对联猜猜看。(大屏幕展示对联内容,指名读出,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四幅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了解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称“谪仙人”、“诗仙”。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和理想。
他的诗语言清新明快,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豪迈,意境奇伟瑰丽,感情强烈奔放,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知晓背景:
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四、检查预习:
(学生读出)给加点字注音
金樽(zūn) 投箸(zhù) 冰塞川(sè) 歧路(qí) 济沧海(jì)
五、整体感知:
读过本诗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诗作以行路难来描写人生道路的坎坷 ( http: / / www.21cnjy.com )、崎岖不平。反映了诗人面对黑暗污浊社会的苦闷、忧郁和不平,表现了一种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六、指导赏析:
诗词的赏析方法:1.结合课下注释、时代背景了解诗的大意。
2.逐句理解赏析,可抓住以下三点:
(1)上下句对仗工整的词语,仔细分析;
(2)感彩强烈的词语,体会感情;
(3)品味句中修辞(比喻、拟人、反复、夸张等);
(4)细看句式特点对表意的作用;
(5)把握写作手法的运用效果。
指导学生逐句赏析:
第一句:从词语运用的工整方面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的角度分析。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可见,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诗人的心情是和宴饮的氛围一致地欢乐吗?
第二句:抓四个典型动词和感彩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烈的词语“停” “投”“拔”“顾”和“茫然”。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茫然”放在一起,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难平的心情。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如此呢?
第三句:注意“想象”手法和夸张修辞的运用。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第四句:找出用典之处。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第五句:关注修辞——反复和句式——短句。
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 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第六句:注意用典、比喻修辞和全诗结句的抒情言志。
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 ( http: / / www.21cnjy.com )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
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七、体味诗情:
结合赏析过的内容,理解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的情感。学生畅所欲言。(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八、课外积累:
要求学生运用“我从 句,读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 的李白,因为 。”这样的句式展示自己的关于诗仙李白的课外诗词积累,并从李白的性格和诗风等方面深入了解李白。
最后教师展示“李白名句积累”,让学生大声读出来,注意李白诗作的主要意象,体会李白的性格与诗风。
九、寻访李白:
(展示余光中的《寻李白》,了解李白诗歌中的三个不可缺少的意象:酒、月、剑)
《寻李白》
----余光中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节选)
十、课堂小结:
李白作诗,以情纬诗,以才赋诗,以神取胜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饱、才满、神足,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作品中,诗人合一,天人合一,他那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执着精神,将永远鼓舞着积极向上的人们昂首前行,那人们中一定有我、有你、有他……
最后,让我们高声吟诵诗的最后一句,并以此互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十一、布置作业:
1.背诵并会默写全诗。
2.查阅资料,欣赏李白《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其他诗作。
《行路难》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诗歌赏析课,外在的课堂气氛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内在的学习效果应该相吻合。经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不仅从更深的层面去了解了李白及其诗歌,而且学会了诗歌的赏析方法,也会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爱上诗歌,领悟诗歌的别样美,于美的熏陶中净化情感、领略人格魅力、提高道德情操,提升语文素养的。
这堂课的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由兴趣到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积累到感悟,一步步引领学生走入诗歌的宏美殿堂,去理解诗人的情感,去和诗人对话,去和诗人交流,同悲共喜,情感交融。本节课引导学生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这几句诗的表达效果的探讨,这也是这堂课的重点。我认为这个重点的确定是合适的,教师的引导也较为成功的。通过师生对反复修辞的感悟,对短句效果的挖掘,学生应该能比较深切地感受到李白当时的境况与心情,这对深化学生的语感,调动他们的感悟肯定能起很大的作用。再有,课堂开始的图片展示和最后的“拓展延伸”部分带领学生去寻访李白的仙踪仙迹,一直在调动学生兴趣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紧紧跟住课堂,情绪愉悦中渡过40分钟,而且让学生由感性认知逐渐进入理性感受,适合学生的思维方式、理解和接受能力。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定的生长点。如在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课中,虽设置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即整体感知,但组织学生诵读全诗全诗还是遍数太少,学生没有读进去,还只是浮在面上,难以真正从整体上去感受李白写这首诗时的感情波动脉络,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浪漫情怀这一点受到制约。另外,我认为,古诗讲究起承转合,“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此为转句,应是全诗的另一个重点句子,承上启下。因“欲渡黄河”遇“冰塞川”,“将登太行”逢“雪满山”,诗人似乎只能赋闲了。“闲”字承上非常高明,又为下面的转作了十分自然的铺垫。“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心境茫然中,忽然想到了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姜尚,九十岁垂钓磻溪,得遇文王;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正是有了此句,才有下句对政治理想的执著追求。所以要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应对此句予以足够的重视,教学活动中应深入指导学生的理解与感悟。